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人类疾病病毒

人类疾病病毒

二、肠道病毒(enterovirus)
➢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 有72个血清型
➢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埃可病毒(ECHO) 新肠道病毒
第三十八页,共140页。
肠道病毒共同特征
✓ 球形,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第四十一页,共140页。
1.生物学性状
典型肠道病毒形态 RNA基因组 7.4 kb
VP1、2、3外部,有中和抗体
第四十二页,共140页。
第四十三页,共140页。
第四十四页,共140页。
灭活疫苗IPV 减毒疫苗OPV
第四十五页,共140页。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EV71 无有效药物及疫苗
➢ 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24h、75%乙醇5min、含氯 消毒剂5min可灭活病毒。
第十九页,共140页。
电子显微镜观察的SARS病毒形态
第二十页,共140页。
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 的特殊肺炎
•紧急被动免疫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第三十二页,共140页。
2.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 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 病 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 其唯一宿主
➢ 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 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病 毒
➢ 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
➢ 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 后9天仍有传染性
球行,丝状,-ssRNA,

微生物学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课件

微生物学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课件

学习交流PPT
13
3、 检查与防治(“两对半”) 防治:血液、性接触等,母婴
HBsAg HbeAg 抗- 抗- 抗HBs Hbe HBc
— — — — — 未感染过HBV
— — + — — 乙肝已恢复或接种过疫苗
+ —— +
+ “小三阳”V复制不活跃传 染性高
+
+ ——
+ “大三阳”传染性强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3
分型与变异
• 根据核糖核蛋白( RNP )和基质蛋白( M蛋白)的 不同,可分为甲(A),乙(B),丙(C)型。
• 根据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 NA) 分为若干亚型(H1~H13, N1~N9)。
• RNA分节段,因而: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频率高, 易发生突变
5
• 培养特性 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
的病变。
• 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
学习交流PPT
6
致病性与免疫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是依据意大利语中用来 描述这个疾病起源的片语“un infuenza di freddo”,即 “寒冷的影响 ”。它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天和早春季节。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受到感染。
常见症状——
发热、畏寒、肌肉酸痛、出汗、咳嗽、鼻塞 、咽痛、 头痛、厌食 、乏力
免疫性: 痊愈后对同型流感病毒有1-2年免疫 力,免疫物质为sIgA及中和抗体(IgG 、IgM)
学习交流PPT
7
检查与防治
检查:
• 病毒分离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传染病威胁。

许多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可以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并引发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它们的特征、传播途径和常见的疾病。

1.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1.1 特征流感病毒属于Orthomyxoviridae家族,有三个主要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

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新的病毒株的出现。

该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咳嗽、喉咙痛、头痛等症状。

1.2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而传播。

人们在接触污染物后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时,容易将病毒带入体内。

1.3 常见疾病流感病毒感染常导致流行性感冒,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痛等。

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流感感染可能导致并发症,例如肺炎。

2.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2.1 特征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它具有细胞壁中的特殊成分——酰胺多糖,使其对许多消毒剂和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这种病原微生物通常侵入人体的肺部,并在机体内长期滞留。

2.2 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以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细菌释放到空气中。

其他人吸入此气溶胶,从而感染病原微生物。

2.3 常见疾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乏力、体重下降等。

结核病也可以侵犯身体的其他器官,如肺外结核、骨结核等。

3.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3.1 特征麻疹病毒属于Paramyxoviridae家族,是一种非常传染性的病原体。

该病毒在人类中广泛传播,并迅速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

3.2 传播途径麻疹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呼出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当一个人吸入空气中的飞沫后,他们可以被感染并在几天内出现症状。

第12章 常见对人类致病病毒

第12章  常见对人类致病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球形,有包膜,螺旋对称。有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HN)与融合因子(F)刺突。 核酸为-RNA 仅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差。
精品课件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1.病毒的分离培养 2.核酸检查 3.血清学检查 4.防治原则 隔离传染源、空气流通及消毒、
增强体质。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氧疗 和激素疗法,抗病毒药物和大剂量抗生素。
精品课件
患者,女,26岁,公司职员。主诉:发热 3d,患者2003年4月曾去广州。5月1日出现畏 寒,发热38.1℃,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咳嗽。 就诊某医院时用抗生素头孢唑林、丁胺卡那霉 素静脉滴注,发热不退。X线胸片示:左下肺片 状阴影。5月5日,T 39.6 ℃,咳嗽加重,有白色黏 痰。X线胸片示:左肺感染性病变,以“SARS 疑似”收住院。入院后一直发热,体温39℃以 上,5月5日省市专家来院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1.病毒分离 2.快速诊断 3.血清学诊断 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做血凝 抑制试验,抗体滴度≥4倍有诊断意义。
4.防治原则
人工自动免疫:8个月~1岁婴儿接种麻疹减 毒活疫苗,免疫力可维持3~5年。 紧急预防:肌注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精品课件
其他病毒——腮腺炎病毒
精品课件
二、冠状病毒
(一)冠状病毒

病毒呈日冕状
-
12
4
冠 状 病 毒 模 型
精品课件
2.抵抗力 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煤酚皂
溶液(来苏)、0.1%过氧乙酸及1%煤焦 油皂溶液(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 将病毒灭活。
精品课件
1.可引起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 2.还可引起成人腹泻或胃肠炎。 多为自限性。
精品课件
三、麻疹病毒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及相关特性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及相关特性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消化道感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等)•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他病毒和朊粒(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埃博拉病毒、疱疹病毒、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第26 章呼吸道病毒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第27 章肠道病毒Enterovirus1、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小R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无包膜。

2、有4类: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

③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④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第28 章急性胃肠炎病毒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

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第29 章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目前公认的有5种肝炎病毒:A、B、C、D、E第33 章逆转录病毒Retrovidiae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分2个亚科:①正逆转录病毒亚科②泡沫逆转录病毒亚科第32 章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共同特征:线形dsDNA,有包膜。

共同特点: 1. 病毒体呈球形,150-200nm,核心为双股DNA,衣壳呈二十面体,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 2. 大多数疱疹病毒能在人的二倍体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病变,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使受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3. 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类型感染:增殖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感染; 4. 所致疾病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不仅因为型别而不同,而且还因为感染类型及个体的免疫状态而异。

第30 章虫媒病毒第31 章出血热病毒1、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①传播:吸血的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②致病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主要引起发热、脑炎、出血热。

微生物学 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性

微生物学 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性
31
Acute infection
Chronic infection
Latent infection
Slow virus infection
32
库鲁病人
疾病早期 疾病晚期
33
影响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因素
1. 病毒因素:
病毒出现免疫逃逸现象:病毒潜伏、隐匿和抗原位
点变异。病毒及其成分抑制MHC分子和细胞因子作用。
肿瘤发生、癌变
脱离细胞DNA,重新复制增殖(HIV)
22
23
病毒与宿主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es and host cell during biosynthesis
病毒与细胞转录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与细胞RNA加工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与细胞翻译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36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
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其它异物侵袭的能力, 不是针对某一种特殊病原体或其成分。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adaptive immunity) 人体受到某些病原体感染时,经过对其抗原特异性 识别后产生免疫,故这种免疫力只对该种病毒抗原 有作用, 对其他病毒不起作用。
(经性接触传播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都是性病)
4
新加坡5名“超级传播者”传播SARS示意图
35 6 130 147 共传染了172人
1
5
经昆虫媒介传播:经节肢动物叮咬 (蚊、螨、 跳蚤及 啮齿类动物)
新亚型的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河南蜱虫叮咬事件”---2010年夏

常见致病病毒课件

常见致病病毒课件

病毒的分类
DNA病毒:以D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 如腺病毒、疱疹病毒 等
逆转录病毒:以RNA 为遗传物质,但具有 逆转录酶,能将RNA 逆转录为DNA的病毒, 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单链DNA病毒:以单 链DNA为遗传物质的 病毒,如痘病毒、腺 病毒等
01
03
05
02
04
06
RNA病毒:以RNA为 遗传物质的病毒,如 流感病毒、艾滋病病 毒等
疫苗研发
01
疫苗类型: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重组疫苗等
02
研发过程: 病毒分离、 培养、纯化、 灭活、减毒 等
03
临床试验: 动物实验、 人体临床试 验等
04
疫苗效果: 预防病毒感 染、减轻症 状、降低死 亡率等
双链DNA病毒:以双 链DNA为遗传物质的 病毒,如疱疹病毒、 腺病毒等
单链RNA病毒:以单 链RNA为遗传物质的 病毒,如流感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病毒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通过 空气传播病毒,
如流感病毒
接触传播:通过 接触传播病毒, 如手足口病病毒
食物传播:通过 食物传播病毒,
如诺如病毒
水源传播:通过 水源传播病毒,
感染症状:发热、淋巴结肿 大、体重下降、腹泻等
预防措施:避免高危行为、 使用安全套、定期检测等
肝炎病毒
01
肝炎病毒种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02
传播途径:血液、母婴、性接触、共用针头等
03
症状: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04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预防措施
如轮状病毒
流感病毒
01

微生物学 病毒 其他病毒

微生物学 病毒 其他病毒
• 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200余种亚型HPV,不同型 的HPV侵犯的部位和所致疾病也不同。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 先天感染(产道感染)
性接触感染 疣: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
所致疾病
宫颈癌
扁平疣:常由HPV 3和10型引起,粘膜嗜性HPV主要感染泌 尿生殖道及口腔。
生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为性传播疾病,主要由HPV-6感染 所致,也可由HPV-11引起。
其他病毒
(一)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 Ⅰ) --单纯疱疹Ⅱ 型病毒(HSV- Ⅱ ) --EB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巨细胞病毒(CMV)
易致(二)人乳头瘤病毒(HPV)
• 1、HPV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分为嗜皮肤性 和嗜粘膜性两大类,人是HPV惟一自然宿主;
宫颈癌:常由HPV16型和HPV18型最常见,我国约80% 的宫颈癌与其感染相关。
• 对疣状病损的治疗:用冷冻、电灼、激光或手术等 疗法去除疣体;局部浸润注射干扰素;复发者应 连续治疗或综合治疗。
• 对宫颈癌的预防: 可以接种HPV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