生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意思,包括体温、睡眠、内分泌、情绪反应、生殖、新陈代谢等。

1.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睡眠:人及动物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意识的自然的、通常为有规律的暂时中止、在此期间体力得到恢复。

3.内分泌:就是人体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与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统称。

4.情绪反应: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5.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这种功能,也叫生殖功能。

6.新陈代谢:指生物体经常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局部电位:阙下刺激只能使膜产生电紧张点位,并通过激活少量Na+通道,少量Na+内流使受到刺激的局部产生一个较小的膜去极化反应(电位波动)。
终板电位(EEP):当冲动传至运动神经末梢后,使神经肌接头前膜释放ACh,并与后膜受体结合,使膜对K+通透性增加,终板膜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悬浮稳定性:将具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的现象。
溶血: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血沉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道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的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称为胃容受性舒张。
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水>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移行性复合运动(MMC):非消化期(消化期间)的胃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活动,称为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丛飞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男3500ml/女2500ml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1、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刺激:能引起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4、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反应灵敏,有较高的兴奋性,故习惯把这些细胞称之可兴奋细胞。

5、阈值: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6、阈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刺激。

7、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8、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9、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反射来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指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及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的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相应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11、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2、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制约了控制信息作用。

13、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促进和加强控制信息作用。

14、兴奋:在静息状态下,由于刺激的作用使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15、抑制: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生理静息状态或由强活动变为弱活动。

16、单纯扩散:是一种不耗能量的被动物理过程,小分子物质及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17、易化扩散:某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质(载体)的帮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18、被动转运:凡属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所产生的溶质跨膜转运。

19、主动转运: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消耗能量的转运过程。

20、协同转运:伴随Na+转运的同时而转运其他物质并共同用同一载体的现象。

21、受体:细胞膜上具有专门与某些化学物质亲和力非常强的物质。

22、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引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及其各组织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他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静息电位(RP):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AP):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成为动作电位阈电位:指足够的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就称为绝对不应期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将出现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如果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前部肌肉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基础代谢率:指基础状态下,即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C;这种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的滤过率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1.兴奋性:是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内环境:机体内细胞所生存的环境就是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3.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4.神经分泌: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经轴浆运输志轴突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5.神经-体液调节:以神经为主导,由体液因素参加的复合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正反馈: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活动的调节方式。

8.负反馈: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调节方式。

9.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自身的力量,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

10.蛋白激酶:在细胞内能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反应的酶类。

11.阈电位:指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大量增加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12.第二信使: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他们可以把细胞外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入细胞内。

13.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产生的局部兴奋。

14.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1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兴奋与肌肉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6.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17.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18.极化: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9.最适前负荷:肌肉可以产生最佳收缩效果的前负荷。

20.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1.血量:是指人体全身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

22.交叉配血试验: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配,再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相配,此即为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条件反射: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的反射活动。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泵蛋白,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动作电位: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受有效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即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易化扩散: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

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及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为55%~65%正常起搏点:是指窦房结。

它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

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强,称为血压。

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的通路,称为迂回通路。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内环境:即为细胞外液稳态:细胞外液中的理化性质处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反馈:控制部分发出控制信息到达受控部分,受控部位有信息送达控制部位,已纠正或调解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负反馈:反馈信息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单纯扩散:被转运物质分子,通过膜脂质双分子层,顺浓度梯度跨膜扩散,最终均匀分布在膜两侧的过程。

异化扩散:体内非脂溶性物质在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形势。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其中的泵蛋白利用生物能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

静息电位(RP):功能与结构完整无损的细胞,未受到刺激而处在相对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动作电位(AP):细胞受到刺激后,引起一次快速而短暂的膜内电位倒转和随后复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全或无: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阈下强度不可能引起动作电位,只要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它们在同一细胞可引起幅度相同和持续时间相等的动作电位阈强度:能使静息电位减小刚好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强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等渗溶液:细胞膜两侧浓度均匀分布。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率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过程血清:血液凝固1~2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放出淡黄色的液体。

自律性: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受窦房结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节律性,只起着兴奋的传导作用。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兴奋性传导缓慢,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再向心室传播,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这种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导缓慢的现象。

心电图:心脏兴奋的产生和传播时所发生的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和体液传至体表,将引导电极放于肢体或躯干一定部位,可以记录到这些电变化的波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反射reflex P5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叫反射(reflex),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三种调节方式P5-P6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调节功能的最主要形式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体内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3、反馈feedback P7-P9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反馈(feedback),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同方向改变称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方向改变称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附:控制部分的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叫前馈(feed-forward) 第二章:细胞4、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通道或载体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势梯度进行的被动扩膜转运叫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附:由膜蛋白介导的,转运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势梯度的跨膜转运叫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5、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P22注入电流处膜电位最大,其周围一定距离外的膜电位将作为距离的指数函数衰减,这种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叫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 P22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P22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产生一个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P25可兴奋细胞在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或无反应、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反应很微弱、反应仅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范围而不能传向远处,这种反应叫局部反应/电位(local potential) P34由Ach等递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膜离子通道,引起钠内流大于钾外流,继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的电位变化叫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EPP) P36由一个Ach量子/囊泡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叫微终板电位(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MEPP) P36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产生局部去/超极化的电位变化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P278-P2796、阈值threshold P25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刺激的阈值(threshold) P25将刺激的持续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P347、兴奋excitation P34 同动作电位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叫可兴奋细胞(excitable cell) P34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叫细胞的兴奋性(excitability) P348、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 P41肌肉收缩时表现的张力大小、肌肉收缩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肌肉收缩的速度叫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附: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改变而长度不变的现象叫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P41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改变而张力不变的现象叫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P41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本身的内在特性叫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9、强直收缩tetanus P43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叫强直收缩(tetanus)第四章:循环10、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P76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正常约0.8s,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先收缩先收缩0.1s,紧接着心室收缩0.3s,尔后0.4s为全心舒张期。

由于心室在泵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心动周期通常指心室周期。

1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P79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叫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简称搏出量(约70ml) 附: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叫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简称心输出量(约5L/min),等于搏出量*心率1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P79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叫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55%-65%附:单位体表面积(m2)的心输出量叫心指数(cardiac index),3.0-3.5L/(min*m2)13、异长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 P81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的改变的调节方式叫异长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P81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而引起心脏泵血功能改变的调节方式叫等长调节(homometric regulation) P83附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心肌不依赖前负荷和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

P8314、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 P84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叫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

包括搏出量储备(收缩期储备+舒张期储备)和心率储备。

15、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去极化,这段时间叫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RP)。

P92在绝对不应期后,细胞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ARP)。

P35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给心肌细胞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叫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RP)。

P92在绝对不应期后,如果给予心肌细胞一个足够强大的刺激,肌膜仅产生一个局部去极化反应而不能发生动作电位,这段时间叫局部反应期(local response period)。

P9216、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P93期前兴奋/收缩(premature excitation/systole):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后核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产生的一次兴奋/收缩。

在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叫代偿性间歇(mpensatory pause)实质是期前收缩后的兴奋因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而丢失一次兴奋和收缩。

17、自动节律性/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P93心肌组织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叫自律性(autorhythmicity),自律性的高低指心肌自动兴奋频率高低。

18、起搏点P94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心脏及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他们自身的自律性。

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病理状况下,窦性节律的兴奋因传导阻滞而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增高,导致心室或心房受其他自律组织发出的兴奋节律支配而活动,这些异常起搏部位叫异常起搏点。

19、抢先占领capture P94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他潜在起搏点,故潜在起搏点在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已受到窦房结的激动作用而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现象叫抢先占领(capture)。

20、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P94当自律细胞受到高于自身的固有频率刺激时,就按照外加频率发生兴奋,叫超速驱动(overdrive)。

当外加的超速驱动停止后,自律细胞需要一段静止期后才能恢复期自身的节律性,叫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具有频率依赖性,外加频率与固有频率差值越大,压抑效应越强。

21、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P95房室交界区细胞传导速度慢(结区最慢),且为兴奋由心房传导到心室的唯一通道,因此兴奋由心房传经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这一现象叫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使心室和心房收缩时间上不重叠。

22、血压blood pressure P102血压(ood pressure):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常说的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正常值120/90mmHg。

P103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心脏停止射血而血管内血液停流时,循环系统中各处平衡的压力都相同,这一压力数值叫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它取决于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

P103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中期达到最高值叫收缩压。

舒张压(disy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达到最低值叫舒张压。

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P103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叫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P103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成为中心静脉压。

P10623、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P109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叫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它由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动-静吻合支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