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建中心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控收费标准医疗单位

合集下载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靶值士20%
NCC1-C-15代谢物、总蛋白正确度验证
葡萄糖
靶值±3.5%
尿素
靶值±4.0%
尿酸
靶值±6%
肌酎
靶值±6%
总蛋白
靶值±2.8%
NCC1-C-16脂类正确度验证
总胆固醇
靶值-4.5%~6%
甘油三酯
靶值±7.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靶值±7.5%
NCC1-C-17酶学正确度验证
靶值士30%
NCC1-C-41细胞因子(原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I1-6)
靶值±30%
NCC1-C-42精神类治疗药物监测
奥氮平
靶值±30%
氯氮平
靶值±30%
去甲氯氮平
靶值±30%
利培酮
靶值±30%
帕利哌酮
靶值士30%
阿立哌噗
靶值±30%
脱氢阿立哌嚏
靶值士30%
氨磺必利
靶值±30%
唾硫平
靶值±30%
靶值±5%
NCC1-H-12凝血因子检测
FVDkFIX、FXKFXkFΠ、FV、FvII、FX
靶值±25%(>12%时)或靶值±2(W
12%时)
NCC1-H-13A二聚体检测
D-Dimer
靶值±50%
NCC1-H-2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FDP
靶值±35%
NCC1-H-14抗凝蛋白检测
抗凝血酶
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靶值士30%
NCC1-C-22肿瘤标志物B(原肿瘤标志物II)
CA72-4.HE4、CYFRA21-1、NSE、SCCA.CA50、

临床血液学检验收费标准

临床血液学检验收费标准
18.00
荧光偏振法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A测定

40.00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M测定

40.00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C3测定

40.00
血小板IV因子活性测定

50.00
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50.00
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Ⅰ,Ⅳ测定

50.00
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Ⅲ测定

50.00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数测定
粒细胞膜流动性测定

80.00
淋巴细胞膜流动性测定

50.00
红细胞膜蛋白原纤化度测定

15.00
红细胞膜蛋白量测定

25.00
红细胞膜蛋白结构测定

80.00
红细胞膜Na.K-ATP酶测定

50.00
血红蛋白电泳

20.00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荧光法测定

10.00
糖化红细胞膜蛋白测定

80.00
进口试剂
进口试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50.00
国产试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100.00
进口试剂
TPA定量测定

80.00
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

50.00
国产试剂
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

100.00
进口试剂
TPA-PAI复合物检测

100.00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

30.00
国产试剂
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
4.溶血性疾病检验->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规*输血科各级检验人员室内质控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合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

选择已知型别的红细胞和血清,根据其与在用试剂标准血清:抗 A、抗 B、抗 D 、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及 ABO 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阳性及阴性检测结果,通过每天或者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以监控实验室进行 ABO 、RhD 血型检测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 质控品:样本 1 A1 型 RhD (+)红细胞样本 2 B 型 RhD (+)红细胞样本 3 A 血清样本 4 B 血清样本 5 O 型 RhD (+)红细胞样本 6 RhD ( -)红细胞2. 血型鉴定试剂:标准血清:抗 A,抗 B,抗 D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 Ac, Bc, OcABO 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卡式专用离心机首先将质控品、标准血清及 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从冰箱取出后平衡至室温。

操作步骤按不同检验方法(平板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具体如下:1. 平板法:在玻片上(或者纸片上)按表 1 加样各 1 滴(50ul),混匀(直径约 20mm 大小), 先后缓慢摇晃玻片, 2 分钟摆布肉眼判读结果,并记录。

2. 试管法:取 13 支(95mm×12mm 或者 75mm×12mm) 试管做好标记, 按表 1 加样各 1 滴(50ul), 混匀, 离心 (离心速度和时间可以选择转速 1000rpm 时间 1 分钟或者转速3400rpm 时间 15 秒) , 判定结果,并记录。

3. 柱凝胶法:取 4*待检 ABO 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做好标记。

将样本 1 分别加入第 1*卡的 1-3 孔中各 1 滴(50ul),将样本 2 分别加入第 2*卡的 1-3 孔中各 1 滴(50ul),将样本 5 分别加 入第 3*卡的 1-3 孔中各 1 滴(50ul),将样本 6 加入第 4*卡的第 3 孔内。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本程序规定了实验室常规操作人员以常规检测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质量考评的样品检测和判定的基本要求,并全面分析考评结果和实验室差距,以改进和完善实验操作与管理,确保常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于于规定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核。

3.1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评操作。

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分析考核结果和实验室差距,制订和实行改良计划。

4.1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考评活动。

4.2制订年度实验室质量考核活动时间表,保证质量考核按期顺利完成。

4.3以常规检测相同的方法对质量考评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判定。

4.4根据标本发送时间随机选定检测岗位人员展开检测。

4.5接收实验室质量考评标本品时,要核对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标识是否清楚,标本量是否足够,与清单上列出的是否一致,有无漏渗及发货时间是否准时等异常情况,并按说明书要求保存。

4.6严苛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频次展开检测。

4.7实验操作岗位人员须将质控品与其它标本按标准操作规程常规操并作、结果分析、认定、审查及报告。

4.8实验完成后对质控品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回报单》。

4.9结果报告给实验室负责人审查核发后,按规定时间收到。

4.10保留对质量考评样品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备与质量考评考核部门反馈结果4.11收到质量考核结果意见反馈报告,应付结果展开比对、分析,搜寻差距产生的原因,制订改良计划和措施,并评价适当改良措施的实效。

4.12对于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人员在1~3天内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常见原因如下:4.12.1检测仪器未被校准及有效率保护。

4.12.2未做室内质控或室内质控失控。

4.12.3试剂质量不平衡。

4.12.4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4.12.5操作方式人员未按照sop展开实验操作方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整理版]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整理版]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一、室内质量控制定义IQC(Internal Quality Control)作为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部分,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遵照实验室制定的室内质控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可靠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测的一致性,以确定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报告的一项工作,是对实验室检测的即时性评价。

二、室内质控的法律约定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

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详细记录。

”2、医院输血科(或血库)实验室和采供血机构的血型参比实验室作为提供临床输血诊断和社会性检测的机构属于临床实验室范畴,所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也应该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

三、质控人员职责1、各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过程。

2、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四、质控品来源和技术要求1、质控品来源商品化质控品、第三方实验室提供或实验室自制质控品。

2、技术要求(1)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应包括抗原阴性、阳性对照品和抗体阴性、阳性对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质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2)自制质控品,必须经本实验室鉴定,获得明确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表达结果。

排除冷凝集、自身抗体、异常蛋白干扰等情况。

五、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1、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的颜色变化、溶血应放弃使用并更换新的质控品。

2、自制质控品:(1)抗凝全血标本:未经其他处理,参照红细胞保存期,使用前同样检查外观,排除溶血、细菌污染等情况。

(2)红细胞溶液:经盐水或其他缓冲液处理,一般当天使用。

(3)稀释后抗血清:4℃保存,根据需要量按月配置,使用前检查是否存在颜色变化及细菌污染等。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的一致性,依据《输血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3、职责
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负责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4、原理
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

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5、试剂和仪器
5.1仪器: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等。

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质试剂,单克隆抗-A(B)。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实验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依据《质量手册》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输血科按照省血液管理中心规定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3.职责3.1.实验室检测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操作(即室间考评)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3.2.质量监督员(由科室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的人员担任):负责上报检测结果;负责根据省临检中心下发的考评结果,分析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距,并制定、实施改进计划和措施。

3.3.科主任:负责审核改进计划、改进措施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不合格分析报告单》;负责监督改进计划、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改进成效的评价。

4.管理程序4.1.输血科实验室应积极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按期完成室间质量评价。

4.2.接收室间质评样本时,应核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楚、样本量是否足够、是否与清单上列出的一致、有无渗漏等,确认合格后,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并及时送达输血科保存。

4.3.根据省临检中心规定的考评时间和室间质评样本的送达时间,随机指定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检测。

4.4.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以与常规检测方法相同的方法对室间质评样本进行检测和判定,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

4.5.质量监督员应及时对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进行汇总,经科主任审核后,及时按规定时间上传汇总结果,同时保存室间质评样本的原始检测记录,以备省临检中心反馈结果时能进行核对和查找差距原因。

4.6.接到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反馈报告后,质量监督员应对考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实施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

科主任应对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并评价改进成效。

4.7.对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质量监督员应在三天之内组织检测人员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回顾

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回顾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确保 临床输血 治
疗安全有效 , 临床输 血提供 优质 服务 。 为
③搞好试剂质量的有效控制 : 领取试剂 时
应认真核实登 记试 剂 的厂 家 、 批号 、 效 有 期、 失效期 。对新 购试剂 进行 试剂 质控 , 对不符合要 求 的一 律退货 。严格 控制 检 测试剂 的储存环境和温度 , 使用试剂 时要 进行核对 , 防止由于试剂 的过期或质量 不 合格等 因素 导致检 测结果 的正 确 。④ 检 测设备 的有效控制 :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 使 用、 维护 、 保养 、 毒制 度 , 期对 仪器 设 消 定 备进行维护 、 养 、 保 校准 。仪 器设 备 出现 问题 时 , 及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 、 校准 、 确 认 。保证仪器设备在 良好 的状况下运行 ,
对输血科实 验室 的质量管 理起到 了促进
作用 , 实验 室各种硬件、 使 软件标准化 , 操
作过程规范 化 , 累积 了操 作经 验 , 提高 了 检验质量 , 临床 输血 提供 了安全 保 障。 为 20 0 8年开 始参加卫生部 临检 中心输 血相
容 性 室 间质 评 活 动 以 来 , 果 准 确 , 绩 结 成
为检验 工作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⑤ S P O
文件 制定 、 执行 的有效 控制 :O S P文件 是
2 0 年参加卫 生部临床 检验 中心室 08
间质评活动 共 1 2次 , 分 均 10分 。这 得 0 反 映 了本 实 验 室 检 验 技 术 人 员 的技 术 水
输血质量管理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卫生 部临床检验 中心组织的 , 向全 国三级 以 面 上和部分二级 医院输 血科 的全 国性室 问 质评活动 , 此评 价实验室检测 能力 。输 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上半年组织一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 建设情况摸底检查;
❖ 3.组织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开展室间质 评活动;
❖ 4.举办一次全市输血科室间质评总结会暨质 量控制技术第二期培训班。
2013年中心质量指标:
全市安全输血率100% 二级医院建成独立的输血科或血库 三级医院自体输血率≥20%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确定室间质评活动的内容:四项
•ABO正反定型、 •RhD血型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 制订室间质评活动评价标准:
1.四项内容每项25分,总分100分;
2.评价等级:
90~99分 合格
100分
优秀
3.年度评价:全年3次以上优秀,评定为优
秀,2次以下优秀评定为合格。
室间质控收费建议:
❖建设方案 ❖工作计划
一、建设方案
基础: 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输血科
输血科开展技术的质量控制 院级血液管理
重点: 全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理念与执行标准
❖ 设置质控办公室:
专职人员1名 其他技术人员2-3名 办公设施1套
❖ 卫生局未配经费。
❖ 工作方法和内容:
1. 协助各医疗机构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输血评价、室内质控、院级血液管理;
会议,建设和评选三家质量控制工作标杆 单位 。
❖ 建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级三甲医院院 内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章11条,输血
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 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
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 建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级三甲医院院内临床用 血评价体系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章14条:医疗机构应当 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 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30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 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 体系。 《》
建议使用北京医院输血科监制,江苏力博/ 力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室内质控品。
国家卫生部行业专项 课题研制成果
❖ 推选三家临床用血质量控制工作标杆单 位,并进行同级单位的对比改进;
❖ 协助卫生局评审各医疗机构,推动质量 管理持续改进。
二、2013年工作计划
❖ 1.指导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临床输血技术 室内质量控制;
2. 建立全市室间质评体系: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方案、质 控指标
❖ 工作方法和内容:
3. 拟建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的网站: 基础理论 先进技术 国际进展 论坛等。
❖ 构建一个全市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决策:
质控中心以及专家组
管理:
区县质控中心(40个)
执行:
各医疗机构
每季度开展一次室间质评或3次/年 每年召开一次全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评价
❖ 医疗机构 1200元/年; ❖ 企业1500元 /年;
国家临建中心临床输血相容性 检测室间质控收费标准: 医疗单位:1500元/年3次 公司:2000元/年3次
室内质控项目:
❖ ABO血型正反定型; ❖ RhD血型定型; ❖ 不规则抗体筛查; ❖ 交叉配血
室内质控方法:
❖ 以上项目需要进行试剂质控并记录; ❖ 试剂质控与过程质控同步 进行。 ❖ 室内质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