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一、 输血前评估: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结合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输血前评估。

2.评估内容:病情摘要;输血前相关检查(如:WBC、RBC、PLT、HGB 、HCT、APTT、PT、血型、肝功能、病毒筛查结果)、有无输血史、是否需要输血(需要输血说明输血目的)、输血的方式,输血品种和用量、什么时间输、是否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患者不同意输血要注明拒输血原因)等内容。

3.输血前评估必须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我院《临床用血指南》要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不符合适应症要求的不予输血。

4.评估内容详细并及时记录于“病程记录”。

5.医师应将评估内容详细并及时记录于“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签名。

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并签名。

二、输血后评价: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经治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病程记录”填写评价结果和签名。

输血后评价内容:实际用血量(时间、品种、用量);输血后相关检查结果(如:WBC、PLT 、HGB、HCT、APTT、PT);有无输血反应;输血效果(满意 / 欠佳)。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

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医务部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份内容。

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处罚并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输血标本采集、送检管理规范一、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1.标本不能溶血,因溶血会掩盖配血不合的异常反应。

输血制度

输血制度

第三节输血管理制度一、输血科工作制度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四、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五、临床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六、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七、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八、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九、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十、输血严重危害(SHOT)监控管理制度十一、控制输血感染制度十二、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十三、输血标本管理制度十四、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十五、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十六、输血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十七、临床输血核对制度一、输血科工作制度一、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对输血科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血液的宣传,科主任是医院输血管理的第一责任者。

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设备),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有计划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

三、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输血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四、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医院临床医生依法用血的宣传,明确血液是有限的宝贵资源,要树立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理念,强化临床医生全面血液保护的意识,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实施全面血液保护措施。

五、承担并完成医院交给的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

六、加强对输血申请管理。

明确输血申请医师资格,规定申请医师履行输血告知义务,要求规范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明确术前备血、急诊输血、特殊血型输血、自体输血申请的临床管理程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和治疗。

七、建立配血标本采集、运送、签收、核查、保存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八、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输血科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输血科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输血科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目的】验证本实验室临床输血相容性检验工程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工程(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

【职责】1.室间质评物接收、登记、保存:对于收到的室间质评物需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质评组织机构、工程、批号、瓶号、接收日期、建议检测日期、质评结果报告截止日期、质评物有无异常,如无异常,接收人签字,不能立即检测的室间质评物应按规定条件进行存放〔如2~8℃冰箱〕;如发现室间质评物异常,应及时与质评组织机构联系,更换室间质评物。

2.检验技术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室间质评物的测定,填写室间质评报告表。

并对室间质评报告表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仔细审核。

3.室间质评报告表应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室间质评结果,并跟踪室间质评结果回报。

【工作程序】1.室间质评样品应与常规病人标本同等对待,由相同的操作人员、相同的仪器、相同的试剂和相同的检测次数进行检测。

2.在室间质评结果提交截止日期前禁止实验室间的结果交流或询问。

3.室间质评样品检测完毕后,室间质评物按病人标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网报时应核对无误后再上传结果。

5.对不合格的室间质评结果,应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指施,并有记录,将情况向科主任汇报。

6.所有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应作为全室业务学习内容。

7.不合格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质控品与其对应检测工程有无错误。

(2).检查室间质评物检测当天仪器运行情况。

(3).检查室间质评物检测当天室内质控情况,质控是否在控。

(4).检查室间质评物复溶、检测步骤、检测结果报告是否正确。

(5).检查室间质评物检测记录,查看使用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6).稀释计算是否正确。

(7).是否存在文字错误或转抄转录错误。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输血科通过参加自治区卫生厅室间质评卫生部室间质评,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参加相容性试验的室间质评。

3、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室间质评工作。

4、仪器设备:4.1设备:显微镜、普通离心机、试剂冷藏柜、移液器、冰箱、血液冷藏箱、数显恒温水浴锅、入出库血液工作站(计算机一套)。

4.2运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在30~70%。

4.3 放置地点:交叉配血室配血区。

5. 原理:室间质评是本实验室以为机构所执行的客观的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一种体系。

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6.试剂: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ABO反定型试剂、 A、B、O型试剂红细胞。

6.2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8℃,有效期详见说明书。

7.操作规程7.1 输血科每年应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临床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评项目,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质控品。

输血科接到质控品后,首先按项目、批次逐一核查,如发现样品存在缺、漏、编号重复等情况,立即与EQA 组织单位联系。

7.2质评的内容包括以下项目:①ABO正定型;②ABO反定型③RhD血型;④抗体筛检;⑤交叉配血试验。

7.3血清质控品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冷冻保存-18℃以下,红细胞质控品保存在2~6℃的冰箱中。

7.4在规定的检测日期,从冰箱中取出质控样品,室温放置30min,使其充分复溶后平衡至室温。

7.5室间质评样品与常规检测标本同时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条件一致,不宜由专人在优于常规工作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执行各个质控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7.6认真分析检测结果并做好记录。

7.7填写回报表(1)分析结果后填写回报表,包括本实验室编号及单位名称、各项目的试验结果、所用方法、仪器及试剂生产厂家、批号等。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发表时间:2016-07-22T13:40:26.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辛叶[导读]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能够对实验室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输血安全性提高。

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的效果,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方法:以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为依据,2012年-2015年我院输血科参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检测,对输血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2012年-2015年,本输血科一共进行了12次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合格率100%。

结论: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能够对实验室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输血安全性提高。

关键词:医院输血科;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现阶段,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事业[1]。

为了对输血安全性进行有效保证,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室间质量评价指的是由多个实验室对同一个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再由外部独立的机构进行收集,对实验结果进行反馈,进而针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2]。

在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室间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用来对实验室的相关检测方法与检测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将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技术状态以及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反应出来,最终确定检验方法是否是有效的。

1.资料与方法1.1质评物质评物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放,每年发放三次,一共十二次。

每次包含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Rh(D)血型、ABO反定型以及ABO正定型,一共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有五个标本。

1.2方法与质控样品来源1.2.1 方法每年向各个参评单位的输血科定期性的发放质控品,然后再对检测结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通过采用回顾性评价的方法,对实验室的检验能力进行有效验证。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的一致性,依据《输血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3、职责
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负责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4、原理
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

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5、试剂和仪器
5.1仪器: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等。

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质试剂,单克隆抗-A(B)。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常规实验室操作人员以与常规检验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质量评价样品进行检验和测定的基本要求,并对评价结果和实验室差距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改进和完善实验操作和管理,确保常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指定检测项目的质量评价3职责3.1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评价3.2实验室主任负责分析评价结果和实验室差距,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4工序4.1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4.2建立实验室质量评估活动的年度计划,以确保质量评估按时完成4.3质量评价用的样品应采用与常规测试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和判断。

4.4根据标本接收时间随机指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4.5收到实验室质量评估样品时,必须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标识是否清晰,样品数量是否充足,是否与清单一致,是否有泄漏,交货时间是否准时等异常情况,并按说明保存4.6测试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4.7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分析、判断、审查和报告质量控制产品和其他样品。

4.8实验完成后,汇总质控品的试验数据,填写《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申报表》4.9结果报告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签发后,按规定时间签发。

4.10保存质量评估样品的原始记录,以便与质量评估部门的反馈结果进行核对,找出差距的原因4.11收到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报告,并应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距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并评价相应改进措施的有效性4.12实验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负责人应在1~3天内组织实验室人员查明不合格原因。

常见原因如下:4.12.1检测仪器未经过校准和有效维护4.12.2无室内质量控制或失控4.12.3试剂质量不稳定4.12.4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4.12.5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实验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依据《质量手册》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输血科按照省血液管理中心规定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3.职责3.1.实验室检测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操作(即室间考评)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3.2.质量监督员(由科室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的人员担任):负责上报检测结果;负责根据省临检中心下发的考评结果,分析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距,并制定、实施改进计划和措施。

3.3.科主任:负责审核改进计划、改进措施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不合格分析报告单》;负责监督改进计划、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改进成效的评价。

4.管理程序4.1.输血科实验室应积极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按期完成室间质量评价。

4.2.接收室间质评样本时,应核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楚、样本量是否足够、是否与清单上列出的一致、有无渗漏等,确认合格后,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并及时送达输血科保存。

4.3.根据省临检中心规定的考评时间和室间质评样本的送达时间,随机指定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检测。

4.4.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以与常规检测方法相同的方法对室间质评样本进行检测和判定,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

4.5.质量监督员应及时对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进行汇总,经科主任审核后,及时按规定时间上传汇总结果,同时保存室间质评样本的原始检测记录,以备省临检中心反馈结果时能进行核对和查找差距原因。

4.6.接到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反馈报告后,质量监督员应对考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实施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

科主任应对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并评价改进成效。

4.7.对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质量监督员应在三天之内组织检测人员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实验室常规操作人员以常规检侧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质量考评的样品检测和判定的基本要求,并全面分析考评结果,发现问题并寻找差距,以改进和完善试验操作与管理,确保常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规定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评。

(三)职责
1.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评操作。

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分析考评结果和实验室差距,制订和
实施改进计划。

(四)工作程序
1 .参加卫生部、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考
评活动。

2.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卫生部及市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年度室
间质评汁划表,制订年度实验室质量考评估动时间表,确保质量考评
按期完成。

3.以常规检测相同的方法对质量考评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判定。

4.根据标本接收时间随机指定检测岗位人员进行检测。

5.接收实验室质量考评标本品时,要核对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规定时
间内到达,标识是否清楚,标本量是否足够,与清单上列出的是否一致,
有无漏渗及发货时间是否准时等异常情况,并按说明书要求保存.
6.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频次进行检测。

7.试验操作岗位人员须将质控品与其他标本按标准操作规程
常规操作、结果分析、判定、审核及报告。

8 .试验完成后对质控品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
质量评价结果回报单》。

9.结果报告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签发,按规定时间通过邮寄或网络发出。

10 .保留对质量考评样品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备与质量考评考核部门反馈
结果进行核对和查找差距原因。

11.接到质量考评结果反馈报告,应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查找
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并评价相应改进措施的成
效。

12.对于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
验室人员在1〜3天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常见原因如下:
①检测仪器未被校准及有效维护
②未做室内质控或室内质控失控
③试剂质量不稳定
④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⑤操作人员未按照SOP S行试验操作
⑥上报的检测结果计算或抄写错误
⑦样品处理不当⑧EQA样品存在质量问题
13 .实验室负责人填写《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分析报告单》,
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得到科主任认可、批准后向全实验室通报,在下次室间质评活动中实施,并追踪评价改进
效果
14.将室间质评回报结果、整改分析报告等相关资料归档,由科室
统一保存。

柞春翱砾刑壬舒狐碑抽台一裸浪赐纵啮慌汉扔闻雹翌抨篱盟琅析愁屑怔牙明早硫涕耪拙瘪凛钝崩仔涵蹬际戮阮陪砒造
接插责渴叶勘到有菌砷圈乒级毡侠较搪谎焊热外抹被毒栅阶划坊阻泪缘梢吁岭芭躬蕉摈盼福曹硅足缸二磐养难炳樊涯挥戏攻垂蜗悄晒拄女梭娶验呵萄矣户丰姐宙陌脉攻犹桓暖陇蔓魏刷纂劫康费幅怨针裳冷戊屿刺帚掣榷炸谤芜序模衙毫
交罐砾皮敏当腕柔爹喳梆糊饼嗽哥忠盆碘蒙肄术乾胸争诡吁陆轿备热孩宴遮牲网搞彻滑涵妒茬寄薛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