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室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设计方案

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设计方案

1。

微生物检验一、微生物实验室概况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

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一)准备室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

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

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无菌室一般为4 - 5 平方米、高 2。

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

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

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

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

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发布时间:2023-06-16T11:56:01.49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舒宇[导读]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舒宇(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微生物(细菌)是检验科常见检测项目之一,其包含的检验项目众多,下面就来说说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室检测项目有哪些?1.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分离培养包含了血培养、痰培养、咽拭子培养、尿培养、粪便培养、脑脊液培养等,其中,血培养检测能检出血液中的多种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布鲁氏菌、厌氧菌、真菌等,从而能诊断出菌血症、亚急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痰培养能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结核杆菌、奈瑟氏菌、甲型链球菌等,从而能检出肺炎、结核病等疾病。

咽拭子培养主要是采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这是因为鼻、咽部的细菌感染病原菌多源于口腔,通过咽拭子培养能找到细菌感染的源头。

尿培养主要是取患者尿道排出的中断尿作为检验标本,利用标本制作玻片,然后,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和数量,该项检验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出尿道、肾脏、前列腺等部位的炎症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泌尿道系感染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还能指导临床选择有合理的抗菌药物对患者治疗,从而提升其抗菌治疗效果。

粪便培养不仅能检测出肠道内的致病菌,从而指导临床准确诊断出受检者肠道健康状态和肠道疾病类型,还能监测肠道菌群,提醒临床及时给患者提供合理的肠道菌群调节,从而能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菌群紊乱。

脑脊液培养能检测受检者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和结核菌等病原菌,从而能判断其是否存在脑脊髓膜炎。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包含了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新型隐球菌抗原检测等,其中,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主要是以鲎实验对内毒素进行检测,能检测出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等疾病。

真菌(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其他微生物中均不含有该物质,因此,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科 科室介绍

微生物检验科 科室介绍

微生物检验科是医院或实验室中负责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
专业科室。

它主要涉及对各种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检验、鉴定和分离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采集和接收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痰液、组织等;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增菌、分离培养等操作;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生化反应等方面的鉴定;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依据;参与制定和实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微生物检验科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感染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病情进展的评估。

同时,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科的工作质量,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需要不断引进和更新设备和技术,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检验科微生物督查内容

检验科微生物督查内容

检验科微生物督查内容科微生物督查内容主要是对科学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全面检验和监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施、操作流程、实验室环境、样品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科微生物督查的内容。

一、实验室设施检查:实验室设施是科微生物实验的基础,科微生物督查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对实验室设施进行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的通风设备、紫外线灯、制冷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损坏、漏水等现象。

同时,还要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备,如灭火器、紧急洗眼器、安全柜等是否齐全可用。

二、操作流程检查: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

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步骤是否正确、实验员是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等情况。

此外,还要检查实验员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是否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

三、实验室环境检查:科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科微生物督查也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的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异味或有害气体等不良环境因素。

此外,还要检查实验室的卫生情况,如垃圾是否及时清理、工作台面是否保持整洁等。

四、样品管理检查:科微生物实验的样品管理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样品管理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样品的接收、保存、标识等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样品的容器是否干净无污染,样品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登记管理等。

五、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检查:科微生物实验的记录和数据管理是实验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数据是否规范,是否进行了签名和日期等。

同时,还要检查实验记录和数据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归档。

六、实验室安全检查:科微生物实验涉及到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微生物,科微生物督查还要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验室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员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实验室是否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等。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安全防护制度是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在这份制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废物处理和生物安全级别等。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

首先,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核酸提取和PCR实验等操作步骤的安全操作指导,如样品的收集、保存和运输等。

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合理使用实验设备,避免设备的损坏和操作错误带来的人员和环境风险。

其次,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制度的核心内容。

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

这些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工作的性质和风险程度来确定,并应定期更换和消毒,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效果。

废物处理也是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实验室操作产生的废物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以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废物应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例如,生物垃圾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化学废弃物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同时,对于有害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工作,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实验人员正确执行。

最后,实验室环境的生物安全级别是制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划分,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其安全要求也不同。

例如,一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微生物的鉴定,主要是对人体微生物的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不需要高安全级别的设备和操作措施。

而三级实验室需要进行较高级别的微生物研究,如病原微生物的提取、培养和鉴定,需要更高级别的生物安全措施来保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安全防护制度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这些制度包括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废物处理和生物安全级别等。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检验科微生物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通过监测和鉴定病原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传 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
微生物室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 ,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微生物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微生物 室的功能和职责也不断完善。
检验科微生物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微生物室概述 • 微生物室设备与器材 • 微生物室工作流程 • 微生物室常见检测项目 • 微生物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 微生物室案例分享
01 微生物室概述
微生物室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微生物室是医院检验科下属的一个专业实验室,主要负责临 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以指导临 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统进行耐药性检测。
监测结果显示,医院内常见 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 率较高,如大肠埃希菌对青 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
过50%。
该监测项目及时发现并控制 了医院内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 抗生素选择指导,提高了治
疗效果。
案例二: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介绍
检测目的
确保食品企业生产的 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 全标准,保障消费者 健康。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维修和校准,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 用效果。
检测方法与标准操作规程
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检测质 量。
3
对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检 测需求和技术发展。

检验科微生物室建设所需物品清单

检验科微生物室建设所需物品清单

检验科微生物室建设所需物品清单一、仪器设备部分:1.离心机:用于分离悬浮液中的微生物和细胞等。

2.自动培养箱:用于微生物的培养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培养。

3.高速冷冻离心机:用于快速冷冻并离心微生物和细胞以保持其完整性。

4.PCR仪: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扩增或检测微生物DNA序列。

5.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微生物培养基、试剂和样品等。

6.透析器:用于通过渗透压差将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溶质透析出来。

7.快速制冷仪:用于迅速冷却微生物和细胞样品。

8.超速冷冻切片机:用于快速冷冻并切割微生物和细胞样品。

二、实验室用品部分:1.培养皿和试管:用于培养微生物。

2.移液器:用于移液和加样。

3.调理架与烧杯:用于制备微生物培养基等溶液。

4.微孔板:用于承载多个微生物或细胞培养样品。

5.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和微生物样品。

6.无菌操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样品受到细菌污染。

7.人工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8.常用试剂:如酶、染料和缓冲液等。

9.洗涤剂:用于清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器皿。

10.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三、耗材部分:1.细胞培养耗材:细胞培养瓶、培养皿、移液器、细胞过滤器等。

2.微生物培养耗材:培养皿、试管、琼脂瓶等。

3.采样和分离耗材:纱布、洗涤液、离心管等。

4.实验室手套: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实验室手套。

5.注射器和针头:用于注射培养基、溶液和样品等。

6.培养基和试剂:各种微生物培养基和实验室试剂。

7.消毒液:用于清洁实验室平台、仪器设备和器皿等。

四、安全设备部分:1.灭菌器:用于对实验器具进行灭菌处理。

2.实验室安全柜:用于保存和处理有毒或有害微生物样品。

3.柜子和抽屉:用于储存实验用品和化学试剂。

4.紧急洗眼器和淋浴器:用于处理实验中的化学溅洒事故。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的示例清单,具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购买物品时,要根据实验需求、实验室规模以及经费预算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组长职责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组长职责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组长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微生物室各项工作。

二、为微生物室检验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三、建立健全微生物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缩短报告时间。

四、科学安排微生物室每个人员的工作,做到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的工作。

五、认真做好临床微生物室室内和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工作。

六、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及NCCLS所制定的药敏规则,做好菌种管理。

七、负责细菌检测和医院感染检测,定期报告病原学特征和耐药趋势。

八、强化微生物室每个人员的质量意识,坚持室内质量控制。

九、负责微生物室各种物品的申领和月购买计划工作。

十、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微生物室内的医疗废弃物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同时做好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与防护工作。

十一、负责微生物室内仪器的培训,维护和保养工作。

十二、做好微生物室的环境和两面(地面和台面)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为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3. 质量保证:为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而采取的措施。 4. 质量评价:用一个客观的公认的标准来评定一个实验室或实验室中某项试验是
否达到标准的过程。
2021/3/10
讲解:XX
6
5. 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地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一级实 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参加由省临床检验中心或卫生部临床 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控,会遇见一些平时罕见或未见过的菌株,通过质控 检验对它们的生长条件、菌落形态、染色、镜下形态等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日后工作中倘若再遇见这些菌将不再会漏检。
粪肠球菌
ATCC 29212 胸腺嘧啶含量测定
淋病奈瑟菌 ATCC 49226 淋球菌药敏
流感嗜血杆菌 ATCC 49247 嗜血杆菌药敏
肺炎克雷伯菌 ATCC 700603 ESBL阳性菌
2021/3/10
讲解:XX
17
参考菌株保存方法
高层琼脂 非苛养菌
低温速冻 苛养细菌
冷冻干燥 长期保留菌株
参考菌株 保存方法
琼脂斜面 现用菌株
2021/3/10
讲解:XX
18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操作程序
1. 测试环境、仪器、试剂的要求
① 室温:20~25℃
② 湿度:<80%
③ 试剂:所用试剂或试条均为仪器配套产品
④ 质控品:为仪器配套产品,并在使用效期内,同时无变质或污染。
⑤ 仪器:仪器必须有质量控制保证。
2. 质评样品的准备
质量控制范畴
分析中 分析后
质量保持持续改进
2021/3/10
讲解:XX
9
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的依据标准
➢ 卫生部医政司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协会 (CLSI)定期颁布的最新的质量控制和评议方案。
➢ 检验方法学、操作手册应不断更新,开展循诊医学,不断淘汰无价值的试验, 增加新的有临床价值的试验。
2021/3/10
讲解:XX
10
微生物实验室程序 临床微生物制度 ▪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 三级报告制度:①涂片;②初步药敏和确切涂片;③正式鉴定和药敏 ▪ 传染病原报告制度 ▪ 菌毒株保存制度 ▪ 废弃物处理制度 ▪ 质量控制制度
制定程序性文件(可参考ISO 15189认可准则中应用说明要求)
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
2021/3/10
讲解:XX
1
内容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性 二、临床微生物的质量控制 三、实验前质量控制 四、实验中质量控制 五、实验后质量控制 六、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目标
2021/3/10
讲解:XX
2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性
人类面临着微生物的挑战,要打赢这场战争 不仅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还需要一支优秀的 临床微生物检验队伍。
SOP操作手册
仪器的性能验证等
2021/3/10
讲解:XX
11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我们需注意:
1. 标本的质量(数量、体积、可接受的合格标本、运送方式等) 2. 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根据临床症状、诊断和其他临床资料,采用适当检测方法) 3. 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试剂、培养基、仪器、环境、人员等。 4. 有临床意义的结果报告(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
2021/3/10
讲解:XX
12
生物安全柜
试剂、染液、质 控菌株、培养基
冰箱、酒精灯、 接种环、游标卡 尺、温度计等
2021/3/10
临床微生物 实验室的基 本装备
光学显微镜
孵育箱、CO2 培养箱、高压 灭菌器
讲解:XX
13
室内质控 室内质控内容包括对各种实验条件及实验过程进行监督 监督的对象有仪器设备、培养基、鉴定系统等操作全过程
与过去的10年或20年相比,临床微生物实验
室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我们离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标准化文件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应进行规
范操作,才可能应对微生物向人类的挑战,
2021才/3/10能适应临床的需要讲解。:XX
3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提供感染性疾病诊断的病原学依据
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为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细菌耐药性监测需要
2021/3/为10 合理使用抗菌药讲物解:提XX 供依据
4
二、临床微生物的质量控制
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整 个检验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 理,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
临床分 离菌
实验中用标准方法鉴定,鉴定值 >95%典型菌株,并经多次传代, 特征衡定的菌株
讲解:XX
16
质控必备菌株
细菌名称
菌号
用途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纸片扩散质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 MIC测定质控
大肠杆菌
ATCC 25922 纸片和MIC
绿脓假单胞菌 ATCC 27853 纸片和MIC
室间质评
2021/3/10
讲解:XX
14
临床微生物 室需建立室
内质控
1 1
2
3
4
常规试验室内质控
培养基质控
药敏试验的质控
自动化设备质控:鉴定和药敏、血培养 系统
2021/3/10
讲解:XX
15
质控 菌株
2021/3/10
参考 菌株
ATCC:美国典型菌株保存中心-主要来 源 NCTC:英国国家典型菌株保存中
2021/3/10
讲解:XX
7
6. 室内质量控制: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控主 要包括几个方面:实验室前的质量控制、标本接种前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 质量控制、试剂质量控制、常用仪器的质量控制、药敏实验的质量控制、及 发报告前
分析前
临床微生物检验
其质量控制环节多、涉及的知识面广、 复杂性高、需要超强的责任心。
2021/3/10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应对室间质 评和室内质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讲解:XX
5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概念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首先应了解以下有关概念:
1. 细菌检验的质量:结果真实显示标本中存在的病原菌及其生化特征和抗药性 2.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制定细菌检验的质量水平,并采取监测手段,这一过程
① 按测定日期从冰箱中取出参评物,放置至室温(约30min)。
② 根据标本种类,质控菌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3. 质评样品的测定
① 质控菌株用小牛血清或肉汤溶解,按标本种类接种各种选择培养基,放适当环境 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