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课件

2024/1/25
12
传感器与执行器匹配关系
01
传感器为控制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发动机状态信息,是控制系统正确决策的 前提。
02
执行器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发动机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发动机性 能的优化。
2024/1/25
0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匹配关系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发动机的运转状态。 合理的匹配关系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 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13
03
控制策略与方法
2024/1/25
14
控制策略分类及特点
2024/1/25
开环控制策略
基于预设的控制指令或程序,不考虑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
闭环控制策略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 指令,实现精确控制。
自适应控制策略
根据被控对象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和环境。
02
网络化
通过与车辆其他系统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提
高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2024/1/25
03
电动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将积极拥抱电动化趋
势,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技术,减少排放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31
面临挑战和机遇
2024/1/25
排放法规日益严格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柴油机排放法规将越来越严格,对电子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更 高要求。
15
常见控制方法介绍
PID控制
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对误差信号进行 处理,实现快速、准确和稳定的控制。
模糊控制
模拟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通过模糊集合和模糊 推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浅析柴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周振伟
中石化中原油 田分公司采油三厂特车大队
山东聊城莘县 2 5 2 4 0 0
【 摘要 l 随着f f4  ̄ , 的发展 , 柴油机的发展 水平 _直是汽车发展 的一个 为现实的 问题和 可靠的手段 。 2 . 1 单体泵技术 单体泵技 术通常在重型车上使用, 在 成本上讲 , 国内的发动 机从欧 机的发展 不够重视 。 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该加大对柴油机的重视 。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用柴油机面临的重要问题 , 其中的硬件和控制 二到欧 三升级 时, 如果不采用单体 泵, 对发动 机的改 动就比较 小 , 仅以 软件是否合理将对整个控制 系统产生 决定性 的影响。用柴油机 的结构比较 外 挂式的凸轮 轴箱代替欧二发动机 的直 列泵就可 以了。 复杂, 尤其是新兴的电 子控制技 术, 对于广大汽车驾驶和维修人 员来说都有 单体泵在 油路控 制上, 在 国内单体 泵使用的压力达 到2 O O MP a 。 在 着比 较 重要 的 意义 。 供 油方面 , 如果使用 双电阀单体泵 系统 , 不仅 可以对压 力进行控 制 , 还 【 关键 词】柴油机 电 子控制发展 汽车驾驶 可 以对喷射进行控制 。 目前, 德尔福的双 电磁 阀单体 泵系统 在欧洲大批 的生产, 主要供应给欧标 准的发动机 。 电子 控制 2 . 2 单体泵系统 的优 势 什么是 电子控制 柴油机 , 点柴油 喷射系统是 由信号输 入装 置、 电子 比较 可靠 、 使用寿命长, 相信在 随着科技 的发展和人们需求 的不断 控制单元和 执行元件三部分构成 。 其任 务是对喷 油系统 进行 电子控 制, 改变, 单体泵 的系统也在 不断的发生改变 , 如 何更好的适应 时代的要求 实现 对喷 油量以及喷油定时 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 采 油转 速、 油 门踏板 是单体 泵以后的发展方向。 位 置、 喷油时刻 、 进行温 度、 进 气压力、 燃 油温 度、 冷却水温等 传感器, 三. 电控 柴油 机 的新 技术 3 . 1 新技术分析 并 将实 际过程 中检测 的数据 输入计 算机 内, 计算 机会 和事前 输入 电脑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
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压力控制)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
但供油压力还无法独立控制。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1.改善低温起动性。
电子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佳的程序替代驾驶员进行这种麻烦的起动操作,使柴油机低温起动更容易。
2.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
采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可精确地将喷油量控制在不超过冒烟界限的适当范围内,同时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喷油时刻,从而有效地抑制排烟。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采用柴油机电控系统,无论负荷怎样增减,都能保证发动机怠速工况下以最低的转速稳定运转,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性。
5.控制涡轮增压。
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传感器信号精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正时。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对增压装置进行精确的控制。
6.适应性广。
只要改变ECU的控制程序和数据,一种喷油泵就能广泛用在各种柴油机上,而且柴油机燃油喷射控制可与变速器控制、怠速控制等各种控制系统进行组合实现集中控制,有利于缩短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从而扩大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范围。
柴油电控系统

图2-34电控分配泵喷油时间控制框图
柴油电控技术的发展
•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 的日趋严格、并进一 步提高燃油经济性、 提高安全驾驶性能等 社会的要求的背景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柴油机电控控制喷油 定时和喷油量经历三 代变革: 第一代 ( ) 凸轮压油、位置控制 第二代 ( ) 凸轮压油、时间控制 第三代 ( ) 共轨蓄压、电磁阀时 间控制
分 配 式 喷 油 泵 组 图
结构认知
• • • • • • 液压式喷油提前器 调速器 喷油泵 喷油器 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针阀偶件 滑片式输油泵、压力调节阀、回油螺钉
液压式提前器
滚轮架
• 柴油机的喷油正时 像汽油机的点火正 时一样,必须随着 发动机的转速和负 荷的变化而变化, 以获得最佳性能. 为此,VE分配泵设 有一个液压式喷油 提前器.
4.最高转速运行(加速踏板踩底)
• 将调速手柄置于最高挡 块上,油量控制滑套移到 右最大供油位置。转速由 中速提高到最高速 控制 弹簧处于最大伸长量 此 时飞块离心力与控制弹簧 的张力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力。若柴油机转速超过规 定的最高转速,调速器都 会立刻起作用,减少供油 量,防止飞车。
动画
5 .最大供油量的调节
支点
转矩校正杆 挡销 校正弹簧
当转速超过校正转速时,飞块推 动滑套向右移动,此时校正杆绕支 点逆时针转并压缩校正弹簧,同时 向左拨动溢流环,减少供油量。反 之,增大供油量。
大气压力补偿装置
功用:是随着大气 压力的降低或海拔 高度的增加自动减 少供油量,防止柴 油机冒黑烟。 当大气压力降低时: 大气压力感知盒向外 膨胀,推动推杆向下 移动,并带动调速器 的杠杆机构向减少供 油的方向移动,减少 供油量。
压力调节阀、
柴油机电控技术简介PPT课件

动力性与舒适性需求
电控技术可优化柴油机动力输出,提 高驾驶舒适性。
燃油经济性要求
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降低油耗, 是电控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柴油机电控系统组成
1 2
传感器 用于检测柴油机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转速 等。
控制单元(ECU) 根据传感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
3
执行器 根据控制信号调节柴油机燃油喷射、进气、排气 等参数。
可靠性增强策略
强化结构设计 对柴油机关键零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和强
化设计,提高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完善故障诊断系统 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系统,实时监测 柴油机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故障。
严格质量控制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 确保柴油机出厂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 范。
提供专业维护支持
为柴油机用户提供专业的维护指导和 支持,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 持良好状态。
说明电控系统具有故障诊断与保护功能,提高轻型载货汽车的可靠性。
重型载货汽车应用案例
重型载货汽车电控系统概述
介绍重型载货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 架构、功能及优势。
动力性与经济性优化
阐述如何通过电控技术优化重型载 货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
探讨重型载货汽车电控技术的智能 化与网联化发展趋势。
发动机与液压泵匹配控制
阐述发动机与液压泵匹配控制策略,提高机械的 作业效率。
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
探讨非道路移动机械电控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发展趋势。
船舶动力装置应用案例
船舶动力装置电控系统概述
介绍船舶动力装置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功 能及特点。
燃油喷射与进气控制
阐述燃油喷射与进气控制策略,优化船舶动 力装置的性能。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二、柴油机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背景
• 日益紧迫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对越造越多的汽车进行严格的排放 控制和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
• 每天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对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新材料及新工艺等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使 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焕然一新
时和喷油量。 • 独立控制喷油时间 • 燃油喷射能力加强 • 不能独立控制油压
第3页
一、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三代,时间—压力控制式 • 利用电磁阀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高压泵控及
控制阀来控制喷油压力。 • 高压油泵供油 • 控制阀控制燃油压力 • 高压柴油存贮在共轨 • 电磁阀独立控制喷油
量、喷油正时和喷油 速率
第一章 认识柴油机电控系统
1.1 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1页
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 电子调速器替代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 电机驱动油量控制套筒 • 控制油喷量 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 利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或闭合时间来控制喷油正
第7页
Cx Hy Sz + O2 + N2
CO2 + H2O + N2 + O2 + NOx + HC + CO + SOx + C
柴油 空气
主要排气成分 排气中的微量成分
微粒排放物( PM) 可见污染物排放
柴油机:主要是 NOx, PM 第5页
三、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特点
• 电子装置运行精确 •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系统 • 电子装置能向车辆提供广泛的信息 • 电子部件比机械部件更容易装到发动机上 • 采用电子电路能够做到更高的集中程度 • 电子部件很少受原材料的限制,从长远看,电控发动机的成本将降
柴油机电控系统发展概述

时间内 , 柴油机还将 占有极重 要的地位。随着柴油机数量的不
断增多 ,也 引起 了人们对柴油机燃 油经济性 和排放性能 的关 注。 特别是 当今排放性能已经被提到首要位置。 各国政府从 2 O
2 直 喷式柴 油机 电控燃 油 喷射 系统 的发展 和现 状
1 6 年 ,德 国 B sh 司开始批量生产用进气管绝对压 高到 I I a 7 MP ,而且不同工况下要求
的喷射压力也不 同。 另外 。 还可以通过控制燃油喷射率以改善燃烧性 能。因为
展 到第三代 , 即压力一时间控制系统 ( 或共轨系统 )第三代喷油 。 系统 摆脱 了凸轮的束缚 , 它除 了具有第二代 的优点(l 1p喷油定 时、 喷油量可 以灵 活控制 , 喷射压力 高) , 外 喷油压力还 可以根
力控制 空燃 比的 D—erne模拟 式电子控 制汽油 喷射 系统 , Jt i o 装备在大众 汽车公司生产的 V 一6 0型轿车上 ,开创 了汽油 w 10 喷射系统 电子控制新时代。在短短 的 2 O年 内汽油机 电控技术 已相 当成熟。 柴油机电子控制 的研究比汽油机晚 2 O年 的时间 , 进入 8 O年代后 , 柴油机电控技术得到迅速 的发展。 迄今 柴油 机电控燃油 系统 的发展 已历经两代 , 即位置控制
系统 具有 巨大 的重要性 。 这类喷油系统的构 思和设计早在 1 1 9
3年 V c es ib r 就已经开发了一种共轨 系统 ,但 当时的喷油器是
合气量 的重要 因素之一 , 为了降低 N x O 和噪声 , 喷射初 期希望
喷射率低一些 。喷射 中期 , 了降低黑 烟 。 希望喷射率 高一 为 则 些, 而喷射后期则 希望尽量 短。喷油提前 角对 柴油机 的排放性 和经济性影响也较大 。 而且影响结果有时是相互矛盾 的。 比如 ,
车用电控柴油机的发展与探索

Sci ence en Techn ogy n d ol I nova i Her l t on ad
工 程 技 术
车 用 电控 柴 油机 的 发 展 与 探 索
杜 弘 ( 宁丰 田金杯技 师学 院 沈阳 1 0 1 ) 辽 1 0 5
摘
要 : 文阐述 了电控 柴 油机 的优势 , 本 发动机柴 油化 的发展现 状 , 阶段 车 用柴 油机 的技术研 究 , 现 以及柴油机 电控技 术 . 排放 控制 等的
应 用发展 趋 势进 行 研 究 。 关键 词 : 柴油机 性 能 技术研 究 发展趋 势
中图分 类号 : K 1 T 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9 X 2 1 ) 6 c一 0 6 0 1 7 -0 8 ( 0 1 0 () 0 8 — 2
Th d ve o me t e d r s a c f e cl d e e En i e e e l p n n e e r h o v hi e i s l g n whi h s e ec r n c o t ol d c i l t o i c n r l e
D Ho g U n
( i e? o oaT c nca ol e Lann rvne 10 1 ) Jn iT y t? e h ii C lg ,i i Po i , 10 b n e o g c 5
Ab ta t He e r s n s o e e e r h b u e e t o i c n r le d e e e g n i h s r i l t a va c s f e e t o i c n r le src : r p e e t s m r s a c a o t l c r n c o t o l d i s l n i e n t i a t c e:he d n e o l c r n c c t c n l g s u yl e e o me t e d nc y r s: e e ; e f r n e; e h o o y t d d v l p n t n e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2电子控制柴油机概述...............................................................................................2.1何谓电喷柴油机 ............................................................................................2.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2.3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及优点 ............................................................2.3.1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2.3.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优点..............................................................2.4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特点 ................................................................................2.4.1柴油机是一种热效率比较高的动力机械..........................................2.4.2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2.5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分类 ................................................................................2.5.1位置控制系统......................................................................................2.5.2时间控制方式......................................................................................2.5.3时间-压力控制方式..........................................................................2.5.4压力控制方式......................................................................................3电子控制柴油机技术介绍.......................................................................................3.1单体泵技术 ....................................................................................................3.1.1单体泵控制油路..................................................................................3.1.2单体泵系统的另一个优势..................................................................3.2泵喷嘴技术 ....................................................................................................3.3高压共轨技术 ................................................................................................4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4.1高的喷射压力 ................................................................................................4.2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4.3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 ................................................................................4.4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 ............................................................................4.5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 ................................................................................4.6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 ....................................................................................4.7快速断油能力 ................................................................................................4.8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5结论.........................................................................................................................6参考文献...................................................................................................................摘要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车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我国应对柴油机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
车用柴油机面临着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降低燃油消耗率等要求,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柴油机同时满足各种要求的有效手段,而电控单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其中的硬件和控制软件设计是否合理将对整个控制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车用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新兴的电子控制技术,对于广大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控制原理和应用特点及高压共轨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方向、应用前景。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发展1前言随着汽车电子技术日趋完善,时至今日,汽车电子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柴油机发展越来越完善,以它的高效、功率范围宽广,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用和民用等领域。
随着柴油机数量的不断增多,也引起了人们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关注,特别是当今排放性能已经被提到首要位置。
因此人们也一直在不断地致力于完善柴油机的性能,以期得到好的排放性、经济性、动力性及低噪声,保持一个人类赖于生存的良好环境。
影响柴油机排放性、经济性的因素很多,而且相当复杂。
改善柴油机的排放性能、经济性能最主要的手段是改善燃烧性能,这在实践中叶得到了证实。
控制燃烧性能的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二是采取燃烧室内燃油高压喷射。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燃油喷射率以改善燃烧性能。
因为燃油喷射率对NOx、黑烟、噪声的影响也很大。
在低负荷时,降低平均喷射率可以降低NOx的排放;而在高负荷时,相对提高平均喷射率则有助于减少黑烟。
喷射初期的喷射率是决定预混合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NOx和噪声,喷射初期希望喷射率低一些。
喷射中期,为了降低黑烟,则希望喷射率高一些,而喷射后期则希望尽量短,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的排放性和经济性影响也较大。
而且影响结果有时是相互矛盾的。
比如,喷油提前角增大,HC排放量减少,但又增加了NOx的排放量。
所以,现代直喷式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必须具备以下要求:a.具有高的喷射压力,且压力灵活可调;b.能够精确控制喷油定时和喷油量;c.能够最优控制燃油喷射率;d.断油干脆。
而要同时达到以上要求,传统的依靠凸轮机构组成的喷油系统是无法达到的。
因此必须采用电子控制式柴油机喷油系统。
2电子控制柴油机概述2.1 何谓电喷柴油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及排放的柴油机即为电喷柴油机。
电喷柴油喷射系统由信号输入装置(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元件三大部分,如图2-1所示。
图2-1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采用转速、油门踏板位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时输入计算机(ECU),与已储存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MAP图)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ECU指令控制喷油量(供油齿条位置或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和喷油正时(正时控制阀开闭或电磁阀关闭始点),同时对废气再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到最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