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
常见的各种病毒

常见的各种病毒(一)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一大类能引起呼吸道感染或经呼吸道引起其他器官病变的病毒。
大约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1.流感病毒。
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对人危害最大。
流感病毒常发生变异,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
所以人会不断地患流感,也不易获得稳定的疫苗。
2.麻疹病毒。
引起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冬春季好发,发病率高,易并发肺炎和脑膜炎。
3.腮腺炎病毒。
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单侧或双侧腮腺发炎、肿胀、疼痛,可并发睾丸炎、附睾炎、脑膜炎等。
4.腺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可引起急性发热性咽喉炎、咽结膜热、病毒性肺炎和急性结膜炎等疾病。
5.冠状病毒。
外形呈日冕状,故命名为冠状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一般认为,由其引发的典型的呼吸道感染呈普通流感症状,很少波及下呼吸道。
(二)肠道感染病毒肠道感染病毒常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轮状病毒。
1.脊髓灰质炎病毒。
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有Ⅰ、Ⅱ、Ⅲ三种不同类型。
经粪-口传播。
脊髓灰质炎是儿童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全世界。
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肢体肌肉弛缓性麻痹。
多见于儿童,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2.柯萨奇病毒。
其生物性状与传播途径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主要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心肌炎、心包炎、普通感冒、流行性胸痛、婴幼儿腹泻等多种疾病。
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方法。
3.轮状病毒。
(三)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目前确认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甲型和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有季节性,可暴发流行,不易转为慢性。
另一类包括乙、丙、丁型,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常转为慢性。
1.甲型肝炎病毒。
引起甲型肝炎,旧称传染性肝炎或黄疸型肝炎。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近年来,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增加大众对常见传染病的了解和预防,本文整理了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并提供了一些防控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流感1. 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
2.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打喷嚏等。
3. 预防措施:注射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流感患者、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二、水痘1.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 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子、瘙痒等。
3.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避免接触水痘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三、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 症状主要包括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等。
3. 预防措施: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物等。
四、流行性感冒1.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与普通感冒不同。
2. 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喉咙痛等。
3. 预防措施:注射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等。
五、结核病1.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乏力、低热、盗汗等。
3.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等。
六、登革热1.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热带传染病。
2. 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
3. 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清除蚊虫繁殖源、使用防蚊液等。
七、艾滋病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 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反复发热、大量盗汗等。
3. 预防措施:避免性行为传播、避免使用他人针头、使用安全套等。
通过上述对常见传染病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预防是最重要的。
除了接种相关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等基本防控措施外,个人行为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注意饮食卫生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种类繁多,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传染病的种类及其预防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一、呼吸道传染病1.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
1.2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结核疫苗、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1.3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麻疹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消化道传染病2.1 腹泻病:腹泻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饮用安全的水源、食用熟透的食物、勤洗手。
2.2 传染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肝脏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与患者共用针头、避免性传播途径。
2.3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副伤寒、大肠杆菌感染等。
预防方法包括饮用安全的水源、食用熟透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血液传染病3.1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血液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避免与HIV感染者共用针头、正确使用安全套、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3.2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相应的疫苗、避免与患者共用针头、避免性传播途径。
3.3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血液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水源、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避免接触感染源。
四、皮肤传染病4.1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4.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皮肤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接触。
常用的病毒名词解释有哪些

常用的病毒名词解释有哪些在当今世界,病毒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存在。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们依赖宿主生物来生存和繁殖,同时也对宿主生物产生病理性反应。
研究病毒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领域,因为它们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名词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世界的奥秘。
1.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致病病毒。
流感病毒分为A、B、C型,其中A和B型是主要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通常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每年,流感病毒都会引起大规模的流感爆发,给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
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损害和慢性肝炎,长期感染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3. 腺病毒(Adenovirus)腺病毒是一类常见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
腺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感冒症状,如喉咙痛、咳嗽和发烧。
腺病毒还可以引起其他严重疾病,如腺病毒性肺炎和腺病毒结膜炎。
腺病毒感染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接触病毒感染的人传播。
4.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登革病毒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引起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流行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关节痛和皮疹。
在某些情况下,登革热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使人体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目前仍然没有根治方法。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和垂直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6. 冠状病毒(Coronavirus)冠状病毒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物中的病毒,包括一些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
病毒归纳总结

病毒归纳总结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可以感染动植物、人类及其他生物体,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研究病毒对于理解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的病毒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病毒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人类常见的病毒1.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引起流感(Influenza)。
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威胁。
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和全身不适。
2. 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是一种肝炎病毒,可引起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性传播和与感染者共用针具等。
乙肝病毒感染往往表现为慢性肝炎,严重时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
3.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是一类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腺病毒、水痘病毒(VZV)等。
其中,HSV是常见的一种病毒,可以引起唇疱疹、生殖器疱疹等疾病。
疱疹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性接触、唇疱疹的亲吻传播等。
4.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HI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传播,如共用针具、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卫生健康负担。
二、植物病毒的分类1. 病毒斑点病毒病毒斑点病毒是一类植物病毒,可以引起植物叶片上出现斑点病症。
该类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白粉虱等,感染植物后,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2. 病毒环状RNA病毒病毒环状RNA病毒是一类植物病毒,其基因组为环状RNA。
该类病毒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感染植物后,会引起植物的生长受限、变形、畸形等病症,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3. 病毒颗粒病毒病毒颗粒病毒是一类植物病毒,其基因组为颗粒状RNA。
该类病毒主要通过接种和昆虫传播,感染植物后,会引起植物的黄化、矮化、花器官畸形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由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

由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们能够侵入人体细胞并利用细胞内的机制来复制自身。
人类受到病毒感染后,可出现各种症状,轻者可能仅有发热和咳嗽,但重者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以下将就一些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人类疾病进行介绍。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人群中易发生传播。
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
感冒感冒是由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感冒常见症状包括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等。
感冒大多是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多休息、饮食清淡即可。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HIV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
艾滋病可导致免疫系统受损,进而引发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
目前艾滋病仍无法根治,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登士病登士病是由登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士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疼、肌肉酸痛等,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对照和生命威胁。
目前并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预防登士病的最好方式是避免蚊虫叮咬。
乙肝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乙肝可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和乙肝患者共用针具等措施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一些常见人类疾病的介绍。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并接种相关疫苗。
希望大家能够时刻关注自身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

• 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 • 病原学诊断尚不成熟
精选可编辑ppt
22
22/159
预防
• SARS CoV比普通CoV抵抗力强,室温下痰、粪便、尿中可稳定存活 1~2天
• 对温度敏感,37oC存活4天,56oC存活90分钟,75oC30分钟 • 对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及UV均敏感, • WHO推荐中效以上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
• HBcAg抗原性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但无中和作 用。
• 检出高效价抗HBc IgM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
HBeAg:
• 主要定位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 • 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 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抗HBe亦可见于携
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精选可编辑ppt
27
27/159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精选可编辑ppt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28 亡
28/159
抵抗力
较强。
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 较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
31
31/159
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 感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 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 幼儿多发
精选可编辑ppt
32
32/159
精选可编辑ppt
33
33/159
第三节 肝炎病毒
常见病毒及防御方法

常见病毒及防御方法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与其他病原体一样,可以感染人类并引起各种疾病。
它们可以在人体内很快地繁殖和传播,因此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并尽可能地防御感染。
在本文中,我们将关注一些最常见的病毒,并介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感染。
1.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发热、咳嗽、喉咙疼痛、头疼和肌肉疼痛的感染性病毒。
它们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传播,因此很容易传染给其他人。
为了预防流感感染,我们应该:- 手洗。
在每次接触可能被感染的表面时,应经常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这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疫苗接种。
我们可以每年接种一次季节性流感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和对抗可能会感染的病毒株,并减轻症状。
- 避免拥挤。
在流感高峰期,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家里工作或上学。
2. 咳嗽和打喷嚏病毒咳嗽和打喷嚏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各种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的病毒。
它们也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进行传播。
以下是预防感染的一些方法:- 带口罩。
在一些公共场合,如高峰期的公共交通工具和飞机上,我们可以考虑佩戴口罩来减少呼吸道病毒的传播。
- 手洗。
与流感病毒一样,病毒的传播可以通过接触传染。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淋浴并在每次接触可能被感染的表面时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 保持距离。
当您注意到其他人正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请尽可能地和他们保持距离,并避免与他们共用餐具和杯子等物品。
3. 肠病毒肠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的病毒。
它通过通过食物、水和直接接触传播。
以下是预防传染的一些方法:- 手洗。
像其他病毒一样,预防肠病毒的感染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经常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这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避免共用餐具。
我们不应与已经感染肠病毒的人共用餐具和餐桌。
- 吃健康的食物。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食用新鲜、健康、卫生的食物。
在烹饪和处理食物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卫生。
总结感染病毒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预防和防御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
Anti-HAV Prevalence
High Intermediate Low Very Low
一、 脊髓灰质炎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 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 但多数儿童感染后为隐性感染。 •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
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易感者:儿童 病程: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该 3价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 3个型减毒株,但Ⅱ型量少,以防 对Ⅰ型干扰。
减毒活疫苗的缺点是有极少数人(免疫缺陷个体)用后产生疫苗 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 感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 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 幼儿多发
第三节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 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 种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 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
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症状 中和抗体对同性病毒有免疫力。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三)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 • 灭活疫苗,病毒亚单位疫苗 • 无特效药物,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
麻疹病毒
• 麻疹的病原体。 • 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 • 通常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 但并发症常见
• 60年代使用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 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 120-250nm,单链RNA病毒 • 包膜有糖蛋白突起 • 病毒抗原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 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方法即可灭活
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 可用于消毒。
防治
最佳措施:人工自动免疫
口服减毒活疫苗:可在肠道细胞内增殖但不致 病,不发生病毒血症。接种者不仅在血中产生大量 IgG、 IgM中和抗体,还可在肠道粘膜产生分泌型抗 体(sIgA)。
我国现采用3次口服3价糖丸活疫苗进行免疫。即从生后2个月开始 连服3次,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再加强一次。
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血凝素(HA)
• HA的主要功能
– 凝聚红细胞 – 吸附宿主细胞 – 主要中和抗原
• 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
神经氨酸酶(NA)
• 能水解红细胞表面的神经氨分子。
• 功能
– 参与病毒释放 – 促进病毒扩散
分型与变异
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的不同,分为三 型:
甲型: HA、NA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 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根据HA、NA的不同 分为若干亚型。
– 终生免疫
• 防治以预防为主
– 隔离患者 – 人工自动免疫
•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 被动免疫
三、冠状病毒
•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 呈多形性,单链RNA病毒
• 核衣壳呈螺旋状。包膜 表面有多形性花瓣状刺 突,形如花冠而得名
• 该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流行期为冬春两 季
• 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 • 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或胃肠炎 • 多为自限性疾病
SARS冠状病毒 生物学性状
• 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 • 感染灵长类动物,出
现典型的SARS症状 • 耐冷不耐热、不耐酸。
SARS症状
• 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 潜伏期:2~12天,通常4~5天 • 呈明显家庭和医行病学资料 • 病原学
– 病毒分离 – RT-PCR – 免疫荧光、ELISA
人类疾病常见的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简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
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有2000万人死 于流感
生物学性状
•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单链RNA病毒,有包膜
结构:
• 内层——核心:RNA,核蛋白 • 中层——基质蛋白,维持形态,
调控酶活性 • 外层——脂质双层,镶嵌蛋白:
乙型: 对人类致病性较低;
丙型: 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 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抗原漂移
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 内变异。引起小范围流行。
抗原转变
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
常引起大范围流行。
抵抗力
较弱,耐冷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 其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 醛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
•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传播
• 临床表现
• 呼吸道并发症
(4%) 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 神经系统并发症:
– 脑炎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 免疫性
– 中和保护作用 – 好发于6个月到5岁儿童
• 6个月内从母体得到抗体
第二节 肠道病毒
•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 •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
肠道病毒共同特点
球形,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核酸类型为单链RNA; 耐乙醚和酸,pH3时稳定;不耐热 增殖时是在宿主细胞质内复制,以破胞形式 释放; 粪-口途径传播 多为隐性感染
• 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 • 病原学诊断尚不成熟
预防
• SARS CoV比普通CoV抵抗力强,室温下痰、粪便、尿中可稳定存活 1~2天
• 对温度敏感,37oC存活4天,56oC存活90分钟,75oC30分钟 • 对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及UV均敏感, • WHO推荐中效以上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亡
抵抗力
较强。
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环境中 较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 30min可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