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指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十大要点解读PPT课件

4 末期肾病患者
需评估透析方式,合理调整用药。关注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随访和转归评估
定期随访
1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密切监测症状和体征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 2
检查各项检查指标,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防并发症 3
关注并预防心力衰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调整治疗措施 4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AI辅助诊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精准地预测 心力衰竭的发展趋势,并为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新型治疗技术
包括植入式心脏支持装置、神经调节疗法 等在内的创新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心力衰 竭患者的预后。
心力衰竭诊治的多学科协作
跨学科团队
由心内科医生、心血管外科医生、心 衰护理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 同制定诊疗方案。
2 公平性与正义性
确保诊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 歧视性决策。
3 生命质量
在治疗决策中权衡患者的生命 质量,以实现最大化获益。
4 善行与无害
从事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同时最 小化风险和伤害。
心力衰竭诊治的健康经济学分析
$10B
$5K
2.1%
年医疗费
心力衰竭治疗者平均每人每年需承担5000元以上 的医疗费用
GDP占比
心力衰竭相关医疗费用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的2.1%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诊治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不容忽视。从患者个人、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开展心力衰竭 诊治的健康经济学分析十分必要。只有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治疗的经济影响,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治策略和支付政策,为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 活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做出应有贡献。
《2023ESC心力衰竭指南》解读ppt课件

包括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可分为NYHA心功 能分级I-IV级。
分型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 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 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辅助检查方法
心电图
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 情况。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瓣膜情况,是 心衰诊断的重要依据。
竭发生风险。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具有肾毒 性的药物,优先选择具有肾脏
保护作用的药物。
肾功能监测:定期监测肾功能 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肾功能稳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咨 询医师。
05
长期管理与随访建议
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技能提升
药物治疗知识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 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04
合并症管理策略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降压治疗
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脏后负荷,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药物选择
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β受体 阻滞剂等。
血压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达标。
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
寻找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提高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率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心力衰竭病例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临床 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研究
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评估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多种 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分型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 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 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辅助检查方法
心电图
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 情况。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瓣膜情况,是 心衰诊断的重要依据。
竭发生风险。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具有肾毒 性的药物,优先选择具有肾脏
保护作用的药物。
肾功能监测:定期监测肾功能 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肾功能稳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咨 询医师。
05
长期管理与随访建议
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技能提升
药物治疗知识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 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04
合并症管理策略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降压治疗
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脏后负荷,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药物选择
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β受体 阻滞剂等。
血压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达标。
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
寻找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提高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率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心力衰竭病例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临床 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研究
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评估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多种 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教学PPT课件

毒毛旋
急性心衰 静脉 5- 0.5-1h 22h 0.25mg/次,
肾
K花子甙
10min
24h总量可达
0.5-0.75mg
应用注意事项:个体化原则 以下情况减量: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甲减;低钾;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药物合用
慢性HFrEF的药物治疗:洋地黄
适应证: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好,如伴房颤则是 的最佳适应证代谢异常高排血量心衰疗效欠佳( 甲亢、贫血性、心肌炎、心肌病)
动态监测:评估疗效的辅助手段
降幅超过30%:治疗有效的标准
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6分钟步行试验
用于评定患者的运动耐量 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 简单易行、安全方便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 步行距离<150米: 重度心衰 步行距离150-425米:中度心衰 步行距离426-550米:轻度心衰
慢性HFrEF的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
慢性HFrEF的药物治疗:洋地黄
制剂
适应证
给药 作用开 峰效 半衰 途径 始时间 时间 期
用法
排泄
地高辛
慢性心衰 口服 1-2h 4-8h 1.6d 0.125-0.25mg/d 肾
西地兰
急性心衰 静脉 10min 1-2h 33h 0.2-0.4mg/次, 肾 24h总量可达 0.8-1.2mg
•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 慢性心衰 • 急性心衰
• 左心衰 • 右心衰 • 全心衰 • 低心排血量心衰 • 高心排血量心衰
心功能NYHA分级
分级
功能状态
体力活动不受限
Ⅰ
日常活动不引起明显的气促、疲乏、心悸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完整版)心力衰竭PPT

ACE抑制剂
抑制ACE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 血压和心脏负荷,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ARBs
拮抗AT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降低 血压和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心脏 负担,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正性肌力药物
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力衰竭 症状。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机械 辅助循环可以暂时或长期替代
心脏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05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 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异常,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完整版)心力衰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 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心力衰竭的治疗 •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01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性疾病,由于心脏肌肉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 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液体潴留
其他原因引起的液体潴留,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体格 检查进行鉴别。
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
分期
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阶段,可以 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 竭。
分级
根据心衰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 不同的分级标准,如纽约心脏病 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分 级等。
抑制ACE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 血压和心脏负荷,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ARBs
拮抗AT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降低 血压和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心脏 负担,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正性肌力药物
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力衰竭 症状。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机械 辅助循环可以暂时或长期替代
心脏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05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 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异常,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完整版)心力衰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 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心力衰竭的治疗 •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01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性疾病,由于心脏肌肉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 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液体潴留
其他原因引起的液体潴留,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体格 检查进行鉴别。
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
分期
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阶段,可以 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 竭。
分级
根据心衰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 不同的分级标准,如纽约心脏病 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分 级等。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完整版亮点及要点总结PPT课件

一级预防:减少发病风险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推广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 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高 血压、糖尿病等心力衰竭危险因
素的发病率。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慢性疾病, 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鼓励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问题 。
。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心脏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
加强体重管理、增加有氧运动等 ,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
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治疗
病因治疗
01
针对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修复心脏瓣膜、冠
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药物治疗
02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
05 急性心力衰竭与特殊时期 管理
急性心力衰竭救治流程
快速识别与评估
通过症状、体征及实验 室检查等手段,迅速判 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紧急处理
采取吸氧、利尿、扩血 管等措施,缓解患者症
状,稳定生命体征。
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急性心衰的病 因,如心肌缺血、心律 失常等,进行针对性治
疗。
后续监测与管理
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 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延缓疾病进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 改善预后。
非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 除颤器(ICD)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猝死风险。
心力衰竭PPT幻灯片课件(2024)

注意运动安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提高心肺功能。
24
运动前后进行热身和放 松,避免在极端天气或
环境下运动。
心理干预策略
心理疏导
通过交流、倾听、解释等方式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
2024/1/29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建立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 过程,提供情感和生活支持。
社会资源利用
引导患者利用社区、医院等资 源,参加康复活动和交流。
25
定期随访评估重要性
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 的问题,如病情反复、药物副作用等 ,并及时处理。
调整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运动 、药物等康复方案。
提高患者依从性
定期随访可督促患者坚持康复计划, 提高依从性。
心脏结构改变
01
02
03
心脏扩大
心脏体积增大,心室壁变 薄,心腔扩大。
2024/1/29
心肌肥厚
心肌细胞增生,心室壁增 厚。
心脏瓣膜病变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等,影响心脏血 流动力学。
8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细胞减少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导致心肌收缩 力下降。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如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心肌 细胞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损伤。
2024/1/29
13
器官功能受损情况
心脏功能受损
心力衰竭时,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长期心脏负荷过 重可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改变。
肺功能受损
肺部循环障碍可导致肺功能受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完整版)心力衰竭PPT

ACE抑制剂
抑制ACE酶,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和心脏负担
。
ARBs
β受体拮抗剂
拮抗AT1受体,扩张血 管,降低血压和心脏负
担。
通过拮抗β受体,降低心 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
心脏负担。
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改 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提高心排出量。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 ,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改善缺氧症状。
(完整版)心力衰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 心力衰竭的症状与诊断 • 心力衰竭的治疗 •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康复 • 心力衰竭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01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性疾病,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灌 注不足和淤血。
生活治疗
生活质量评估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评估 结果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计划。
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
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等多种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 如,控制盐的摄入、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损,引发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心脏重塑、神经内分泌激活等
心脏重塑
心力衰竭时,心脏会经历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称为心脏重塑。这些变化 包括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心肌细胞凋亡等,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神经内分泌激活
心力衰竭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被激活,释放一系列激素和神经递质, 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这些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对心 脏和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心力衰竭诊疗中的重要性 ,鼓励心血管内科、外科、康复科等科室共同参 与。
综合性评估
指南提倡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 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并重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根据最新临床证据对 药物选择和剂量进行了调整;同时,重视非药物 治疗手段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在心 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05
患者管理与康复教育
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 病情。因此,心理干预是心力衰 竭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 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心理 问题的治疗方法。在心力衰竭患 者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焦虑 和恐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心力衰竭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心 力衰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
02 推进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
推广和实施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提高医 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03 加强患者管理和康复指导
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指导,帮助患 者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合理运动等,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ACEI/ARB类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阻 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后负荷,同时抑制心肌 重构,延缓心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
综合性评估
指南提倡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 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并重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根据最新临床证据对 药物选择和剂量进行了调整;同时,重视非药物 治疗手段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在心 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05
患者管理与康复教育
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 病情。因此,心理干预是心力衰 竭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 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心理 问题的治疗方法。在心力衰竭患 者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焦虑 和恐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心力衰竭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心 力衰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
02 推进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
推广和实施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提高医 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03 加强患者管理和康复指导
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指导,帮助患 者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合理运动等,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ACEI/ARB类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阻 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后负荷,同时抑制心肌 重构,延缓心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LVEF不高于35%,窦性心律,尽管给予药物治疗
NYHA分级III或不固定IV级患者和心脏不同步,QRS
间期长于0.12秒的进行或没进行ICD治疗的患者, 应
接受再同步治疗, 除非有禁忌症
NO CHANGE
I IIa IIb III
对于中重度或重度HF患者及LVEF也降低但可以严密监测肾 功能及钾浓度的患者,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肌肝在男性不高 于2.5mg/dL或在女性不高于2.0mg/L,钾不高于5.0mEq/L。 在不能监测高钾或肾功能紊乱的情况下,其风险会抵消醛固 酮拮抗剂带来的好处
1
2
3
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的 治疗
4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对于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有体液潴留而
LVEF减少的患者,需给予利尿剂或限制钠的
摄入
NO CHANGE
I IIa IIb III 对于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减少的患 者,除非有禁忌症,建议应用ACEI
NO CHANGE
5
利尿剂应用的推荐
布美他尼 速尿 托噻米 氯噻嗪 氯噻酮
美托拉宗
6
静脉注射利尿剂的应用推荐
布美他尼 速尿 托噻米
美托拉宗
7
心力衰竭ACEI的选择推荐
8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NO CHANGE
I IIa IIb III
对于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降低的患 者,使用洋地黄对降低住院率有益
NO CHANGE
19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对于LVEF降低有症状的HF而给予ACEI和B 阻滞剂的且症状持续的患者可加用肼苯达嗪 和硝酸甘油
NO CHANGE 11
心力衰竭ARB的选择推荐
Drug
Stag A Stage B Stage C
12
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代文®——拥有最多适应证的ARB
心力衰竭各期治疗药物的选择
药物
A期 B期 C期
坎地沙坦 依普沙坦 厄贝沙坦 氯沙坦 奥美沙坦 替米沙H H
NO CHANGE
I IIa IIb III
患者LVEF≤35%,心功能NYHAIII级或步行 试验IV级,应用最佳治疗,并经常依靠心室起 搏的症状性心衰患者,CRT是合理的
New 20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Clarified Rec
对于房颤与心衰患者维持窦性心率或单纯控 制心室率是合理的
New
18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对于轻至中度HF和LVEF降低的患者,特别 是因其它原因已使用ARBs的患者,血管紧张 素II受体阻滞剂可代替ACEI作为一线药物
ACEI ARB BB应用剂量推荐
14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对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减少患者, 运动煅练是改善临床状况一种有益的补充方 法
NO CHANGE
15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对于MI后至少40天,LVEF不高于35%(30%),给予 最佳药物治疗后NYHA分级II或III级,有理由期望患 者保持良好的功能存活达一年以上的非缺血性心肌病 或心脏缺血患者,推荐把ICD作为主要的预防措施以 减少因心源性猝死而致的总死亡率
Modified
I IIa IIb III
对于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减少的患 者,除非有禁忌症,都应使用B阻滞剂 (bisoprolol,carvedilol,metoprolol succinate 三者之一)
NO CHANGE
9
心力衰竭倍他受体阻断剂选择推荐
Drug
Stag A Stage B Stage C
10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NO CHANGE 17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对于接受ACEI,BB,与利尿剂最佳治疗情 况下仍有中重度症状非裔美国患者推荐应用 肼苯哒嗪与硝酸盐类药物联合治疗
I IIa IIb III
I IIa IIb III
对于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减少而不 能耐受ACEI的HF患者,可给予血管紧张素 II受体阻滞剂(ARB)
NO CHANGE
I IIa IIb III
对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减少的患者 临床情况有不利影响的药物尽可能避免应用
或撤换(非甾类抗炎药,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 ,大多数钙通道阻滞剂)
对当前或以前有HF症状和LVEF减少,曾有心脏停博 、室颤、血流动力学不稳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推 荐使用ICD作为二级预防措施,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Clarified Rec 16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 IIa IIb III
H, DN
- - -
CV Risk
- -
Post-MI
HF
- - - - -
Post-MI, HF
CV Risk: 未来心血管事件减少;H: 高血压;DN: 糖尿病肾病;HF: 心力衰竭和 无症状左室功能障碍;Post MI: 心梗后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脏事件减少
Hunt SA,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5; 46(6): e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