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排石汤加减治疗胆道疾患24例疗效观察
中药排石病患的效果观察

中药排石病患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3-08-21T16:46:27.29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红东[导读] 本文对中药进行排石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陈红东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 525200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外敷中药排石膏药治疗胆道结石溶石、排石的临床作用,以期寻求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排石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 月至2013年1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70 例胆结石患者的病史资料,均在治疗前进行PTC、CT 以及B 超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确定结石的部位以及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给予在肝部前后外敷排石膏药各1 贴,间隔2 至3 天或者洗澡时取下并将膏药进行几次对折后再对肝胆疼痛区域外敷,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每周进行更换1 次膏药。
结果:570 例结石患者采用外敷排石膏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4%,其中胆囊结石的总有效率为92.16%,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总有效率为90.43%,治疗外胆管、肝内结石的总有效率为94.09%,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再生结石的总有效率为94.74%。
结论:采用外敷中药排石膏药治疗胆结石患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外敷中药膏;溶石;排石胆石病是指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的总称。
胆石病虽然在诊断上不是很困难,但是对术后再生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在治疗和预防上还没有较好的方法,所以无法治愈[1]。
本文对中药进行排石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70例胆结石患者的病史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38 例,女性患者432 例,最小年龄为6 岁,最大年龄为81 岁,平均年龄为(42.38±7.14)岁,最小病程为5 天,最大病程为29 年,平均病程为(11.72±4.08)年。
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15例体会

脓 性梗 阻性 胆管炎 患 者 , 中男 性 7例 , 性 8例 , 其 女 病
症 , 由于其 既有 活 血 去瘀 之剂 , 但 又有 疏 肝 理 气 之 品 , 更 有 缓急 止痛 之 药 。现 代 药 理研 究 : 复元 活 血 汤 有 镇 痛 、 炎及 改 善微 循环作 用 , 抗 故对 血瘀 气滞 的肋 间神 经
痛 同样效 果 明显 。
慢性 胆囊 炎属 中医 学 “ 痛 ” 畴 , 《 问 ・ 胁 范 如 素 缪
方 中酒 大 黄 , 酒 浸 后 其 通 下 之 力 减 , 能人 肝 经 而 经 , 到荡 涤 留瘀败 血 , 起 引瘀 血 下 行 的 功 效 , 毕竟 它 但 有 通利 大便 的作用 , 特别 对 于老年 患者 用量 不可 太过 ; 柴 胡疏 肝理 气 , 使气 行血 活 , 而且起 到 引诸 药人肝 经 的 作用 , 柴胡 同大 黄 配伍 一 升 一 降 , 到 调 畅气 机 , 散 起 攻
日早 、 、 各 1次 温 服 。 服 用 5 剂 后 疼 痛 明 显 减 轻 , 中 晚
效 不 更 方 , 服 5剂 疼 痛 基 本 消 失 , 服 5剂 巩 固 疗 继 再
草缓 急止 痛 , 和 诸 药 , 使 药 。正 如 《 方 便读 》 调 为 成 所 说 : 此方 以柴 胡之 专人 肝 胆 者 , “ 宣其 气 道 , 其 郁 结 。 行
( 文校对 : 海燕 本 贾 收 稿 日期 :0 1— 9—1 21 0 2)
利 胆 排 石 汤 治疗 慢 性 胆 囊 炎 、 胆结 石 1 体会 5例
谢 育祥
关键词: 胁痛; 利胆排石汤; 胆囊炎; 胆结石; 中医药疗法
di1. 99 ji n 10 — 1.0 2 0 . 6 o :0 3 6 / . s . 0 38 4 2 1 . 4 0 0 s 9 文 章 编 号 :0 3 8 1 ( 0 2 一 —7 50 1 0 —9 4 2 1 )0 0 3 - 4 2
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胆石症疗效观察

6 ・ 8
C ne e o na1 hi s J ur of nf r ti n n TC I o ma o o M
J n. 01 V . 9 a 2 2 O1 1 No .1
利胆排石汤加减 治疗胆石症疗 效观察
董 恒
徐州市第六 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苏 徐州 2 10 206
2 结 果 2 1 临床 疗 效 .
1 1 一般 资料 . 选取 2 0 0 6年 3月-2 1 年 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处于缓 - 00 解期的胆石症患者 8 0例, 中男 3 其 2例, 4 女 8例;年龄 2  ̄6 3 7
经 3个疗程 的治疗, 0例 患者 中治愈 4 8 6例 (7 5) 显效 5.%, 1 3例 (6 2% , 1 .5 ) 有效 1 6例 (0 ) 无效 5例 (. 5) 总有 效率 2%, 62%, 为 9 .5 3 7%。其 中泥 沙样 及 结石 直 径 <0 5 c 者 有效 率 为 . m
( 另包) 0 g 鸡 内金 3 , 3 , 0 g 郁金 1 , 5g 黄芩 1 , 0 g 虎杖 1 , 5 g 醋 柴胡 1 , 0 木香 i , g 0 枳壳 1 , g 0g大黄 ( 后下)0g芒硝 ( i , 冲服)0g 1 。 兼见右胁 胀痛 、恶心纳呆、身 目色黄、小便黄赤 、舌红 、苔黄 腻、脉弦滑证属肝胆湿 热者 加茵 陈、栀 子、龙胆 草;兼见右胁
胀痛 、疼痛常因情绪变化而 增减 、胸闷纳少、嗳气较频 、舌淡
红、苔薄 白、脉弦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郁气滞者加紫苏梗、香 附、延 胡索 ;症
见右胁隐痛、喜太息、食少神倦 、纳呆便溏 、舌 淡红 、苔薄 白 腻、脉弦细属肝郁脾虚者加党参、茯苓、白术;兼见右上腹刺
排石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疗效

资料 以 “ ± ”表示 ,组间 比较采用 检验 ,计数资料 以百
化 科 门诊 患 者 6 8 例 ,男 1 5 例 ,女5 3 例 。用 随 机 数 字
分数 ( %)表示 ,组 间比较采 用x 。 检验 ,以P <0 . 0 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表法 分 为对 照 组 和治 疗 组 ,各3 4例 。 其 中 治 疗 组 男 8 例 ,女 2 6 f 0 , 年龄 2 5 ~7 2 岁 , 平 均 年龄 4 8 . 3 岁 ; 病 程 3 疗 效 9 个 月~5 年 ,平 均 病 程 3 2 个 月。对照组 中男7 例 ,女2 7 例, 两 组 患 者 疗 效 比较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4 . 1 2 % ,对 照 年龄2 8  ̄7 5 岁 ,平均 年龄4 7 . 1 岁 ;病 程1 0 个 月~5 年 ,平 均 组总 有效 率 为7 6 . 4 7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病程2 9 个月 。两组 患者病 程 、性 别 、年龄 比较差 异无统 计 见 表 2 。
2 0 1 5年 5月 B 第 2卷 第 1 4期
Ma y . B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 5Vo 1 . 2No . 1 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 u r n a l o f Cl i ni c a l Me d i c a l Li t e r a t u r e 28 7 9
学意义 ( J P >O . 0 5 ) 。 见表 1 。
表2 两组疗效 比较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 . 2 诊 断 标 准
【 关键 词 】胆 囊 术后 综 合征 ;排 石 汤 ;疗 效 【 中图分类号 】R 6 5 7 . 4 【 文献标识码 】B
胆道排石汤——川楝子

胆道排石汤——川楝子胆道排石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以其独特的药材川楝子而闻名。
川楝子,又称假车前子,是一种能够促进胆道排石的天然草药。
本文将探讨胆道排石汤的组方、功效以及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使用这一中医疗法。
一、胆道排石汤组方胆道排石汤的主要药材是川楝子。
此外,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还可以加入其他辅助药材。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排石汤的组方:川楝子 10克麦芽 10克茯苓 10克山楂 10克草果 5克苍朮 5克二、胆道排石汤的功效1. 促进胆道排石:川楝子作为胆道排石汤的主药材,具有疏利胆道、促进胆石排出的作用。
它可以刺激胆固醇代谢,加速胆囊收缩,从而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
2. 缓解胆痛:胆石在胆道中移动时,可能会引起胆绞痛等症状。
胆道排石汤中的茯苓和山楂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能够缓解胆绞痛等胆痛症状。
3. 改善消化功能:草果和苍朮在胆道排石汤中被用作辅助药材,它们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三、胆道排石汤的使用方法1. 煎煮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后,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至有效成分溶解。
汤剂煎煮后,过滤并保留药液。
2.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50毫升,一日3次,饭前饭后均可。
根据个体差异,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
3. 注意事项:在使用胆道排石汤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少量多餐。
此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四、胆道排石汤的适用人群胆道排石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 胆道结石患者:胆道排石汤可以促进胆结石的排出,对于尚未形成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为适用。
2. 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
胆道排石汤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固醇代谢,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症状。
3. 消化不良者:胆道排石汤中的辅助药材苍朮和草果能够改善消化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胃胀气等症状较为明显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胆道排石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以其独特的药材川楝子而闻名。
利胆排石汤防治取石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疗效观察

利胆排石汤防治取石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利胆排石汤防治取石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消炎、止痛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的利胆排石汤进行预防性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其进行两年的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
结果: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均可见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患者进行两年的随访,并行彩超复查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27%和18.18%,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胆结石的患者在行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利胆排石汤进行预防性治疗,不仅能促进其胃肠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而且术后胆道结石的复发率大大降低,有利于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胆排石汤;胆道结石复发;取石术;临床疗效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利胆排石汤的应用对降低胆道结石复发率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中关于胆结石的相关规定,且均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4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23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3.4)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3.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名医经验』排石汤治胆石病

『名医经验』排石汤治胆石病胆石病,病位在胆,涉及肝,亦和中焦脾胃密切相关,临床见证有肝郁胆热、肝胆或脾胃湿热等实证,亦有脾胃虚弱所致的土虚木贼证,还有表现为寒湿、积滞所致的土壅木郁证。
又常见因久服苦寒或辛燥疏利之专方或清热解毒之药伤津耗血,致肝阴不足,久治不愈者。
近年来因胆道手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或术后复发的患者中,尤多见肝阴不足的证型,足证手术有伤及肝阴之弊。
故中医治疗胆石病,更应注意辨证论治的运用。
吾师朱良春治疗胆石病,独辟蹊径,所创“疏清通利排石汤”、“甘缓和中排石汤”、“扶土助运排石汤”等方,治疗各型胆结石,疗效卓著,今选析吾师自创验方特色以飨同道。
疏清通利话排石方药意仿大柴旨胆石病的临床表现,多以右胁痛为主,引及右肩背。
程钟龄治胁痛以重视气机升降为其特点,朱师制方深谙此说,肝气从左而升,必赖肺气之肃降,而肺气从右而降,亦必赖肝气之升发,两者升降相因,脾胃居其中乃气机升降之枢纽,共同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清代名医程钟龄指出:“伤寒胁痛,属少阳经受邪,用小柴胡汤,杂证胁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散,七情郁结,用逍遥散,若兼肝火、痰饮、食积、瘀血,随证加药,右为肝移邪于肺,用‘推气散’,凡治实证胁痛,左用积壳,右用郁金,皆为的剂,然亦有虚寒作痛,得温则散,按之则痛止,又宜温补,不可拘执也。
”程氏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胁痛的病因病机、痛变部位、治法方药,使后世学者颇多启发。
朱良春仿仲景大柴胡汤之意,结合程氏之说,对久病体弱寒热夹杂,气机升降失常的胆石患者,自拟“疏清通利排石汤”。
药用柴胡、九香虫各6克,徐长卿、元胡、郁金、青蒿子各15克,蒲公英、石见穿各30克,冬葵子、赤芍、鸡内金各10克,芒硝4克(分冲),每日一剂,水煎服。
此方乃师大柴胡汤之意,而不泥大柴胡汤之药,方中柴胡、郁金疏肝以解郁,从现代药理分析得知,郁金含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排泄作用,并使胆囊收缩,有确切的利胆作用,且挥发油还可配合促助芒硝、鸡内金溶解结石,故用于胆结石甚为合拍。
牛角合剂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道感染123例疗效观察

牛角合剂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道感染123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牛角合剂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道感染临床效果。
方法:作者根据2013年4月-2015年5月选取的123例胆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按照住院数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
对照组采取单一胆道排石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牛角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6%)明显优于对照组(71.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牛角合剂与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道感染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质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牛角合剂;胆道排石汤;胆结石并胆道感染;临床疗效胆结石并胆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腹腔疾病,该疾病的影响比较快,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1]。
牛角合剂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道感染,其安全性质较高[2]。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根据2013年4月-2015年5月选取的123例胆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
经过临床症状以及实验测试确诊为胆结石的患者。
排除出现胆结石的患者或是出现全身感染的患者不能参加试验,患者在48小时内未接受其他药物的治疗,无相关的敏感药物禁忌。
其中男性患者为63例,女性患者为60例,年龄均在30-65岁之间,其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用胆道排石汤治疗胆道排石汤2号方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金钱草、郁金、茵陈各30g,广木香、黄芩、枳壳各18g,大黄30g,芒硝6g。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观察临床症状轻重,并适当给予相应的补液。
1.2.2观察组患者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牛角合剂治疗牛角合剂是由水牛角挫末、丹皮、赤芍研末组成,药以3:l:l比例混合备用,患者在服用胆道排石汤时同时服用牛角合剂,每日两次,一次服用20g,切记在服用药物的期间不得食用辛辣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排石汤加减治疗胆道疾患24例疗效观察
2011年5月1日《心理医生.上半月》2011年第5期
近几年来我院门诊用胆道排石汤加减治疗胆道疾患24例,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人治疗24例由门诊诊断服药,定期检查,女8例男16例,8至15
岁8例,15至45岁16例。
除少数病例初发外,多数均有反复胆囊区疼痛发作史,临床就诊时均有典型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或发热恶寒、恶心呕吐,严重时有黄疸,墨菲氏征阳性等症状。
体温39℃以上,白细胞计数>12×109/L者占16例,B超显示10例胆囊炎,胆囊张力大,有结石阴影16例。
2治疗方法
胆道胆排石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
茵陈30g、金钱草50g、郁金15g、柴胡10g、黄芩10g、枳壳10g、川楝子15g、苦楝皮15g、元胡10g。
恶心呕吐加半夏,有血瘀者加丹参,脾虚泄泻者加白术、山药,发烧疼痛加剧加元胡、二花、生姜、三七,每天一剂,水煎二次,每次煎水成250—350毫升,饭前2小时服药,所有病例服药开始第一天起收集每天大便,大便与清水捣碎淘洗结石。
3疗效结果观察
按以上的方法治疗,治愈22例,主要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消失,有2例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者手术治疗,有效以上病例一般服药3—7剂后主要症状开始改善。
治愈22例,18—20天平均服药20剂,服药后大便淘出结石者2例,排出结石量1—20粒,体积最大0.8cm×0.8cm×2cm,结石排出的时间一般服药后3—5天,10例胆囊炎患者有5例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单纯胆管炎占5例,单纯结石占6例,。
治愈后B超显示胆囊良好,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
4讨论与体会
胆为六腑之一,与肝相表里,生理功能以通行下降为顺。
胆腑清利则肝气条大,脾胃健运三焦通畅,若邪犯少阳,枢机不运,经气不畅,则发热恶寒,不通则病,胆热上炎,横逆犯胃则恶心呕吐,口苦咽干不思饮食,用胆道排石汤,方解:柴胡苦平入肝胆之经有疏气机和解退热之效,黄芩更助清少阳之邪热,木香、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宽中和胃,茵陈苦泄下降清理肝胆之郁热使邪从二便
中排出,郁金辛散苦降有行气郁、凉血破瘀之效,金钱草利尿、清热、通淋排石、退黄解毒,生姜辛散止呕,苦楝皮、川楝子有疏肝行气、清热燥湿、消火杀虫、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泄解郁,通降清利、宣通少阳气机目的,便枢机运转,热消郁开、止痛除病。
笔者体会,用药之前20分钟先饮一两脂肪食物再服药物,有促进胆管的收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