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概论 第三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一)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林则徐(1785-1850)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也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社会功能的 中国人。
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 方”。并组织翻译班子,译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了解敌情,以便制定对地策略。译报的内容包括 在华外报有关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报道。
郑观应:1842-1922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教育家、实 业家。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变法自强的杰出代表。 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影响极大,提出了对 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1922年病逝于上海。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有: 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 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3、呼吁清政府允许国人办报。 4、主张制定报律规范报业,明确提出了新闻立 法的建议。
(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 领导人、卓越政治家。1852年,广东起义受 挫后逃往香港。1859年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并向洪秀全进呈治国纲领《资 政新篇》,其中包含了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和对报纸功能的观点。 1、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主张:①设新闻馆; 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2、报纸的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到1898,全国各地出 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多数为中国人自办, 而又以维新派创办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三次办报高潮浅析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总结摘要:甲午之后,风雨飘摇的晚清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激荡之下,开始了缓慢曲折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近代西方宪政思想为国人寻找救国真理,追求明主政治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源泉。
在中国近代报业发展中,国人办报可谓风起云涌,其办报活动则为近代西方宪政思想在国内得以传播、普及并成为有重大影响的一代社会思潮提供了载体。
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国人办报高潮,这三次高潮分别围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展开,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关键词:中国近代报业近代报刊国人办报原因分析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是以维新运动为主流的,所以出现了大量的政论性报刊,并成为主导型刊物。
其主要原因也是由社会背景、历史状态而产生的。
大部分报刊创办的宗旨是以鼓民心、开民智,启民蒙为根本,具有很强的救国图强意味,承载了报人很重的社会责任成分。
当时康有为、梁起超倡导的变法,面对的是如何处理清朝在向现代国家实体转换过程中,既要融入世界,同时又要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发展。
康有为站在历史的高度,利用宏观的思维,以一种“大一统”的名义整合“中国”为一个现代性政治的国家。
从1873~1895年,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总共才创办了不过30种报刊,可是在变法维新运动中,特别是“百日维新”期间,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热情纷纷办报,从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创办的报刊达七十多种,比前20年所办的报刊增加了一倍多,形成了我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报人主要有康有为、梁启超、汪康年、严复、谭嗣同、唐才常等人。
比较有名的报刊主要有《中外记闻》《强学报》《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新报》《湘报》《国闻报》等。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1895年11月维新人士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强学会(又称强学 书局)《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于1895年12月16 日出版,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6年1月20日强学会遭清 政府查禁,《中外纪闻》被迫停刊。
三、维新运动的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务报》
1、《时务报》的由来:
——强学会及其报刊虽遭封禁 ,维新运 动在上海、广东、湖南仍在蓬勃发展。 ——上海强学会余款,1896年8月9日创办 于上海。1898年8月17日因梁、汪之争停 刊,共出96期 。《时务报》成为维新运 动中的一面帅旗,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冲 锋陷阵,是近代报刊史中国人自办报刊的 第一次高潮中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 ——黄遵宪:关键作用 ——汪康年:张之洞安插在上海维新阵营 中的代理人;杰出的近代报刊活动家 ——梁启超:担任总主笔 ,24岁。对新 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梁启超因 《时务报》而名重一时,《时务报》也因 梁启超而风靡全国
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的大 型日报,王韬创办并任主笔。 创刊时每期两张4版,除星期 日外,每天发行。第一版商业 行情,第二版船期消息和广告, 第三版新闻和论说,第四版广 告。
二、王韬和《循环日报》
——办报宗旨:
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变法以自强”
该报以“通外情,广见闻”为己任,致力于传播和普及西方知识,推 介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反映世界大势和时局变化,鼓吹学 习西方,变法图强,对开通民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以政论为灵魂:
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区别
第一次 办报高潮 第二次 办报高潮
性质
资产阶级改 良派为主的 政论性报刊 资产阶级改 良派、保皇 派和革命派 (为主)的 论战
内容
规模
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旨,要求学 少数大中城 习借鉴西方、从政治经济各个方 市 面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保皇派:为立宪出谋献策→指摘 和抨击政府行宪不力,宣传议会 制度和地方自治;革命派:揭露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 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 想,披露列强阴谋,与保皇派报 刊进行论战 遍及各省大 中城市和国 外部分地区 ,读者数阶 层大大增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别
第一次 办报高潮 第二次 办报高潮 第三次 办报高潮
不足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谢 谢 观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第三次 办报高潮
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为指 导的无产阶 级报刊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 遍及全国各 开展批孔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 地,读者数 信,发起文学革命运动→宣传马 量迅速增长 列思想,社会主义
区别
第一次 办报高 潮 第二次 办报高 潮 第三次 办报高 潮
两次国人办报的高潮

二、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 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创刊,由康有 为的学生徐勤、何树龄主编。 《强学报》的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更浓。 首先,它采用孔子纪年而不采用清朝年号,以此“托古改 制”,其次,他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发出“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不变则不能就矣”的警告;第三,他明确提出 “明定国是”、“开设议院”的政治主张;第四,它在《开 设报馆议》一文中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意义:首先,强学会的成立, 标志着从王韬就开始的变法维新宣传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其次,维新派三家报刊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 创了民议朝政局面,拉开了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第三,培 养和锻炼了维新派骨干,为维新派以后的板报活动的全面开 展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剧烈的变化的 情势下,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了两大派: —— 处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资 产阶级改良派。
——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
第一节 概 述 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
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基本情况如何呢?
——以190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节 概 述 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报刊
1、从1900年到1904年。 2、1905年到1907年。
3、1908年到1911年底。
第一节 概 述 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报
?
1894 -- 1904
视频:孙中山
第二节 戊戌政变以后梁启超的报刊活动 与 思 想
一、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 (一)梁启超与《清议报》
1899年7月, 保救大清国光绪皇帝会在加拿大成立, 简称保皇会。
一、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材料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新闻史 第三章 近代政治运动中的报业高潮

• 康有为写了万言书准备呈上皇上确有其事,召集各省举人 齐聚松庵堂也有其事。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传来了《马关 条约》已经签字的消息,第二天又传出了康有为中进士的 消息,“公车上书”也就半途而废了。所以,所谓1895年 5月2日,康有为发动十八省一千二百多举人(这个数字根 据他自编年谱《公车上书记》。此外,他在1895年写过一 首诗,题为“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次日 美使田贝索稿,为人传抄,刻遍天下,题曰《公车上 书》。”)是康有为们虚构的。顶多只能称作“公车集会” 或“公车拟上书”而已。
• 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此文在《时 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 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 •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 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 的作用。 • 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 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
《万国公报》 → 《中外纪闻》 → 《强学报》
↓ 维新派创办的 ↓ 强学会的 ↓ 上海强学会的
第一家报纸
机关报
机关报
(二)《万国公报》
• 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筹办 • 康有为负责筹措经费,梁启超 麦孟华担任编辑。 • 双日刊,格式与京报相仿。 • 每册刊登论说一篇,有从广学会出版的书 刊上转载的,有的是梁、麦撰写的,主要 阐述康有为变法改良思想。 • 雕版印刷 • 维新派第一家报纸
第一节 维新运动中的办报高潮
推荐书目
• 徐松荣《维新派与近代报刊》,山西古籍出版 社,1998年版 •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版 • 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1998(5) • 王建辉《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华中师范大 学学报199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两次办报高潮中都涉及到新闻事业发展 、 过程中一些共同的问题。 过程中一些共同的问题。 新闻宣传、 比如 新闻宣传、新闻法制 等等
第一节
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第一个高潮出现的原因: 第一个高潮出现的原因: 1、 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派 、 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 需要报刊这个重要的思想武器, 需要报刊这个重要的思想武器,传播变法思想 2、广大民众本身也有了解变法思想的要求。 、广大民众本身也有了解变法思想的要求。
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 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 民吁日报》 民立报》 被称为为 竖三民” 被称为为“ 和《民立报》,被称为为“竖三民”
第二节 梁启超
1、是一名政治活动家 、 政治家办报与早期的国人办报 有着本质的区别
2、是一个学者 、 曾经在清华教书 主讲历史研究法和儒家哲学 著名诗人徐志摩就是梁启超的学生
(2)《苏报》(1896—1903年、上海) ) 苏报》 年 上海)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掌握的第一份报纸
“苏报案”: 苏报案” 关键人物:邹容、章太炎 关键人物:邹容、 事件:《苏报》 :《苏报 事件:《苏报》与清政府对簿公堂 结果:清政府虽然胜诉, 结果:清政府虽然胜诉,却反而扩大了革命的声势 租界当局肯定了新闻言论的自由。 租界当局肯定了新闻言论的自由。
(3)《民报》(1905年、日本东京): ) 民报》 年 日本东京):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A、有了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宣传宗旨和纲领, 、有了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宣传宗旨和纲领, 即三民主义 。 B、主动出击,发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 、主动出击, 的报刊大论战。 的报刊大论战。 —— 政党报纸作为政党宣传的工具,在《民报》 政党报纸作为政党宣传的工具, 民报》 这里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里充分地体现出来。
(4)于右任的四份报纸 (1907—1910年) ) 年 第一份报纸: 第一份报纸: 神州日报》 《神州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 1907年4月2日创刊,创办 天之后,报馆 年 月 日创刊 创办80天之后 日创刊, 天之后, 被焚, 被焚,停办
第二份报刊: 第二份报刊: 民呼日报》 《民呼日报》 1909年5月重新集资创办, 年 月重新集资创办 月重新集资创办, 92天之后被查封 天之后被查封
3、维新派的其它报刊: 、维新派的其它报刊: 澳门的《 (1)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澳门的《知新报》 澳门的 知新报》 天津的《 (2)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天津的《国闻报》 天津的 国闻报》 长沙的《 (3)华中地区 )华中地区——长沙的《湘学新报》 长沙的 湘学新报》 《湘报》 湘报》
小结: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历史意义: 小结: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历史意义: 1、两个突破:( )突破了在华外报的垄断; 、两个突破:(1)突破了在华外报的垄断; :( (2)突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报禁; )突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报禁; 2、两个开端: (1)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两个开端: ) (2)开创了中国的政党报刊 ) 3、两个创新:( )新闻思想;( )报章文体 、两个创新:(1)新闻思想;( ;(2) :(
二、这一时期主要的办报活动 1、维新派早期的办报活动: 、维新派早期的办报活动: 最早的三家维新派报刊? 最早的三家维新派报刊?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中外纪闻》《强学报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三家报刊的历史作用: 三家报刊的历史作用: 强学会的成立,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 维新,从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维新,从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维新派三家报刊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 维新派三家报刊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二、这一时期主要的办报活动 1、改良派的代表报刊 、 (1)《清议报》(1898年;日本横滨) ) 清议报》 年 日本横滨) 是维新派在海外创设的第一份报刊 。 是维新派人士转向保皇和改良的一个转折点。 是维新派人士转向保皇和改良的一个转折点。 《清议报》的办报宗旨? 清议报》的办报宗旨? 美化光绪皇帝, 美化光绪皇帝,维护封建制度
(2)《新民丛报》(1902年;日本横滨) ) 新民丛报》 年 日本横滨) 是梁启超一生中创办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 《新民丛报》的办报宗旨? 新民丛报》的办报宗旨? 鼓吹保皇立宪, 鼓吹保皇立宪,为社会改良的政治主 张服务。 张服务。
《新民丛报》的历史作用: 新民丛报》的历史作用: (1)在思想启蒙方面,启迪和影响了当时广大 )在思想启蒙方面, 的爱国知识青年;(如邹韬奋、毛泽东等人) ;(如邹韬奋 的爱国知识青年;(如邹韬奋、毛泽东等人) (2)在政治主张方面,宣传保皇、蔑视革命的 )在政治主张方面,宣传保皇、 倾向引起了孙中山等人的反对, 倾向引起了孙中山等人的反对,以至于促使 孙中山下定决心创办报刊,宣传革命, 孙中山下定决心创办报刊,宣传革命,与保 皇派报刊展开斗争。 皇派报刊展开斗争。
第三份报纸: 第三份报纸: 民吁日报》 《民吁日报》 《民呼日报》 被查封 天之后 民呼日报》 被查封20天之后 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但是仅存48天 但是仅存 天,又被查封
第四份报纸: 第四份报纸: 民立报》 《民立报》 《民吁日报》停办一年之后 民吁日报》 又创办了《民立报》 又创办了《民立报》 ——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日报 , 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日报 后来又成为了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
梁启超的“新文体”给我们报章写作的启示: 梁启超的“新文体”给我们报章写作的启示: (1)直陈时弊,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感 )直陈时弊,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而发; 而发; (2)语言丰富,半文半白,平易畅达、深入浅 )语言丰富,半文半白,平易畅达、 出,条理明晰 ; (3)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这是文章最能打 )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 动读者之所在。 动读者之所在。
二、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文体 《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时务体” 《时务报》 “时务体” 时务报》 “时务体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新民 清议报》 新民丛报》 体”
无论是“时务体”还是“新民体” 无论是“时务体”还是“新民体”,都是以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 的突破,所以也被称为“新文体” 报章体” 的突破,所以也被称为“新文体”或 “报章体”
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时务报》的言论使 “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时务报》 “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 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 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时务报》的性质转变 时务报》 ——汪康年与梁启超从合作到分裂 汪康年与梁启超从合作到分裂 1897年,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压,梁启超的离开, 年 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压,梁启超的离开, 时务报》从此失去了引领时代的先锋作用。 《时务报》从此失去了引领时代的先锋作用。
一则被网站评为“史上最酷的证婚词” 一则被网站评为“史上最酷的证婚词” :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 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 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 陆小 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 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 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 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 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 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 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 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 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 黄遵宪曾评价梁启超的文章 黄遵宪曾评价梁启超的文章: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 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 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 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
节选: 《少年中国说》(1900年) 节选: 少年中国说》 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 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 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 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 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 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 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皇皇; 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 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第三章 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维新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之前
课程设置的原因: 课程设置的原因:
1、两次办报高潮中主流报刊的性质都是政党报刊 、 2、这两次办报高潮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这两次办报高潮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时间上间隔较短:维新运动 1895年至 年至1898年 时间上间隔较短: 年至 年 年至1911年 辛亥革命 1901年至 年至 年 第二次高潮的办报论战是第一次高潮的延续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贯穿两个时期
第二节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一、第二个高潮出现的原因: 第二个高潮出现的原因: 1、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 、戊戌变法的失败, 级迅速分化,形成两股力量; 级迅速分化,形成两股力量; 2、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允 、 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 许 民间办报,有限度的开放报禁。 民间办报,有限度的开放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