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必背知识及答案

必修一必背知识过关五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流水地貌包含,沟谷地貌包含,河流地貌包含。
3.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
4.河谷包含,谷底包含,谷坡上有。
5.V形谷、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分别在什么位置?主要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
6.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有,海积地貌有。
7.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有,风积地貌有,如何通过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
8.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
9.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
10.溶洞里的地貌主要有。
11.冰蚀地貌主要有,冰积地貌主要有。
12.对于不同地貌在利用时要遵循什么原则。
先进行背诵,再查阅答案!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往往使地表起伏趋向和缓。
2.流水地貌包含,沟谷地貌包含,河流地貌包含。
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沟谷地貌包含V形谷、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流地貌包含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3.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
洪积扇是指干早、半干早地区暂时性沟谷流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冲积扇是指山地常年性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携带的部分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以出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4.河谷包含,谷底包含,谷坡上有。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谷坡上有阶地。
5.V形谷、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分别在什么位置?主要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
V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上游,冲积扇一般位于出山口也叫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
其中V形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6.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有,海积地貌有。
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积地貌有海滩和沙嘴。
7.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有,风积地貌有,如何通过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新高考地理冲积扇冲积平原

考点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沟口为顶点的扇形倾斜面,向外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拓展提升】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土石分布示意图。
图中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坡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海浪作用D.冰川作用2.推测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主要来源是()A.冲积平原B.冲积扇C.山顶D.山坡风化3.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主要原因是()①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①地表物质颗粒较粗,利于保水①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①地势较低,年降水量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D 2.B 3.C【解析】1.结合图例可读出,山坡堆积物中角砾最多,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磨圆度较差,未受到流水的磨蚀作用,且分布海拔较高,最可能是受冰川作用,D正确;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分选性和磨蚀作用强,可能性小,AB错;祁连山距海远,不会受海浪作用,C错。
故选D。
2.从图中看,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冲积平原草原茂盛,且与山坡之间有冲积扇相隔,不可能是主要来源,A错;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因此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来源是冲积扇,B正确、CD错。
高中必修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教案

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2.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学习重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体系导引二、新知学习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知识链接: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学法指导:1.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2.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思考: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科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
知识点二:河流地貌1.上游地区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
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中、下游地区河流中游大多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二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二4.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篇四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_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五河流承载能力的降低促进了沉积,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口的扇形堆积。
河水离开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成许多交叉点,呈扇形向外流动,使河水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有利于河水分流。
随着树枝的不断堆积和变化,形成了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顶部较粗,以砂和砾石为主。
随着水流对边缘的承载能力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薄,边缘一般为砂、粉砂、壤土,分选性能较好。
所以冲积扇是很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以发展自流灌溉。
如果山沟随山体间歇上升,也可形成叠加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发源于河流的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常冲刷凹岸,堆积在凸岸,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面积逐渐扩大,在旱季暴露于水中,形成河漫滩。
在汛期,洪泛区被淹没,并继续接受沉积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将被废弃。
许多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河漫滩。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是河流和海洋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河流沉积相互作用的产物。
当河流到达海洋的入海口时,由于流速极慢,加上水的扩散,其携带的泥沙会堆积在河口附近,潮汐会支撑其形成三角洲。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
河流上游地区存在大量山岳冰川,中游N沟谷多泥石流灾害发生。
(1)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字形,主要是由于流水作用强烈导致的。
(2)图中P处地貌是,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
M处地貌是,属于地貌。
(3)指出图中河流上游地区可能存在的冰川地貌。
(4)目前,泥石流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为减少N地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你为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答案:(1)V;下切或下蚀(2)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流水堆积(3)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刃脊等。
(4)建立健全减灾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灾情预警和监测系统;植树种草;建设护坡工程、拦洪堤等工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
解析:(1)河流上游河谷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流水下切作用强烈,河谷比较深,横剖面呈V字形。
(2)图中P处是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而形成的牛轭湖。
M处位于河口,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
(3)图中河流上游地区为山地地形,其上可能存在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刃脊等。
(4)减少N地泥石流,可以从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宣传措施等方面分析。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减灾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等;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等,建立灾情预警和监测系统;在坡地上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建设护坡工程、拦洪堤等工程;加大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
【小提示】流水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等(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如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成壑的地貌形态. );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冲(洪)积扇等。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

东莞市虎门中学孙月飞问题1:冲积平原是冲积扇、三角洲的上位概念还是平行概念在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冲积平原被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从这里看,冲积平原是冲击-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上位概念。
但参照其他版本教材,冲积平原又与冲积扇、三角洲等作为平行概念出现。
到底哪个版本正确新人教版教师用书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冲积平原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上、中、下游的不同部位上,在河流的不同部位上的冲积平原类型不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极宽广的河漫滩也被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这些资料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一书。
可见,冲积平原概念有大有小,大的概念可指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所有堆积地貌,小的概念则专指河漫滩平原。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大辞典》指出:“广义的冲积平原是指河流泛滥和三角洲增长堆积连接而成的大平原。
它包括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
如华北大平原就属这类大冲积平原。
狭义的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即在洪水泛滥期间河流不断改道,沿河床及其两侧长期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问题2: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有何区别与联系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
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冲积扇:半干旱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的山地河流,由于河床比较固定,冲积物出山口后可继续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但通过河床的摆动,也可以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
由于经常性水流在洪水期时洪水漫流,使冲积扇上的水系也不固定,因而形成相应的洪积物,称为冲积扇的一个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所以这种冲积扇又被称为冲洪积扇。
在山麓地带,往往有多个洪积扇与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围绕山麓带状的缓倾斜的坡地,称为洪积-冲积平原。
问题3:为什么老人教版必修一中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缓斜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3、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 蚀、淀积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 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地区,在中国主要在云贵高原上—— 广西、云南等地) (1)景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3、喀斯特地貌: (2)类型: 峰林、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3)地形特点: 地形崎岖。
流水地貌
2018.9.27
流水地貌
教学要求:
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及其主要类 型。 2、V型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沟谷等 流水侵蚀地貌的景观特点。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流水沉 积地貌的景观特点。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1、V型谷: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 宽,从而形成V型谷。 (1)景观: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2、冲积平原: 一般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特点:地势平坦,土层沉积深厚,面积广大。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2、冲积平原: (2)冲积平原对农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适合 发展种植业,粮食产量有保证; B、靠近三角洲地区,水路便利;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易于灌溉,渔业发达; D、平原适合发展村落,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全稳定。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4、沟谷 比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扇): P32 (1)景观: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扇): (2)特点: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 埋藏的锥形。 沉积物:由扇顶向扇端渐细、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秦为胜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
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
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
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
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
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
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
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
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
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长江三角洲: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
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
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
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
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十大河流三角洲:(1)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80000平方千米(2) 长江三角洲(中国):50000平方千米(3) 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泰国):44000平方千米(4) 尼日乐河三角洲(尼日利亚):36000平方千米(5)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缅甸):30000平方千米(6) 勒拿河三角洲(俄罗斯):30000平方千米(7)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26000平方千米(8) 奥里诺积河三角洲(委内瑞拉):26000平方千米(9) 尼罗河三角洲(埃及):24000平方千米(10) 红河三角洲(越南):15000平方千米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好,由暴发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区尤为突出,通常被视为荒漠地形的特征。
冲积扇有几种重要的类似物。
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处是后者在河流入海或其他水体处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于洋底,由通过海底峡谷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
研究现代冲积扇,可为辨认古冲积扇,从而为研究地质历史提供线索。
冲积扇对人类有实际经济意义,尤其在干旱与半干旱区,它是用于农业灌溉和维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
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矶,整个都建在冲积扇上冲积扇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在温带或湿润地区,降雨和洪流频率高,侵蚀作用阻碍了冲积扇的增长,湿润区统贯冲积扇的水流把沉积物多半都搬运到冲积扇范围以外去,也阻碍了大冲积扇的发育。
近期未受构造变形或邻近冲积扇增长所限制的冲积扇,其形状近似部分锥体,横剖面呈凸形,纵剖面略呈凹形。
扇的坡度受冲积扇大小、物质来源、物质来源区主要岩性、堆积历史和构造运动史的影响。
近期上升区,扇面可以很陡。
粗大砾石多形成陡扇,页岩、泥岩区的细粒物质多形成平缓扇。
与泥石流堆积有关的小冲积扇很陡,物质来源丰富的大冲积扇也很陡。
干旱区冲积扇面的地貌通常可分为四部分︰活冲刷区,死冲刷区,荒漠砾石铺盖区和未分离的砂和砾石区。
冲积扇的岩石碎块上常有荒漠岩漆,这是一种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层。
大部分人认为,因为岩漆可溶于水,其存在证明这些岩石碎块在近2,000年内没有受到多少洪水的淹没。
岩漆的有无必然与洪水相关,也是识别死、活冲刷区的基本特征。
无论死、活冲刷区都有许多粗大砂砾,其中散布着巨大石块,径长甚至大到10公尺。
死冲刷区的粗大石块上都不同程度地染有岩漆,砾石的平均粒径也比活冲刷区的大。
这种粒径的差异说明︰死冲刷区物质沉积时,气候较湿润,降雨较多,河流流量比现今为大。
冲积扇上值得注意的其他地貌特征有︰泥石流堤──蜿蜒的块砾堤,代表从前泥石流的两侧边界;扇顶深谷──峡谷状的沟谷,围限着扇顶的活河床。
还有荒漠砾石盖层,由带稜角的卵、砾、块石交错搭接而成,在扇面上形成平坦或波状的硬壳,过去认为是风力作用的产物,目前有人提出是降雨、径流和重力作用将扇面细粒物质移走而形成的,风力作用只是阻止细粒物质在已形成的砾石盖层上堆积。
冲积扇堆积物粒径变化很大,在一些扇的上部有比小卡车还大的巨石,1公尺左右的砾石可被冲到扇缘,大砾石与黏土也可在同一处堆积中出现。
在堆积层序方面,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因每年有季节性的洪水和植被发育,所以垂直剖面中可出现一系列的埋藏的有机质层,各有机质层在横向上都相当连续,这说明沉积物依次覆盖在前一年的草被之上。
在干旱区,洪水稀少,且常以泥石流形式出现,往往被局限在扇顶深谷中。
因此在堆积层序中出现直线到曲线形的岩屑舌,可从扇顶伸延到扇中或更远。
由于堆积作用区向侧向和下游不断摆移,冲积扇的内部结构表现为一系列的透镜状与楔状体在垂直方向相互交替堆叠,它们是粗、细和混合粒级的堆积物构成的复杂层组,在横向上相互错叉或尖灭。
冲积扇上有各种类型的水流,从较清的水流到泥石流。
前者与其他环境中的清水类似,具有同样的物理与水力学规律,对沉积物进行同样良好的分选;只是水系形态有差别。
在山区是各支流汇入主流,而在冲积扇上则倒置为主河流入补给自由分岔的支流。
当山地物质来源区有大量细粒物质,加上强烈暴雨,可形成高稠度的泥石流,其中巨砾的重量可比在水中减轻60%,因此搬运能力很大。
冲积扇的侵蚀或堆积速率一般由于缺乏资料,难以估计。
然而加利福尼亚州怀特山(White Mountains)西侧的米尔纳河冲积扇(Milner Creek Fan)由于位于凝灰岩上,根据钾-氩年龄测定法(potassium-argon dating)测定出的年代为70万年,因而得知该冲积扇形成于70万年内,平均堆积速率约为每1,000年7.5∼20公分(3∼8吋)。
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对冲积扇的发育都有明显的作用。
山地抬升将导致一群冲积扇的发育和扩大。
气候由干旱变湿润或由湿润变干旱将强烈地影响冲积扇的增长速率和堆积区的位置。
冲积扇位于山前,一般地势较高。
冲积平原一般位于中下游河流两岸,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至下游入海时流速减慢而泥沙堆积成的。
洪积扇——在沟谷出口处,由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同时因洪水出口后不再受两侧沟壁的约束,水流迅速分散而形成的放射状水道,流水搬运能力大大削弱,就在沟口堆积大量的砾石,沙,亚黏土等,形成半圆形的扇形地,小的叫冲出堆,大的叫洪积扇。
(因洪水有较大的石块)河漫滩平原——是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
在河流下游,河漫滩都比较发育,极其宽广的河漫滩,可称之为冲积平原或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
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
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
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击平原,宁夏平原的土的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