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常见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X线诊断

循环系统X线诊断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左 心衰竭、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等。
.
房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的顺序:一般先向后、向上,继 而向左、向右。 向后:食管左心房段受压后移; 向上:左主支气管受压上抬(气管分叉角度 约为60°~85° ); 向左:左心缘可见左心耳突出(第三弓); 向右:心右缘可见“双房影”或“双弧影”;
.
.
.
3.肺淤血 是由于肺静脉血流回流受阻所致,常见于二 尖瓣狭窄、左心功能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等。
.
X线表现:上肺静脉扩张,表现为自两侧肺门 部起始向上走形的血管影,似鹿角状;肺 纹理普遍增多、增粗、边缘模糊,以两中 下肺野明显;肺门阴影增大、模糊;肺野 透亮度减低,如同薄纱遮盖。
.
肺淤血
较显著,左右心室大致相等,因此,心脏阴影居 中呈球形,各弓分界不清,老年人升主动脉弯曲 延长,主动脉弓凸出交明显。
3.呼吸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脏横径变小,似
垂位型心脏,深呼气时膈肌上升,心影上移,近 似横位型心脏。
4.体位 卧位时心影增大并趋于横位,立位与卧
位心脏的面积最大可相差25%。
5.妊娠 妊娠期心排血量增加约25%,心脏负担
.
常见心血管病X线表现与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大多数后天性心瓣膜损害是由风湿病引起
的。在风湿性的瓣膜损害中,又以二尖瓣 最常见,主动脉瓣次之。
.
1.二尖瓣狭窄
血液动力学变化:左室舒张期左心房内血流进入左 心室发生障碍,使左心房压力逐渐升高,左心房 逐渐扩大及肥厚,左心房压力升高逆传至肺静脉, 引起肺静脉压力升高,长期的肺静脉压力升高, 为克服其阻力,肺动脉压也相应升高,继之由于 肺小静脉痉挛收缩,至晚期肺小动脉的内膜增生、 闭塞可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右心的 负荷,是右心室增大。左心室血流量减少,左心 室及主动脉可有萎缩改变。由于血液在左心房的 潴留,部分患者在左心房或左心耳内产生血栓, 血栓脱落可发生脑梗塞或其他部位栓塞。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及异常影像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及异常影像

肺血管纹理分析
肺野内带— 肺动脉、静脉、支气管 肺野中外带— 肺动脉分支 肺野外带1/3看不到肺纹理
正常心脏大血管CT表 现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表现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CT表现
CT 心 脏 电 影 轴
返回
正常心血管DSA表现
思考题
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及优缺点? CT及MRI的适应症? X线摄影各体位的构成?
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表现
❖ 心脏位置及形态异常 ❖ 心脏各心腔增大 ❖ 胸部大血管改变 ❖ 肺循环的改变
(一) 心脏的位置及形态异常
1.心脏位置异常 2.心脏形态异常
类型
心脏轴线 内脏位置 房室位置 心脏畸形
(3).“靴型”心: 病理: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的 狭窄,右心室增大 X线:主动脉增宽,心腰凹陷, 心尖圆隆上翘 见于:F4
(4).普大型心:全心扩大 (5).其它:“8”字形心,怪异形心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概述
原因:血容量(前负荷)增加
心排血阻力(后负荷)增加 心肌本身疾病
病理:心肌肥厚,见于后负荷增加
LAO 60°
烧瓶、立卵状 主动脉弓清晰展开 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与脊柱平行 与脊柱重叠或位于后方
左侧位(LAT)
PA RV
LA LV
心脏大血管测量
心胸比值 正常成人心胸比值≤ 0.5 婴幼儿心胸比值≤ 0.55
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横位心:短胖体形,膈肌高位,心膈接触面 大,主动脉结明显,心腰部凹陷。 心胸比值略 〉0.5
正常左位心 左位
正常位 正常
镜面右位心 右位
转位
镜面
右旋心 左旋心 中位心
右位 左位 居中

心脏大血管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心脏大血管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心脏大血管是人体重要的血液运输通道,它们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诊断心脏大血管的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以下对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检查心脏壁运动、心室大小和瓣膜功能等情况。

超声心动图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不同方向的X射线扫描来获取心脏和大血管的立体图像。

CT可以准确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瘤等病变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内腔的情况,有助于评估血管狭窄和阻塞的程度。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信号,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MRI可以清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对心脏肌肉和心包等软组织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MRI在心室肥厚、心肌炎症、心包疾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上是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帮助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临床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更好地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继续介绍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详细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及异常影像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及异常影像

先天性心脏病的节段分析法
Segmental approach
是按内脏-心房,心室及大动脉三 个节段分析各个心腔和大动脉的形 态特征,连接关系及相对位置关系 及附加畸形的一种分析方法。
心房、心室及大动脉的形态鉴别
心房 心室 大动脉
右侧
左侧
耳部呈锥形,与 耳部呈屈指形, 体部连接较宽, 与体部连接窄, 与肝同侧,有cs 与胃泡同侧
钙化斑块 瘤样扩张 起源异常
RCA近段软斑 块狭窄
男, 1岁, 三 支 冠 状 动 脉 瘤
HR=120次/分
RCA起源 变异
肺循环的异常
肺循环的异常
肺血增多 肺血减少 肺淤血 肺水肿 肺动脉高压 肺静脉高压

1.肺血增多: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 2)肺动脉段凸出,肺门血管扩张 3)血管边缘清晰 * 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 4)肺野透过度正常
正足位
右足位
右头位
正头位
左头位
蜘蛛位
右冠状动脉造影
正头位
左前斜位
心血管疾病全面影像学诊断信息应包括
1.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变化(冠状动脉分支 的解剖)——X线、CT、MRI、超声;
2.提供心脏的功能(心室及瓣膜的运动功能、血 流状态)——MRI、超声;
3.心肌灌注、代谢及对负荷试验的反应——核素; 4.心脏结构的组织学特性——CT增强、MRI、核素。
心腔扩大,见于前负荷增加
X 线:普通X线对于病理的两种改变不能区分。
心脏增大:肌壁肥厚 心腔扩大
心胸比值:0.51~0.55 轻度增大 0.56~0.60 中度增大 〉0.60 重度增大
1. 左心房增大(后-上-左-右)最敏感体位 RAO, LAT P-A :1)心底部双重密度影 2)右心缘双房影 3)左心耳突出 4)气管分叉角度开大 RAO与 LAT吞钡:食道中下段受压移位 LAO: 1)心后上缘隆突,左主支气管受压 2)主动脉窗变小 常见于:MS、PDA、VSD、左心衰竭。

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诊断

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诊断

渐加快,会导致门控失效;扫描中其心率变
慢,将延长扫描时间,一但患者不能耐受而 体动,、则图像质量下降,甚至使检查失败。 被检查者在扫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静止不动, 故应注意取得其合作,小儿或不能配合者可
应用镇静剂。
心脏大血管MRI扫描的层面选择
1 .人体轴横、冠和矢状位扫描 MRI 扫描层面 与人体轴线一致,患者平卧,操作简单,便于 同传统 X线平片、体层摄影及 X线 CT等影像技 术对比。实践证明,人体横断面是心脏MRI扫 描最基本的层面方位,有利于判断心腔、大血 管解剖结构及相对位置;但是按人体轴线切层 所获图像斜切心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腔径 线、室壁厚度测量的准确性,也不利于与超声 心动图等影像技术对比,为其不足之处。
成像方法
普通检查 透视 心脏摄片 特殊检查
US
ECT CT MRI 心血管造影
透视
优点是可以从多角度上观察心脏和大血管 的大小、形态、搏动及其与临近器官的关系。 不足之处,影像清晰度较差,不能留下永 久地图像记录。
常规采取立位观察,观察顺序为后前位、左、右 斜位或侧位。如果病情不允许可取坐位、半坐位或卧 位观察。另外,透视可对心内钙化进行定位,分析钙 化随心动周期的运动情况 .吞钡检查可显示食管与心脏 大血管的邻接关系,尤其是与左心房和主动脉的关系, 对确定左心房有无增大或增大程度有重要价值。
短轴断面像无斜切问题,可准确测量心腔
径线和室壁厚度,以及进行心功能测定, 便于与超声心动图对照。
横断位是心脏大血管 MRI 扫描 的基本层面,通常以其为基础、、 根据不同诊断要求,再外加其他方 位的切层扫描。
正常X线表现
(一) 正常解剖 从心脏和肺的前面观察,右心房构成右心 缘,右心房向上与上腔静脉连接,其开口位右 心房后部,房间隔形成右心房的后内壁,在房 间隔的前方,右心房与主动脉根部邻近。右心 室为心脏最前面的部分,与胸骨贴近,肺动脉 瓣和右心室流出道位于主动脉根部之前方和左 侧。室间隔将右心室与左心室分开。心脏的后 上部为左心房,左、右肺静脉与左心房后部连 接。左心室位左心房的前面和略偏左。在正位 上,心脏的左心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心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技术

心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技术

心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放射影像诊断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X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医生们能够获得详尽而准确的患者心血管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并用于确诊、评估风险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 X线影像技术X线是最早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的放射线。

通过将X射线穿透患者身体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并对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胸部X线片可以用于检测肺水肿、肺动脉高压等与心力衰竭有关的问题。

二、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且安全可靠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的诊断。

它通过无痛的声波波束穿过患者体壁,然后反射回来,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实时图像。

超声波可以提供心脏大小、整体功能以及每个心腔的收缩和舒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检测异常和评估心脏功能。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并且对血管结构进行清晰的显示。

CT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中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冠脉供血情况,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的程度,并指导介入治疗。

此外,CT还可检测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紧急情况。

四、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患者体内水分子信号的成像方法,结合了强大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能力。

在心血管领域中,MRI可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及功能,如左室搏动情况、心脏瓣膜运动以及动脉血流速度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程度,帮助判断患者预后。

总结:放射影像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X线影像技术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胸部情况;超声波技术可提供详细的心脏功能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指导介入治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具有强大的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能力。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大小:心胸比 率:0.5
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大小 三种形态:横位、斜位、垂位心
大 小 : 心 胸 比 率 :
0.5
二、正常影像表现:CT
一.横轴位是常用的标准体位,能清楚显示心内结构、 各房室的关系及心脏房室的大小;
二.长轴位、短轴位、四腔位
Normal CT manifestation
三.病因:深静脉血栓为首位病因。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并发症: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治疗:及时的溶栓及抗凝治疗可使死亡率下降至8%。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诊断:关键问题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诊断
•CTPA(CT pulmonary angiography)和DSA:CTPA是目前世界上肺栓塞的首要 的诊断方法;
主动脉夹层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临床:突发的剧烈胸、背痛,如撕裂、刀割样,可向颈、腹部放射。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MSCT和MR等影像技术显著提高了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主动脉夹层 的CTA表现
CT平扫:钙化内膜内移、假腔内血栓、血液 外渗、纵隔血肿、心包、胸腔积液;
增强:
○ 可见双腔和内膜片,通常真腔较窄、对比剂充盈快,假腔较大、对比 剂充盈慢,
三、正常影像表现:MRI
心包
LEFT VENTRICLE
Base Mid Apex
DSA图像(腹 主动脉)
(二)各心室增大X线表现
左心室增大 a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b相反博动点上移c左心室段延长、 圆隆并向左扩展;d左前斜60’时,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 前下移位;e左侧位,心后下缘隔上食管前间隙消失.心后膈上脊柱 前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心脏大血管的影像表现.ppt

心脏大血管的影像表现.ppt

二、不同体位正常心血管造影表现
右心系统造影
左心系统造影
心脏角度投照
心室长轴位 心室长轴对应位 心脏四腔位
肺动、静脉造影(正位)
肺动脉
肺静脉
第二节 肺门和肺血管纹理
1.肺门:出入肺根部的肺A、V、B、
L、N及结缔组织的综合投影。
主要成分:肺A及肺V的主要分支。 2.肺纹理:组成肺门的结构自肺门
主肺动脉及右室漏斗部 右心室前壁 后缘:左心房 左心室及下腔静脉 注:心膈面前1/3为RV
后2/3为LV 心前缘与胸壁相贴<1/2
LAT
心脏双斜位的鉴别
心影 主动脉 心前间隙 心长轴 胃泡
RAO 45°
斜卵、梨状、 主动脉弓重叠 倒置三角形
与脊柱成角 位脊柱前方
LAO 60°
烧瓶、立卵状 主动脉弓清晰展开 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与脊柱平行 与脊柱重叠或位后方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影像表现
第一节 不同体位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一、不同体位心脏大血管正常表现: 1.P-A位 右缘:上腔静脉和主动脉
右房体部及下腔静脉 左缘: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
起始部 肺动脉段及左房耳部 左心室 注:相反搏动点
P-A 位:
2.RAO 45°(吞钡) 右后缘:主动脉与上腔静脉重叠影
左房体部 右房体部及下腔静脉 左前缘:升主动脉、主动脉弓 肺动脉主干、右室漏斗部 右心室 左心室
RAO 45°
O 60° 右前缘:升主动脉、上腔静脉
右房耳部(1/3) 右心室(2/3) 左后缘:大血管、主动脉窗 左心房 左心室 注:房室沟
室间沟
LAO 60°
T位(吞钡) 前缘:升主动脉
向外呈树枝状放射分布的阴影。 主要为肺A的分支。内带还有肺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系统常见影像
心脏大血管X线影像
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检查,是根据其
轮廓的改变来推测某些房室和大血管的
增大或缩小, 结合肺循环的改变及病史得
出初步诊断。

心三位片——后前正位
心三位片——后前正位
心三位片——左前斜位
心三位片——左前斜位
• 心脏左前斜位片主 要是看右心室和心 前间隙, • 右心室增大时, • 心前间隙会变小甚 至消失。
肺充血(肺血增多)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肺血减少(肺缺血):肺A血流量减少
• X线表现:肺门缩小,右下肺A变细;肺 纹理变细、稀疏;肺野透明、清晰;侧 枝循环。 • 常见于右心排血减少如三尖瓣狭、闭; 肺A 狭、闭。
肺 血 减 少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 肺循环高压: 肺血流量增加或肺循环阻力增高引起。 肺充血引起者为高血流量性肺A高压; 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痉挛、狭窄所致肺 循环阻力增高者为阻塞性肺A高压。 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者称为肺V高压。
异常X线影像----心脏形态异常
心脏外形改变 : 二尖瓣型:“梨形”,右心增大 主动脉型:左心增大
普大型:心脏较均匀增大
异常X线影像----心脏增大
• 心脏形态的改变 — 二尖瓣型 PA:呈梨形,心腰丰 满,左心缘下段圆钝, 主A球缩小。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室间隔缺损和肺A 狭窄。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间质性肺水肿: X线表现:肺门增大、模糊,肺纹模糊; 出现间隔线(肺泡间隔水肿增厚)即 Kerler B线肋膈角常见,C线中下肺野网 影,A线中上肺野长线(多见于急性)。 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 肺泡性肺水肿: 与间质性肺水肿并存,渗出液聚于肺泡 内 • X线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肺野内片状模糊 影,以中内带多见;典型表现呈蝶翼状 ; 阴影“来去迅速”。 • 常见于急性左心衰、尿毒症。
度。左冠状动脉狭窄左室壁瘤
心包病变
心包炎最常见,包括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平片:心包积液:心影普大型、心缘各弧段消失。 缩窄性心包炎:怪异形心、心包钙化。 CT MRI USG:显示心包积液及增厚(>3mm) 均较准确;显示心包钙化CT最佳。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肺动脉高压 • X线表现: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截断征, 肺动脉搏动增强;右心室增大。 • 原因:肺血流增加;肺小A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肺瘀血:指血液淤滞于肺内。
• X线表现:血液重分布;肺纹理增多、增 粗、边缘模糊;肺门结构不清;肺野透 光度降低; •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和左心衰。
心三位片——右前斜位
心三位片——右前斜位
• 心脏右前斜位片主要 是看心后三角, • 如果左心房增大时, • 左房会压迫到食管, • 右前斜位片上就会表 现为心后三角变小或 消失。
异常X线影像----心脏增大
• 心胸比率 • 心胸比例指心脏横径 在X线片的投影与胸廓 相应位置的最大横径 相比的比例 • 正常心胸比例不大于 0.5
常见疾病---获得性心脏病
• 风湿性心脏病:单纯性二尖瓣狭窄 血流动力学改变: X线表现: 心脏增大呈“二尖瓣”型; 左心房及右心室增大;主A球缩小; 左心室缩小;二尖瓣膜钙化;肺淤血 和间质水肿。
二 尖 瓣 狭 窄
二尖瓣狭窄
• 二尖瓣、主动脉瓣钙化、增厚及左房血 栓
• 冠心病
• 2. CT、 MRI :CT平扫显示冠脉钙化; CTA、MRA可显示冠脉狭窄的部位及程
异常X线影像----心脏增大
• 心脏形态的改变 — 主动脉型 PA:心尖向左下扩 展。 常见于:高血压和 主A瓣病变。
异常X线影像----心脏增大
• 心脏形态的改变— 普大型 PA: 心向两侧增大, 较对称。 常见于:心肌炎、心 衰、心包积液。
异常X线影像----心脏房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 PA:左心室段延长、膨
右心房增大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 肺循环:是反映心脏疾病的一面镜子。 • 肺血增多(肺充血) 肺血减少(肺缺血) 肺动脉高压 肺静脉高压(肺淤血、肺水肿) 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
异常X线影像----肺循环异常
肺血增多(肺充血):肺A血流量增多。 • X线表现:主要是肺A段膨隆,肺门增大; 肺门血管搏动增强,肺纹理增粗、增多、 边缘清晰。 • 常见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和 循环血量增加的疾病(甲亢、贫血等)。
左心房增大: PA:右心缘双弓影、心底部双房影; RAO:食管受压向后移位 LAO:心后缘上段隆凸,左主支气管受 压、抬高
左心房增大
左心房增大
左心房增大
左心房增大
异常X线影像----心脏房室增大
右心房增大:
PA:右房段向右上膨凸, 中点上移,上、下腔静
脉扩张
LAO:右心房段延长、 膨凸,
右心房增大
心包钙化
心包钙化
性栓子栓塞肺 动脉及其分支所致。
平片价值不大,肺梗死可见肺内楔形阴影。 CT MRI USG为主要检查手段。
CT、MRI表现: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 管腔狭窄。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为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流经内
膜撕裂口进入中膜所致。
平片诊断价值不大; CT MRI USG为主
常见疾病---获得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 二尖瓣狭窄 (mitral stenosis,MS)40% •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insufficiency,MI) • 主A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 • 主A瓣关闭不全 (aortic insufficiency,AI) • 三尖瓣狭窄 (mitral stenosis,MS)及关闭不 全 (mitral insufficiency,MI)
要检查手段,均可显示主动脉双腔和内膜
片以及相关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隆;心尖下移;
• LAO :心后缘向后下膨 隆延长、与脊柱重叠 ;
异常X线影像----心脏房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 PA:心尖圆隆、上翘;心腰膨隆; • RAO:心前缘中下段膨隆(最早) • LAO:心前缘向前膨隆。
右心室增大
右 心 室 增 大
右心室增大
右 心 室 增 大
异常X线影像----心脏房室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