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墓建设 可行性报告

公墓建设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墓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公墓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人们对逝者的尊重,也关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因此,本可行性报告旨在评估公墓建设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城市中建设一个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公墓,以满足人们对逝者的安葬需求,并且兼顾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三、可行性分析1. 社会需求公墓建设是基于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安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墓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公墓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基础。
2. 法律政策公墓建设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政策,包括土地使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法规。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墓建设具备可行性。
3. 土地资源公墓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
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土地用于公墓建设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管理,可以克服土地资源方面的困难。
4. 环境影响公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公墓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5. 经济效益公墓建设不仅是一项社会事业,也是一项具有经济效益的投资。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运营,公墓可以成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四、项目实施1. 土地选址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选择合适的土地用于公墓建设。
考虑到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和土地供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终的土地选址方案。
2. 设计规划根据公墓建设的需求和法律政策要求,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包括墓地布局、墓碑设计、绿化景观等方面的规划,确保公墓建设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的要求。
3. 环境保护在公墓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加强对墓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公墓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公墓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墓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公墓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负责规划和管理的用于埋葬逝者的土地或建筑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公墓的建设和管理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篇报告将通过对公墓的可行性分析,评估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提供决策者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1. 人口结构及增长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死亡人口的增长趋势也在逐渐加剧。
2. 遗体处理方式:公墓作为人们合法合规的遗体处理方式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3. 殡葬消费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人们对殡葬服务的需求和接受度逐渐提升。
三、竞争情况分析1. 竞争对手分析:包括其他公墓、私人墓地、火化服务等。
需要重点关注同一地区的公墓竞争对手情况。
2. 服务特色与差异化: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墓地设计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增长率,合理确定公墓的投资规模。
2. 收入预测:根据人口结构和市场调查数据,对公墓的今后收入进行可靠的预测。
3. 成本估计:包括土地购置费用、墓地建设和维护费用、管理人员和设备成本等方面的估计。
4. 盈利能力评估:根据收入和成本的对比,评估公墓的盈利能力,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可行性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公墓建设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影响,需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动风险。
2. 环境因素:包括土地环境、陵园设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和要求。
3. 社会风险:民众对公墓的接受度和反对声音,需要进行合理的社会调查和风险评估。
六、风险应对策略1. 政策风险:及时关注政策动态,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2. 环境因素:进行细致的环境评估,合理规划墓地布局和陵园设计,确保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
3. 社会风险:广泛宣传公墓建设的正面意义,增加公众对公墓的理解和认可度,解决公众疑虑。
七、结论基于对公墓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可行性风险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人口增长、遗体处理需求和殡葬服务消费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公墓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修建公墓可行性报告

修建公墓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公墓是人们用来安葬逝去亲人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祭拜和悼念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公墓的修建涉及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接受度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因此,本报告旨在评估修建公墓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可行性评估1. 土地利用修建公墓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这对于城市来说可能是一种浪费。
然而,公墓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服务。
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公墓的需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2. 环境保护公墓的修建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公墓等。
3. 社会接受度公墓的修建可能引起社会争议,因为人们对于死亡和墓地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观念。
在修建公墓时,我们需要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需求和观点。
4. 经济效益公墓的修建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
因此,我们需要评估公墓的经济效益,包括墓地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
只有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公墓的修建才是有意义的。
三、建议与结论基于以上的可行性评估,我们得出以下建议与结论:1.在修建公墓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接受度等因素,确保公墓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并尊重居民的意见和文化观念。
2.在选择公墓的地点时,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环境,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在公墓的设计和建设中,应注重环境友好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以降低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
4.在公墓的经营与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修建公墓是可行的,但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接受度和经济效益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公墓的修建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服务。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公墓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城市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本文旨在对公墓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优势和潜在挑战,为相关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2. 市场需求分析2.1 人口增长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墓地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墓地需求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呈上升趋势。
2.2 墓地资源紧缺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墓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市区内的墓地供应不足,已经引起了不少居民担心和不满。
因此,有必要建设新的公墓来满足市场需求。
3. 政策环境分析3.1 政府支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公墓建设。
政府鼓励和支持公墓的规划和建设,为公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3.2 社会接受度在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下,大部分人对墓地有一定的情感联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对传统墓葬的需求有所下降。
因此,公墓建设还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以提高社会接受度。
4. 技术条件分析4.1 地质环境评估公墓建设需要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等。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环境评估,以保证墓地的稳定与安全。
4.2 建筑设计要求公墓建筑设计需要满足文化传统与环境要求的统一,既要注重美观和舒适度,也要符合环保要求。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规划、排水设计和植被布局等方面的要求。
5. 经济效益分析5.1 投资回报率公墓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选址购地、建设和维护等费用。
然而,墓地是一种长期的公共设施,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通过合理的运营和管理,公墓可以长期为社会提供稳定的收入。
5.2 附加服务收益公墓建设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例如墓地维护和祭扫服务等。
这些服务可以为公墓带来额外的收入,提高其经济效益。
6. 风险和挑战6.1 地域限制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建设公墓,一些生态脆弱地区或农田保护区需要严格限制墓地建设。
公墓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墓可行性分析报告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公墓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公墓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土地资源、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公墓建设是一项有前景且可行的投资。
1. 市场需求分析人口增长和空间限制导致墓地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近几年城市人口已呈上升趋势,而有限的空间使传统墓地无法满足需求。
同时,现代人对生态环境和文明葬礼的关注也推动了公墓的需求。
2. 土地资源评估寻找适合建设公墓的土地资源是关键。
考虑到公墓需要具备安全、健康、长久的特点,选择远离居民区、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土地是首要考虑。
此外,考虑到适宜性和可持续性,使用草坪式公墓和墓地高层化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3. 环境影响评估公墓对环境的影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墓地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公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譬如,合理利用湿地、建设生态公墓,采用生态友好型葬礼方式等,在遵守环境法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破坏。
4. 社会效益评估公墓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公墓建设创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就业率。
其次,公墓可以提供安全、有序的安息场所,给予亲属和社会成员一个悼念和纪念的地方。
此外,公墓的建设还促进了社区文明,提升了城市形象。
5. 经济效益评估公墓作为一项投资,其经济效益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公墓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墓位销售和墓地管理维护费用。
通过合理定价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公墓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
结论:综上所述,公墓建设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影响的控制、社会效益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可观,都为公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在公墓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政策规划、技术支持和法律监管,以确保公墓的合理发展和管理。
注:本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和参考,并不代表公墓建设的最终决策。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正文:
1、引言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旨在评估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投资规模、经营模式、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市场调研
2.1 市场需求分析
2.1.1 人口规模及增长趋势
2.1.2 与公墓相关的消费行为调查
2.1.3 其他市场因素分析
3、投资规模与资金需求
3.1 公墓场地购置
3.2 墓穴建设及设施投资
3.3 其他运营资金需求
4、经营模式
4.1 公墓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4.2 公墓运营管理流程
4.3 公墓销售渠道
5、盈利能力与风险分析
5.1 公墓经营收入预测
5.2 公墓经营成本估计
5.3 盈利能力分析
5.4 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策略
6、环境影响评估
6.1 自然环境影响评估
6.2 社会环境影响评估
6.3 环境保护措施
7、法律法规遵从
7.1 公墓建设相关法律法规7.2 其他适用法律法规
附件:
1、市场调研数据报告
2、投资规模与资金需求计算表
3、经营模式图表
4、盈利能力与风险分析报告
5、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6、法律法规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公墓:根据《墓地管理条例》,公墓是指由国家或集体组织或授权的组织管理的用于安葬逝者的场所。
2、墓穴:指安放逝者遗体或骨灰的地下空间。
3、经营模式:指公墓的运营管理方式,包括销售、维护、服务等环节。
4、盈利能力:公墓的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
5、风险评估:对公墓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等。
公墓建设可行性报告

公墓建设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公墓是人们为逝去的亲人安葬的场所,也是社会文明和道德传统的一种体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快速增长,现有公墓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本报告旨在探讨公墓建设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公墓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特别是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尤其需要增加公墓建设。
2.土地资源:公墓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的可用性和成本是公墓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城市建设中,公墓的选址要做到与居民生活区域相对独立,减少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3.环境影响评估:建设公墓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包括噪音、污染等。
因此,在公墓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严格控制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政策支持:政府在公墓建设方面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土地供应、规划批准、资金补贴等。
这些政策支持有助于降低公墓建设的成本,提升可行性。
5.经济效益:公墓建设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公墓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和劳动力,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公墓的管理和维护需要一定的费用,可以通过管理费用收入实现资金回收。
三、建设方案2.环境保护:在公墓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步骤,减少噪音和污染的产生。
选用环保材料,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建设过程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3.资金筹措:公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经营收入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措。
同时,可以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入专业化管理,提升公墓的经济效益。
四、风险评估1.土地问题:公墓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土地供应和选择是公墓建设的重要风险。
因此,在项目前期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商,确保土地供应的稳定性。
2.社会压力:公墓建设涉及到亡者安葬问题,容易引发社会争议和不稳定因素。
因此,在公墓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公众参与,减少潜在的社会压力。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墓地资源日益紧张。
公墓作为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公墓建设的可行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背景介绍1. 墓地资源短缺:现有的墓地面积已经无法满足人口的墓地需求,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更为突出。
2. 环保考量:传统私人墓地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受到关注,公墓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 社会观念的变化:随着观念的逐渐开放,人们对于公共墓地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三、市场需求分析1. 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社会趋势使得人们对墓地需求的增长速度迅猛。
2. 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工作生活,面临着墓地选择的问题。
3.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于墓地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宗教信仰需要特定类型的公墓。
四、政策环境分析1. 土地规划和限制:政府在土地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公墓,提供足够的土地面积。
2. 环保利好政策:公墓建设可以利用现代环保技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一些财政和税收政策扶持公墓建设,推动行业发展。
五、可行性分析1. 市场潜力: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将持续推动公墓需求增长,市场前景较好。
2. 土地资源:政府可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满足公墓建设的需求。
3. 技术可行性:公墓建设可以应用现代环保技术,加强管理和维护。
4. 利润分析:公墓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长期运营下来,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5. 社会接受度:人们对于公墓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社会环境有利于公墓建设。
六、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墓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运营风险:公墓的运营管理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需要加强规范和监督。
3. 竞争风险:随着公墓建设的增加,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
七、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公墓建设。
2. 投资建设公墓:通过引进社会投资,加大公墓建设力度,提高墓地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海安的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海安的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国家、省、市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及节约用地的法规,对死亡人口作出了一律实行火化的规定。
据统计,海安年平均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死亡率千分之六左右。
海安的火化率已经达到死亡率的100%.目前江苏海安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墓,现在只是在海安烈士陵园和海安殡仪馆有少量的骨灰寄存格,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身故以后,亡者的亲人都是选择在农村寻找或者购买一块土地作为他们的安身之处,这对于本来耕地面积就很少的海安来说,更加突出了死人和活人抢土地的问题,死亡其实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海安人认为人死后多变成鬼,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
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
另外,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公墓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
如果把医院的产房比作生命的起点,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视为,生命之旅的各个驿站,那么陵园和墓地则是人生的终点站和归宿。
其存在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公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搞好公墓建设正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丧葬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易与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连在一起,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哭、闹,烧纸,冥钱等,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用先进、科学、文明的丧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丧葬观念。
所以现代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公墓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需要。
公墓是党和国家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可以规范人们的丧葬消费。
建国以来,殡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基本上树立了正确、文叨的丧葬观,丧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本身具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一旦条件允可,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
公墓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
陵园建设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综观其他城市的公墓陵园,无不以其优美的环境、独奇的艺术形态、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历史、人文的景观。
公墓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更应成为重要的人文纪念公园,而不是一堆人为的垃圾。
因此,一个城市应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搞好公墓陵园建设,提高公墓陵园的文化含量。
公墓这种形式其实是很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它分为碑葬、塔葬、树葬、廊葬几种形式,不多占用土地,同时又充分照顾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之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公墓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行业。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公墓已有简单、单一的处理骨灰或遗体功能演变这、为多功能的集合体。
充分认清公墓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公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明消费的功能
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
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
另外,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
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二)绿化观赏的功能
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树林,外国公墓更是如此。
现代人物质生活条件好,要求高,在丧葬上也希望故去的亲人安息在像公园一样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
特别是以荒山瘠地为主建立的公墓,若绿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会产生污染,应该说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
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俄罗斯新外女公墓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的现代公墓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把公墓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三)历史文化的功能
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
一代
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
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
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公墓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
(四)教育纪念的功能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
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
无论是倘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墓,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
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采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
当然,公墓的上述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来管理、建设,把其作为生命
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才能体现出现代公墓历史与现实价值,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所以综上所述,海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精神文明的发展,综观海安周边县市,泰兴,如皋,如东,姜堰,海门,南通等等目前全部建有公墓,而且有的公墓建设很上档次,比如海门的青龙陵园公墓,现已形成规模,占地161.8亩,走进陵园,进园桥长116米、宽10.2米,古色古香的门楼高大而精致,高标准的停车场、围墙照壁,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建筑群体。
园内共设有28个区,建有各类不同档次的墓穴,四周绿树成荫,花卉争艳,湖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规模和标准在苏北均属一流。
因此海安应该把这个关系到海安城市形象以及海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尽快作为招商项目来实施,本人目前已经和国内几家在公墓投资方面有兴趣的单位取得联系,投资商对于这个项目在海安的实施,虽然看好,但是对于土地的使用,政府部门的批复,以及政府对于这个项目的关注程度等等,都没有了解,因为这个项目目前完全是我个人在和投资商接触,所以要想有突破性进展,政府必须提供帮助.希望政府能够把这个项目作为招商项目来引进,并且给以各项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