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 当

合集下载

10记叙文之故事详略得当(知识+题目)

10记叙文之故事详略得当(知识+题目)

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在日常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很少考虑材料详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往往是了解多的、熟悉的素材就多写,掌握少的陌生的素材就少写;自己喜欢的、能激起情感共鸣的素材就多写,不喜欢的、找不到情感共鸣的就少写。

随性而写、信马由缰,最终冲淡甚至模糊了文章的中心。

如:过几天就是春节了。

但是今年不太巧,因为今年要中考。

我和爸爸妈妈不能回老家和外公、外婆团聚了。

今年也见不到弟弟和我小姨、小姨夫了。

三年前的除夕,在我印象中是最美好的一次团聚。

我们一家,我的舅舅、舅妈还有我的外公、外婆、七姑八姨从全国四座城市汇聚到一起。

当时说不出心里有多幸福。

大家分成了几个小部落聊着喜欢的话题。

最后在新年钟声敲响时点燃了爆竹,拍了张全家福。

而这美好的时光已定格下来了,似流水一去永不复返。

今年,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传达新年祝福。

我登了QQ,和我远在北京的外公、外婆、舅舅他们问了好。

并且和他们聊了很久,察觉外婆似乎比以前又老了。

岁月不饶人啊!过年最希望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特殊情况下,能和他们通通话,聊聊天,我已经相当满足了。

能在新的一年里听到这样“美”的通话声,就是我新年里最伟大的礼物。

——《天下最“美”通话声》点评:上面这篇习作,如果我们将文章标题拿开,将结尾的点题句删去,你能判断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最美通话声”吗?因为写作中的平均用墨,毫无详略之分,导致文章中心内容模糊,主题不鲜明。

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又如何呢?陪伴了我三年的索索今天早上死了!索索是我初一时从夫子庙买回来的一只仓鼠,我给它起名叫索索。

从那时起,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带无穷的快乐。

记得那次,它偷吃了豆子,藏在腮帮子里,然后眨巴着两只大眼睛无辜地瞧着我,见我佯怒的神色,它不惊不怖,最后竟然伸出前爪搭在我的手上,嘴巴在我的手指上摩挲着,妄图从我这里再次讨得美味的食物,那乖巧的样子,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心软了的我忍不住抓起一把豆子,任由它从我手掌中汲取美食,暖暖的、湿湿的嘴巴弄得我掌心发痒,咯咯笑个不止。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18年第12期【训练题目】父母唠叨,老师教诲,长辈关爱,同学相伴,朋友影随,点点滴滴都渗透着生活的温暖。

而我们往往对当下的温暖视而不见或不能喻之于怀。

往往在时光飞逝之后,人们方能懂得其弥足珍贵的内涵。

请以“懂”为话题,写一篇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技法指导】写作虽贵“真”,但并不等于只能对生活进行重现,因为写作毕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匠心对生活进行选择剪切,对素材进行组织衔接。

而这选择剪切、组织衔接就是对文章节奏疏密、篇幅详略、内容主次进行权衡和把握的过程。

但是在写作中,有些同学处处平均用力,无所倚重,结果硬是把八百字的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读来平淡无奇,让人不知所云。

即使生活的每个细节都美好得让我们忍不住倾心记录,但落笔时还是要懂得割舍,懂得在细节中分出主次,在笔法上分清详略。

详,细密完备。

在记叙文中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对景物或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进行精心描摹,对事情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状态进行完备记叙。

可以进行全方位细笔工描,也可择其一点进行特写。

略,简洁明了。

文章中有些内容,虽不是主要内容,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的交代说明,会让记叙的内容更加完整明了。

详与略犹如情深意笃的姊妹,详虽泼墨如云却得益于略的谦和恭让,略虽惜墨如金却离不开详的洒脱有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擎起文章中心。

那么文章的详略主次到底该怎样确定呢?一、以文章主题为导向我们的创作目的不同,详略主次就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游褒禅山记》的第一、二段,以王安石的文笔,可以尽情描摹褒禅山之秀奇,但为什么作者略此而主要写考证而发现山名沿革之谬、游历而生半途而废之悔?联系主题,我们不难明白:作者对山间美景惜墨如金正缘于他创作的意图,即由谬而思深思慎取,由悔而思尽志穷力。

写作文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写作文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写作文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一、依据文题定详略。

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大多数同学的审题不认真导致重点不突出,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

比如“我的学习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学习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二、依据文体定详略。

记叙文要把记叙的部分详写,议论、抒
情的部分Steno,而议论文,就是议论的部分详写,而记述抒情Steno。

另外,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

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写下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就是文学创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必须详写。

主要人物必须详写,次要人物必须Steno。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绘。

为了把记叙文写下得更好,常使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但是,必须“叙&rd
quo;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依据结构的定征引。

文章的正文部分必须详写。

结尾、结尾,过渡阶段、联结部分必须Steno。

例如正文的事件经过必须详尽描述。

比如:写下与好友的一次争吵,争吵具体内容过程必须详尽描绘,而其他部分可以Steno。

四、依据内容定详略。

与中心有紧密关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节要详细写,其他部分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决定整篇文章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一个合理的布局策略可以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更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的布局,既不使文章冗长杂乱,又不使信息匮乏呢?引言引言部分通常是记叙文的开端,它可以用来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或事件,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事件的呈现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适时揭示关键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虽然详略得当的原则要求在叙述事件时避免冗长,但也要保证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适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高潮的呈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作者可以适当加大笔墨的力度,提升故事的紧张感和情绪冲击力。

高潮部分往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对话,突显故事的主题和冲突,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结局结局是整个记叙文的收尾部分,它给读者留下的最后印象,也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时刻。

在结局部分,作者可以对故事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也可以展望未来,为故事留下一些悬念和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结记叙文的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需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和节制,避免冗长而不必要的描写,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通过引言、事件的呈现、高潮部分和结局的设计,使记叙文既不显得空洞乏味,又不让读者感到信息过于碎片化和重叠。

只有在精心设计的布局策略下,记叙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的一些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愿您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记叙文作品。

中考语文备考-写好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晰

中考语文备考-写好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晰

初中语文备考-写好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晰记事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把事情写清楚,则是记事的最基本要求。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再有序记叙,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一、明确记叙文六要素一个故事,必然会有前因后果,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进行回顾,同时将相应的时间、地点、人物列举出来,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整体谋划,成竹于胸。

二、选择合理的记叙顺序记叙文最常用的是顺叙,即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人记事。

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采用的就是这种记叙顺序,文章截取了与母亲有关的一些片段,借此抒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当然,大家也可以采用倒叙法,将故事的结局或中间某个重要片段作为文章开头,以吸引读者兴趣;然后再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

如果有需要,还可进行插叙和补叙。

善于运用细节,详略分明.在记叙或描述的过程中突出某个动作\心理或场面,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巧妙进行分节,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或所描写片段的内容不同,对文章进行分节\加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的结构出彩,脉络清晰.彩线串珠.彩线串珠是散文常用技法之一,也称着一线穿珠.就是以具体的人\物\事件\感情为线索,把多个散乱\琐碎的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达到形散而神不散.首尾呼应.文章的布局谋篇,首尾非常关键,开头要精彩吸引人,使阅读的人产生兴趣;结尾要有力度,这样一来不仅可使主题升华,而且会使读者有余香长存的美好感觉.三、要把故事情节叙述完整如果文中记叙一件事,一定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同时做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散步》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一家人散步,遇到了分歧,后来问题圆满解决,整篇文章条理非常清晰,情节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

如果文中记叙几件事,除了要把每件事讲清楚之外,还要安排好详略,设计好过渡,确保整个过程重点突出,有条不紊。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范本模板】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范本模板】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指导学习目标:1.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重点: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学习难点:作文中如何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学法指导: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实践法、归纳法学习过程:1导入2写作指导: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1.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

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3。

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最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两种问题的出现。

三、温故知新回忆《枣核》一课,想一想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四、例文赏读自读例文,思考:作者围绕夏夜来安排材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例文:夏夜夜幕徐徐降临了。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已摇着小扇,喝着浓茶在院中聊天乘凉。

屋里太热.我也端了板凳来到院里。

夜,是多么恬静幽雅啊!晴朗的天空像一匹优美光滑的兰色绸缎,一轮玉盘似的满月,把它那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浸在牛乳中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似红霞摇曳着修长的花枝,散发着醉人的浓香.清风阵阵,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精选3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精选3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精选3篇)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篇一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组织语言材料,编写成文。

一般说来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表达清楚。

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前因后果等。

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在写这类记叙文时要做到:①要认真审题。

弄清题干的每一个字,明确要求我们写什么。

②要精心选材。

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意义。

③重组材料,确定要点。

要分清主次。

主要材料要详写,对次要材料要学会概括。

④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

⑤要有真情实感。

有叙事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在适当之处或议论、或抒情,使主题得到升华。

⑥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和呼应,特别是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⑦人称统一、线索明确。

记叙文可用“你、我、他”三种人称,但如果题目要求你使用某种人称,则必须遵循要求;叙事类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

⑧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

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1、要点不全。

要点是否齐全通常决定文章的档次。

书面表达要上档次,要点齐全是关键。

要点提示类书面表达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图作文则常会由于学生观察不细心等原因遗漏要点。

2、线索不清。

有些短文条理混乱,主要原因是没有确定好写作线索。

叙事类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

3、时态不明。

叙事时时态混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

叙事类记叙文所记的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用过去时,有时也用现在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一: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2、使学生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文章。

★小引 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由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

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的词语。

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的巴尔扎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手是被罗丹用斧头砍去的。

据说,法国艺术家罗丹,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在一个深夜终于完成了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兴奋,连夜叫醒了他的一名学生来欣赏他的作品。

这位学生看到巴尔扎克的雕像惊喜地叫了起来:“多美的雕像啊!”他把雕像反复地看个够,后来目光死死地盯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克扎那双手叠合在胸前,十分逼真。

这位学生不禁连声赞叹:“太棒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话让罗丹兴奋的心情一下子消失了,他心中生疑,又找来几位学生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看后,又异口同声地称赞雕像的双手太棒了、太完美了。

“手,手,手……”罗丹一边吼叫,一边走到他的工作间,拎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噼里啪啦地砍去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

现在,那双手是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喧宾夺主”。

★要素解说 详略得当是写作中处理详略关系的一种方法。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首先,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确定,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

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材料的取舍、多少而出现的详略,一是语言上和组织安排上的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哕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内容主次确定详略 在记叙文写作中,哪些内容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哪些内容只要稍作交代或一笔带过,这不是由材料的多少或精彩程度决定的,也不能凭个人喜好随意安排。

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括地说: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一般来说,详写的内容与中心紧密相关,是应该从“点”上突破的内容;略写则重在用“面”上的内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

如2012年贵州高考满分作文《脱掉鞋套,从头再来》以刘伟的事迹为原型进行故事新编。

刘伟的奋斗历程内容应该很多,但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抛开其他的努力,只写到儿子把鞋套脱掉,从头再来的场景。

这样就把主要的内容通过详写给突出出来了,其他次要的则是略写。

尤其是母亲的一段话、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别的孩子能用手弹钢琴,你也可以用脚弹钢琴。

是音乐教师的‘没法教’,让你背上了‘学不好’的顾虑。

脱掉套鞋,就等于甩掉了这些顾虑,坚定了你自学成才的决心。

”读之让人心软泪热。

二、以表达形式确定详略 一篇记叙文内容的详略除了要服从中心的安排外,在表达方式上也颇有讲究。

如记事为主的文章中,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

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泼墨如云,抒情的文字则可淡笔勾勒。

请看下面的文字: 十三岁那年,当我再一次回到爸爸的老家时,我的心被触动了。

那里有记忆中的农田,雨后,田中自会有“呱呱”的蛙鸣,而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它们生活在这一片寂静的林子中,这里有清新的空气,如同梭罗的《瓦尔登湖》一般优雅与美丽。

在田园里,手捧这本书,读着里面的故事,我的心中一派怡然。

这些故事好像在告诉我,人类真正的家园,便是自然。

这段文字突出景物在文章中的重要位置,细绘了农田的美丽与优雅,而抒情议论的语句只是在描写的基础上一笔带过,可谓详略得当,情景交融。

三、以事理特征确定详略 记叙文往往要通过所记之“事”表现一个中心,一个道理;说理类的文章要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往往要列举一些事例。

这里就存在一个“事”与“理”的繁简的问题。

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文章要详“事”略“理”,议论类的文章要详“理”略“事”,这是由于文体的不同造成的。

同学们在写作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写记叙类文章,“事”没写多少,却用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来弥补叙述的不足;写议论类的文章,又往往会犯“以叙代议”的毛病,这都是忽视了不同文体对详略的不同要求造成的。

当然,“事”与“理”的详略关系还取决于行文的实际需要,总之二者必须协调,做到繁简适宜。

如2012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汀州梅花香》的最后部分: “此地甚好,开枪吧。

”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一如数年前,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样子。

汀州何其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

这里作者显然是通过详写瞿秋白的笑容来突出他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形象的立体感非常强,这是“事”的勾勒,最后一句才是“理”的昭示——烈士精神永垂不朽,事与理的详略关系处理得相当好。

四、以语言运用确定详略 详略的表现形式并非看语言文字的多少,写作时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语言的丰富性。

详写的内容要在“细”字上下功夫。

画人物,要血肉宛然;绘景物,要栩栩如生;写心理,要细腻逼真;谈观点,要深刻独特。

略写的内容要在“巧”字上努力,或用排比等修辞串起精彩的事实,抒发真挚的情感;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的感悟与深入的思索。

详略的表达是一种技巧,一种智慧。

有时,泼墨如云,文字并无哕嗦累赘之感;有时,惜墨如金,文章却有余韵的幽长之意。

详略得当,不仅能突出中心,还能让结构疏密有致,让语言交映生辉。

请读下面的文字: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在有些医院里,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他们的微笑。

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这里在语言的运用上,主要是写祖父的语言、祖母的行动,以及“我”的感受。

但作者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详写祖父的言,祖母的行,对于“我”则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但却很好地体现了‘‘救赎”的主题。

★升格实录 生活中的美 浙江省路桥中学吴佳 大自然的美绚丽多姿,有雄壮的山川之美,有草原的宁静之美,有灵秀的森林之美……但那些最美丽的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的美。

在生活中同学之情最美。

校园里有许多动人的情景,让人难以忘记。

有一次,下雨天,我没有带雨伞,我拼命向食堂方向跑去,大雨淋湿了我的全身。

这时,一个不认识的同学,马上跑过来,为我撑起雨伞,我们一起走向食堂。

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同学之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

在生活中师生之情最美。

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伏在教室里,连动都懒得动。

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为我买来了药,然后送来开水,站在我身边,看着我把药吃了下去。

而当我因病遗漏的作业没有做好时,他就特地抽出时间为我补上,不辞辛苦,我要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在生活中交警的心最美。

还是下雨天,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一拨又一拨的雨水打发时间。

突然一个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匆匆的车流中笔挺地站着,是那样潇洒。

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

雨帘阻断了我的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的警服紧贴在他的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的雨水湿透。

汽车前行,他的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甚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在生活中父爱最伟大。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的灯光而暗自着急。

当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

我四处张望,正在焦急地等待。

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向我靠近,我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来接我。

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感到无比的温暖。

经过了一路风雨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回到了温馨的家。

生活中的美有许多许多,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到处都可以看到生活中的美,只要你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

★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能够紧扣标题,从同学之情、师生之情、交警之心、父亲之爱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生活中的美,整体思路比较清晰。

但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所写的几个方面,作者平均使用笔墨,详略不当,重点不够突出。

而在各个事件片段中,大多泛泛而谈,缺少重点描述,缺少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因而使得文章单调、枯燥、乏味。

如果做到有重点地叙述,增加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强化画面意识,在语言上再加以锤炼,文章一定会再上一个档次。

★升格新作 生活中的美 浙江省路桥中学吴佳 自然之美绚丽多姿,有山川的雄壮之美,有草原的宁静之美,有森林的灵秀之美……但那些最美丽的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的美。

仲夏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瓢泼大雨驱走了一天的燥热,却带来了我的愁绪。

我看着一时不会停下的大雨,无奈地叹气。

当我打算冲出教学楼的刹那,头顶突然移来了一方蓝天。

我下意识地回头看去,是一个陌生的同学正在为我撑着伞。

她向我笑了笑,在涌动的人流中,显得如此温和、柔美。

雨水沿着失去平衡的雨伞流到她的肩上,淋湿了她单薄的校服。

两个陌生的女孩,一把失去平衡的蓝色雨伞,还有郝倾盆的大雨,交织在一起是显得那样的和谐,那是校园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坐在车里,隔绝了外面世界的潮湿和寒冷,我看着窗外的抽象线条打发时间。

突然一个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匆匆的车流中笔挺地站着,是那样潇洒。

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

雨帘阻断了我的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的警服紧贴在他的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的雨水湿透。

汽车前行,他的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甚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的灯光而暗自着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