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教案

合集下载

植物的生长教案(通用16篇)

植物的生长教案(通用16篇)

植物的生长教案(通用16篇)植物的生长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孩子们知道,没有阳光、空气和水,植物就不能生长。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

活动准备1.提前收集关于植物生长的信息和图片。

2.准备一些各种植物的种子。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三、孩子进行小实验:植物没有根,有根。

让孩子看看实验中哪些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孩子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第五,孩子的发现:植物是由种子长成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生长方式不同: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葵花籽尖、圆、白、黑。

向日葵的种子可以吃。

鸡冠花的种子很小。

实验中,两种植物都有水时,无根的植物过两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直没有死;没有水时,无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过了几天才枯死。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

接着孩子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为什么植物会越长越多?是先长根呢?长叶子呢?先长茎呢?为什么是先长根?为什么有些植物没有根也可以活的?是谁把种子放在泥土里的?为什么泥土里会长出植物来?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活动延伸:鼓励各种种子拼出美丽的图案。

环境创设:1、举办种子图案展。

2、在种植角种几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儿观察。

植物的生长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和其他学生一起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异。

2.我们可以正确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断三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同一株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初中《植物的生长》教案

初中《植物的生长》教案

教案:植物的生长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2. 掌握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3. 植物生长的条件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2. 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微观解释。

2. 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植物的生长视频或图片。

2. 植物的根、茎、叶的样本或模型。

3. 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知识,教师总结。

二、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1. 展示植物的生长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3. 强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阳光、空气和营养物质。

三、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10分钟)1. 展示植物的根、茎、叶的样本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了解其形态结构。

2. 讲解根、茎、叶的生长特点和功能,如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传输水分和养分、叶的光合作用等。

3. 举例说明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植物生长实验(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如何种植植物、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

2. 引导学生反思植物生长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化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实践体验。

2. 开展植物生长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制作植物生长观察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教案一:植物的生长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能描述植物的生长环境。

一、教学前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关于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种子或幼苗。

3. 植物的生长环境(温度、光照、水分等)。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次所学的植物的种子结构,引出关于植物的生长话题。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

3. 分组活动:给学生一颗植物种子或幼苗,并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外观和现象。

然后,让他们猜测并讨论植物的生长条件(温度、光照、水分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条件,并汇报给全班。

5. 整合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条件,并与植物的生长过程相联系,形成完整的概念。

6. 指导实践:让学生自己种植一颗植物种子或幼苗,按照学习到的知识提供适当的生长条件。

7. 反馈与评价:观察学生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评价其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 概念巩固: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份植物的生长环境图表,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其他条件,并提醒他们注意植物的不同需求。

三、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植物园或公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并记录下来。

2. 同学互动:让学生拍摄或录制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并分享给同学们。

3.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生长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4. 植物保育:教育学生应当保护植物生长环境,尊重和保护自然。

教案二:植物的生长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能描述植物所需的生长条件,并掌握植物种子发芽实验的基本步骤。

一、教学前准备:1. 植物种子(卧室、阳台等常见植物的种子)。

2. 小花盆、土壤和水。

3. 镜子、室温计和灯。

4. 温水和冷水。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次所学的植物的种子结构,并让他们想一想种子如何长出植物。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发芽所需的生长条件,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生命教育《植物的生长》教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植物的生长》教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植物的生长》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生命教育中,教授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能够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并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本教案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植物的生长,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2. 概述植物的生长2.1. 介绍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幼苗长大,再到植物生长成熟并开花结果。

2.2. 解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发芽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2.3. 探讨幼苗的生长,包括光合作用、水分吸收和根系的作用。

3. 植物的需求3.1. 分析植物的基本需求,包括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

3.2.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们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

3.3. 强调植物与人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照顾植物。

4. 植物的生长变化4.1. 描述幼苗的生长变化,包括根系的增长、茎的伸长和叶子的生长。

4.2. 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地探索,记录并比较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4.3. 引导幼儿们思考植物的生长与他们所处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 植物的繁殖5.1. 介绍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果实和营养器官等。

5.2. 利用故事、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们了解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5.3. 引导幼儿们思考植物的繁殖方式与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生存策略之间的关系。

6. 总结与回顾6.1. 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6.2. 回顾幼儿们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6.3. 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观点。

7. 作者观点与理解通过这个生命教育主题的学习,幼儿能够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对植物的认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实验,幼儿们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认为这样的生命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培养幼儿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主题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班主题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班主题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1、小班主题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活动目标:1.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

2.重视新技术在常见蔬菜栽培中的应用。

3.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试着通过动作和色彩去感知和创造美。

活动准备:幼儿种植实物、照片、记录表、录像活动过程:一、交流种植植物的方法:1、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大蒜和洋葱,小朋友们都非常关心这些植物,为植物做了许多的事情,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种这些植物的?2、幼儿自由交流介绍预设:(1)容器的情况:大蒜和洋葱需要适宜的容器(实物和照片结合)a、 (幼)可以用可乐瓶种洋葱,把洋葱架起来再放入水,这样洋葱的根就能往下生长了。

(可能追问:问什么要架起来,有什么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收养料了(动脑筋)追问:洋葱除了可以种在水里,还可能种在哪里呢?b、种在土里的容器,下面要打个洞,这样浇水太多可以从洞里流出来,大蒜不会烂掉。

小结:原来植物可以种在水里,也可以种在泥土里。

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来种的呢?(2)使用工具情况,各种工具的名称和不同用途(照片)a、(幼)我是用钉耙把土耙松种下大蒜的,我天天都去浇水现在大蒜都长高了。

钉耙是用来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松,方便我们种植植物。

b、(幼)我是用铲子扒土种下大蒜的。

(合作)追问:你是用大铲子还是小铲子,它们用起来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大铲子可以挖很多土,小铲子只能挖一点。

追问:你们觉得用大铲子方便还是用小铲子方便?(大的地方需要大铲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铲子方便。

)总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

有了工具的帮助,我们种植更加方便了。

二、交流分享植物生长的情况:1.孩子们非常关心我们自然角落里植物的生长,他们已经做了记录。

谁来告诉我们你发现了什么?2、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用多种形式:幼儿介绍、问小朋友等)(照片、观察记录、实物)a、(幼)我发现洋葱先长根然后再长叶子。

科学探究《植物的生长》教案

科学探究《植物的生长》教案

科学探究《植物的生长》教案课题名称:科学探究《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 学生能够识别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探究植物生长。

-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来测试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产生兴趣。

- 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 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决策略):重点:- 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 实验设计。

难点:- 控制变量。

- 数据分析。

解决策略:- 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模型来解释生长阶段。

- 使用小组合作来设计实验,确保变量控制。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

- 植物生长实验指南。

教具和设备:- 种子。

- 培养皿。

- 水。

- 量杯。

- 记录表。

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 实验设计: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课堂管理:- 使用计时器确保每个活动都有足够的时间。

- 鼓励学生提问,并提供即时反馈。

时间分配:- 引言与讨论:10分钟。

- 实验设计:20分钟。

- 实验操作:30分钟。

- 数据收集与讨论:15分钟。

-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板书设计:关键内容与逻辑结构: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种子发芽- 茎和叶的生长- 开花与结果2. 实验设计- 目的- 变量- 结果记录课后反思:评估标准与改进措施:-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 学生能够设计并执行简单的实验。

- 学生展示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改进措施:-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 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 考虑在下次课程中增加更多实验类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

大班教案科学《植物的生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二节《植物的生长》。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温度;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关注和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挂图、实物展示(种子、植株、花朵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实物展示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有哪些?b. 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有哪些?c. 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4. 学生展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教师进行点评。

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所需条件:阳光、水分、土壤、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分析所需条件。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小班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

小班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

小班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掌握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

3.掌握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4.认识部分常见的植物。

5.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

2.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认识部分常见的植物。

四、教学准备1.相关的图书、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2.种子、土壤、盆、水壶等相关工具材料。

3.课堂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师生互动问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植物的生长”。

2.师生一起谈论着植物的生长,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2. 概念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展示植物种子的图片,讲解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

3. 操作演练1.将种子放进土壤中,浇上适量的水。

2.向同学们展示孩子植物的生长图,让同学们观察和总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3.向同学们展示苗的样子,让同学们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4. 拓展应用1.向同学们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让同学们认识它们。

2.鼓励同学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通过观察和询问认识更多的植物。

5. 课堂小结1.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同学们总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2.让同学们分享本堂课学到的知识感悟。

六、教学反思植物的生长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同学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了概念的讲解、操作的演示、知识的拓展应用,以及小结的回顾总结,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植物的生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2、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3、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终止植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能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说出两点以上不能浪费食物,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因。

3、能表现出对太空种植粮食的科学研究感兴趣。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5、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

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