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

合集下载

10记叙文之故事详略得当(知识+题目)

10记叙文之故事详略得当(知识+题目)

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主次适宜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18年第12期【训练题目】父母唠叨,老师教诲,长辈关爱,同学相伴,朋友影随,点点滴滴都渗透着生活的温暖。

而我们往往对当下的温暖视而不见或不能喻之于怀。

往往在时光飞逝之后,人们方能懂得其弥足珍贵的内涵。

请以“懂”为话题,写一篇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技法指导】写作虽贵“真”,但并不等于只能对生活进行重现,因为写作毕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匠心对生活进行选择剪切,对素材进行组织衔接。

而这选择剪切、组织衔接就是对文章节奏疏密、篇幅详略、内容主次进行权衡和把握的过程。

但是在写作中,有些同学处处平均用力,无所倚重,结果硬是把八百字的文章写成了流水账。

读来平淡无奇,让人不知所云。

即使生活的每个细节都美好得让我们忍不住倾心记录,但落笔时还是要懂得割舍,懂得在细节中分出主次,在笔法上分清详略。

详,细密完备。

在记叙文中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对景物或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进行精心描摹,对事情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状态进行完备记叙。

可以进行全方位细笔工描,也可择其一点进行特写。

略,简洁明了。

文章中有些内容,虽不是主要内容,但通过简洁的文字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的交代说明,会让记叙的内容更加完整明了。

详与略犹如情深意笃的姊妹,详虽泼墨如云却得益于略的谦和恭让,略虽惜墨如金却离不开详的洒脱有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擎起文章中心。

那么文章的详略主次到底该怎样确定呢?一、以文章主题为导向我们的创作目的不同,详略主次就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游褒禅山记》的第一、二段,以王安石的文笔,可以尽情描摹褒禅山之秀奇,但为什么作者略此而主要写考证而发现山名沿革之谬、游历而生半途而废之悔?联系主题,我们不难明白:作者对山间美景惜墨如金正缘于他创作的意图,即由谬而思深思慎取,由悔而思尽志穷力。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导读:《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讲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写作指导]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

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

[例文一]夏夜夜幕徐徐降临了。

作文范文之详略得当作文500字

作文范文之详略得当作文500字

详略得当作文500字【篇一:初中作文训练详略得当】训练目标:1、认识文章详略得当的好处。

2、掌握使文章详略得当的方法。

3、会把这些方法有意识地运用到写作中。

导入:同学们,苏轼有一首诗写得好:“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我们的文章能不能做到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记叙文写作要详略得当。

(一)知识链接例文鉴赏:我们来读一读鲁迅先生《社戏》里的文段,感受详略的魅力。

①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②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比较两段文字,在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探究:第一段是略写,第二段是略写。

因为“社戏”是文章的中心内容,而钓鱼钓虾则是为了衬托社戏,所以略写。

??.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为了庆祝春节,大家分为幼儿组、青年组、成人组、老年组,举办家庭春节晚会,老师要求以此为素材写篇记叙文,请结合老师提供的提纲说说你会怎样安排这次晚会的详略呢?提纲:《“家庭春晚”》的提纲:(一)“家庭春晚”表演的原因。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决定整篇文章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一个合理的布局策略可以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更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的布局,既不使文章冗长杂乱,又不使信息匮乏呢?引言引言部分通常是记叙文的开端,它可以用来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或事件,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事件的呈现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适时揭示关键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虽然详略得当的原则要求在叙述事件时避免冗长,但也要保证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适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高潮的呈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作者可以适当加大笔墨的力度,提升故事的紧张感和情绪冲击力。

高潮部分往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对话,突显故事的主题和冲突,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结局结局是整个记叙文的收尾部分,它给读者留下的最后印象,也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时刻。

在结局部分,作者可以对故事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也可以展望未来,为故事留下一些悬念和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结记叙文的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需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和节制,避免冗长而不必要的描写,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通过引言、事件的呈现、高潮部分和结局的设计,使记叙文既不显得空洞乏味,又不让读者感到信息过于碎片化和重叠。

只有在精心设计的布局策略下,记叙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的一些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愿您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记叙文作品。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作文一: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2、使学生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文章。

★小引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由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

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的词语。

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的巴尔扎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手是被罗丹用斧头砍去的。

据说,法国艺术家罗丹,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在一个深夜终于完成了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非常兴奋,连夜叫醒了他的一名学生来欣赏他的作品。

这位学生看到巴尔扎克的雕像惊喜地叫了起来:“多美的雕像啊!”他把雕像反复地看个够,后来目光死死地盯在雕像的手上。

巴尔克扎那双手叠合在胸前,十分逼真。

这位学生不禁连声赞叹:“太棒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话让罗丹兴奋的心情一下子消失了,他心中生疑,又找来几位学生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看后,又异口同声地称赞雕像的双手太棒了、太完美了。

“手,手,手……”罗丹一边吼叫,一边走到他的工作间,拎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噼里啪啦地砍去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

现在,那双手是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喧宾夺主”。

★要素解说详略得当是写作中处理详略关系的一种方法。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首先,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确定,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

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材料的取舍、多少而出现的详略,一是语言上和组织安排上的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011年中考记叙文写作讲学练:剪材精当,详略得当

2011年中考记叙文写作讲学练:剪材精当,详略得当

2011年中考记叙文写作讲学练:剪材精当,详略得当内涵点说课程标准规定,中学阶段要能够“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优化结构、酌取材料、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是中学阶段记叙文写作的重点。

有代表性、典型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突出主题的材料应该详写。

反之,则应略写。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反映在学生生活中,其实就是懂得取舍,张弛有度。

做事也好,传递信息也好,懂得恰当地安排详略也就是懂得把握事情的核心和要点。

从近几年中考命题来看,记叙类作文的试题增多,“中心突出,记叙详略得当”被列为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作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成为中考作文阅卷者的一个“看点”。

方法指津详略的安排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要惜墨如金;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

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只对父亲过铁路爬站台为“我”买橘子这一令作者终生感动的背影作细致刻画,其他几次都较简略甚至一笔带过,较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如作文题“从细微处见真情”,这个文题的详略安排在于“细微”和“真情”二词。

“细微”极言其“小”,“真情”极言其“真”,要求小事中见真情。

能够体现真情的细小情节需要酌取,不要事无巨细,要根据自己想表现的主题选择材料。

比如你要表现亲情,那么有没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令你感动呢?有没有一个动作、一句话或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让你铭记一生呢?这些令你感动、让你铭记的细小环节,需要你用心观察,用心体悟,放大来看。

我们选择了材料,安排了先后顺序之后,还需要分清轻重缓急。

这好比唱歌,不能平均用力,否则歌声就会很平淡。

详写是为了突出中心,略写则是为了衬托中心,一个是红花,一个是绿叶。

例文精批送你一轮明月湖北一考生是的,我们又输了。

记叙文写作指导紧扣主题详略得当.pptx

记叙文写作指导紧扣主题详略得当.pptx

善用
以下是近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请以“记我的体育中考” 为素材,自选一个题目构思作文。
2018:请以“恒”为主题 2017:《原来,_______》 2016:《我真想 》 2015:《特别的 》 2014:《 是我制胜的魔杖》 2013:《那儿,我懂得了 》 2012:《 最美》
中考链接
知新
作业——二选一
知新
升格展示
• ⑧第二项是跑步。我跑得有些慢,前面的同学已经将我远远抛 在后面。看着离前面的同学越来越远,心里就开始打起了退堂 鼓:怎么可能追得上?累死了,算了不跑了。想到这儿我越发 自暴自弃起来。就在我快要放弃的一刹那,前面的同学放慢脚 步,到我身边,伴着因缺氧而低身喘息地说:“别在最后关头 放弃了,加油!相信自己,记住我们的班训‘只要努力,一切 皆有可能’”。此刻,我的脑中似乎意识到什么,仿佛是漆黑 夜中的一丝希望,点燃了我心间熄灭的火光。我咬紧牙,朝着 终点一个劲地冲。我满分了,我成功了。
了满意的成绩,这份荣耀是我们一起努力挣回来的,真有意义呀!
温故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语言
•一、多角度描写以化空洞为具体 •二、善用修辞以化平淡为生动
温故
多角度描写以化空洞为具体
• 在叙述事件过程中,对人物的外表(语言、 动作、神态、外貌等)和内心(心理)进 行详细的描写,再加以自然环境描写和社 会环境描写的渲染和烘托。使叙述详细、 清楚、具体。
想一想:
• 通过以上两篇作文的详略安排,你发现一篇好 的作文在采用多角度描写和修辞等方法使作文 的内容语言更加具体的同时,应当怎样安排详 略呢?
紧扣主题安排详略,与主题直接相关,或者可以 直接体现主题的——详写;与主题关系越小的, 越简的——略。
方法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得当
作者:郑宇红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5年第09期
【写作目标】
1.明白记叙文详略得当的特点。

2.行文时能真正做到详略得当。

【技法指津】
在记叙文中做到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要想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现得鲜明突出,对材料的详略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呢?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详写略写,点面结合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来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用来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二、遵循原则,取舍材料
1.围绕中心定详略。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

与中心关系较为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略写。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就选取了七件小事,体现了师生之间浓厚的情谊,其中,前五件事皆为略写,后两件事则写得非常具体。

2.根据文体定详略。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事业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动作)、性格等也要详写。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感情地进行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的部分要写具体;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也要详写。

写景的文章,景物的特点是重点,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形象地体现出景物的特征。

3.依据内容定详略。

详写的内容与中心思想紧密相关,是要从“点”上突破的内容;略写的内容则渲染故事气氛,交代故事背景,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总之,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然后再依据中心选取材料,并确定好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同学们在提笔前最好先列出写作提纲,这样就能更好地做到详略得当。

【牛刀小试】
象棋的魅力
□张希斌
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呢?别人的回答可能是食物、钞票、游戏等五花八门的东西,而我的回答一定是象棋。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两个哥哥教会了我一个益智游戏——中国象棋。

刚开始,我只认识兵炮士马四个棋子,根本不会玩。

两个多月后,我才马马虎虎会下两步。

可自学会后,一天不下棋,我就会手痒痒。

一次听人说建设天然气管道的工人里面有一个人很会下象棋,我立马就去找他下了几盘,结果可想而知,我输得惨不忍睹。

自那以后,象棋在我的生活中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工程队走后,我就带着象棋与村里的一位老爷爷下了起来。

本来我是很讨厌老爷爷的,因为我觉得他老了,动作迟缓,可还一天到晚在村里晃来晃去。

可是自从和老爷爷下象棋之后,我有事没事都会去找他,我还向他讨教了不少下棋的技巧呢。

五年级时,家里的棋桌、棋子被雨水浸坏了,我也懒得再去买了,因为那个时候有了手机。

手机上有棋牌类游戏,联网后就能和好多高手进行比拼。

于是,我就一天天待在家里玩游戏,结果视力下降到了4.3。

有一次,爸爸妈妈把我的手机没收了,说让我先去买点面条回来再玩。

半路上,我还在想未完的残局该怎么破,结果入了神,与门口的电线杆来了个亲密接触,鼻子都被碰出血了。

出了大门,看见哥哥正在下象棋,我就去观战了,半个多小时后才想起买面条的事情,结果自然被爸爸妈妈臭骂了一顿。

象棋真是太有魅力了,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不可替代。

点评:本文通过三件事详写了“我”对象棋的喜爱与痴迷,从“点”上挖掘出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突出了象棋的巨大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的中心并不是下象棋的具体过程,因此,文章虽然交代了下棋的过程,但主要是为了使结构和叙事变得完整,所以略写。

【误区警示】
一、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情况决定详略。

二、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详略。

【延伸训练】
题目: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一个人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注意详略得当。

思路点拨:题目主要强调的不是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而是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带给“我”的影响,所以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给了“我”什么影响,为什么会给“我”这些影响,影响的结果是什么。

略写的部分应该是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者怎样的事。

如果把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当作重点来写,那就跑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