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紊乱及护理

合集下载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医学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医学
处理
一旦出现其他并发症的症状,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褥疮换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05 护理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护理效果评价
病人满意度
定期调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了解护 理效果的实际反馈。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病人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 护理效果与安全性的关系。
饮食护理
调整饮食结构
根据病人的电解质紊乱情况, 指导病人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如增加钠、钾、镁等电解质的
摄入。
控制饮食摄入量
对于严重电解质紊乱的病人, 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摄入量,以 减轻肠胃负担。
避免刺激性饮食
避免给病人食用辛辣、油腻等 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调节电解
体征检查
测量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皮肤弹性、有 无脱水症状,观察有无水肿、肌肉痉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采集血液、尿液样本进行电解质、酸碱度及相关指标的检测,以明确 诊断。
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营养失调
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 等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病人因呕吐、腹泻等原因可能导致营养摄 入不足,需要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制定 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达成度
对照护理计划,评估护理目标是否达成,以 及达成程度如何。
康复进展
观察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评估护理措施对 促进康复的作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数据分析与反馈
收集并分析护理过程中的数据,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改进点。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 整护理方案和措施。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是指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出现失调,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失水过多、肾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一旦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例如头晕、口干、恶心、腹泻、体温异常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护理措施,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在护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供参考:1.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

3. 水电解质的补充: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合理地制定补液方案,及时补充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平衡。

4.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服能力,合理制定饮食方案,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5.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

6. 定期复查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浆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7. 保持环境整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疗方案,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措施】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遭受干扰,导致体内液体和电解质的浓度失衡。

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吸收异常等。

水电解质紊乱对身体的正常功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的护理目标和措施对于纠正紊乱至关重要。

一、护理目标在处理水电解质紊乱时,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对于确保患者恢复健康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目标:1. 恢复水分平衡:当患者存在脱水时,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补液治疗来恢复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这可能涉及到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液体来补充缺失的水分。

2. 调节电解质水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体内电解质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当患者存在钠过多时,目标是通过限制钠的摄入或使用利尿剂来促进钠的排泄。

3.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或意识改变等。

护理目标还包括预防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康复。

二、护理措施为了实现上述护理目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可用于处理水电解质紊乱:1. 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变化。

2. 按照医嘱调整液体摄入量: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状况,调整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以确保维持良好的水平。

这可能需要限制液体摄入或使用输液来补充不足。

3. 调整膳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膳食以增加或限制特定的营养素或电解质的摄入。

在水钠潴留的情况下,减少钠的摄入是必要的。

4.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这可能包括利尿剂、补钾剂或钙剂等。

5. 提供支持性护理:在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过程中,提供支持性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情绪支持和充分的休息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我的观点和理解:水电解质紊乱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产生重要影响。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一、概述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异常。

这种疾病常见于患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感染的患者。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是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以确保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运转。

二、护理目标1. 保持水平衡•目标: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防止脱水或水中毒。

•措施:–定期检测体重、尿量和血压,及时发现和纠正水分异常。

–鼓励患者适量饮水,避免过度脱水或过度补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水分需求,调整输液速度和容量。

–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中水分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盐分和咖啡因。

2. 维持电解质平衡•目标:保持体内电解质的正常浓度,防止电解质紊乱。

•措施:–定期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

–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调整饮食中的电解质摄入。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补充电解质的药物或液体。

–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中电解质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

3.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目标:预防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

•措施:–定期监测心电图、血气分析和尿液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风险,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

–教育患者注意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三、具体措施1. 脱水的护理措施•目标:纠正脱水,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饮水量,根据医嘱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及时发现脱水的迹象。

–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过度出汗和脱水的因素。

–教育患者注意脱水的早期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等。

2. 水中毒的护理措施•目标:纠正水中毒,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措施:–限制患者的饮水量,避免过度补水。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浓度,及时发现水中毒的迹象。

–注意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水中毒引起的并发症。

–教育患者注意水中毒的早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水电解质紊乱是指体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组成发生异常,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情,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护理目标:1.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水电解质的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防止出现进一步的紊乱。

2. 预防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护理的目标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并发症。

3. 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水电解质的平衡,促进机体的康复。

二、护理措施:1. 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包括钠、钾、钙、镁等离子的测定,以及血气分析。

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水分摄入和排出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

2. 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或减少患者对某些电解质的摄入量。

例如,在低钠血症的患者中,应增加钠的摄入量;在高钾血症的患者中,应减少钾的摄入量。

3. 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适当的输液治疗,以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例如,在低钠血症的患者中,可给予含有钠离子的生理盐水进行补充。

4.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的尿量、皮肤湿度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

5. 给予心理支持:水电解质紊乱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焦虑,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6.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教育,包括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饮食调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水电解质管理能力,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水及电解质紊乱护理课件

水及电解质紊乱护理课件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以补充电解质和营养。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增强患者信心和配合度。
05
CHAPTER
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康复指导
VS
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体液平衡,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
心理护理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患者的体重、失水量、体温、心率等指标,计算出每日所需的补液量。
补液量计算
补液种类选择
补液速度控制
根据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电解质溶液或等渗溶液进行补充。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控制适当的补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03
02
01
根据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和程度,调整饮食中的电解质成分,如增加钠、钾、镁等摄入。
分类
病因
摄入不足、过度损失、异常分布等。
病理生理
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受到干扰,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肿、脱水、意识障碍、心律失常等。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
临床表现
02
CHAPTER
水及电解质紊乱的护理评估
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调整饮食结构
对于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要限制饮食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量。
限制饮食量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饮食指导,包括适宜的食物种类、烹饪方法、饮食量等。
饮食指导
04
CHAPTER
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包括脱水、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
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摄入:水和食物。 排出: 汗、尿、粪便。
31
三、电解质紊乱
钠紊乱:高钠血症:[Na+]>145mmol/l 低钠血症:[Na+]<135mmol/l
钾紊乱:高钾血症:[K+] >5.5mmol/l 低钾血症: [K+] <3.5mmol/l
钙紊乱:高钙血症:[Ca2+]>2.75mmol/l 低钙血症: [Ca2+]<2.1mmol/l
进水分排除。
29
二、电解质平衡
正常值:K+3.5~5.5mmol/l;,Na+135~145mmol/l Ca2+2.1~2.75mmol/l,Mg2+0.7~1.2mmol/l
30
二、电解质平衡
功能:钾:维持体液渗透压;参与细胞代谢;维 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钠:维持 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细胞外液容量稳定;对NM兴奋性影响。钙:维持N-M的兴奋性;参与凝血 过程;参加骨质钙化。
3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成分:水和电解质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如物质代谢、 氧气交换、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各种代谢产 物的排泄),都依赖水来进行。
电解质维持机体正常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同时参与物 质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的正常兴奋和活动功能。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护
1
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取决于:
体液 电解质 渗透压
神经-内分泌调节— 动态平衡 严重失衡会导致死亡!
2
何为体液?
体液,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的液体。 具体包括唾液, 人奶,血液,淋巴液,

电解质紊乱护理问题

电解质紊乱护理问题

电解质紊乱护理问题引言: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包括钠、钾、钙、镁等。

电解质紊乱是指血液中电解质浓度异常偏高或偏低,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和并发症。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分类、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以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一、电解质紊乱的原因:1. 肾功能障碍:肾脏是电解质代谢的主要器官,肾功能不全或肾小管损伤会导致电解质排泄障碍,引起电解质紊乱。

2. 消化系统疾病:如呕吐、腹泻等,会导致电解质的丢失或吸收不良,引发电解质紊乱。

3.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4. 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生素等,可能影响电解质的平衡,导致电解质紊乱。

二、电解质紊乱的分类:根据电解质浓度增高或降低的情况,电解质紊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高钠血症: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头痛、恶心等。

治疗原则是限制钠的摄入,增加水分摄入,必要时静脉补液。

2. 低钠血症: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临床表现包括乏力、头晕、恶心、抽搐等。

治疗原则是适当限制水分摄入,增加钠的摄入,必要时静脉补液。

3. 高钾血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临床表现可以是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呕吐等。

治疗原则是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使用钙剂、胰岛素等药物促进钾的转移。

4. 低钾血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临床表现可以是肌肉无力、心律失常、腹胀等。

治疗原则是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口服或静脉补钾。

5. 高钙血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临床表现可以是疲乏、恶心、便秘等。

治疗原则是限制钙的摄入,增加钠和水分的摄入,必要时使用药物促进钙的排泄。

6. 低钙血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临床表现可以是手足抽搐、心律失常、抽搐等。

治疗原则是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口服或静脉补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水程度
轻度
中度 6(4-8)
重度 9(8-12)
体液丢失量占体重 3(0-4) %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体征 口渴 轻或无

显著
皮肤弹性
皮肤、粘膜 尿量 循环系统症状 脉搏 血压 静脉萎陷 神经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 痉挛或抽搐

干燥 减少
↓↓
很干燥 明显减少
↓↓↓
极干燥 少尿或无尿
正常 正常 无 精神差 无
血标本:低钠/低氯
医嘱:3000 ml GS
医源性水中毒
值班医生 当班护士
谢谢!
症状产生机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口渴 2.尿量减少,浓缩尿(尿比重增高) 3.精神症状
细胞间质容量减少
1.皮肤弹性低下 2.粘膜和皮肤干燥 3.眼压低甚至眼球低陷
循环血容量减少
1.脉搏增快
2.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头疼 3.表浅静脉萎陷 4.体温低 5.肾循环障碍(BUN上升)
水中毒
[临床表现] • 急性水中毒:起病急;因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可造 成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躁动、 谵妄、惊厥甚至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并出现相应 的症状 • 慢性水中毒:在原发病的基础上逐渐呈现体重增加、软 弱无力、呕吐、嗜睡、泪液和涎液增多等现象;一般无 凹陷性水肿。 • [处理原则] 限制或停止水分摄入。严重者输注高渗盐水。
高渗性缺水
病 生 诊 断
治 疗
• 水 / 钠丢失 • 失钠 < 失水
• 容量不足 • 细胞脱水
肾脏疾病:ADH分泌不足 丧失低渗液 水摄取不足
早期:口渴/尿少/皮肤/眼凹陷 发展:脑脱水(烦躁、激动、幻觉、 昏迷);休克
血液浓缩 高钠高渗
>150mmol/L
• 容量/渗透压 • 治疗原发病
补水和低渗盐水 补水量根据缺水的程度补给,每丧失体重的1% 补液400-500ml,计算所得的补水量一般分两天 补给,治疗一天后酌情调整第二天的量。 还应加上每天正常需要量2000ml 补2份5%葡萄糖与1份0.9%盐水 先补5%葡萄糖
护理措施
• 去除病因、减少体液的丢失。 • 维持适当的体液量,实施液体疗法。 Ø严格遵循定量、定性和定时的原则 定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巳丧失量和继续丧失量。 生 理 需 要 量: 成人:给水量 2000-2500ml/日 给盐量 Nacl 6-10g/日 给钾量 Kcl 3-4g/日
生理需水量简易计算方法:
水分↑ ∣ 细胞外液渗透压 ↓ ∣ 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 ∕ \ 口渴中枢抑制 抗利尿激素↓ ∣ 饮水 ↓ \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③醛固酮的作用(排钾保钠) 细胞外液(尤其循环血量)↓ ∣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血管紧张素Ⅱ ↑ ∣ 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的分泌↑ ∣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钾保钠 ∣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 循环血量↑
水电解质平衡及护理
呼吸内科 赵翠翠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主要成分 是水和电解质 含量 因年龄、性别、肥胖程度而不同 组成 [ 占体重 ] 细胞内液(男 40% 、女35%) 细胞外液20% 组织间液15% 、血浆5%、 电解质组成 细胞外液 Na+ 、Cl - 、HCO3- 、蛋白质 细胞内液 K+、Mg2+ 、 HPO3-、蛋白质
注:当天补1 /2 ,外加生理需要量 (1-2mmol/kg)
先补0.9%盐水
低渗性脱水的程度
缺钠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缺钠:血清钠为135mmol/L左右 ,乏力、 头晕,口渴不明显。 中度缺钠:血清钠为130mmol/L左右 ,除上 述表现外,恶心呕吐,外周循环障碍 重度缺钠:<120mmol/L,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抽搐痉挛、腱反射↓,休克 (诊断要点) 病史+实验室检查(尿比重、尿Na+ 、 血Na+↓等)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恢 复 和 维 持 血 容 量
水和钠代谢紊乱
• -等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由于引起原因不同,存在比例上的差异, 钠既可按比例丧失,也可失水少于失钠或多于失钠。体内 钠的含量主要在细胞外,正常血钠浓度为135~150mmol/ L。
• 第1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½ 已经丧失量 • 第2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½ 已经丧失量(酌情 调整)+前1天继续损失量 • 第3天只需补给生理需要量+前1天继续损失量
• 输液方法 • 先盐后糖 • 先晶后胶 • 先快后慢 • 液种交替 • 尿畅补钾:补钾的注意点,尿量>30ml/h
• 每输晶体液3000ml,补胶体液500ml
低渗性缺水
病 生 诊 断
治 疗
• 水 / 钠丢失 • 失钠 > 失水
• 容量不足 • 细胞水肿
肾脏疾病:皮质功能不全
烧伤:大量丢失 + 补低渗液
早期:尿量增多;往后:尿量减少 危害:脑水肿 (意识障碍、抽搐发热) 休克
血液浓缩 低钠血症
<130 mmol/L
• 容量/渗透压 • 治疗原发病
是否补高渗盐水 ?中重度缺钠可给适量高渗盐水, 如5%NaCl 200—300ml 补钠盐(g) =(142 - 实际值)ⅹ 体重ⅹ0.6 / 17
[处理原则] 1. 积极处理原发病 2. 补含钠液,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 (1)轻度或中度缺钠:按临床缺钠程度来补给 (常用5%GNS) (2)重度缺钠者:首先补充血容量(一般可用 等渗盐水、右旋糖酐等)再静脉输注高渗盐 水纠正低血钠,恢复渗透压 补钠量(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一测得血钠 值(mmol/L)]×体重(kg)×O.6(女性为O.5)。
K+
Cl Ca2+ Mg2+ .5 24
4.5
112 2.4 1.4 24
160
3 0 35 10
HPO42-
1
1
70
脱水体液容量变动示意图
• 细胞外液高渗 • 细胞外、内液均减少
主要是细胞外液脱水
水中毒
• 又称稀释性低血钠,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 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滞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 量增多。较少发生。 常见原因: • 肾衰竭,不能有效排出多余水分。 • 因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ADH分泌过多。 • 大量摄人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或静脉补充水分过多。
斤体重计算约3000ml左右,2、表现不明显的可给 上诉用量的1/2-2/3,约为1500到2000ml. 平衡盐溶液:1.25%碳酸氢钠和等渗盐水之比为 1:2的混合液;
细胞内外液中主要电解质含量
血浆(mmol/L) 细胞间液(mmol/L) Na+ 140 134
细胞内液(mmol/L) 10
可增快 直立性低血压 有 精神差、可嗜睡 无
快而弱 明显低下 显著 嗜睡、烦躁或昏迷 常有
需补液量=患者体重Kg×60%-(患者Kg×60%×
正常血清Na+ ) 患者血清Na+
• 例如:患者原有体重60kg,失水后血Na+为150mmol/ L ,需要补充液体量?
• • • •
60KG×60%—(60kg×60%× 140/150) =36kg--33.6kg =2.4kg (2400ml)
• 兼有失水及失Na+。临床上存在低渗失水、高渗失水的特 点。 • 好发于缺盐性失水而纠正不及时者,除丢失等张液(胃肠 液)或低张液(汗、唾液)而失盐及失水外,且不断由肾、 肺及皮肤的失水。 • 因此,一般失水多于失Na+,患者不仅有细胞外液缺失而 导致血容量下降的症状,多还伴有口渴、尿少等脱水的临 床表现。
体液分布示意图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物质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以毫渗分子量/升(mOsm/L)计算。 BOP的正常范围是280~320mOsm/L。 BOP>320mOsm/L为高渗, BOP< 280mOsm/L为低渗。
体液平衡和调节
水分↓ 体内缺水 ∣ 细胞外液渗透压↑ ∣ 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 ∕ \ 口渴感 抗利尿激素↑ ∣ \ 饮水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 ① ② ①渴感的作用 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等渗性缺水
病 生 诊 断
治 疗
• 水/钠等比例丢失 • 血钠 正常(渗透压)
烧伤早期体液渗出 急性腹膜炎、肠梗阻等 大量呕吐
• 容量不足
早期:尿少、无口渴 发展:心率快、恶心呕吐 晚期:休克、意识障碍
血液和尿 浓缩
• 补等渗液 • 治原发病
1、当体液丢失达体重的5%,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
和脉搏细速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补液量按60公
A(kg)×100ml+B(kg)×50ml+C(kg)×2 0ml • A(第一个10kg) • B(第二个10kg) • C(其余体重kg) 例:52kg病人,生理需水量为: 10 × 100+10 × 50+32 × 20=2140ml
已丧失量:指在制定补液计划前已经丢失的体液量,
可按脱水程度补充。 • 轻度脱水需补充的液体量为体重的2%~4% • 中度为4%~6% • 重度为6%以上 Ø继续丧失量(额外丧失量): A.外在性丧失:胃肠道 B.内在性丧失: 腹/胸腔积液、胃肠道内积液等 发热、出汗、气管切开
补液原则 Ø定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丧失量、继续丧失量。 Ø定性:补液性质取决于失衡类型。
§ 等渗—平衡盐液、等渗盐水;
• 定时:原则——先快后慢,一半前8h输完,另一半在16h 均匀输入。但取决于脱水的量、速度和病人心肺等。
继续损失量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