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试的题目集

合集下载

中医四大经典试题集

中医四大经典试题集

中医四大经典试题集《黄帝内经》试题《伤寒论》试题《金匮要略方论》试题《温病学》试题《黄帝内经》试题一、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外均是:( )A.法于阴阳B.和于术数C.起居有节D.延年益寿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惔虚无”的含义是指: ( )A思想安静乐观B精神充沛不妄耗 C.顺应四时 D.面部安祥3.以下哪项是女子七岁的生命特征? ( )A肾气盛 B.任脉通 C.任脉虚 D.肾气实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肾气充盛B.太冲脉盛C.年龄二七D.脾胃强盛5. “背者,胸中之府”,胸中指的是( )A.心肺 B. 胸腔 C. 肺 D. 脏腑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体现了:( )A.未病先防的思想B.有病早治的思想C.顺应四时养生防病的思想D.善治者治皮毛的思想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含义是:( )A.道路B.本原C.道理D.规律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求于本”的“本”是指:( )A.病因B.病机C.病性D.阴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阳基本内容的哪一方面?( )A.对立B.互根C.互制D.转化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气味辛甘,其性能是:( )A.因表发散B.发散而属阳C.宣通肺气D.发汗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 )A.散气B.生气C.耗津D.耗血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 “少火”能够:( )A.食气B.生气C.生津D.化血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的是( )A.阴气B.元气C.阳气D.卫气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映了:(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升降关系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肢体动摇震颤是由于:( )A.风邪为胜B. 寒邪为胜C.热邪为胜D.燥邪为胜1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 )A.生之本,神之变也B.为五藏六府之大主C.君主之官,神明出焉D.主身之血脉18.《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膻中”是指( )A心包络B上气海部位C下气海部位D气海穴19.《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膻中的生理功能是:( )A.推动气血运行B.主气C.积宗气D.喜乐出焉20.《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是: ( )A.经脉之海B受盛之官C.气血之海 D.仓廪之官21.《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A.藏血B.主疏泄C.主谋虑D.主筋2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 D.食化而变粪2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中“化物”应解释为:( )A.对水谷消化吸收B.分清别浊C. 化生水谷之精气D.化生营气24.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是:(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25.《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小肠是:()A.中渎之官B.传道之官C.受盛之官D决渎之官26.《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相傅之官”是指:( )A.心B. 肺C.肝D. 肾27.《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将军之官”是指:( )A.心B. 肺C.肝D.肾28.《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胆”为:( )A.中正之官B.传道之官C.相傅之官D.决渎之官2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心”为:( )A.相傅之官B.将军之官C.臣使之官D.君主之官30.《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二脏腑的功能取决于何脏腑?( )A.肝B.心C.肾D.胆3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主“罢极之本”的脏是:( )A.心B.肝C.肺D.肾32.《素问·五藏别论》指出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既藏又泻B.藏于阴而象于地C.实而不满D.满而不实33.《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实而不满B.满而不实C.藏而不泻D.久藏五脏浊气34.《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的部位在( )A.足少阴肾经B. 手太阴肺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太阳脾经35.《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A.二十五度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五十度36.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37.据《灵枢•营卫生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是( )A.气血同行B.气血同源C.气为血之帅D.血为气之母38.《灵枢•决气》篇指出“一气化六气”,此“一气”指的是( )A.肾气B.营气C.卫气D.水谷精微之气39.《灵枢•决气》所述,脉的作用是( )A.熏肤充身泽毛B.宣五谷味C.补益脑髓D.壅遏营气,令无所避40.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作用的是( )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4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心”的病证为:(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42.《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下”的病证为:( )A.诸湿肿满B.诸厥固泄C.诸胀腹大D.诸呕吐酸,暴注下迫43.《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上”的病证为:( )A.诸逆冲上B.诸痿喘呕C.诸气膹郁D.诸躁狂越44.《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寒邪45.《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小肠B.大肠C.脾D.胃46.《素问•举痛论》所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见症是:( )A.喘动应手B.宿昔成积C.痛甚不可按D.按之痛止47.《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8.《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49.《素问•举痛论》中的“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是因寒邪客于:( )A.肝经B.胆经C.冲脉D.任脉50."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痛。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和答案.pptx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和答案.pptx

D.半夏散E.理中丸
12、含有桂枝、甘草的方剂为(AD)
13、机理属寒热错杂,壅结于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是(CE)
《金匮要略》试题单选题
1、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B)
4、下列各组原文,均出自本篇,哪一项可以诊断为杂病消渴(C)
A.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B.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C.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36、阳明急下证与少阴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B)
39、下列关于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鉴别的论述哪一项最确切(B)
40、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解释比较确切的是(八)
41、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B)
3、机理属无形热邪郁阻,中焦气机升降的心下痞是(ABD)
5、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ABC)
A.气血损伤惊悻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谓语证
29、“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的病机是(八)
A.脾虚失运,统摄无权,水气上泛。
B.肾阳虚弱,不能主水,水气上泛。
C.胃虚水停,水气上泛。
D.膀胱气化失职,水气内停,致水气上泛。
30、小承气汤证的脉象是(D)
31、猪苓汤证的主要病机是(B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C)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ຫໍສະໝຸດ 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B)
A.心
B.肝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八)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D)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A1型题】风温病名首见于[单选题]*A.《内经》B.《伤寒论》√C.《时病论》D.《温病条辨》2.【A1型题】《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单选题]*A.重复感受寒邪B.外感寒邪,内伤冷饮C.表里两经俱受寒√D.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E以上均不是3.【A1型题】温病兼见胸皖痞闷,吞酸暧腐,恶闻食臭,腹胀肠鸣,苔厚。

为温邪兼:[单选题]*A.湿B.痰C.气郁D.以上均不是√4.【A1型题】"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经“。

语出[单选题]*A.章虚谷√B.叶桂C.陈光淞D.吴坤安5.【A1型题】"将息”是指[单选题]*A.喘息8.将养调摄C.斟酌之意D.调理休息√E.将就6.【A1型题】大头瘟毒盛M胃,治宜[单选题]*A.四妙勇安汤B.清瘟败毒饮C.加减玉女煎D.普济消毒饮√E.通圣消毒散7.[A1型题]身热面赤,烦渴欲饮,饮不解渴。

得水则呕,胸皖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舌苔黄滑。

其病机为[单选题]*A.热灼胸膈B.热结腑实C.热郁胸膈D.痰热结胸√8.【A1型题】湿温病邪在募原的见症是[单选题]*A.身痛无汗B.呕逆腹痛C.寒甚热微√D.大便涯泄9.【A1型题】《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单选题]* A略血B.呕血D.便血VE.以上都是10.【A1型题】《疫痴草》的作者是[单选题]*A.叶天士B.夏春农C.何廉臣√D.陈耕道11.【A1型题】前人提出新感伏邪说,实际是根据:[单选题]*A.初起的不同证候特点√B.发病季节C.时令主气D.不同的病因12.【A1型题】附子泻心汤的煮法是[单选题]*A.先煎附子,后纳大黄、黄连、黄苓B.以水七升,煮取三升C.先煮黄苓,黄连、附子、大黄后下D.用麻沸汤溃大黄、黄苓、黄连、附子E.以上均不是√13.【A1型题】《温热论》中所云:“斑出热不解者"的病机是[单选题]*A.胃津亡√B.肺津伤C.肾阴枯D.热毒盛14.【A1型题】太阳伤寒的治法是[单选题]*A.调和营卫B.解肌袪风C.解表发汗、固护卫阳D.益气和营E.发汗解表、司市平喘V15.【A1型题】邪在气分,正邪俱盛之时,不可单用的治法是[单选题]* A清气法B.和解法C.通下法D.滋阴法√16.【A1型题】金疮的治疗选用[单选题]*A.王不留行散√B.排脓散C.意茂附子败酱散D.蜘蛛散17.【A1型题】己椒苗黄丸方后注,若渴者加入[单选题]*A.麦冬B石膏C.地黄D.由肖√18.【A1型题】桂枝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单选题]*A.表阳受伤,筋脉失养B.气营两伤,筋脉失养C.阴液耗伤,筋脉失养VD.水湿浸淫,筋脉失养E.气血两亏,筋脉失养19.【A1型题】叶天土认为用苦泄法治疗胃院痞闷的舌象应是[单选题]*A.白而不燥B.灰白不燥C.或黄或浊√D.黄白相兼20.【A1型题】下列哪项不是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单选题]*A.发自阳明B易伤阳气√C.易挟湿邪D.易耗气伤津21.【A1型题】大头瘟多发生于[单选题]*A冬季B.夏秋季C.春季D.冬春季√22.[A1型题】"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

四大经典试题及答案

四大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AA 风气B 寒气C 湿气D 水气E 阳气2、因阳热亢盛,损伤阴精而出现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BA 薄厥B 煎厥C 热厥D 血厥E 大厥3、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CA 肌肤B 筋脉C 皮毛D 六腑E 五脏4、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 EA 行痹B 痛痹C 着痹D 肌痹E 骨痹5、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DA 气厥B 血厥C 煎厥D 薄厥E 热厥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 BA 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 C 时发热D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7、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错误的是AA 啜热粥B 温覆取汗C 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8、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曲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DA 寒痹B湿痹 C 热痹 D 风痹 E 肌痹9、一患者老年花甲,常年头晕目眩,时有上肢麻木,肌肉颤动,根据“病机十九条”,其病位当在B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10“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 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 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 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 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A 热实腹满B 寒实腹满C 虚寒腹满D 虚热腹满E 瘀血腹满12、头汗出,大便硬,心下满,手足冷者,宜用BA 大陷胸汤B柴胡桂枝干姜汤 C 栀子豉汤 D 小柴胡汤E茵陈蒿汤13、心烦呕吐,发热下利,口苦咽干者宜用CA 吴茱萸汤B理中汤 C 黄芩加半夏汤D大柴胡汤 E 小柴胡汤14、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AA 时腹自痛B 腹满而痛C 下腹部疼痛D 上腹部疼痛E下利腹痛15、金贵要略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下列何项DA 未病先防,未病绸缪B注意调养,增强体质C内养正气,外慎风寒D 已病防传,截断传变E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6、胸痹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EA瓜蒌薤白白酒汤B黄芪建中汤C八味肾气丸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E乌头赤石脂汤17、旋覆花汤主治下列何种病证BA肾着B 肝着C 脾约D 积聚E 奔豚气18、脉浮、肤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渴不恶风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BA风水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19、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EA 发热B 头痛C 脉数D 口渴E 局部红肿热痛20、温病症见身体灼热,昏聩不语,舌謇肢厥,其病变属于CA气分证B 卫气同病C 营分证D 血分证E 气血两燔二、是非判断题1、“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司呼吸之气; 错2、石瘕的形成主要由于寒气与卫气相搏结; 对3、漏泄是大便泄泻之症; 错4、肠覃的产生是由于寒气与瘀血相搏结; 对5、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伤寒表虚,兼内有郁热; 错6、太阳和阳明合病者,必自发热,葛根汤主之; 错7、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对8、少阳中风证病机既与风邪有关也与火气有关; 对9、太阴中风的特点是四肢烦疼; 对10、温病都具有传染性; 错11、形成与春季的温热病邪可导致风温和春温; 错12、营分证即可由气分传入,也可由血分病变变化而来; 错13、战汗的预后都很好; 错14、温病津枯肠燥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治疗; 错15、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是邪留阴分的独特表现; 对三、填空题1.素问;痿论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2.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4.灵枢;百病始生:“忧思伤心;重寒伤肺;5.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6.一般而言,三阳病的治则是以祛邪为主,而三阴病治则是以扶正为主;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主之;8.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可与调胃承气汤;10.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11.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1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13.“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14.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15.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16.皮水夹热者用越婢加术汤方,风水夹热者用越婢汤方;17.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腑,舌即难言,口吐涎;18.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19.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素问一类急性外感病;2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21.益气化湿法德代表方式三仁汤;凉血散血发的代表方是犀角地黄汤;22.风温病初起的治疗禁忌是:邪在肺卫者,忌用辛温发汗,也不可过用寒凉;23.春温见身热,烦躁,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欠润,脉滑数;病机为热灼胸膈,方选凉膈散;24.湿温初起的治疗三禁忌是指禁汗, 禁下,禁润;25.新感温病包括风温,暑温湿温、秋燥;伏邪温病包括春温、伏暑;四、问答题;1.如何解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泄泻无度谓之洞泄,寒积于内谓之寒中;病机为:脾主长夏,而长夏多湿,湿邪困阻脾土,以致脾阳衰微,中焦虚寒,脾气不能升清,致泄泻无度;故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2、素问;痿论简述痿证的治疗原则;素问;痿论中指出痿证的治疗原则有三:1、独取阳明,阳明主肌肉,五脏六腑之海;取阳明经资其化源;2、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3、各以其时受月,各以脏腑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即“因时制宜”,此法对后世子午流注等治法有一定的启发;3、太阴病发黄与阳明病发黄如何鉴别阳明发黄多属湿热遏于中焦,症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见汗出不畅,或但寒头汗出,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赤黄不利,舌苔黄腻,脉多滑数;太阴发黄为寒湿壅滞所致,症见黄色晦暗,身无热或身冷汗出,口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4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如何理解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的形成与阳虚有关,且饮邪阴凝又易最伤人阳气,而温药则可温复阳气;同时,饮邪为阴邪,得阳则能运化,得温则行,饮亦自除,故当以温药和之;另当一面,温药具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的作用;所以治疗痰饮当以温药;“和之”指用温药不能太过,非燥之、补之,而是以温运温化为主,寓调和治本之意;5试述新感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遍及治疗原则;新感温病初起病多在表,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侯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是由表入里,由浅至深;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初期治疗以透解表邪为基本大法;代表病种如风温、秋燥等;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要点内科医师必答7、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要点;内科医师必答8、骨折的诊断要点;外科医师必答诊断要点:1、明确外伤史病理性骨折除外;2、受伤部位肿胀,皮下淤血,压痛,上肢成角畸形形成短缩;3、四肢长骨骨折局部有假关节活动和骨摩擦音,功能障碍;4、颅底骨折可有脑脊液耳鼻漏,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骨盆骨折可合并膀胱、直肠、尿道及血管损伤;5、X 线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6、注意有无并发内脏器官损伤及休克等;9、泌尿系结石的诊断要点及急救处理;外科医师必答诊断要点:1、可有尿中排出结石史;2、肾及输尿管结石为腰腹部绞痛,放射至会阴及大腿内侧,膀胱及尿道结石呈会阴部疼痛,放射至龟头;3、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频、尿急、尿中断及排尿困难;4、腹部平片、静脉或逆行尿路造影,B超等检查有助确诊;治疗要点:1止痛,2,抗感染,3大量饮水,适当运动,促进排石,4病情严重者,手术治疗或体外碎石治疗。

2022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1)

2022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1)

2022中医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596道题1、下列哪些需要微汗发?()(多选题)A. 关节疼痛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B. 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C.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大便坚,小便自利D. 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无风或身微肿,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者试题答案:B,C,D2、黄芩汤的药物组成是()。

(单选题)A. 柴胡、芍药、黄芩、生甘草、大枣B.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C. 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D. 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E. 黄芩、芍药、炙甘草、人参试题答案:D3、《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

(多选题)A. 烦则心下鼓B. 夜卧则惊C. 暴上气而喘D. 嗌干、善噫E. 上为引如怀试题答案:A,C,D4、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发热,唇口干燥。

何方主之?()(单选题)A. 小建中汤B.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C. 温经汤D. 胶姜汤E. 小柴胡汤试题答案:C5、四逆汤(原方)的药物组成中干姜用量是()。

(单选题)A. 干姜二两B. 干姜一两半C. 干姜二两半D. 干姜四两试题答案:B6、温病发热征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不渴,心烦谵语,舌红绛少苔,脉浮细数,其病变属于()。

(单选题)A. 卫分证B. 气分证C. 营分证D. 气营同病E. 卫营同病试题答案:E7、水气病中风水的主证有()。

(多选题)A. 骨节疼痛C. 脉浮D. 恶风E. 四肢肿试题答案:C,D8、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脾气()。

(单选题)A. 通于秋气B. 通于春气C. 通于冬气D. 通于夏气E. 通于长夏气试题答案:E9、《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主要论述了()。

(多选题)A. 顺应四时以调摄神气的养生方法B. 恬惔虚无的调神养生方法C. 违反“四气调神”这一规律引起的不良后果D.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重要意义E. “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试题答案:A,C,D,E10、《营卫生会》“漏泄”一词的含义为()。

中医药经典能力考试

中医药经典能力考试

选择题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A. 《本草纲目》
B. 《黄帝内经》(正确答案)
C. 《千金方》
D. 《伤寒杂病论注解》
中医药理论中,五行中的“木”与哪个脏腑相对应?
A. 心
B. 肝(正确答案)
C. 脾
D. 肺
下列哪味中药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A. 黄芪
B. 石膏
C. 麻黄(正确答案)
D. 当归
在中医诊断中,舌体胖大、有齿痕通常表示哪种证候?
A. 血瘀证
B. 气虚证
C. 痰湿证(正确答案)
D. 阴虚证
下列哪个穴位位于人体手腕部,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
A. 足三里
B. 内关(正确答案)
C. 合谷
D. 三阴交
中医药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八法之一?
A. 汗法
B. 吐法
C. 和法
D. 消法(正确答案)
下列哪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A. 黄连
B. 黄芩
C. 茜草(正确答案)
D. 柴胡
在中医理论中,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A. 六淫
B. 七情
C. 饮食不节
D. 遗传基因(正确答案)
下列哪种中医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药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A. 针灸
B. 拔罐
C. 刮痧
D. 穴位敷贴(正确答案)。

四大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四大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四大经典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四大经典中,被誉为“医学圣经”的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2.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李时珍C. 孙思邈D. 华佗答案:A3.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数量为?A. 365种B. 300种C. 500种D. 200种答案:A4.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药物的分类是根据?A. 药物的产地B. 药物的形态C. 药物的性味D. 药物的功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5. 以下哪些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劳逸结合D. 情志调畅答案:ABCD6. 《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提出了哪些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因时制宜答案:ABCD三、判断题7.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答案:正确8.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全书共记载药物1892种。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含义。

答案:《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0. 描述《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伤寒病的分类。

答案:《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每一经又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题目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题目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题目及答案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基础经典之一,也是最早的中医文献之一。

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素问》和《灵枢》。

《黄帝内经》集合了众多医家的智慧和经验,涵盖了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学里关于温病的著名文献。

它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以详细描述和解析各种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为主要内容。

3.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东晋时期张仲景所著的另一本重要医学文献。

它主要涵盖了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方剂的配伍与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金匮要略》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另一本中医文献。

该书主要以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应对措施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大量的方剂和临床实践经验。

这四部经典书籍是中医领域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对于中医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医时,可以借鉴这些经典著作,深入理解中医的精髓和智慧,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