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概述

合集下载

曲式的概念名词解释

曲式的概念名词解释

曲式的概念名词解释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形式,而曲式是音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关乎着乐曲的结构、发展和表现手法。

曲式的定义可以说是“一首乐曲的组织方式和形式”,它涵盖了乐曲的各种部分,并规定了它们在时间轴上的排列和演进。

曲式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发展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曲式类型包括两部分形式、三部分形式、奏鸣曲式和变奏曲式等。

这些曲式类型都有着严密的结构和明确的发展规律,让乐曲有机地展现出起伏、高潮和分歧。

两部分形式是最简单直接的曲式类型之一。

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A段和B 段。

A段一般为主题,有时也叫作第一主题;而B段则称为转折或副主题。

两部分形式中,A和B段通常会交替出现,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思想。

这种曲式类型常见于民歌、流行歌曲和一些简短的器乐作品。

三部分形式是更为常见和复杂一些的曲式类型,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A段、B段和C段。

与两部分形式相比,三部分形式的C段是全新的,它与A和B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补充。

三部分形式的结构通常是A-B-C-B-A,即A段是主题,B 段是转折或发展,而C段则是一个全新的主题,使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和深入。

奏鸣曲式是经典音乐中常见的一种曲式类型。

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快速的第一部分、慢速的第二部分、快速的第三部分和尾声。

奏鸣曲式通常有着明确的调性和复杂的音乐结构,它展示了艺术家对于主题的发展和变化的深刻理解。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就是著名的奏鸣曲式作品。

变奏曲式是一种特殊的曲式类型,它是在一个基本主题或旋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和发展。

变奏曲式要求作曲家对于主题进行各种变化、修饰和重新创作,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和表现力。

这种曲式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形式,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都有不同形式的变奏作品。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曲式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的曲式,如序曲、舞曲和交响曲式等,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曲式类型,根据自己的主题和情感要求,为乐曲注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美。

常用音乐术语之曲式说明

常用音乐术语之曲式说明

常⽤⾳乐术语-曲式说明套曲 Cycle⼀种由多乐章组合⽽成的⼤型器乐曲或声乐器组曲 Suite由⼏个具有相对独⽴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例:⾏星组曲;培尔.⾦特组曲奏鸣曲 Sonata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提琴奏鸣曲)交响曲 symphony⼤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架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协奏曲 concerto由⼀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其个性及技巧的⼤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协奏曲、⼩协奏曲等交响诗 symphonic poem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乐⾳诗 poeme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序曲 overture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

⼗九世纪⼜出现独⽴的⾳乐会序曲前奏曲 prelude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架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為序引的中、⼩型器乐曲。

托卡塔 toccata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幻想曲 fantasia形式⾃由,给⼈以即兴创作或⾃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随想曲 capriccio形式⾃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狂想曲 rhapsody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的器乐幻想曲练习曲 study為提升乐器演奏者技术⽔準⽽写的乐曲⽆词歌 songs wighout抒情的⼩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浪漫曲 Romance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叙事曲 ballade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夜曲 nocturne流⾏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夜曲 serenade晨歌的对称。

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在恋⼈窗前所唱的情歌谐謔曲 scherzo詼谐曲。

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曲式的定义及概述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曲式的定义及概述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每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我们仍然在其中发现一些规律应注意的一点,曲式的学习必须与具体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相结合。

主题在一首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主题也即是主导乐思。

主题的长度并无严格的规定,他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

主题可以是单一材料的,也可以是对比的(多出现于大型的乐曲中)。

一首乐曲中的主题数量可多可少。

有多个主题时,可分为主要主题与次要主题。

在具有一定长度的主题中,主题的开头部分成为“主题头”,它往往体现为主题最核心的动机材料。

在乐曲发展过程中,主题头的乐思动机具有特别醒目的特点,从而成为辨认主题素材的最重要标志。

结构单元,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能够成为整体结构的最小曲式是乐段。

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性的结构单元是乐段(可以表达乐意的最小结构单位)。

由乐段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为段,为最底层的次级结构单位。

有大于乐段的曲式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之为部,部本身还可以分出下属层次的结构单位来。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相反为开放性结构。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结构在微观与宏观上来解释,它的结论将是不同的。

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一首乐曲中,曲式的各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及所引起的不同作用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

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称之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其余的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这些都是从属部分。

“曲式”的概念

“曲式”的概念

“曲式”的概念曲式,在文艺理论中,曲式可以定义为体现特定艺术形式的特殊形式或模式。

从历史上看,许多艺术形式都遵循此种形式,比如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等,它们都拥有其独特的曲式。

曲式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它的形式,二是它的内容。

从形式上考虑,曲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曲式的外部形式和内部构成形式。

外部形式就是指曲式的结构或节奏,是表达某种意义的媒介;内部构成形式就是指曲式的元素,即表达某种意义所采用的特定符号或语言。

因此,从形式上考虑,曲式就是通过外部形式和内部构成形式来表达特定意义的特殊模式。

从内容上考虑,曲式主要表达以下几种意义:首先,曲式可以表达审美意象,比如音乐中的强弱、和谐、纯净,像舞蹈中的流畅、优雅。

其次,曲式也可以表达审美的故事情节,比如诗歌可以表达一个故事,舞蹈也可以表达一个故事,而画作也可以通过色彩和肖像来表达一个故事。

第三,曲式也可以表达技术的效果,比如在绘画中,可以采用某种形式的笔触来表现出钢笔、水彩或者油画的独特效果。

因此,从内容上考虑,曲式主要表达审美意象和审美情节,以及技术效果。

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曲式通常都有其独特的特色。

在音乐领域中,曲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旋律、拍和节奏等;在舞蹈领域中,曲式的形式表现为舞蹈动作的层次和节拍;在绘画领域中,曲式的形式表现为笔触、线条和颜色;在文学领域中,曲式的形式表现为文本的结构和语言。

而曲式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审美意象、审美情节和技术效果。

曲式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不仅可以表达审美意象和审美情节,还可以表达技术效果,充分体现出艺术的个性。

曲式的存在可以让艺术有更多的表达形式,使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去感受艺术的乐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的本质。

正是因为曲式的特殊性,才能让艺术形式达到更高的境界。

曲式结构介绍

曲式结构介绍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曲式结构介绍,欢迎阅读。

(一)基本含义: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部曲式(乐段):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三)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用图式表示,可写作:A+B。

(四)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A+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五)复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十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

(六)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往往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十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七)回旋曲式: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义的主部和各个不同的*部交替出现而构成。

主部至少在乐曲中出现三次,*部至少有两个。

因此,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具有五个部分。

如:A(主部)+B(第一*部)+A(主部)+C(第二*部)+A(主部)……A(主部)。

(八)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十A’(第一变奏)+A’’(第二变奏)+A’’’(第三变奏)……。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即音乐作品的曲式;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主题的特征指一个主题能够区别于其他主题和能够使人们对它实行追踪的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靠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体裁特征——由速度、节拍、音型决定;需要注意:3、风格特征:包括a、时代特征;b、民族或地域特征;c、流派或个人风格;4、外形特征:a、点状: b、线状:气息宽广、线条悠长;c、面状: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的那些由平行旋律构成的主题,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较常见;d、网状:一种纵横交错的副调织体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占绝大多数可以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⑴、具有歌唱性歌唱性包括如歌性和可唱性⑵、歌唱性程度:歌唱性程度需要音高不断的流动、节奏不断的变化;调性宽广、音色统一;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它又有三种情况:⑴、融合:即将两种特点混合起来;⑵、并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中一前一后的出现;⑶、对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的不同声部一上一下的放置;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1.客观描写性主题:通常采用描写的、模拟的、仿真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特点的声响;2.性格刻画性主题:偏重于以某种特定的手法来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3.标题联想性:用概括性的文字标题来提示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它的特点是要有一个标题,只有结合标题才能激发我们的联想,否则就是概括性的;三、中介性主题方正乐句:慢速度、复合节拍是2小节,中等速度单拍子是4小节,快速度单拍子8小节的均为方正乐句音乐形象:当音乐能真切的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场景、过程等,并能使听者在心中产生相关的联想,这种被表现的对象和所产生的联想就叫做音乐的“形象”;乐思音乐的表达的内容,表现音乐思维的载体;乐思发展时的表现手法:1、反复完全重复2、模进3音程的扩大和缩小4、节奏的缩小或扩大5、反行6、例题7、旋律变奏动机所承载的旋律8和声变奏9延展;乐思的陈述类型:1、显示性的陈述类型2、展开性的陈述类型3、过渡性的陈述类型4、导入性的陈述类型5、结束性的陈述类型;节奏狭义的节奏就是指发音点的长短及组合音乐的表现手段:㈠基本表现手段:就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音乐语言,也就是构成音乐的材料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速度、织体等;㈡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有:主题、主题及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发展主题的手法有变奏、展开、对比、展衍,曲式、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规律等曲式的基本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扩充: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曲式划分的依据:1、结构因素2、调性因素3、主题材料因素4、其他划分因素反复记号、主题材料的反复或再现、音区的转换节拍和速度的转变等;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即由小的呼应结构组合成大的呼应结构,或在大的结构关系中,胡或赢得部分的内部还可以细分处小的呼应关系;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药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在结构上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步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步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总结结束的功能;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因变奏原则结构乐曲,其曲式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中变奏所据的母体,称为主题;有两个主题成为双重变奏曲;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回旋原则;乐曲的调性布局规律公式: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和结束型差别:呈示型可以是开放性的,即呈示型的结、束部分可能显示出想不稳定功能转化的趋势,而结束型是收拢性的,强化主要调性主功能的稳定型时期主要特征稳定型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单纯、统一、完整;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的确立为中心;3结构规范匀称;2、非稳定型展开型与过渡型;它们的差别在于功能的不同,展开型陈述是对基本材料的加工发展,体现为对基本乐思的深入拓展,过渡性陈述也体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但其功能在于承上启下,完成不同段落之间的转接;非稳定型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片断化,零碎化;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性;3、结构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它有一个性格明朗的乐思,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一个明确的终止式;乐段的应用范围:1作为独立的乐曲,民歌,小型器乐曲,群众歌曲等;2.作为乐曲的主题3.作为乐曲的其他组成部分;4.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可以构成分节歌;乐段结构特征:1、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有一定的布局格式;3、乐段常表现出呈示型的陈述,即主体哦材料的重复性、单纯性、和声调性的统一性、结构长度的方整性或规整性及音乐性质的稳定性;4、乐段具有较完整的旋律音调,整个音乐体现出某种艺术含义;乐段的内部结构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乐节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乐汇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组合成的音组,常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动机含有一个主要重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一小节或不超过两小节的长度内活动,形成动机的规模,只有在乐汇中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成为动机;乐段的调性结构分:单一调性具有明显的呈示性特点转调的结构分转调和返回原调的统一调性结构;和声终止分:收拢性乐段:在原调主和弦上结束的乐段开放性乐段:结束在原调不稳定的和弦上的乐段转调乐段:在新调上结束的乐段;起承转合句法:“起”:核心材料的初次呈示;“承”: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转”:核心材料的辨正否定;“合”:核心材料的再现升华;一段曲式由乐段构成的曲式;一段式的分类及依据:分为一句类、二句类、三句类、四句类、五句以上类、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结构,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乐段的份量,有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依据: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二段曲式:由内容互不相同,即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第一部分呈示性乐段1、应保持呈示性的陈述特点2常具有方整性的结构规模3、在呈示段内,和声、调性不宜作过多变化4、规模不大,旋律的发展、和声的起伏都保持平衡,其终止的类型多为收拢性结构;二段式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乐段或只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结构,最主要的特征是引入较新的主体材料,使它在呈示段的音乐陈述结束时又引发乐思发展的新意向; 二段式一二部分的对比:1、主题材料得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2、和声、调性的对置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4、题材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二段式分为:再现二段式:后段的主题材料与呈示段形成对比——再现关系的结构;无再现二段式:有两种情况一是引申型的另一种是并列型的,后段的后句延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三段式应用及分类:应用可构成独立完整的乐曲,也可是更高一层曲式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各种音乐体裁分类再现三段式A+B+A和并列三段式A+B+C 三段式的呈示段:1、作为三段式的最初的主题呈示,它的音乐形象应当是鲜明而稳定的;2、结构规模,最常见的是以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尤以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最多见打破平衡的方法也常见;3、三段式的第一乐段可以是收拢性结构也可以是开放性结构及转调结构; 三段式中段可分为:引伸型、并置型、综合性; 再现段可分为:变化的再现、不变化的再现;三部曲式: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三部曲式中部的分类:呈示型中部、展开型中部;三声中部:三部曲式起源于欧洲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舞曲体裁;当时常常将两首体裁相同的舞曲连接在一起演奏,随后再将第一首舞曲复奏一遍,于是便联缀成为一首三部性的乐曲;放在中间的那首乐曲,本身在曲式上是相当完整的,段落界限分明,自成起屹,具有呈示性特点;只是由于在配器上长改用较少乐器,特别是常用三件管乐器重奏,故习惯上就将他称为三声中部;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固定低音变奏:以一个低音声部的固定旋律或音型不断反复,在其上方叠加复调或和声声部加以变奏所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有“帕萨卡里亚”舞曲起源于西班牙恰空舞曲一种与帕萨卡里亚相似的民间舞曲;装饰变奏:又称“严格变奏”主要变奏手法有:主题的旋律或其中某一声部用加花或简化的方式进行装饰,以旋律的和声基础为依据对旋律进行分解和弦式进行,从而产生装饰变奏曲,改变调式调性形成变奏、节拍、速度为依据形成变奏,在装饰变奏中,主题的结构规模,体裁和基本性格都保持不变,因而也称严格变奏曲;回旋曲式:同一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回旋曲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包含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2、叠部至少出现三次3、有两个以上各不相同的插部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材料的排列既有循环交替性的特点又显示出三步性结构的连锁关系;回旋曲式的变化包括以下两种结构:1、由插部开始,叠部收尾,整体上形成二部性结构的连锁关系2、由插部开始,叠部收尾,在形成二部性连锁关系的同时,各个插部加在一起也形成三部性,从而造成二部性和三部性的多重套叠结构; 奏鸣曲:以在调性上的材料上矛盾对比同时又统一的两个主题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个乐曲中的表现得积极展开为基础的一种复杂的复合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曲式结构原则:定义:如同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的构成一样,一部音乐作品是由若干个在结构上具有内在联系的段落构成,这些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就是构成曲式的结构原则;种类:⑴对比原则:就是指曲式结构中不仅有主题的呈示,而且有新的主题或原主题的展开与之对比;其结构图式如:A+B,A+B+C, A+B+C+D,A+A′等;⑵再现原则:是指基本材料经过呈示、发展对比或展开后再次出现所形成的一种原则;⑶变奏原则:是以原始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手法引出一系列变体结构所形成的一种原则;其曲式图示为:A+A1+A2+……+An;⑷回旋循环原则:指曲式结构中的基本材料多次间隔出现,中间插入各不相同的材料与之对比所形成的一种原则;其结构图式如下:A+B+A+C+……+A;⑸、奏鸣原则:就是指结构中两个在调性和材料上对比的主题通过呈示、发展,最后实现调性在主调上的统一;⑹单一原则:是集基本材料的呈示、发展、收束为一体的一种曲式原则;这是一种特殊情况,符合这一原则的只有最小的曲式---一段曲式;由于主题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并置对比的,所以一段曲式在突出、集中地表现形象的同时,内部亦可能包含材料的对比、发展和再现等因素;乐思的陈述类型:1、呈示性陈述呈示性陈述用于主题呈示段落具有陈述清晰、性质稳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a、主题曲调完整;b、调性与和声较为单纯,如明确的和声序进和终止,,内部即使有转调、离调也多为近关系调;c、结构较为规整、匀称;2、展开性陈述展开性陈述用于乐曲的发展性段落,具有不稳定性和动力性特点,标志是a、主题曲调片断化、零碎化;b、和声与调性呈不稳定倾向;c、结构不规整,细碎性和分裂性是其典型特征;3、过渡性陈述用于连接段落,连接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常包含“承上”、“转化”、在后面段落所属调性的属功能上作准备的“启下”三个阶段,基本特征与展开性陈述相似;4、收束性陈述:用于结尾或补充段落,特征是:a、曲调虽具片断性、常常是已陈述过的主题的一部分的变化,但不作发展,多进行重复;b、调性稳定,和声是终止式的重复,或延续、重复主和弦,或出现主持续音,c、结构作片断的重复或逐渐分解是常见现象;5、导入性陈述用于全曲或基础部分的开始,起着某种导向或预示作用,有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歌曲:是歌词和曲调两部分构成的,它是音乐和文学的综合艺术;歌曲将曲调和歌词的语言结合起来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歌词使曲调讲话,曲调让语言唱歌,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织体、演唱演奏法;表现音乐的要素:主题材料、物质材料、音乐发展手法、曲式结构;歌曲的节奏常常具有一定的体裁特征;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1.歌曲的情绪2.歌曲的风格3.歌曲的体裁4.歌曲的演唱形式、音色和唱法风格5.歌曲的结构6.歌曲的实用对象主题句:是指歌曲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第二句;它的写作对写好整首歌曲有重要意义,一首歌曲的特点和魅力,常常通过主题句来体现,而且主题句对以后全曲的发展起着种子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构思和写作多一些不同特点的主题句,然后再加以选择并写成全曲;旋律:又称曲调,它由音高和节奏相结合而成,是歌曲主要的表现要素;进行方式重复音进行、级进进行、跳进进行、和弦分解进行旋律为各种三度结构和弦的分解进行、波浪进行、递音进行前半拍里的后半拍的音,和后半拍里正拍上的音为同一个音进行方向上行、下行、平稳进行、波状进行旋律的发展手法:1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原样重复、重复变化、模进、节奏重复,歌词特征:两句之间为重复、重复变化、排比、对仗关系;2非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有绵延、衍展、气息悠长的发展特点;原样重复是主题句最简单的发展手法,第二句完全相同于第一句;重复变化:是旋律发展中应用的较多的手法,它的特点是“开始相同,后面变化”; 模进:旋律的模进,其本质还是重复,是主题模式放在另一个高度上的重复;节奏重复是指后句仅仅是重复前句节奏,而旋律进行和前句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分节歌:一段旋律演唱两端以上歌词,通常称这种形式为“分节歌”;通谱歌:全曲自始至终一段旋律只演唱一段歌词,没有反复记号,这种形式称为“通谱歌”高潮:高潮的形成主要是音区较高、力度加强、节奏放宽,并且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高潮前的准备和向导;两段体歌曲的高潮通常有四种情况:1对比型高潮、2积累型高潮、3结束前高潮、4尾声性质高潮复合两段体:两段体的典型结构图式是AB,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前段,然后最后又返回B段便形成ABCB成为复合两段体,即有相同B段的两个两段体结构;固定节奏:运用某种具有特色的节奏贯穿全曲,便是“固定节奏”;固定音调:运用某种具有特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形成“固定音调”;歌曲的主体结构:即歌曲的主题段落,是歌曲里标记为ABC...的部分;歌曲的从属部分:前奏引子、间奏过门、后奏尾声;前奏的作用:1.导入歌曲,预示歌曲的情绪、音调、调性、速度等;2.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使其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以与歌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可分为派生性前奏、并置性前奏;间奏:间奏的曲式位置,有用在乐节、乐汇之间,有用在句与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还有用在分节歌前段歌词与下一段歌词之间;间奏有衬垫性质、转换性质和展开性质等;后奏有补充、衬托性后奏、回顾性后奏、展开性后奏等;字正:曲调与歌词四声结合的贴切、准确的情况,成为“字正”;倒字:曲调音高与歌词声调不同,称为“倒字”;文艺作品的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歌曲的音乐主题:是指歌曲中能够比较集中地概括整首歌曲的感情和性格特征的那部分核心曲调;为什么把第一句作为歌曲的主题:1.第一句的曲调是通过反复推敲歌词后,给人的一种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烙印,因此,第一句可以体现全区的音乐特点和曲调风格;2.第一句大体确定了该曲的典型节奏和调式色彩;3.第一句的产生是音乐赖于发展下去的基础;4.乐曲一开始就用一个鲜明而生动的乐句,起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效果;歌曲主题应有的品质特征:第一、情绪确切 1.威武雄壮的情绪;2.欢乐喜悦的情绪;3.思念眷恋的情绪;4.缅怀追思的情绪;5.赞美颂扬的情绪;6.凄婉惆怅的情绪;7.哀怨悲愤的情绪;第二、风格鲜明;第三、性格深动;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再现、模进、对应、变奏、引申、承递、展开、对比歌词写作常用的手法:直叙赋、比兴、对偶、排比、序列、比拟、对比、衬托、设问、夸张、叠置、重复、衬词歌词的结构形式:1.歌词的句式有五字句、七字句;2.段式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多段式由三段以上歌词段落组成的段式;歌词的基本特征:1.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形象鲜明;歌词的主题,是指歌曲主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内容是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实践或生活现象;歌词对人物和生活图景的描写,一定要准确而生动,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富有形式美;歌词的结构一定要清晰,段落的层次要分明;句式上,不管是齐言或是长短句,都要顺畅而具有节奏韵律,富有形式美;3.语言生动,内涵深邃,富有音乐美;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此必须是诗的语言;既简洁明了,又有新的意境;既明白易懂,生动形象,又有深邃的内涵,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歌词要讲究声韵,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声调、节奏的音乐美;歌词的艺术特征:1.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深刻性是词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直接反映;2.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3.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4.语言的凝炼性、通俗性;5.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6.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十三韵:十三道辙发花a,ia,ua梭波o,uo,e乜斜ie,ue姑苏u一七i,er,v怀来ai,uai 灰堆ei,ui遥条ao,iao由求ou,iu言前an,ian,uan,van人辰en,in,un,vn江阳ang,iang,uang中东ong,iong,eng,ing,ueng押韵方式:句句韵、偶句韵1.二四句押韵;2.一二四句押韵、换韵转韵民族调式偏音的处理作曲时注意的事项:1.不在强拍上出现;2.不做长时间停留;3.两个偏音之间不做直接连接;4.偏音前后的连接避免跳进旋律线:是指乐音按先后顺序发响形成的有高有低、有起有伏的“线条”;分类:同音重复,级进,跳进大跳、小跳歌曲的演唱形式:按声部划分,单声部有独唱、齐唱、对唱、一领众和;多声部有重唱、小合唱、合唱;歌曲中常见节拍的特点:四二拍:快速是可表现豪迈、雄健、有力地进行和热烈欢腾活泼明快的情绪,中慢速时与抒情的旋律相结合,能适应各种不同风格、体裁、内容的音乐作品,如进行曲、欢乐的舞曲、叙事曲等等;四四拍:具有平稳沉着、从容而深厚的特点,常用于庄严地或速度徐缓的抒情性作品,适合于宽广舒缓的旋律;四三拍:不像二拍子四拍子那么四平八稳,有优美流畅的特点,快速时具有轻快旋转的性质,中慢速时是以抒情的内容展现;八六拍:强弱反复具有曲线感,比三拍子更优美流畅,更具有抒情意味,常用于抒情曲中,船歌、摇篮曲等体裁用得更为广泛;四五、四七拍:强弱反复不规律,有不平衡的特点,节拍感特殊,常表现复杂的情绪; 歌曲的体裁: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音乐的构成原则和组织方式:单声部歌曲、多声部歌曲;2.歌唱者的年龄:成人歌曲、儿童歌曲;3.篇幅规模的大小:单曲、套曲;4.艺术特点和音乐性格:抒情歌曲、队列歌曲、歌舞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抒情歌曲:一般是指歌词描写细腻、音乐色彩明亮柔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畅自如的歌曲;抒情歌曲的体裁:1.颂歌:是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人物、歌颂理想和美好生活等内容的歌曲;特点:音乐上宽阔明亮,气势浩大,富有激情;旋律的起伏较大,常运用向上的大跳进行;节奏舒展开阔,速度中庸或较慢;演唱上运用独唱、合唱及二者相结合等不同的形式;例冼星海黄河颂、王世光长江之歌、孟庆云祝福祖国等;2.民谣体抒情歌曲:是指在音乐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以民歌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和创作的歌曲;特点:调式上多采用五声调式或五声性七声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线条流畅;节奏律动较为平稳;演唱上大多采用民族唱法;例马可南泥湾、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士心小白杨、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等;3.艺术歌曲:是指歌词内涵深刻,旋律写作精致,情感刻画细腻,钢琴或乐队与声乐并重的抒情歌曲;特点:1、选用诗或者具有诗的品格的歌词谱曲;2、对伴奏作用的理解和伴奏的写作;3、大多数采用美声唱法,但也不是绝对的;例舒伯特摇篮曲。

中国作曲家 古典奏鸣曲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作曲家 古典奏鸣曲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作曲家古典奏鸣曲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作曲家古典奏鸣曲式是指中国音乐家在创作古典音乐时采用的一种曲式结构。

自古代起,中国音乐就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古典奏鸣曲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音乐传统,而在近代,中国作曲家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古典奏鸣曲式在中国音乐中得以发扬光大。

古典奏鸣曲式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古代中国音乐中的曲式结构以曲牌和调式为主,缺乏对奏鸣曲式的直接运用。

然而,随着现代音乐的引入和西方音乐文化的渗透,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运用奏鸣曲式进行音乐创作。

他们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与奏鸣曲式的形式融合,创造出了独具中国风格的古典奏鸣曲。

中国古典奏鸣曲式的特点在于它的丰富多样性和饱满的音乐表达。

这种曲式结构通常包含了引子、主题发展以及尾声三个部分。

中国作曲家善于运用旋律的变化和呼应,创造出动情的音乐效果。

他们常常采用传统中国音乐的元素,如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使古典奏鸣曲式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古典奏鸣曲式对中国作曲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音乐形式上,更是推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

通过学习和运用古典奏鸣曲式,中国作曲家获得了丰富的音乐表达手法和技巧,使其作品更加丰满和深入。

另外,在国际间的交流中,中国古典奏鸣曲也展示了中国音乐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所瞩目。

然而,中国作曲家并没有满足于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学习和应用,他们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通过吸收西方音乐的先进理念和技巧,中国作曲家们对古典奏鸣曲式进行了再创造和改革。

他们不断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丰富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内涵。

总而言之,中国作曲家古典奏鸣曲式是中国音乐传统与西方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它既保留了中国音乐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西方音乐的优点,为世界呈现了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

中国作曲家在古典奏鸣曲式上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题布局。

音乐曲式分析

音乐曲式分析

音乐曲式分析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中一段段特定的音乐结构及其排列方式。

通过对音乐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本文将以音乐曲式分析为主题,从基本概念、常见曲式类型以及曲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1.1 音乐曲式的定义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中由一系列乐章或乐段组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

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形态和发展,对于作曲家来说,是构建音乐作品的重要指导。

1.2 曲式的组成要素音乐曲式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题、副题、转换段、发展段以及回旋部等。

主题是曲式的核心,负责展示作品的主旋律。

副题则是主题的补充和变化,用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常见曲式类型2.1 二段曲式二段曲式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曲式类型之一。

它由两个主题组成,分别标记为A和B,通常以A-B的形式排列。

A节是开场段,而B节则是变奏后的重复段。

这种曲式通常用于简短的音乐作品,如小步舞曲等。

2.2 三段曲式三段曲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曲式类型。

它由三个主题组成,通常以A-B-A的形式排列。

A节和C节是主题段,而B节是过渡段,连接A节和C节。

这种曲式被广泛运用在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如莫扎特的交响曲等。

2.3 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变化和重复而构成的曲式类型。

它可以是对主题的音调、节奏、和声甚至结构上的变化。

变奏曲式可以展示作曲家的创造力和技巧,常见的变奏曲包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

三、曲式的影响曲式对音乐作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曲式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使作品呈现出明确的层次和发展。

其次,曲式对音乐的表达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曲式类型可能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如快速活泼的曲式适合表达喜悦的情感,而慢板的曲式则更适合表达悲伤和思考。

此外,曲式还对演奏者和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演奏者来说,了解曲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

对听众来说,曲式的分析可以增强听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乐段和主题一样的吗?
乐段和主题的区别:
乐段和主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乐段是结构用语,而主题是功能用语; 2、乐段可出现在乐曲的的任何部位,而主 题则常在乐曲的开始。

乐段的内部结构
一、乐汇 1、乐汇:是乐曲结构(乐段)中最小的组 成部分。 2、乐汇的构成:包含一个强拍,长度在一 个小节左右 谱例分析:例23陕北民歌《信天游》

音乐发展及构成曲式的手法
1、重复:起加深印象和平衡结构的作用; 2、变奏:又称变奏式的重复,可避免完全 重复的单调性; 3、模进:即对原节奏或音程作模仿进行, 是在不同高度上的重复; 贝五《命运》的动机 4、再现:是间隔性的重复;


曲式结构的基本术语概念
1、主题:即主导乐思 作品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何占豪、陈钢曲 贝多芬《命运》的主题; 柴可夫斯基《悲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 2、结构单位:乐段(内部的组成:乐汇、乐节、 乐句)二段曲式;三段曲式;复三部曲式. 3、收拢性结构:用主调的主和弦来完全终止。 开放性结构:在不稳定功能的和弦或用转调来终止。

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1、呼应原则:《二月里来》 2、三部性原则:A—B—A《唱支山歌给党听》 3、起承转合原则《八月桂花遍地开》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重复或引申起部 转部-引入新材料 合部-再现起承部 《梁祝》主题 4、变奏原则 5、回旋原则
学习曲式课的方法: 多听、多看、多想、多动笔。

课堂作业:
1、什么是曲式? 2、什么叫音乐主题? 3、什么是收拢性结构,什么是开放性结 构? 4、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有哪些?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一段曲式的定义 二、乐段的结构特征 三、乐段的内部结构 四、音乐发展及构成曲式的手法

乐段
乐段是最小的曲式单位 由乐段够成的曲式,称一段曲式

乐段的结构特征





1、乐段一般有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分析:例13《牧歌》 2、有性格明确的乐思; 3、和声:有一定的和声布局格式; 分析例17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 上句:属和弦(半终止) 下句:主和弦(完全终止) 4、常表现出呈示型的陈述:分析例17 5、具有比较完整的旋律音调。

乐汇与动机的区别: 1、乐汇是结构用语(音乐作品中最小的结构单位), 而动机是功能用语. 2、乐汇可以出现在乐曲的任何部位,而动机是音乐 发展的种子,是主题的核心,在乐曲的不同部位反 复出现。分析:例17。 乐汇与动机的联系: 乐汇只有在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 能称为动机(并不是所有乐汇都能成为动机)。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一、曲式的定义 二、曲式结构的基本术语概念(难点) 三、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重点)

曲式学
1、曲式的基本概念: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称为“曲式”(如二段曲式结构等)。研究 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学习曲式就是为乐曲划分乐句、段落。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 2、音乐的结构要素(基本表现手段): 旋律、节奏、和声、调式、音色、力度、速 度等,这些要素是局部性结构。

二、乐节:有两个乐汇组成,通常为两小节 三、乐句:有两个乐节组成,长度为4-8小 节。 分析例17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

动机的意义
1、是音乐发展的种子,是主题的核心,是 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 2、动机由音调、节奏及和声等要素组成。 3、动机常运用重复的手法,以加深印象, 使其性格更鲜明。 如:贝五《命运》的动机。 思考:乐汇与动机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