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2、能力目标: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远教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爱逛超市吗?那现在跟老师一起参观超市好吗?(请看)播放视频:首先出现瑞福隆超市。这么快就认出来了,可见小朋友们对这儿真是太熟悉了,这就是瑞福隆超市。想不想进里边看看?那一会儿可要仔细观察,看谁在看完之后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超市东西这么多,那么在物品的摆放上你们有什么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生熟悉的瑞福隆超市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用课件出示图片。

那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也象超市这么整齐这么美呢?这就是淘气的房间,看了淘气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为有了刚才超市整齐、美的对比,这里将淘气小朋友凌乱的房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帮助小淘气整理房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避免学生思维的搭便车现象。]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感受分类整理的好处]

4、小结。

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品德教育]

三、课堂练习。

1、整理两类事物。

(1)给动物涂色。(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房间,现在我请大家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课件演示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你们认识吗?一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吧。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师: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动物涂上颜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把小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已涂上了颜色,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会飞的动物有什么特点?那我们也学着会飞的动物飞一飞好吗?站起来飞吧!

[学生学动物飞,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分水果蔬菜。(课件出示水果图片)

师: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这是--(边说边打乱贴在黑板的中间)。(学生齐说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个小朋友把水果图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个小朋友把蔬菜图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分对了吗?你们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学们吃过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对人非常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类事物。

(1)举牌游戏。

请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课件演示课本第53页第3题的图)学生说物体的名字。老师还给每个物品编了号呢!看1、2、3一直到12号,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成3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学习用品也叫做文具,穿的我们把它叫做服装鞋帽,)老师发给了小朋友3个牌子,一个上面写的是玩具,一个上面写的是文具,还有一个写的是服装鞋帽,(跟老师读一读。)牌子放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举牌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指一个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类,老师说举牌你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并把它说出来。明白了吗?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通过设置操作、游戏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3类,哪3类呢?

[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总结能力]

(2)自由分学具。

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学具篮里准备: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塑料片)把它们分类整理在白纸板上,分完了后,请看看你的同桌跟你分的一样吗?然后互相说说想法。

[这一部分通过学生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分类整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

师:展台展示学生作品。请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提问几种不同的分法,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定分类标准的。)[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3)找生活中的分类。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我们教室都有哪些人?你能根据今天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现象呢?(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寻找身边分类现象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四、总结延伸。

1、小结:大家打开课本第52页和第53页,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今天帮助淘气整理了房间,还做了一些分类的小游戏,大家都知道了,要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你能做到吗?

2、延伸:刚才我们用过的书、学具、牌子,全堆放在桌上,你们看看是不是有点乱?现在老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东西,整理整理,比一比谁的动作更快!谁愿意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整理的?你们看,桌面多么整洁呀,老师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回家,把自己的房间也整理整理,好吗?

[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桌子,这对养成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会有帮助]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个)

1.整理自己的房间.

2.整理教室的卫生用具.

板书设计:玩具

整理房间分类学习用品

服装

整理房间教案-公开课

教学准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以及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会整理房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那就是学习整理房间。教师出示课题,板书。 二、分类学习,探究新知 同学们一定很好奇,课件上的房间是谁的房间啊 这呀,是大耳朵图图的房间。来到图图的房间,你有什么感受 很乱,很脏。是啊,早上,图图去上学了, 妈妈把房间收拾的很干净很整洁可是晚上 图图放学回到家房间可就变了样了,就是现在这样了。你们看图图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原来图图怕被妈妈骂,自己又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很不开心,那这节课,咱们班一起来帮助他好吗 那咱们要如何帮助他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其实刚才几个同学的想法都很好。只是每个人在分类的时候,标准有所不同,就使得分类的方法不同。 通过整理房间你们学会了什么 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要从小养成整理物品整理房间的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备品摆放整齐 三、巩固应用 同学们帮助图图,将房间整理得这样整洁,图图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图图妈妈自然很高兴。第二天,图图和妈妈又一同去了菜市场看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这里既有蔬菜又有水果你能把它们分开吗在水果的下面画“√”蔬菜的下面画“○”。 四、总结整理房间的要点 整理房间必须做到:经常、及时、定期、有序。 让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体会到小主人的感觉。 学生分享你自己的房间是怎样整理出来的 五、实战演习 按怎样的顺序做,才会做的又快又好 拖地板扫地擦家具 六、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找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武安市银河小学程小芳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在发现和描述和表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规律的含义以及表述图形的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使用liveview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修改及完善。该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动态的演示较好的学习或者展示、巩固找规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同时初步的让学生感知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可以作为新课学习和课堂中的参考,或者课后的巩固加深具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带了什么?一个红色气球,第二个蓝色气球,第三个…(课件依次出示),你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知道答案)引出课题。讲什么是规律,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重复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 二、探究新知 (一)播放例题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人和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二)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与学生观察并分析彩旗的排列 2.教学彩旗的规律,引导学生一起说彩旗的排列规律 3.学生思考,下一个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三)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2.一起来表述它们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学生猜测,老师引导说出规律。 四.欣赏规律,感悟生活 播放图片mv 五.小结 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一起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吧!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一等奖:“整理房间”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等奖:“整理房间”教学实录与评析The first prize: the teaching record and analys is of "cleaning the room"

一等奖:“整理房间”教学实录与评析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在这堂课里,教师只为学生创设、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情境,在情境中给予指点、诱导;使学生 自己体验到他们是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学习,这样做可以增强他们 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2、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是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本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 一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意义、体验方法。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本堂课的设计,主要是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教 师没有向学生做“说教”和介绍,而是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使他 们在操作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逐步形成“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4、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实物图,各种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分类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姓曾,你们就叫我曾老师吧,你们猜猜我今年多大了?(生猜) 师:我今年30岁了,谁猜对了呢?你们对老师已经有一些了解了,老师也很想了解了解你们,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呢? 生介绍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小朋友们都知道自己的年龄,那你们知识自己的属相吗? 生:我是属龙的。 生:我是属兔的。 …………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整理房间》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整理房间》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第一课新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以及认识统计图都有很重要的迁移作用。因此,学生掌握好本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2.教材编写: 本课教材教材编写首先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使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摆放的理由,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安排的物品也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接下来的环节,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分类的思维方式。最后整理自己房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分类的过程,互相交流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适时地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4.设计思路: 本课《整理房间》虽然是一节新授课,但学生对于本节课即将接触的知识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很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亲历整理房间物品分类的过程,自主探索体验分类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在课堂中渗透热爱劳动的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2. 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各种教学图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呈现小明房间图片,“小明也是一年级的学生,清晨他急急忙忙去上学了,来不及收拾房间,你们看,书本、衣物、玩具到处都是,分成杂乱,这节课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帮小明整理一下房间。”板书《整理房间》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寻找多种方法。 师:你能把你找到的图形移下来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几种方法: (1)描形的方法。 (2)用印泥印的方法。 (3)用剪的方法。 (4)在纸上折出印痕的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手中的实物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在纸上得到物体的表面图形。 师:我请同学们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贴的时候要思考,你画的图形和谁是好朋友? 三、初步认识图形特征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整理房间》 设计教师:邓雪婷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 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第一课新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以及认识统计图都有很重要的迁移作用。因此,学生掌握好本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2. 教材编写: 本课教材编写首先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使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摆放的理由,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安排的物品也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接下来的环节,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分类的思维方式。最后整理自己房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分类的过程,互相交流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适时地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4. 设计思路: 本课《整理房间》虽然是一节新授课,但学生对于本节课即将接触的知识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很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亲历整理房间物品分类的过程,自主探索体验分类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在课堂中渗透热爱劳动的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2. 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去过超市吗?超市的东西都是怎么放的? 2.同学们,今天老师去了超市,买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苹果,石榴,牛奶,香皂,卫生纸,护手霜) 3.你们能帮助老师吧他们分别放在冰箱和柜子里面吗?我请同学上来帮我放一放,并且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4.我们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二、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两位好朋友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你们认识他们是谁吗?(美羊羊和懒羊羊)今天我们就去他们的家里看一看他们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美羊羊房间图,看到美羊羊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干净整齐)仔细观察,你为什么觉得她的房间整齐。(因为美羊羊把物品都分类放了) 3.出示懒羊羊房间图,看到懒羊羊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乱),为什么你觉得他的房间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整理?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

4.懒羊羊和美羊羊比,他们俩谁的房间找东西比较容易?为什么? 5.我们要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同学们,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同学们回家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和美羊羊一样整齐好吗? 三、练习 1.我们在他们家里做完客该到吃饭的时间了,懒羊羊和美羊羊准备了蔬菜和水果让我们来一起分一分。说一说他们别是什么,是哪一类。 2.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告诉老师,怎么样把他们分类,按照什么分的,哪一类分别有什么。 3.我们来到了百货公司,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玩具,哪些是文具,哪些是服装鞋帽。看谁说的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请五个同学上讲台,同学们来分一分,这五个同学能分成几类,你是按照什么来分的。(1.按照颜色分。 2.按照男女分。)为什么会出现两次分类的结果不一样? 2.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我想请同学上黑板来帮老师分一分,这些图形能分成几类,你是按照什么来分的。(1.按照形状分成两类。2.按照颜色分成三类。) 3.总结: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结果不同。 五、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是怎么分的?这样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3.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理房间教案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笑笑和淘气的房间,用课件出示笑笑房间的图片。 师: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回答。 师:那怎么整齐了,有哪些地方整齐?生说一说。 参观完笑笑的房间,我们再来看淘气的房间,出示淘气房间的图片,看到淘气的房间,有什么感觉呢?生回答。

我们怎么做来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今天我们就来帮淘气整理一下。板书课题:整理房间 二、合作探究 1、看一看,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看到笑笑的房间很整齐,那大家再仔细看看并想一想,笑笑是怎么整理的? 生详细回答,说一说怎么摆放的? 师:非常棒!刚你们说的很详细,也很全面,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我们看到笑笑将同类的物品放到了一起,房间就变得整齐干净了。那笑笑的房间已经这么整齐了,那你能帮淘气整理吗?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

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微课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最新资料

微课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5~8分钟精准详细的讲解而录制成的小视频。它具有两个显赫特征,一是以视频的方式播放;二是在于微课的“微”。微课程内容少,时间短,能让学生在短促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困乏和注意力分散。 一、什么时候适合录制微课 (一)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时候 进入学校的孩子,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同时也填塞了激情。 但是孩子对于学习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学校上课内容为《可爱的校园》,让孩子结合详尽情境来数数,认识1到10的数。那孩子们回家后该如何复习数数呢?我在这时录制了两节《数数》的微课。第一节《数数》要求孩子们回家有序地将1到20的数按顺序数出来,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而第二节《数数》则要求难度加大,除了要求正着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还要求孩子们能倒着数数。在第二节微课中我加入了一些关于数学的习题,如:小朋友,你知道括号里是什么数吗?①1、2、3、4、()、6、7、8。 ②20、19、18、()、16、15、14。③20、18、16、14、()、10、8。 ④3、5、7、9、11、()、15、17。这两节微课比起书本上的知识要有一点难度,在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微课,兴趣十分深刻,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喜欢观看学习微课两遍甚至以上。这两节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拓展课堂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孩子们开始正式接触数字1到10。课本要求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0到10。为了拓展孩子们对数字0到10的相关知识,我在本单元教学时,录制了两节《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微课,分别为《数的组成与分解――2到5的组成与分解》和《数的组成与分

北师大版_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_《整理房间》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整理房间》 下马小学王丽 一、教学目标 1. 借助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2. 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整理过房间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两位新朋友笑笑和淘气的家,看看他们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先看看笑笑的房间。出示课件,师:小朋友,笑笑的房间好看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说说。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的房间吧!出示淘气房间图片,你们看了有什么样的感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帮淘气整理一下房间。”板书《整理房间》 (设计意图:呈现淘气房间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语言铺垫渲染,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十分亲切有趣。提出这节课和老师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2. 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淘气也是一年级的学生,清晨他急急忙忙去上学了,来不及收拾房间,你们看,书本、衣物、玩具到处都是,非常杂乱,谁来帮他整理一下呢?请举起你的小手。请几位学生回答有些学生能正确回答,有些学生不会回答。我们在来看看笑笑的房间是怎么整理的。出示课件观察。 边看边总结:1、桌子和椅子放在一起,摆放整齐。 2、玩具放在第一格,书放在第二格,衣服放在第三格。 3、床铺的很整齐,很漂亮。 师:看完笑笑的房间,我相信大家也能帮淘气把房间整理的和笑笑的房间一样整齐。谁先来和老师一起帮忙整理?你来说我来做。出示课件 师:非常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淘气的房间整理得十分整齐,我们来看一下整理好的图片。”呈现图片,结合板书进行描述,例如:文具类:书本、铅笔、文具盒、 玩具类:皮球、玩具熊、玩具车 服饰类:上衣、裤子、鞋、袜子 师:像上面整理房间的过程就是分类,书本、铅笔、文具盒、台灯是一类,都是学习用品,所以放在一起;皮球、玩具熊、玩具车都是玩具,放在一起;上衣、裤子、鞋都是服饰,放在一起。 归纳:分类就是在不同的物体中,把同一类物品和其他物品分开。 (设置意图:课堂是数学活动的舞台,创设整理房间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给足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体会理解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最好教师再给予总结。此外,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连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 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 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小学数学《整理房间》教案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 2.〖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师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这部分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因此我对本节教学做如下设想。 1.生活引入。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房间的过程,当学生愉悦地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学生全部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来自城市,家庭教育良好。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看录像带学生逛超市 (创设情境,体验分类。) 1.秋天到啦,香山的红叶红啦,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去秋游。我们带些食品去吧! 师:想买点什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咱们一块儿去买吧,出示华普超市外景照片:这是哪儿? 3.咱们一起进去逛逛,好吗? 出示百货区录像,这能买到吗,为什么? 出示玩具区录像,这行吗,为什么?到哪儿能买到呢? 出示食品区录像,你们说快到了吗,为什么? 出示卡迪那货架录像,终于找到啦!咱们拿两袋,还缺什么吗? 出示面包货架录像,选多纳圈吧。 出示牛奶货架录像,这么多牛奶选一盒吧。 4.这么多东西都买好了,为什么这么快就买好啦?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 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 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 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 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 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 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 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 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的微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连加》的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教学重点] 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连加的运算方法和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微课,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连加计算方法。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学习新内容,有不懂的及时提出来,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二、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如果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那么怎么计算?怎样列式呢?(是的)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加”。 三、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如何来计算呢? (1)看:原来地上有5只,跑来两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小鸡)最后又跑来一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2)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我们一起来算算左边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有几根?然后一共有几根?想一想用什么算式计算?(4+3+1=) (3)4+3+1=?先把左边4根和中间3根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这7根小棒加上1根就等于8根小棒。(你们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摆摆看。)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四、总结连加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两个数的和,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五、巩固练习 2+2+4=? 5+1+2=? 3+2+4=? 5+0+3=?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10以内的连加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课后你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这样会学的更加扎实。

教案-劳动与技术(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2、能力目标: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远教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们,爱逛超市吗?那现在跟老师一起参观超市好吗?(请看)播放视频:首先出现瑞福隆超市。这么快就认出来了,可见小朋友们对这儿真是太熟悉了,这就是瑞福隆超市。想不想进里边看看?那一会儿可要仔细观察,看谁在看完之后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超市东西这么多,那么在物品的摆放上你们有什么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生熟悉的瑞福隆超市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用课件出示图片。 那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也象超市这么整齐这么美呢?这就是淘气的房间,看了淘气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为有了刚才超市整齐、美的对比,这里将淘气小朋友凌乱的房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帮助小淘气整理房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避免学生思维的"搭便车"现象。]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数来认识数。3.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认真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分类数数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自主发现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学生互相说)生1:我看到图中有小松鼠、蝴蝶。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鸟、大象、小兔、树、花、蘑菇,还有字。生:能。(学生前后4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生:我数出来有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生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生2:我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队,10,9,8,7,6,5,4,3,2,1。生3:我给它们排成两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

认识人民币-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微课教学设计 焦东路小学姚玲玲

认识人民币 微课教学设计 焦东路小学姚玲玲【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给人民币进行分类。 2、数学思考:建立人民币等价兑换的意识,形成初步兑换能力。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十进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课堂存储罐,把你这节课的好表现,好习惯都存进去。 你喜欢听故事么?

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小动物们在开会,大象伯伯来了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想要什么?” 小猪说:“我想要棒棒糖。”紧接着每个小动物都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大象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呀? 师:你能想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么? 师:你的办法可真好!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购买称心如意的商品了。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生:旅游、购物、买衣服、买玩具、买学习用品…… 师: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 、观察人民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生活中见过人民币吧,你能介绍一下它么? 生:这是一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里有数字“1”。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我还看到了壹圆。 师:壹是大写汉字,元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 生:我还看到了国徽。 师: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需要爱护人民币,不乱撕、乱画,任意毁坏它。 生:我还看到了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