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测试】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

合集下载

1.4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

1.4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

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图2),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各个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B.地球的一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地球各圈层的厚度相差不大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3.图2是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生物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B.岩浆比例的不同C.各层的厚度不同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5.关于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呈固态和液态存在B.水圈是一个连续规则的圈层C.水圈是一个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6.有关地球结构的错误叙述是()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圈层的界面7.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不能穿过液体和气体B.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横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D.横波不能在固体中传播8.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觉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晃9.右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有关水圈和生物圈特点的正确叙述有()①水圈是由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圈层②水圈是主要由淡水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圈层③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④生物圈是由动植物构成的圈层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1.地震发生时,坐在大海中船舶里的人()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前后左右摇晃12.某地震发生在海域上,此时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会感到()A.只有上下颠簸B.只有前后.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1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则到达时当地时间是()A.9月17日0时30分B.9月17日18时30分C.9月18日18时30分D.9月16日18时30分1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1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B.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且速度较慢C.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P波的影响,再受到S波的影响D.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如石油勘探)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B.②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C.岩石圈指的是①面以上的部分D.②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17.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18、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19.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20.莫霍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2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22.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2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24.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25、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26、地壳和地球其他内部圈层的主要区别是A.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大B.地壳物质密度最小,温度最低C.地壳的底部是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D.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惟一能够传播横波的圈层27、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假如按AB位置打一口深井,那么从上至下依次是:A.主要是花岗岩类——硅镁层——莫霍面——地幔B.硅铝层——主要是花岗岩类——莫霍面——地幔C.主要是玄武岩——硅镁层——古登堡面——地幔D. 硅镁层——硅铝层——莫霍面——地幔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4.2009年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

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B.地壳C.下地幔D.软流层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7题。

5.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中国经济信息网2008年3月25日电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 000米超深钻机日前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川科1井上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7.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 )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8.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2009年南通调研)读图,完成10~11题。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读下列“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A.a3A.a+bA7()8AC9.A.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11~12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F合为岩石圈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1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图依据是(3)图中明F(4)15.(1)( )A.当雄(2)A(3)前主理是。

1.B 2.C 3.A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下岩层发生地震,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会明显减慢。

第2题,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为80千米~400千米。

第3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4.B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5.A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

课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图中( )A.①为岩石圈B.③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4.上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四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

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岩石圈()A.就是指地壳B.由岩石组成C.全球厚度均一D.包括软流层6.干热岩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7.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据此,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

现实中在欧洲罗马尼亚的大盐矿镇就位于地下120米深处,关于大盐矿镇描述正确的是()A.纵波能够传播,横波无法传播B.是岩浆的发源地C.属于岩石圈D.处于莫霍界面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下面小题。

8.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B.水圈C.①圈层D.②圈层9.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10.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D.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测验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测验题

n i r
b
.纵波地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纵波传播地速度随经过地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l o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外地核
B.东北平原
A
t h
e i r
b e
i n g
a
C.
12
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
成人类赖以生存地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地关系也较密切
.点拨:软流层是上地幔地一部分,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
.点拨: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磨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地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地原子生成美丽地极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发生地震;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地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地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A+B+C
C+D+E
1-27
圈、软流层、地壳地组成及相对位置就行。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过关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北纬15.05度,西经93.90度)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若此时在墨西哥湾海域有一艘海轮正在航行,在海轮上的人和在陆地上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A.都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海洋上的人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面两题。

3.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从下往上时的变化是A.均加快,且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B.均加快,且纵波速度小于横波速度C.均减慢,且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D.均减慢,且纵波速度小于横波速度4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A.a层内部B.d层内部C.c层内部D.e层内部下图为某地区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完成下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读“地震波波速”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6.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A圈层最可能为熔融液态D.B和C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上天容易入地难。

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一、单选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水圈是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所以ABD不符合题意,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组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所以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在软流层以上。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图中M界面为()A. 地表B. 莫霍界面C. 软流层D. 古登堡界面4.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 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C. 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第1页/共8页D. 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答案】【小题1】B【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

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M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M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由于地壳的下限是莫霍界面,所以M也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A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B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3千米左右,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故C对;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地壳厚度较薄,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故D对。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据印尼火山和地质灾害研究机构(PVMBG)消息,当地时间2024年8月13日1时31分,印尼勒沃托比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柱高度距火山口达1000米,喷发持续时间为369秒。

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A.地球内核B.上地幔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壳下部2.材料中此次火山喷发物质依次历经的地球圈层是()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时间2024年8月16日07时35分(北京时间)震中位置中国台湾海域(23.78°N,121.8°E)震源深度15km震级里氏6.3级3.中国台湾海域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上地幔顶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后横波先到达地面,纵波后到达地面B.纵波使得房屋左右摇晃,横波使得房屋上下颠簸C.一次地震就一个烈度,震级8级就是烈度8度D.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7题。

5.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 千米处7.在莫霍界面以下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第1页,总4页答案第2页,总4页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8~11题。

8.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9.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10.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1~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图2),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各个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
B.地球的一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地球各圈层的厚度相差不大
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3.图2是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B.岩浆比例的不同
C.各层的厚度不同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5.关于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呈固态和液态存在
B.水圈是一个连续规则的圈层
C.水圈是一个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D.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6.有关地球结构的错误叙述是()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
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
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圈层的界面
7.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不能穿过液体和气体
B.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横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D.横波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8.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
觉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
9.右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0.有关水圈和生物圈特点的正确叙述有()
①水圈是由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圈层
②水圈是主要由淡水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圈层
③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④生物圈是由动植物构成的圈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地震发生时,坐在大海中船舶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12.某地震发生在海域上,此时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会感到()
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前后.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则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9月17日0时30分
B.9月17日18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1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
1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B.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且速度较慢
C.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P波的影响,再受到S波的影响
D.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
矿(如石油勘探)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
B.②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
C.岩石圈指的是①面以上的部分
D.②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17.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8、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19.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20.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2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2.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
2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4.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
25、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26、地壳和地球其他内部圈层的主要区别是
A.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大
B.地壳物质密度最小,温度最低
C.地壳的底部是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

D.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惟一能够传播横波的圈层
27、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假如按AB位置打一口深井,那
么从上至下依次是:
A.主要是花岗岩类——硅镁层——莫霍面——地幔
B.硅铝层——主要是花岗岩类——莫霍面——地幔
C.主要是玄武岩——硅镁层——古登堡面——地幔
D. 硅镁层——硅铝层——莫霍面——地幔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

(1)地震波:E________,
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
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
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2.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