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微生物室采样及检查原则

合集下载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一、标本采集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疾病出现初期进行,避免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2.采集部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集,一般可根据症状、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3.采集方法:采集标本时应采取无菌手法,使用无菌采样器材,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标本储存条件: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若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则应储存在合适的条件下,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标本送检1.标注采集信息:标本送检前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标注病人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必要的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2.冷藏和运输:对于易变质的标本,如粪便、尿液等,应冷藏并尽早送达实验室;对于其他标本,应采取适当的保存和运输方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细菌的生存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标本处理1.标本处理前的准备:在对标本进行处理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如标记标本编号、记录标本类型、检查标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标本处理方法: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深部标本(如脑脊液、关节液等)应优先进行细菌涂片、培养等方法,浅部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可直接进行细菌培养。

3.标本处理的时间:不同类型的标本处理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细菌在标本中的生长和污染。

四、标本保存1.标本封存:处理完的标本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进行标注,并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标本的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标本的特性来确定,如对于一些常见的标本,如尿液、粪便等,一般保存时间较短,而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标本,如组织标本等,可保存更长时间。

总之,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的正确遵守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空气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空气培养监测3.1.1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

若样品保存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 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3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4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3,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5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盖上盖子,并填写好检验单,送细菌室培养。

3.2 48h后,观察结果。

各个实验室空气培养要求在:≤4CFU/m3。

监测时间:根据不同的特殊重点部门,每1~3个月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可随时进行监测.4.处理根据培养结果,对检验科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总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检验科的微生物监测符合要求。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物表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物表培养监测3.1.1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3.1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3采样方法①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

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
• 住院超过3d或入院诊断不是胃肠炎的患者不做常规粪便培养。 • 除婴儿和有活动性腹泻症状的患者外不推荐用拭子做常规病原检
测。 • 有腹部痉挛的患者在发病6h内采集到的血便或液状便的效果最好
。 • 疑似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弧菌,小肠结肠
炎耶尔森菌感染的病人,需要培养时,须另外提出申请。
的,如果送检时间超过1小时,则会影响结果,在结果报告时, 在备注处注明此情况。
• • 如不能及时送检,可使用血培养瓶(怀疑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 奈瑟菌感染时,请勿使用血培养瓶)

穿刺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穿刺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 • 由临床医生进行。 • • 胆汁的采集方法有三种:十二指肠引流法(以“B”管—来自胆
最有价值的细菌学检测项目
• • 血液培养 • • 脑脊液培养 • • 胆汁培养 • • 胸腹水培养 • • 关节液 • • 其他无菌体液或分泌液
我国血培养现状—阳性检出率低<10%(国外约为 15%)
• 原因何在??? • ? ? 血流中含菌量低 • ? ? 血液中抗菌物质 • ? ? 抗生素的应用 • ? ? 培养条件限制
• • 3标本 采集时机不合适,未抓住菌血症时期,或在刚使用抗生 素不久。采血最好在:体温升高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前,或停 用抗生素24小时。
• • 4 标本消毒时 消毒酒精未完全挥发。
痰液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
• • 1、随机标本采集多而非晨痰 • • 2、痰培养送检的往往不是病人深部的咳痰,而是
唾沫居多。
• 标本接种后轻轻上下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 切勿冷藏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

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 ? ?
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答 案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3)最后用75%酒精脱碘,待酒精挥发 干燥后采血。
新生儿及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 75%酒精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 燥后穿刺采血。
2.培养瓶消毒程序: (1)用75%酒精(不要用碘液消毒)消毒 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秒。 (2)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擦去橡皮塞 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 2. 有肉眼脓尿或血尿; ❖ 3.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 4. 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 5.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 ❖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二)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避免消毒剂污染标本。
❖ 清洁中段尿 留取清晨清洁中段尿标本,先用肥皂 水仔细清洗会阴部,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将 前段尿排去,留取中段尿10ml左右于无菌容器内, 立即加盖送检,2h内接种。该方法简单、易行,是 最常用的尿标本收集方法,但是容易受到皮肤细菌 污染。
要求: ✓ 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按
压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 ✓ 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
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1.采集时间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2小时内,此时为采集血培养 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患者 呈持续菌血症状态,需要在24小时内多次采集血培 养,以提高检出率
❖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留置导尿患者应消毒导尿管上端外部 及尿管口,采取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通过导尿管吸取尿 液。注意防止混入消毒剂,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尿培养没有临床意义,应在更换新 导尿管后抽取,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易导致定植菌大量繁殖。

医院环境微生物检测

医院环境微生物检测

医院环境微生物检测
一、监测项目:
1、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2、透析用水、透析液出口、入口监测;
3、使用中的灭菌剂
反渗水、入口水的细菌学监测每月一次,且每台机器在1年里至少监测到1次;内毒素监测每月1次,且每台机器在1年里至少监测到1次。

二、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24h。

A1、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间期间采样;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其个点均距墙1m。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A2、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采样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
采样方法:压印采样法:采样时将直径5.6cm(面积约25cm2)的消毒塑料专用平皿上的琼脂表面之间压贴在被检物体表面10~20秒后送检。

A3、使用中消毒剂
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的消毒剂;
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 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后中混匀后送检。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

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
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
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对可疑淋病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
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
•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 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 低。
•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 常居菌群的污染。

• 注意事项:
• 采样时机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
• 采样方法

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
关于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检验标本 采集和运送原则
内容
• 1.微生物标本及常见致病菌 • 2.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 3.图片展示:现场指导和培训
微生物标本及常见致病菌
• 1.血液标本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 或败血病的基本方法。
• 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 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排除采集标本或具他操作 过程污染),提示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或心内膜 炎、心包炎、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病原菌主要 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 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
• 2.骨髓标本正常人的骨髓是无菌的。
• 若从患者骨髓中检出细菌(排除污染),提示细菌 性骨髓炎或菌血症、败血症。常见病原菌同血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微生物室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

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3.1.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祥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l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
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立即送检培养。

3.1.5、结果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 AT
式中:A一平板面积。

cm2:
T一平板暴露时间,min
N一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3.2、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