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

合集下载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检测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 和RhD 血型测定,受血者的抗体筛选,受血者与献血者间的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建立本标准流程旨在规范输血前相容性试验采用的实验室检测程序,确保受血者的ABO 及RhD 血型抗原抗体与献血者的相容,确定受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

一、输血申请(一)受血者信息资料核对1.受血者既往检测相关信息资料的核对主要包括血型是否相符、既往是否存在抗体筛选阳性史、既往是否存在血液交叉匹配试验不合史等。

2.计算机或手工比对。

(二)输血前试验项目组合1. 输血申请的作用作为整个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的第1 步,临床医师开据的《输血治疗申请单》具有双重作用—申请用血与申请相容性检测。

2.成分输血与检测组合拟输注血液成分决定相容性检测组合,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增加检测项目,不需要医师填写检测项目申请单,《输血申请单》以最终发出的相容性血液为最终结果。

检测组合分别为:1) 申请含有红细胞成分时的项目组合,包括受血者ABO 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抗体筛选,献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主次侧交叉匹配试验。

2) 申请血浆时的项目组合,包括受血者ABO 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献血者ABO 血型反定型测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次侧交叉匹配试验。

3) 申请血小板时的项目组合,包括受血者ABO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献血者ABO 血型反定型测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小板血清学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4) 受血者抗体筛选为阳性结果时,须做抗体鉴定,同时测定献血者该阳性抗体的对应抗原;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受血者血液做主次侧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5) ABO 正反定型不符时,须做疑难血型鉴定( 含亚型) ,正定型增加抗-A1、抗-A,B 和抗-H 检测,反定型增加A2 细胞、O 细胞及自身细胞检测,确定血型后实施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相合或相容的血液输注。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

二十二、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1.为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2.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前,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2.1.严格核对《输血审批单》、《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要求字迹清楚、信息填写完整,联号相符,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等准确、一致;若联号不符或患者身份信息不一致,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2.2.认真检查血标本质量,确保血标本符合实验要求,要求实验用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且无溶血、无气泡、颜色正常、标本量充足;否则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2.3.复检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要求复检血型与申请单上的血型一致,否则应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2.4.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在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2.5.根据患者的血型、申请输血种类和输血量,取相应库存血液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检,要求复检血型与血袋上标注的血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且无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和库存血Rh(D)血型的一致性),否则应更换相符的库存血液进行复检,并通知和配合市血站纠正相关错误。

3.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时,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3.1.严格按照《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简化操作程序。

3.2.对急性溶血性贫血或烧伤患者的溶血标本,应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3.3.凡输注红细胞类血液制品、浓缩白细胞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浆类血液制品可以不要求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

3.4.配血时,应采用能检查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和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同时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即盐水法+凝聚胺法,或盐水法+微柱凝胶法等。

3.5.配血不合时,应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旨在规范检验人员的室内质控操作程序,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输血科员工都应该遵守执行。

一、ABO、RhD血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该规程的检验原理是选择已知型别的红细胞和血清,根据它们与在用试剂标准血清的阳性和阴性检测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监控实验室进行ABO、RhD血型检测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主要试剂组成包括质控品和血型鉴定试剂。

质控品包括样本1A1型RhD(+)红细胞、样本2B型RhD(+)红细胞、样本3A血清、样本4B血清、样本5O型RhD(+)红细胞和样本6RhD(-)红细胞。

血型鉴定试剂包括标准血清:抗A,抗B,抗D、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Ac,Bc,Oc以及ABO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

卡式专用离心机是该规程的主要仪器。

操作步骤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平板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具体执行。

建立参考值是该规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通过统计实验室内已知血型的样本来确定参考值。

以上是关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通过遵守该规程,可以确保输血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聚胺介质法是一种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和Zeta电位来实现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该方法首先使用低离子溶液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然后加入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中和凝聚胺阳离子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

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试验结果为阳性。

微柱凝胶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血型鉴定方法。

该方法选择已知的血清和相应的细胞,标本其与在用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中的阳性及阴性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以监控实验室进行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件——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

(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
不规则抗体可引起急性、迟发 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可以使患者 体内或输入的红细胞寿命缩短 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方法包括 盐水介质法、经典抗人球蛋白 试验、微柱凝胶技术等
想一想
一.不规则抗体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进行抗体筛查试验?
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
学习目标
了解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 掌握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
(一)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 目的是使输入的供血者红细胞成分在受血者体内不被破坏,输入的 血浆成分不破坏受血者的红细胞,达到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相容。
· • 供血者和受血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 · • 不规则抗体筛查 · • 交叉配血试验
(二)交叉配血试验
• 目的是检测受血者、供血者血液之间是否存在不配合的抗原、抗
体成分
红细胞
红细胞

(主侧)


(次侧)



血清
血清
应尽可能多地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包括不配合的IgM抗体和 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和低离子凝聚胺介质法
(一)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
在各类血型中,A、B抗原性最强,D抗原性次 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和RhD血型必须在 输血前给予确认。
交叉配血时要进行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 和RhD血型复查,除非紧急特殊用血,患者必 须选择ABO、Rh血型同型血液输注,任何定型 试验结果发生疑问,都应当在输血前给予解决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的一致性,依据《输血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3、职责
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负责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4、原理
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

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5、试剂和仪器
5.1仪器: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等。

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质试剂,单克隆抗-A(B)。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采集一)标本采集1.受血者标本采集:采集受血者静脉全血标本,避免过度采血。

2.献血者标本采集:采集献血者静脉全血标本,避免过度采血。

二)标本处理1.受血者标本处理:将受血者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存放于2-8℃,不得冷冻。

2.献血者标本处理:将献血者标本进行红细胞分离,存放于2-8℃,不得冷冻。

三、实验室检测一)实验室检测流程1.受血者ABO和RhD血型测定:采用标准血清试剂和技术进行测定,确认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

2.受血者抗体筛选:采用标准试剂和技术进行筛选,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3.血液交叉匹配试验:采用标准试剂和技术进行交叉匹配试验,检测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

二)实验室检测结果1.受血者ABO和RhD血型测定结果:确定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

2.受血者抗体筛选结果:确定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3.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结果:确定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相容,从而确定最终输血血液的相容性。

四、结果判定与报告一)结果判定1.受血者ABO和RhD血型测定结果判定: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

2.受血者抗体筛选结果判定: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3.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结果判定: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相容,从而确定最终输血血液的相容性。

二)结果报告1.结果报告内容:报告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抗体筛选结果、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结果以及最终输血血液的相容性。

2.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结果保存与归档一)结果保存1.实验室检测结果保存:将实验室检测结果记录在实验室记录簿中,并保存原始记录和计算机数据。

2.结果报告保存:将结果报告记录在相应的记录簿中,并保存原始记录和计算机数据。

二)结果归档1.实验室检测结果归档: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归档,保存至少5年。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类别: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4.10 部门:输血科修改日期:2014. 09 名称: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新增: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程序,规范室内质控操作流程,以便难能够发现实验室常用试剂、耗材的质量问题及反应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提供本实验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证据,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

【职责】L各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过程。

2.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工作程序】1 .质控品来源:商品化质控品,生产企业为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颜色变化、溶血应放弃使用并更换新的质控品。

3 .实施质控的频次:常规实验应在每天试验开始前进行,实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实验,特殊实验应在每次实验前进行。

4 .常规检测前将质控品于室温放置30分钟后使用,所用质控标本类型应与实验项目要求一致,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质,仪器设备及室内温度、环境均应相对稳定。

5 .质控品选择基本要求:每次质控实验应至少选择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一个阴性对照质控品。

6 .过程控制a)ABO、Rh(D)血型鉴定(微柱凝胶)一般选择2个标本。

要求1 个标本A型,1个标本B型。

同时,两个标本Rh(D)不同型,即一阴一阳。

b)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柱凝胶)一般选择2个质控标本。

一个不含不规则抗体,一个含有已知其类型的不规则抗体。

可以使用商品化质控品,也可以使用自制质控品,因为只使用血浆或血清便于保存,可以使用自制标化IgG抗D。

c)交叉配血试验(盐水法、凝聚胺法)选择1个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质控标本作为受者。

选择2个与受者ABO同型的质控标本作为供者,要求两个供者标本中,一个含有可与受者不规则抗体反应的抗原, 另一个不含有可与受者不规则抗体反应的抗原。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嘿呀,咱今儿就来讲讲这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是咋回事哈。

就说有一次啊,我在实验室里,准备好好弄这个血液相容性实验。

咱先得把那些血液样本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就跟捧着宝贝似的,可不敢有半点马虎呀。

然后呢,就开始一步步按照程序来啦。

先得把实验器材都准备得妥妥当当的,啥试管呀、试剂呀,都得摆好了,就像士兵排队一样整齐。

接着呢,把血液慢慢加到试管里,这时候可得集中精神啦,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生怕出啥差错。

然后就开始各种操作啦,一会儿加这个,一会儿加那个,感觉自己就像个小魔法师似的。

在这个过程中呀,还得时刻注意着各种反应,看看有没有啥变化。

要是有一点不对劲,那可就得赶紧找找原因咯。

实验做完了,还得仔细记录数据,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就跟记账似的,得清清楚楚的。

哎呀,这就是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的大致过程啦,虽然听着有点复杂,但只要咱认真对待,一步一步来,肯定能做好滴!以后再做这种实验,咱就更有经验啦,哈哈!
好啦,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的事儿,希望对你们有用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相容性检测标准流程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检测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 和RhD 血型测定,受血者的抗体筛选,受血者与献血者间的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建立本标准流程旨在规范输血前相容性试验采用的实验室检测程序,确保受血者的ABO 及RhD 血型抗原抗体与献血者的相容,确定受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

一、输血申请(一)受血者信息资料核对1.受血者既往检测相关信息资料的核对主要包括血型是否相符、既往是否存在抗体筛选阳性史、既往是否存在血液交叉匹配试验不合史等。

2.计算机或手工比对。

(二)输血前试验项目组合1. 输血申请的作用作为整个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的第1 步,临床医师开据的《输血治疗申请单》具有双重作用—申请用血与申请相容性检测。

2.成分输血与检测组合拟输注血液成分决定相容性检测组合,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增加检测项目,不需要医师填写检测项目申请单,《输血申请单》以最终发出的相容性血液为最终结果。

检测组合分别为:1) 申请含有红细胞成分时的项目组合,包括受血者ABO 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抗体筛选,献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主次侧交叉匹配试验。

2) 申请血浆时的项目组合,包括受血者ABO 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献血者ABO 血型反定型测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次侧交叉匹配试验。

3) 申请血小板时的项目组合,包括受血者ABO正反定型与RhD 血型测定,献血者ABO 血型反定型测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小板血清学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4) 受血者抗体筛选为阳性结果时,须做抗体鉴定,同时测定献血者该阳性抗体的对应抗原;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受血者血液做主次侧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5) ABO 正反定型不符时,须做疑难血型鉴定( 含亚型) ,正定型增加抗-A1、抗-A,B 和抗-H 检测,反定型增加A2 细胞、O 细胞及自身细胞检测,确定血型后实施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相合或相容的血液输注。

3.建立应急输血的管理程序1)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配合性输注检测的管理程序,当临床需紧急用血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快速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2)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非同型输注的管理程序,当临床需紧急用血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输血前检测。

二、检测标本(一)标本要求输血前试验的标本要求为血清标本或EDTA抗凝血标本。

不同的检测试剂原则上按照试剂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要求。

(二)患者准备在采集标本前,对患者应采取适宜措施,避免影响标本质量的情况发生,包括: 1) 患者的生理状态、服用药物、饮食控制等; 2) 注意输注静脉营养液后<8 h、肝素抗凝等因素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3) 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可产生药物性抗体影响抗体筛选和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等。

(三)标本采集1.输血前试验标本采集的关键点1) 采集标本须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2) 试管是否含有抗凝剂、抗凝剂种类。

3) 试管上的标记和患者信息的识别,应明确规定采血护士1 次只能采集1 名患者的标本,不得对多名患者同时采集,采集完毕并在患者床旁核对无误,确保标本与患者的唯一性,防止患者识别和标识发生错误; 采血护士在病历中记录标本采集情况。

4) 对标本采集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安全处置。

5) 按照采集程序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必要时输血科( 血库) 人员提供详细咨询服务并予以必要指导。

2. 输血前试验标本采集的时间1) 一般情况下,用于血液相容性检测的标本须是采集后<72 h 的标本;2) 建议3~30 d 有输血史的受血者,再次输血前的检测标本为输血前<24 h 采集的标本。

(四)标本运送1.标本采集后须由经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及时送至输血科( 血库) 。

2.使用专用运输箱运送标本。

3.运送人员须在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标本无误后,详细填写标本运送记录,保证标本运送安全和质量,确保运送记录的溯源性。

(五)标本接收和处理1.接收确认输血科( 血库) 接到标本,须在核对标本标识、标本信息无误后立即离心,观察标本无溶血、无乳糜及标本量符合要求后做接收确认。

2.签字接收输血科( 血库) 在标本接收单上记录接收时间和质量检查结果后,与运送人员双方共同签字。

3.拒绝接收输血科( 血库) 依据所制定的拒收标本及拒收回告方式的规定,对拒收的标本理由回告给临床用血科室并详细记录。

4.标本处理输血科( 血库) 对接收的标本在用于血液相容性检测前须充分离心,尤其是以微柱凝集法测定时。

(六)标本保存检测后及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置于2 ~6℃保存。

三、检测过程(一)通有要求1.人员培训对血液相容检测相关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免疫血液学相关知识、输血相关检测技能、检测方法原理等,相关人员只有在经过对已建立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允许上岗。

2.检测方法和程序确认1) 对本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确认,如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全自动( 半自动) 血库检测系统等的技术参数,按照所使用的试剂说明书中的参数要求验证,确定测定时间和温度及离子强度等相关条件,确定检测结果及判定标准,并在质量相关文件中做详细描述,最终确定本实验室检测程序。

2) 其他确认,包括人员、设备校准、检测结果判读和检验结果判定,确保符合预期要求。

3.遵从既定检测程序1) 确保对检测过程中离心力、离心时间、血细胞浓度、血清与细胞比例、结果判定方式等关键点进行监控。

2) 明确人员资质授权、设备操作记录等记录内容。

3) 明确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要点,确定检测结果标准、传输数据的录入内容及核对内容等符合既定要求,如血型检测要记录抗原抗体反应格局及凝集强度,而不单纯描述血型表型。

4.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1)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应遵循定性检测的室内质控原则。

2) 实验中应常规设置室内质控,并按照工作模式确定质控频率。

3) 使用自动化系统24 h 开机,每天检测标本前应对全套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品进行测定。

4) 手工批量( ≥1 份标本) 操作时,每批内应设置同项目室内质控品。

5) 使用自动化系统批量检测时,检测的室内质控品应随患者标本同批检测。

6) 当试剂批号改变或仪器重新开机时,应重新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5.检测报告签发1) 检测报告为相容性检测报告单,内容为ABO 血型、RhD 血型、抗体筛选、血液交叉匹配试验;应指定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检测报告和签发,明确其职责,按照本实验室既定的检测结果核对内容、检测结论判定标准和检测报告的时间、方式并签发报告。

2) 相关技术人员应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的培训,经过有效评估可以胜任并得到授权。

3) 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最终是确认血液是否相合或相容,相合则可随时发血,相容则应根据临床患者输血治疗的迫切程度、国家或行业规范及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决定是否发出相容性血液,此属应急用血管理范畴。

4) 检测报告应完整、明晰,须报告的内容包括: 检测实验室名称、标本信息、标本送检日期、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检测者、复核者和检测报告者的签名与报告日期。

5) 检测报告须经最后审核和签发,以确保检测报告正确和完整,须有签发者签名和签发日期。

6.标本保存1) 检测后的标本须存放在有明确采集时间或用血时间的试管架中并放置冰箱内保存≥7 d。

2) 建立标本保存记录。

7.标本销毁1) 输血科( 血库) 规定标本的销毁种类和方式、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人。

2) 建立标本销毁记录。

(二)红细胞ABO 血型鉴定1.检测方法试管法、微柱法、微孔板法。

2.抗原检测应用单克隆抗-A、抗-B 血型试剂对红细胞ABO 血型抗原做正定型检测。

抗-B 试剂应不与获得性B起反应。

3.抗体检测应用A1 和B 试剂细胞对红细胞ABO 血型抗体做反定型检测,当A1 和B 试剂细胞上的D 抗原呈阳性时,需增加O 型试剂细胞; 但遇到下列情况除外: 1) 既往有血型检测记录并有同型输血安全记录时; 2) 新生儿标本。

4.溶血处理应用血清标本做ABO 血型反定型时,有时会出现溶血现象,导致结果难以解释; 这时应将血清稀释后,再用反定型试剂红细胞测定。

5.鉴定操作步骤和技术参数按照已确认的技术操作规程或经确认的说明书推荐的操作步骤进行。

6.结果解释1) 按照经确认的试剂说明书推荐的结果判定标准执行。

2) 应分别记录正反定型试验反应格局与凝集强度、表型结果。

3) 自动判读时,须给予人工复核确认。

7.结果确认1) 结果确认前,须将标本的信息及检测记录与申请单进行核对,确认一致无误。

2) 须将本次标本红细胞ABO 血型结果与以前的记录结果进行核对。

(三)红细胞RhD 血型鉴定1.检测方法试管法、微柱法、微孔板法。

2.抗原检测应用单克隆IgM 抗-D 试剂: 1) 鉴定不必应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方法; 2) 检测结果阴性时,须应用IgM + IgG 抗-D 试剂进一步鉴定。

3.鉴定操作步骤和技术参数按照已确认的技术操作规程或经确认的说明书推荐的操作步骤进行。

4.结果解释1) 按照经确认的试剂说明书推荐结果的判定标准执行;2) 应分别记录试验反应格局与凝集强度、表型结果; 3) 自动判读时,须给予人工复核确认。

5.结果确认 1) 结果确认前,须将标本的信息及检测记录与申请单进行核对,确任一致无误。

2) 将本次红细胞RhD 鉴定结果与以前的记录结果进行核对。

6.定型异常时执行特殊检测程序确定RhD 血型后方能做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紧急情况不能确定患者的RhD 血型而患者又必须输血时,执行既定的经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紧急非同型输血管理程序。

(四)抗体筛选试验1.抗体筛选是输血前相容性试验中除血型外最重要的检测项目1) 输血前检测时,倘若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提示应选择配合性血液输注,在非紧急情况下可做抗体鉴定,血液输注可能需要延期。

2) 与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结果相比,抗体筛选结果更灵敏可靠; 输血前检测须做抗体筛选试验。

2.试验技术选择1) 须选择灵敏可靠的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方法。

2) 抗球蛋白法技术(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凝集试验) 、固相微孔板技术。

3)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在检测某些具临床意义的抗体时,敏感性优于酶法和聚凝胺技术。

4) 应在采用以上检测技术的同时,采用盐水法技术检测盐水介质。

3.抗体筛选细胞1) 抗体筛选细胞须使用细胞保存液保存在温控环境中,在推荐的保存期间内使用。

2) 抗体筛选细胞应至少涵盖C、c、D、E、e,K、k,Fya、Fya,Jka、Jka,S、s,M、N,Lea、Leb 和P 等临床有意义的血型系统的主要抗原,细胞组合中至少有1 个细胞为阳性或阴性( 中国人群中极特殊血型系统除外) ; 不宜将多个不同供者的红细胞混和以达到包含各种抗原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