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doc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知识点导语: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平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平抛即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

本文将从平抛的定义、运动规律、相关公式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知识点。

1. 平抛的定义平抛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初速度,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的特点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后,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会逐渐减小,直至为0,然后开始下落。

2. 平抛运动的规律(1)平抛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可以用自由落体运动来描述。

将这两个运动合成起来,就形成了物体的平抛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特点。

(2)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平抛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只有重力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没有任何竖直向上指向的力。

(3)平抛到达最高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0,称之为抛物线的顶点。

(4)平抛运动的时间是由竖直方向的运动决定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决定了平抛的距离。

3. 相关公式(1)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为:y = V₀t + (1/2)gt²,其中y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V₀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由于平抛运动是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公式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2)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 = V₀ + gt,其中v为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₀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该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

(3)平抛运动的时间公式为:t = 2V₀/g,其中t为平抛运动的总时间,V₀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该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平抛运动所花费的总时间。

4. 实际应用平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1)投掷运动:在投掷项目中,运动员需要准确地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使物体沿着所需轨迹进行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完整版)平抛运动总结

(完整版)平抛运动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平抛运动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2、条件:a 、只受重力:b 、初速度与重力垂直.3、运动性质: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 ,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

g a =4、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5、平抛运动的规律①水平速度:v x =v 0,竖直速度:v y =gt 合速度(实际速度)的大小:22y x v v v += 物体的合速度v 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tan v gt v v xy ==α ②水平位移:t v x 0=,竖直位移221gt y =合位移(实际位移)的大小:22y x s += 物体的总位移s 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2tan v gt x y ==θ 可见,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不相同。

而且θαtan 2tan =而θα2≠ 轨迹方程:由t v x 0=和221gt y =消去t 得到:222x v g y =.可见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6、平抛运动的几个结论①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 由221gt h =得:gh t 2= ②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gh v t v x 200== ③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v 与平抛初速度v 0夹角θ的正切值为位移s 与水平位移x 夹角θ正切值的两倍,即:xsv v x y2tan 2tan ===θθ. ④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证明:221tan 20x s s gt v gt =⇒==α ⑤平抛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与g 同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平抛

高一物理知识点平抛

高一物理知识点平抛高一物理知识点:平抛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在高中物理学中,平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抛的概念、公式、实验以及应用等内容。

二、平抛的概念平抛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施加的初速度,同时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的过程。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而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保持不变。

三、平抛的公式1. 平抛运动的时间公式:在水平方向上,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时间公式为:t = x / v₀ (式一)其中,t表示运动的时间,x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₀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

2. 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公式:在垂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位移公式为:y = v₀t - (1/2)gt² (式二)其中,y表示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设定为9.8 m/s²),t表示运动的时间,v₀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

3.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公式:在水平方向上,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位移公式为:x = v₀t (式三)其中,x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t表示运动的时间,v₀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

四、实验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公式,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1. 准备一个直线轨道和一个木块;2. 在轨道的一端给木块一个初速度,并观察木块的运动;3. 记录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及相应的时间;4. 利用公式计算木块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5. 绘制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对比图表。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相应的数据,验证平抛运动的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平抛的应用平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投掷运动:投掷物体时,可以利用平抛的知识来计算物体的落地点,提高投掷的准确性;2. 汽车飞轮运动:汽车飞轮在运动时遵循平抛运动的规律,理解平抛可帮助我们对车速、加速度等进行控制与调节;3. 跳伞运动:跳伞运动中,跳伞者在抛出伞时也符合平抛运动规律,而掌握平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控制平抛物体的飞行轨迹。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公式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1)运动特点:a 、只受重力;b 、初速度与重力垂直.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 ,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3)平抛运动的规律:证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移的中点。

证:平抛运动示意如图设初速度为V 0,某时刻运动到A 点,位置坐标为(x,y ),所用时间为t.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x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

依平抛规律有:速度:Vx= VV y =gt22y x v v v += '0x yv gt v v tan xx y -===β ① 位移: S x = V o t2y gt 21s = 22yx s s s += 002gt 21t gt tan 21v v x y ===α ② 由①②得: βαtan 21tan = 即 )(21'x x y x y -= ③ 所以: x x 21'= ④ ④式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总位移的中点。

“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物体从顶点开始无初速地沿不同弦滑到圆周上所用时间都相等。

”一质点自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定点O 沿光滑斜槽OP 从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

为了使质点在最短时间内从O 点到达斜面,则斜槽与竖直方面的夹角β等于多少?。

高一必修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梳理

高一必修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梳理

高一必修物理平抛运动知识点梳理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而平抛运动作为物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轨迹,还能更好地理解各种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平抛运动指的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运动的过程。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呈抛物线状。

这是因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恒定,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速度逐渐增大,进而使轨迹呈现出拱形。

2. 飞行时间与水平距离无关: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飞行时间只与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与水平距离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水平投掷距离远近,物体的飞行时间是始终相等的。

3. 最大高度的确定:在平抛运动中,物体抛出后会上升到一个最大高度,然后再下落。

最大高度的确定与重力加速度、初速度和抛体的重量有关。

二、平抛运动的计算公式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计算平抛运动的相关参数,我们引入以下几个重要的计算公式:1. 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公式为:S = Vx * t其中,S表示位移,V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速度公式:在考虑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Vy = gt其中,Vy表示竖直方向上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平抛运动的竖直高度公式:在考虑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物体的竖直高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H = (Vy^2)/(2g)其中,H表示竖直高度,Vy表示竖直方向上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4. 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公式:在考虑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物体的飞行时间可用以下公式表示:T = 2Vy/g其中,T表示飞行时间,Vy表示竖直方向上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通过以上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相关参数,进一步掌握平抛运动的知识。

5.4 抛体运动的规律-平抛和斜抛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4 抛体运动的规律-平抛和斜抛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重力加 速度为 g,求小球由A到B的运动时间及A 、B两点间的距离。
4.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
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
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v1:v2是多少?

A.A、B两箭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 3: 1
B.A、B两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
C.A、B两箭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
D.A、B两箭速度的增量之比为 3: 1
某同学设计一个测定平抛运动初速度的实验装置,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O点
有一个点光源。在抛出点的正前方,竖直放置一块毛玻璃,紧贴毛玻璃有一把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当
平抛运动
概念与公式
抛体运动
1.概念: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
作用的运动。
2.分类: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竖直上抛、竖直下抛(自由落体)
3.运动性质:匀变速运动
平抛运动
1.概念: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
重力作用的运动。
C.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4m/s
D.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m/s
在水平地面上建有相互平行的A、B两竖直墙,墙高h=20m,相距d=1m,墙面光滑。从一高墙上以水平
速度v0=5m/s抛出一个弹性小球,与两墙面反复碰撞后落地(如图所示)。试求:(1)小球的落地点离A
墙多远?小球从抛出到落地与墙面发生的碰撞次数n为多少?(g=10m/s2)(2)小球与墙面发生m次
下落. A、B 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

高一物理必修二课件-1.2 平抛运动的规律

高一物理必修二课件-1.2 平抛运动的规律

热点三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
【例3】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水平抛出一钢球,落 到斜面底端,已知抛出点到落点间斜边长为L。
(1)求抛出的初速度。 (2)抛出后经多长时间物体离斜面最远?
【解析】(1)钢球做平抛运动,下落高度Lsinθ=1/2gt2,
飞行时间t=
, 2 L s i n g
水平飞行距离Lcosθ=v0t,
*体验应用*
试证明: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 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 中点。
【答案】如图所示,物体到 达A点的水平分速度为vx=v0,竖 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方向 tanα=vy/vx=gt/v0
而tanβ=y/x=gt2/v0 所以tanα=y/(x/2)得证。
热点一 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
【例1】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悬点O正下 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 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保__证_小__球_沿_水__平_方__向_抛__出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g 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 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s__2 _ h__L_ 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θ为 横坐标,得到如图所示图象。则当θ=30°时,s为______ m;0.若52悬线 长L=1.0 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 ___1_.5____m。
要点二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模型,是高一物理学习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

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

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

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

其结果
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