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时政新闻的写作技巧

浅谈时政新闻的写作技巧

浅谈时政新闻的写作技巧摘要:本文结合我的工作以后的实践活动和作品,从写出“实”的内容、吃透会议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时政新闻写作的理解。

关键词:时政新闻写作;时政新闻载体;新闻敏感岗位介绍:2015年10月至今我分别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电视台和地区电视台工作,岗位是记者,主要职责是写新闻稿、拍摄、后期剪辑等,我在工作的七点多时间里制作了上千部新闻。

通过时间的磨练,我深深地领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正文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是有关政党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的报道,内容有政党和政府的日常活动、重大活动和工作动态、政治事件等。

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和政治性比较强,这样的消息中没有记者的议论,也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细节的描述。

其中领导活动所占比重较高。

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别之一,是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的主流题材。

它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或与政策相关的信息,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所以受到观众或听众的普遍关注。

参公以来,我主要是负责时政新闻的写作,从一开始的摸不着门路,到逐渐明白时政新闻的写作方式,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写出“实”的内容对时政新闻应该要从内容上注重,而不是形式上的注重,要从中挖掘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要跳出其僵化和陈旧的报道模式。

一篇时政新闻的重要特征是要用实话,它是我们时政新闻写作的一种基本的方法,比如《地委领导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等类型的新闻中,要主要提现领导为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关切地询问了老干部的身体情况以及家庭状况,反复叮嘱他们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同时领导希望老干部们能够继续为阿里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老干部们也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相信在地委行署的带领下,阿里一定会蓬勃发展。

新闻里实在的内容就是退休老干部们的爱党爱民,同时领导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位退休老干部,让他们相信党和政府,用最真实的话,让老干部们相信领导不会亏待他们,相信所有阿里人会牢记老干部为阿里的付出的一切。

新闻写作技巧浅谈

新闻写作技巧浅谈
第20页/共28页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三)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 1.一语破的法。 •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
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
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 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 2.设置悬念法 。 •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 读下去。 •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 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 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 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第4页/共28页
二、学校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
第5页/共28页
二、学校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
1、国家当前教育热点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 2、社会热点和学校活动的有机结合; 3、市教体局工作要点和宣传重点 4、各类节日 5、学校重要活动 6、学校典型人物 7、学校的典型管理模式 8、学校的典型教学模式、教学成果
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 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 服务。
2、形象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 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 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 事情要有始末情节,第1以8页此/共2来8页 感染读者。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二)通讯的分类
第21页/共28页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 3.欲擒故纵法 。 •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 1 9 8 2 年 1 0 月 1 4 日 , 美 联 社 发 了 一 条 讽 刺 美 国 经 济 的 稿 件 , 导 语 是 这 样 写 的 : “ 就 是 在 罗 纳 德 ·里 根 总 统 对 全 国 说 ‘ 美 国

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示范
夜幕降临,悠扬的小提琴声飘荡在晚会现场。身穿迷彩服、戴红绫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排成整齐的队伍 登上舞台,合唱《松花江上》以及校歌《壮志凌云》,雄浑有力的歌声拉开了本次晚会的帷幕。随后,歌舞、话 剧、朗诵等不同类型的节目轮番上演,将晚会一步步推向高潮。 表演形式 各领风骚 虚幻的影子、无声的语言讲述平凡的故事。医学院文艺团带来的人影戏——《青涩年华》,给人眼前一亮。 白色的幕布,黑色的人影,将一位女孩刚进入大学、参加军训以及校园活动,上课学习,偶遇爱情等丰富的大学 生活展现出来。林学园艺学院表演的魔术,源源不断增加的扑克牌,空中飞舞的魔术棒,酒瓶和杯子之间相互转 换,令在座的观众眼花缭乱,台下更是不断响起掌声和欢呼声。学生社团联合会精彩演绎的《茶韵墨舞》,将中 国古典元素中的书画艺术、茶艺术、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最后,墨笔写出我校校 训“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竖立在舞台的两边。 原汁原味 民族风情
消息的写法
1.标题
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 称辅题、子题)。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或两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 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 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 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
来自民院青年网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a.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 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本网讯(记者 喻田甜 陈倩倩 张伟鹏)2015年10月13日晚,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 台湾阳明大学教授张晓风在我院附二楼演播厅作题为《“无限续杯”和“有限一 杯”》的讲座,她用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激励青年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 弃的人生感悟。

浅谈提高新闻报道的写作的技巧

浅谈提高新闻报道的写作的技巧

浅谈提高新闻报道的写作的技巧韩金龙(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新闻报道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去反映客观世界的千变万化。

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实际,发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新闻报道要有利于整个社会增强理性精神和建设性态度,通过舆论监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断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做到有分析、有主见、有方法。

从事专业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掌握新闻报道的规律,还要能写出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这就需要媒体人提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闻报道;写作;技巧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5一0119—02一、新闻报道的形式新闻报道的样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变化,旧有的样式可能被淘汰,新的样式又不断涌现。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为受众服务,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

新闻报道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消息、通讯、述评、调查报告、评论和新闻照片。

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消息是一种简洁而明快的报道新闻事实的文体,列宁称这种文体是“电报”。

其特点是内容简约、传播速度怏。

从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看,传播信息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的功能,新闻工作者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大量的需要迅速报道的新闻事实。

于是,他们大多选用了“消息”这一简洁、快速的形式,消息也就成为新闻传媒的主角。

通讯在报道内容上是比消息更详尽的一种报道形式,一般说,通讯报道新闻事实比较具体。

报道人物,可以就人物成长过程及显著事迹叙述清楚,其中甚至不乏细节的描述;报道事件,一般要将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必要时,要对事件的某些场面详细描写,以再现事实的生动性。

有些新闻,对于受众来讲,仅了解其梗概即可;有些新闻,则不仅要了解其梗概,而且要了解其背景、细节等,这就必须凭借通讯这一报道样式。

评论也是新闻文体的重要品种,是就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当时某种社会现象发表评论和意见。

浅谈新闻写作角度和方法

浅谈新闻写作角度和方法
科 学 之友
Fi d f c neA ae r rn i c m tus e oS e
2 1 O 月 ( 9) 00年 3 O
浅 谈 新 闻 写作 角度 和 方 法
李 国生
( 赣南 日报新 闻采访 中心 ,江西 赣 州 3 10 4 0 0)

要: 文章结合 自身从 事新 闻写作 多年的经验 ,重点从新 闻稿素材积 累和选取的方法 、

也纳入其调整的范围 ,或者在现实和潜在 的意义 E 都不会对所 在的社会和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纳入法律调整 的领域 ,那 么这种 法制不是专制 的,就是幼稚 的” 4 。_ J
通过 分析 可 以看 出法 律调 整和道 德调 整既有 联系 又有 区 别 ,不能只注重一种调整方式而忽略另一种调 整方式 ,法律调 整 具 有 及 时 ,道 德 调 整 具 有 长 期 性 。法 律 调 整 和道 德 调 整 并 举 ,才 能 实现 社 会 调 整 的 目的 。 参 考 文献 1 吕 坤. 呻吟语 ・治道 》 《 2 孟 子. 孟子 ・ 心上 》 《 尽 3徐 向华著. 中国立法关系论. 杭州 :浙江人 民出版社,19 99 4 郝铁川. 精神文 明建设与法治. 上海社科规划通讯 ,19 96

‘ e fv un s m e t r e i rt ha e’ ‘ Th e p i h i n sa ei r o o a s m nf ’
— —
Di u ss h oit j s te a s se eS ceyt Ad t h y c t o u W
选题 的 角 度 等 分 析 和 论 述 写 作技 巧 。 关键 词 :新 闻 稿 写 作 ;选材 ;方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G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1 0 0—8 3 ( 0 0)0 16 2 1 9—0 9 0 3—0 2

浅谈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浅谈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浅谈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作者:来源:《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08期新闻写作要围绕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展开,在新闻的事实方面要更加全面生动,真实记录新闻报道的新闻事实,不断挖掘新闻潜在的内涵价值,让作品更加吸引人、感染人,并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新闻工作者要力图通过不同的新闻视觉和新鲜材料,不断挖掘内容生产的本质,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采写,重视采访方法,深挖新闻视角,不断把握新闻采访和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展现新闻的亮点和价值。

做好一则新闻依靠的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和优秀的文笔,更重要的是在采访和观察上做足文章。

要想做好采访首先必须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了解被采访人物的背景、相关经历、情绪状态、兴趣爱好,这样可以便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更好地接触被采访人,同时可以引入更加深层次的话题,进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度性和贴近性。

其次是在访谈的过程中要学会认真聆听,尊重被采访人的情感和诉说需求。

这样,一方面可以在采访的过程中调整采访内容和采访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整合新闻信息,挖掘新闻线索,高效地完成新闻采访工作。

由张浩先生撰写、海潮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新编新闻写作技巧与优秀作品赏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围绕新闻写作的技巧展开。

首先,从新闻的真实性出发,强调了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新闻失实的原因和规避新闻失实的措施。

其次,从新闻的客观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新闻客观性的含义、新闻叙述视角与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

再次,从新闻的公正性出发,明确了新闻公正性的真正含义,提出新闻不公正性的体现和公正报道的基本做法。

最后从新闻的可读性出发,诠释了新闻可读性的含义、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意义和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具体实现。

作者侧重于新闻写作技巧中的新闻素材搜集与语言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是强调采访的准备,分别从新闻采访的概念和综述,新闻采访时应注意的原则、新闻采访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新闻采访时应创造的访问条件等,强调了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要保证抓到第一手材料,同时提到在新闻采访中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赢得对方的尊重,包括与采访对象的谈话方式、交谈中发现的新闻线索、采访时应保持的谈话态度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等等。

浅谈如何写好新闻消息

浅谈如何写好新闻消息

浅谈如何写好新闻消息篇一:谈谈怎样写好新闻的主体局部谈谈怎样写好新闻的主体局部怎样写好新闻作品的主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主体局部要有充实、丰富并能答复有关问题的内容。

在新闻报道的主体局部,要写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使新闻主题思想有牢固的“物质根底〞,使人信服。

内容充实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这些内容是否能够有力地答复、解决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力地答复、解决问题,主体局部每个层次一般都应由小观点、概括材料和具体材料这样三个方面来组成。

所谓小观点,即构成一个大问题的假设干方面;所谓概括材料,就是从大量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能反映事物面貌的根本概况;所谓具体材料,也叫典型材料,即有代表性的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事例,有情节,有人物,有故事,一般写得比拟详细。

从材料上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精心选择,集中写好主体局部。

为使主体局部充实、饱满,这局部内容必须展开写,详细写。

但是一定要扣住中心,突出重点,能够集中地说明问题。

因此,在主体局部写作中,但凡与主题有关,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要留下;但凡同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就应当舍去或者略写。

如果不是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或者凡跟主题发生联系的所有事实统统写进主体,文章内容势必庞杂、臃肿,这是不可取的。

应当从大量的材料中经过精心比拟、筛选、提炼,从中选取最能说明问题,最有助于表现主题而又最生动感人的那局部事实,展开细写,起到事约意丰、以一胜十的效果。

从结构上保证主体局部,突出中心段落,合理安排层次。

能否写好主体局部,同文章结构是否突出主体,层次安排是否保证重点关系极大。

主体局部的结构形式,可以从时间上根据事实的先后排列顺序,或者按事物自身的逻辑联系进行表达,还可以将时间和逻辑两种顺序交替使用,但不管采用哪种结构形式,都应根据主体的需要出发,依照内容特点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而合理地安排层次和段落,力求中心局部突出,层次清楚,条理清晰,顺理成章。

古往今来写文章都要求“有物有序〞。

新闻稿如何写范文3篇

新闻稿如何写范文3篇

新闻稿如何写范⽂3篇如何写好基层新闻稿件我是⼀名在基层从事27年新闻宣传⼯作的通讯员,积累了⼀些经验,在此结合⾃⼰的⼼得体会,谈谈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

⼀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包括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原因、结果。

掌握六点要素,要报道的新闻才算完整。

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个特点:即快、真、短、新。

1.报道快。

即报道要及时,要第⼀时间去报道,不要等过了⼏天才去,那就没有新闻价值了;2.事实真。

真实是新闻的⽣命。

新闻中的⼈物、时间、地点、数字等都要求准确⽆误,绝不能道听途说或凭空捏造;3.篇幅短。

短,就是语⾔简明扼要,但简短要以内容充实、叙述清楚、重点突出为原则;4.内容新。

“新”,指发⽣在⼀两天之内的事件,同时,⾓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以新的感受和印象。

⼆、新闻稿件要写好标题。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半,如果⼀篇新闻稿件能有⼀个好的标题,就会给⼈以好的印象。

新闻稿件的标题不⼀定要有⽂采、诗韵,最好是整篇新闻稿件的中⼼思想,反映整个报道的主题,让⼈看了题⽬就能明⽩整个报道的⼤概内容。

2000年,时任成武县张楼乡乡长马⼴智将分管的财务权从500元减到300元,⼜从300元下降到100元,也就是说就当100元的家,超过100元,报书记审批,重⼤花销要由联席会研究审批,当时我觉得这个新闻素材不错,但我没有急于着⼿写,⽽是在脑中思索⽂章的标题怎么写,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最后把题⽬定为“马乡长三削⼀⽀笔”,接着⼀⽓呵成。

稿⼦写好后,分别被《⼤众⽇报》、《经济⽇报》、《菏泽⽇报》等10多家媒体采⽤。

三、把握主题,明确思路。

⼀篇新闻稿件要有⼀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活动或会议等的开展都有其⽬的和意义,这应该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

不能像记流⽔账⼀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完整记下来就算完了,那是没有意义的,⼀篇好的新闻稿件应该有⼀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四、注意⼈称的使⽤。

新闻稿件应该以第三⼈称来写,最好不要以第⼀⼈称来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内容:要谈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闻?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指企业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推广价值的人和事的简要报道。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中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定义: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界的老前辈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另外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

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不管他们怎么样界定,都离不开一个字“新”和“未知欲知”的事。

新闻的特点:尽管新闻的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新、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

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那时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当朝的百官需要了解朝政,也需要对外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而且这个时候传播的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新闻的写法。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的交待与补充,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随着网络媒体的运用,标题要求越简洁明了越好,使人一看便知文章的主要意思。

昨天我在中国煤炭新闻网上看到一个通讯员的文稿标题是这样立的: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团委“五个一”活动宣扬雷锋精神,六项活动学习雷锋。

这个标题明显太长,主题不集中。

我们不仿改为:南屯矿弘扬雷锋精神形式多样。

由34个字变为13个字,是不是更紧凑,更贴切。

另一标题:构建高校毕业生快速成长新通道。

大家看一下标题有什么问题?明显的是要素不全,没有单位名称,象在打哑迷,使读者不知是那里在构建,通过阅读文稿才知是夹河矿。

我们将其改为夹河矿构建高校毕业生快速成长新通道不是更贴切吗。

新闻要具备六个要素,也就是我们在写作时要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也就是新闻学中通常说的六个W。

它的功能是:形成舆论,引导舆论。

通过对新闻的报道,形成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存在问题.最新消息的流通和人们眼界的拓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前面讲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真、实、强、短、快、活。

如何使新闻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受众对新闻的要求。

所以,新闻工作者,我们企业的专兼职通讯员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就要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探索新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稿件或者说是新闻作品具有新闻价值,被新闻媒体所采用。

那么,什么是新闻角度呢?怎样才能选准最佳新闻写作角度呢?这是搞好新闻宣传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一般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前者以采访为主,后者则是偏重写作采集,二者互相关联,互为补充,进而使角度变得独特和鲜活起来。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专兼职通讯员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

要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要善于找好新闻的由头。

什么是新闻的由头呢?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

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写作的引子或者理由。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

新闻由头,就是你手中的素材是否值得写、你写的事件或人物是否有根据、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基本依据。

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不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

新闻由头有两性:较强的时效性,引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性。

新闻由头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

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你报道的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

第二个作用:翻新旧闻,拯救想报道却过了时效的事件和人物。

现实中,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哪里有新闻,拥有现代传播技术和庞大采编队伍的专业媒体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就别说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了,不可能预知新闻。

事实是,许多新闻被我们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事件是逐渐显现的,这期间或许还有个过程,当我们发现时,没准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

找新闻由头,要立足于新闻的变动。

一、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

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这点似乎大家还能掌握,都能把最近的时间写在开始,新闻要时间新没错,但时效性并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并不等于就有了新闻由头,同时还应特别强调内容新。

是否是新闻由头则要从内容上判断,应该是内容上的最新点。

二、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

新闻总是与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我们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新闻事件一经发生,就要紧紧抓住它,以第一时间迅速发播出去。

在挖掘内容新上找新闻由头,除了注意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以外,还应当注意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

抓住这样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能够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

如果新闻已离发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时,就得下功夫捕捉与之相连的渐变过程中的新情况,采取以“新”带“旧”,由近及远的办法,把旧闻变成新闻。

如果能在过时的事件中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

这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发现已知新闻事实的变动。

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

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时,事实已经发生过一段时间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可以学习不少老新闻工作者的做法,善于从事实的变动中挖掘“新闻由头”,这样不但能把“死”新闻救活,而且还能写出很好的新闻。

从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中找新闻由头,要处理好新变动与旧闻事实之间的关系,即:旧闻确实有值得重新报道的价值;新变动是在旧新闻事实基础上的变动,它们之间有紧密和必然的联系,新变动的“新”,应是新闻媒体当前所急需报道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只要你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身边的新闻,然后,在采访中多问、多记、多观察就不难给这个新闻找个发布的由头。

寻找新闻由头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要有新内容。

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

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作者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

几月几日了解到与新闻发生的时间无关,因此不能作为新闻五要素的。

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到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

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就不能用。

在某件事报道的时机与记者或通讯员去了解这件事的时间相吻合时,是可行的。

慎用“截至”式由头。

有的通讯员写稿时找不到好的新闻由头,而以写稿时的时间为准,采用“从某年某月某日截至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程式作为新闻由头。

这便是“截至”式由头。

要慎重对待截取的时间。

不用“马虎眼”由头。

凡有“最近、前不久、日前”等“马虎眼”一类词儿的导语,均称“马虎眼”由头。

用这种“马虎眼”的词儿,只能剥弱消息的时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愚弄读者的做法。

因此,我们要坚决摈弃“马虎眼”的由头。

实践证明,采访中只要耐心地寻觅,由头还是有的。

二、让新闻“溶入”人性化优秀的新闻作品选择角度是多变的。

有时为了使那些纯政策性的经济性的“硬新闻”受到读者和听众的欢迎,就得在各方面巧妙运作,充分发挥情景的作用,精选各种“切入点”把经济报道和指令性报道与民间习俗、社会时尚、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和现代技术等交叉,使新闻报道视角独特,受人欢迎。

如今,“独家新闻”并不意味着你抢到了“第一落点”和“第一时间”就拥有读者和听众,而是要求作者、媒体使用独家的观念、独家的视角、独家的方法,挖掘比别人更加深入的新闻事实。

三、拓展“新角度”,强化“三意识”新闻写作的看家本领就是“抢新闻”,而好的新闻,从来离不开好的角度,而好的角度的产生,则有赖于“三个意识”。

那“三个意识”呢?1.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

这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问题。

但是,要把这种“读者意识”贯彻到采访、写作、办报、办台之始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常的琢磨。

2.新闻价值要有创新意识。

一篇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角度,而再好的角度,如果观念陈旧,也会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说到创新,首先要突破“自我”,突破个人占有知识的局限和社会实践的局限,不断否定“自我”。

这样在全新的状态下,才能以最新的视角,选准最新的写作角度。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通过知识和经验大量的积累,激发出新的创意,实现新的角度。

应当不断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用政治家的头脑,科学家的严谨,新闻记者的敏锐,突破思维上的局限性,克服过去那种高唱“四季歌”的模式化报道思维,变指令报道为循循善诱的报道;改单纯经营性报道,为经营者与授众的双重报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达到求新、求活、求好的目的。

3.实现新闻价值要有“精品意识”。

角度确定以后,要实现它的新闻价值,“精品意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又统一的。

一篇文章,一个节目,光有好的角度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好的内容,要以“生花之笔”加以润色,使读者从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中除了得到信息,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在我们企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为什么我们许多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写得简单、干涩、不生动,或不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情况,掌握的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资料不充分,从而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为报刊媒体所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