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弹簧扭力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弹性元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家电等领域。

它可以对外界施加的拉力、压力和扭矩做出反应,并产生弹性变形。

对于设计和计算簧的力学性能,我们需要考虑三个重要的参数,即簧常数、簧刚度和簧的最大变形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拉簧、压簧和扭簧的计算公式。

一、拉簧的计算公式:对于拉簧,它受到的力是拉力,并且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当拉力被去除时,拉簧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拉簧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得到。

1.胡克定律: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F=kx,其中F是拉簧的力,k是拉簧的刚度,x是拉簧的变形量。

2.拉簧刚度公式:拉簧的刚度是指单位变形量所产生的力。

刚度公式可以表示为k=F/x,其中F是拉簧的力,x是拉簧的变形量,k是拉簧的刚度。

3.最大变形量公式:拉簧的最大变形量是指拉簧在受力作用下的最大弹性变形量。

最大变形量公式可以表示为x=F/k,其中F是拉簧的力,k是拉簧的刚度,x是拉簧的最大变形量。

二、压簧的计算公式:对于压簧,它受到的力是压力,并且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压簧的计算公式同样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得到。

1.压簧刚度公式:压簧的刚度公式可以表示为k=F/x,其中F是压簧的力,x是压簧的变形量,k是压簧的刚度。

2.最大变形量公式:压簧的最大变形量公式可以表示为x=F/k,其中F是压簧的力,k是压簧的刚度,x是压簧的最大变形量。

三、扭簧的计算公式:对于扭簧,它受到的力是扭矩,并且在扭矩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扭簧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扭力和弯矩来得到。

1.扭矩公式:扭矩公式可以表示为T=kθ,其中T是扭簧的扭矩,k是扭簧的刚度,θ是扭簧的角度。

2.弯矩公式:弯矩公式可以表示为M=F×r,其中M是扭簧的弯矩,F是扭簧的力,r是扭簧的半径。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拉簧、压簧和扭簧的力学性能。

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簧的材料、尺寸和形状。

最好的弹簧计算公式

最好的弹簧计算公式

计算力:F =K △X (K =弹性模量,△X=变形量)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荷;· 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 距离的负荷(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Nc Dm d G K ⨯⨯⨯=348/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R4⨯⨯/=1167⨯K⨯pN⨯DmdE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三种最为常见的弹簧,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怎么计算,东莞市大朗广原弹簧制品厂为您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二、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三、扭力弹簧·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弹簧刚度计算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弹簧刚度计算

弹簧刚度计算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碳钢丝G=79300 ;不锈钢丝G=69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拉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拉伸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碳钢丝G=79300 ;不锈钢丝G=69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黄铜线E=11200 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

弹簧计算公式(压簧、拉簧、扭簧弹力)

弹簧计算公式(压簧、拉簧、扭簧弹力)

压簧、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不锈钢丝G=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最好的弹簧计算公式

最好的弹簧计算公式

计算力:F =K △X (K =弹性模量,△X=变形量)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荷;· 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 距离的负荷(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Nc Dm d G K ⨯⨯⨯=348/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R4⨯⨯/=1167⨯K⨯pN⨯DmdE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
拉力弹簧
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拉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拉伸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碳钢丝G=79300 ;不锈钢丝G=69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弹簧计算

弹簧计算

琴钢丝不锈钢丝
60Si2MnA钢丝磷青铜线8000730079004500
G刚性模数
d线径(mm)73000.78
琴钢丝
不锈钢丝60Si2MnA钢丝磷青铜线210001940011200
E刚性模数
d线径(mm)210000.69
总扭力(kgf)
扭转角度 0.1712118180
弹簧弹力(kgf)=0.1169658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K=(G×d^4 )/(8×D^3 ×Nc) ------G=线材的刚性模数 d=线径(钢丝直径) D=中径 Nc=有效圈数线材的刚性模数 G 弹簧弹力计算
计算
扭力弹簧弹力计算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转角的负荷(kgf/mm)
K=(E*d^4)/(1167*D*P*N*R) ------E=线材的刚性模数 d=线径(钢丝直径) D=中径 N=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线材的刚性模数 E
计算
弹簧常数K(kgf)=0.00095118
径) D=中径 Nc=有效圈数
黄铜线
3500
D外径(mm)有效圈数Nc压缩尺寸(mm)
7121计算
径) D=中径 N=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黄铜线
11200
D中经(mm) 圈数N R力臂(mm)
57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