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段落_归纳段意_概括文章内容

合集下载

语文课文拿来主义段落划分和段意

语文课文拿来主义段落划分和段意

语文课文拿来主义段落划分和段意《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这也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重要的课文,我们一定要了解其分段及个段落的大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段落划分,供大家阅读!拿来主义段落划分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内容分析: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

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

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

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来主义”作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

拿来主义段落划分其它方法(1)、分为两部分:第一段(§1-4):破“送去主义”。

第二段(§5-10):立“拿来主义”。

(2)、分为三部分:第一段(§1-5):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

第二段(§6-9):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第三段(§10):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概括主要内容及分段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及分段的方法

小课题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资料--------概括主要内容及分段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班级姓名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比如写事文章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归纳。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

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2、谈在上海看桃花;3、能不能把信发表;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除此之外,概括段意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技巧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技巧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技巧概括文章内容技巧最常见的有四种,包括段意综合法、摘句归纳法、文题扩展法、串联要素法等。

1、段意综合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

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写什么。

(2)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句归纳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得准,需要反复比较分析,分清内容的主次,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容易归纳了。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全段话都是围绕某一句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重点(中心)句。

如果全文都是围绕文中某段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段话就是重点(中心)段。

文章中的重点句、重点段就是全文主要内容的提示,一定要留心。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已经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所以,这就可以根据课题扩展,使它的内容更加具体、明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1)通读全文。

(2)以题目为中心,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内容。

(3)将相关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将概括后的意思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4、串联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本方法注意事项: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

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词语,最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分段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 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 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 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 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 语。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 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 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 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三)总—分—总: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再 总结,分为三层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 // 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 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 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 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 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 // 花。
第五讲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层意、自然段段意概括法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 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又 一个层次的按逻辑进行的,这 就是段落结构 。 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 为了更 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 更准确地 读懂文章的内容。
分层
一、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 表达。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 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 // 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 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 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 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 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四、 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 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 折词分开。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 //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 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 看。

如何给课文分段_概括段意

如何给课文分段_概括段意

如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分段是指把文章分成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划分段落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
一、归并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认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再把说明同一内容的多个自然段归并成一个个结构段。

二、三段变通法。

每篇课文均有开头、中间、结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变通。

三、重点突破法。

先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重点内容,然后找出这一重点事件或重点问题的起讫点,把重点段确定下来,最后看重点段落前面后面各讲什么,考虑全文如何分段。

四、标志识别法。

在纵式结构的文章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变换和人物出没的词句常常是分段的标志,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这种标志常常表现为某些段落开头的总起句或结尾的小结句。

抓住这些标志就能顺利分段。

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
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
二、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
三、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
四、按事物的类别分,
五、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空行、小标题)。

这是比较详细的了,可操作性也比较强,理解了这些之后,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刻意的去注意一下这些特点,时间长了,语感就出来。

文章“层次段落”划分与内容概括技巧

文章“层次段落”划分与内容概括技巧

文章“层次段落”划分与内容概括技巧一、基本步骤:划分段落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要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第二步,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表达同一个内容。

第三步,划分段落以后,还要检查是否划分得正确。

二、具体的方法(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1、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分段方法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 两段。

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二)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1、适用于什么文章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

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2、如何分段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三)按时间顺序分段1、适用于哪种文章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2、分段方法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

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

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四)按照地点变换分段1、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怎样划分段落
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
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
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

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
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 ②描春------ 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
b、写春花——
c、写春草----
d、写春雨 -----
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六、按思想感情变化来划分。

有的记叙文,比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由此,便可以找到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

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①不喜欢蜜蜂----②想去看蜜蜂-----③赞赏蜜蜂——④想变成蜜蜂。

划分记叙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情节、顺序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二、怎样归纳段意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
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
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
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
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
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