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导学案一

合集下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八年级江城子导学案

八年级江城子导学案

八年级江城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其词作风格。

2、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3、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词作中用典的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体会用典的作用。

2、难点(1)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壮志豪情。

(2)对词作中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作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意。

2、赏析法:对词中的意象、词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

3、探究法:针对词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小组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 1075 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五、课文解读1、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背诵《望江南》温庭筠是晚唐诗人兼词人,他是花间词的鼻祖,此后的五代词风多是伤离惜别。

怀春感秋、男欢女爱、闺怨相思等,直至苏轼高唱出一首首恢弘飘逸、豪迈奔放的壮歌时,词坛震动了,词人震惊了。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由此后与婉约相对的豪放词风确立起来了。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温庭筠、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四、文本解析(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1)老夫:作者自称。

当时苏轼三十九岁。

(2)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

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太守。

(3)聊:姑且,暂且。

(4)黄:黄犬。

(5)擎:向上托。

(6)苍:苍鹰。

(7)胸:胸怀。

(8)胆:胆气。

(9)开张:宽阔豪壮。

(10)持:拿着,握住。

(11)会:定将。

(12)挽:拉,牵引。

(一三)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14)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或者“”,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他倡导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

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号,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写诗方面,他和并称;在写词方面,他和并称;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同时,他们还都名列。

在书画方面,他和、、并称:宋四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于密州知州任上。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3.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注释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文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6. 作业布置(1)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心得体会。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江城子 密州出猎》导学案

《江城子 密州出猎》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金光辉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次的艺术风格和豪放词派。

2.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 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了解词人和写作背景。

2. 诵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

3. 通过质疑和讨论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理解古人的情思,学习他们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敢于献身的传统精神。

导学重点1.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2.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导学难点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此的感悟、鉴赏能力。

导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讨论点评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1.苏轼简介请同学简介,后同学补充。

2.写作背景介绍三、整体感知1.先指名学生试读,学生点评。

2.师生共同探究诵读方法要点。

提示:把握情感,抓住重点词语。

3. 学生练习朗读,师生一起点评。

四、研读苏轼的《江城子》1. 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句,理解诗意,题为此中的意蕴。

a. 学生同桌间互相讨论上片,注意强调的字、词、句。

教师提示:少年狂、卷、千骑、倾城、亲射虎等重点词语以及词人年龄。

b. 请同学回答下片内容,后教师补充:胸胆、开张、持节、会、遣冯唐、射天狼,提示上下篇的联系为由“狂”而“豪”。

c. 明确:词的上片描绘了热烈的出猎场面,下片抒发了豪放之情、报国之志。

2. 多媒体出示相关典故,请同学们思考它们的用意。

(结合相关资料,试把自己当作苏轼来理解)明确:a. 亲射虎,看孙郎:出自《三国志》,词人的意思是他要想当年的孙权一样弯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展示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采纳了冯唐的建议,派冯唐持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苏轼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欣赏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体验诗意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翻译。

2. 诗歌背景的了解,诗人情感的体会。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苏轼写作风格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苏轼写作风格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及其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技巧等。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5. 课堂练习:让学生书写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文,可以是抒发情感,也可以是赏析诗歌。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和作文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分享:听取学生对苏轼其他作品的分享,评估他们的查阅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诗歌的字词、背景、情感等。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苏轼的生平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诗词:学生齐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解读诗词:分析诗词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

6. 诗词鉴赏方法讲解:介绍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鉴赏诗词。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轼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2. 文化背景:介绍宋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及其作品。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诗词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幅《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画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使用班级:1、2班制作人:张刘锋
第5周4课时总第32课时制作日期:总分:20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得分: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掌握恰当的节奏和语气。

2.理解诗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资料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
轻读诗歌,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自学5分钟后展示。

1.查字典,给生字注音。

2.用“/”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找出诗歌的韵脚,并重读。

自学指导二:
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诗意,并准确解释方框内的词语,自学6分钟后展示。

⑴老夫聊发少年狂⑵左牵黄,右擎苍
⑶千骑卷平冈⑷为报倾城随太守
⑸会挽雕弓如满月⑹西北望,射天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范仲淹
榆林华栋中学初中部语文组倾情奉献
当堂检测:(总分:20分时间:12分钟)
一、基础积累。


1.《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朝代)(姓名),字,号,与、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是词的题目。

(8分)
2.直接默写。

(4分)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亲射虎,看孙郎。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二、能力提升。

(4分)★★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狩猎情景的句子是: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学后反思:
组长意见:
科目: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使用班级:1、2班制作人:张刘锋第5周4课时总第32课时制作日期:总分:20分
参考答案
1.北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
词牌名密州出猎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为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会挽雕弓如满月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范仲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