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出错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数学计算题出错原因与对策探究

数学计算题出错原因与对策探究

数学计算题出错原因与对策探究做数学题时出错是常见的事情。

这些错误通常涉及到算术、几何、代数、统计和概率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数学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家减少错误率。

一、原因1. 粗心许多错误都是由于粗心所致。

在快速解决问题时,常常会出现细节不够注意的情况。

例如,读错题目中的条件、漏掉负号或小数点、对数字操作错误等等。

对策:仔细阅读题目,逐行、逐字分析题目条件,不要快进。

多做过程中的小计算,比如合理估算、多手算几遍,可以帮助避免粗心错误。

2. 不熟悉公式和结论不熟悉公式和结论也是出错的常见原因。

例如,常见三角函数、代数公式等。

在缺乏实践演练的情况下,这些理论就很容易被遗忘。

对策:打好基础,熟悉基本公式和结论,通过实践演练增强记忆。

多做一些练习,尝试归纳总结规律,或者制作复习卡片,也是很有帮助的。

3. 漏解或不完全解题有时候出错是由于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或者漏解了关键步骤。

这是因为在一步步解题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没有被注意到或者明确表达。

当到达最终答案时,会发现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尽相同,因此出错了。

对策:事先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条件,尽可能在过程中展示所有的计算步骤,同时反复检查,确保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二、对策1. 将数学公式和结论做好笔记尤其是对于重要的公式和结论,我们应该做好笔记,并实践应用。

这样,除了增强记忆之外,我们还能了解到它们的常见应用。

2. 注意阅读和理解题目中的条件最好逐行阅读题目中的条件,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先列出所有的条件和事实,然后根据条件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计算。

3. 认真审查解题步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是在完成每一步之后要仔细检查,确保计算正确。

当最终答案与答案选项不符时,应重新检查和修正。

总之,通过理解多种可能出现的出错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我们可以避免在做数学题时出现错误,并最大化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做错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

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并不成熟,并且自我反思能力还未形成,作为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题,有时某一类题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这是值得老师在教学中格外注意的典型错题。

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教师如何冷静地对待呢?现就一些典型错题做以下分析及反思:解决问题方面知识。

错例:四年级上学生错题:全校523人参加植树活动,如果 70人分一组,那么够分成几组?学生错解:523÷70=7(组)……33(人)7+1=8(组)错题分析:(1)学生思维的定势。

由于在课堂及作业本中类似的题目出现频率过高,而且往往采用的都是“进一法”,因此在学生脑海中就构建了该类似的模型,只要一看到这样类似的题,也不仔细看完题目,就迅速地完成了。

(2)学生关键词区分不清。

本例是对“最多够分”与“至少分成”两个词语意思区分不清。

教师在教学当中,若忽略关键词的详细对比,学生就会盲目的去做。

解决策略: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把重要的字勾划出来。

二、空间与图形几何知识的问题错例:两个面积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错题分析:这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的题目,在认识时,已经实践操作过两个完全一样平行四边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操作懂了,但是这道题目出示的是两个面积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于是就简单的理解为了完全一样的含义。

解决策略:在黑板上将完全一样和面积一样两个词写在黑板上,画两个面积一样但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认识到所谓面积是指平行四边形面的大小,所以面积一样但是形状不一定会一样,如果形状不同则是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

这道题表面上是学生审题不细,实际上是思维的周密性差,这这提醒我们,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审题教学,全面地理解题意,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周密思考的。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措施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措施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措施宁乡金砺小学吴燕琼运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而学生在进入三年级的知识学习后,计算出错的概率变得更大,而且错误的类型多样,其中漏题、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占错误总数的大部分,算理出错的才是一小部分。

学生的自我反省是太粗心,这些计算上的错误,难道真的是因为“粗心”惹的祸吗?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思考总结,认为主要症结在于下面几点:一、学生方面1、基本口算没过关一、二年级要求熟练掌握一百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因此计算时频频出错。

2、算理算法模糊不清计算错误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算理不清晰造成的。

如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明、竖式计算过程中满十不进1等算法模糊,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此类错误频繁出现。

3、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三年级的学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还不是很强,感知事物比较粗糙、不精细。

因此,在计算时往往不能高度集中精神,容易分心,结果丢三落四,看错符号、数字了,忘记进位、退位了,加法做成减法了......4、良好的习惯未养成(1)书写不端正。

有些学生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有时候自己写的数移下来也会写错,如将0写成6、5写成3、6写成9等。

(2)草稿一团乱。

一、二年级学生不太需要写草稿,到了三年级,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写草稿;有些学生虽会写草稿,但草稿本实在“太草”;有些学生把草稿写在书本或作业本的边角上,位置不够时挤着写,从而造成计算出错。

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规范书写草稿的习惯。

(3)检查走过场。

不少学生计算时只求算完,不管对错,埋头计算,不屑检查。

教师督促检查时,学生不过是再看一遍计算过程,基本上发现不了错误,检查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二、教师方面1、口算方法和技能目标的本质流失口算是估算、笔算和简算的基础。

课程改革后,课堂上很少看到“口算训练”的影子了。

虽然每个年级都有口算练习,当教师很少安排专门的训练时间,忽视了口算方法的引导和口算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的计算根基不实。

五年级数学中考计算题错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中考计算题错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中考计算题错例分析路家完小刘军娥计算贯穿着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填空、判断、选择还是应用题等,都离不开计算。

如果计算能力过不了关,那就如同纸上谈兵,严重影响制约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本次中期考试我们五年级的算一算主要占了30分,其中主要失分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分数计算结果不约分。

剖析原因:1、在分数计算中不能做到及时约分,训练不到位,学生不够重视。

2、学生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不检查。

改正措施:1、小组每天可以写5道简单的约分,让学生能做到习惯成自然。

2、加强学生审题、解题、做题、检查习惯的培养。

二、解方程不够熟练。

问题剖析:1、个别学生等式性质理解不透彻,不能灵活应用。

2、解方程方法没有掌握。

改正措施:1、引导学生复习整数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

2、复习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不管遇到小数、分数、整数还是混在一起的解方程问题,都能得心应手的解答。

三、计算能力差,出错率高。

原因剖析:1、做题粗心,马虎,没有检查。

2、书写太差,不细心。

改正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督促其改掉马虎大意的毛病。

四、解决问题及求图形的面积算式列对,答案算错。

\原因剖析:同学们解题思路正确,方法得当,计算能力低造成失分。

改正措施: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五、打折问题错误多。

原因剖析:1、个别学生对打折的含义理解不清,不能明白原价、现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2、分数乘整数方法没有掌握,计算结果错误多。

改正措施: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打折的意义,营造购物氛围,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2、引导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从卷面来看,计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无论是填空、判断还是选择,都不同程度的受计算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计算习惯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计算题出错原因检讨书

计算题出错原因检讨书

您好!近日,我在完成一项计算题时出现了错误,给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延误。

为了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现将此次错误的原因进行详细检讨,并承诺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正。

一、错误原因分析1. 草率从事,缺乏耐心在计算过程中,我由于急于完成任务,没有仔细审题,对题目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

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耐心地逐一核对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导致出现错误。

2. 专业知识不足,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计算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某些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

同时,我在基础知识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如对公式、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

3. 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在计算过程中,我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性。

在发现错误后,没有及时进行更正,导致错误延续下去。

4.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善于请教他人在计算过程中,我没有主动与同事沟通,不善于请教他人,导致自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在发现错误后,也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延误了问题的解决。

二、改正措施1.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将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课程、请教同事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 调整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

在计算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3. 注重团队协作,善于请教他人在遇到问题时,我将主动与同事沟通,虚心请教,寻求帮助。

通过团队协作,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建立错误纠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为了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我将建立错误纠正机制。

在计算过程中,对每一步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5. 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灵石实验小学王淑琴计算的正确率低是我们小学阶段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小数、分数等的出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更是大幅度下降。

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多数教师认为是学生粗心大意所致,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学生的“粗心大意”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原因并非如此。

现结合自己积累的一些不成熟经验,谈一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一、常见的错误原因1、学生感知粗略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抄错题的情况,如:丢掉小数点,少写或多写几个零,把符号抄错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学生感知事物时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误差,导致计算错误。

2、学生受一些强因素的影响我常常考学生这样类似的题,0.25×4÷0.25×4= ,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总会把结果算成是1。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成分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错觉,而引起的计算错误。

在这道题中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成强分优势,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成分,导致计算错误。

3、学生笔算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每一道稍复杂的计算,学生都会运用到笔算,笔算的出错率是非常之高。

学生笔算出错的原因还是基本功不扎实,加减法不过关,乘法口诀没背熟,试商不熟练等等。

4、学生算理不清我们的教师往往认为计算是一种比较呆板的知识,不需要学生的过多探讨、研究,其实不然,计算的算理不清会大大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学生在一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不清不楚,怎么可能在计算时准确了呢?二、对策从以上分析,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是由学生的计算心态、计算习惯、计算能力等多方面有的因素造成的。

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况,现就将如何克服学生的计算错误采取如下措施:(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生的马虎在学习中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一、视觉出错在整数、小数或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有的学生会粗心抄错数字或把符号看错,导致计算结果不符。

错例: 0.2÷0.1=0.02分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注意力不稳定,作业马虎粗心,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加强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培养外,还要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二、顺序出错错例:(1) 25.3÷(24.6-4.6÷0.23)=25.3÷(0÷0.23)=25.3÷0=0(2) 0.75+0.25-0.75+0.25=(0.75+0.25)一(0.75+0.25)=1-1=0分析:以上错误都是学生没有按正确的运算顺序算,而是错误使用简便算法造成的,从意义上来说,原题是0.75加上两个0.25,又减去一个0.25,但添上括号之后却变成了0.75加一个0.25又减去了0.75和0.25的和,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建议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理解。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0.75减了一个自己,又加了两个0.25,所以原算式可以改为:0.75一0.75+0.25+0.25=0.5三、简便出错错例1: 466- (66+125)=466-66+125=400+125=525分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如果从去括号的角度来讲,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如 125+ (75-69) =125+75-69,可以把这两种情况给学生对比讲解。

错例2: 28 × 99=28 ×100-1=2800-1=2799分析:学生知道凑整简便方法,但是没有考虑运算顺序。

可以强调学生这里为了使等式成立,应该在100一加括号,说清为什么要添括号,不添括号这个算式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沈阳路小学胡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一直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的计算错误,却是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而做不对,计算错误屡见不鲜。

而且不仅仅是学困生,连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有时也会在计算中出错,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

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制定对策,减少错误率。

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的思考。

一.计算错误的类型分析。

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

如:34 -16 = 16 、5 × 6 = 11、42 + 18 < 60 等都是错误。

如果只考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具体错误类型可归纳如下:1、口算错误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两种情况。

(1)加减法计算失误。

例如:6+45=52 90-8=83(2)乘法口诀混乱。

例如:2×6=18 48÷6=72、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算法则错误。

(2)运算顺序错误。

例如:34-16+14=34-30=4(3)算理不清。

例如:(1)0×5=5 (2)200+300=600003、其他错误(1)误认。

误认这种错误是属于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是比较常见。

(2)误写。

误写也叫笔下误,就是本来计算正确,但在写答案结果时出现了笔误而产生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也经常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出错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作为家长,不应一味地责怪、怀疑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帮助孩子对计算错误进行心理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并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细致的防范措施和规则,对症下药,查漏补缺,扫清计算上的障碍,为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做好基础工作。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2、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

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3、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4、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
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
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
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

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5、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6、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低下、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7、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

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应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

8、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

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上述各种造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错、互相影响。

总之,只要能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