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厚度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粗糙度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不同粗糙度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不同粗糙度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研究顾梅芳;杨晓红;孙锋明;陈新华【摘要】为了探讨轴流泵各过流部件壁面粗糙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将轴流泵分为进口段、叶轮室、导叶室以及出口段4部分,采用中心实验设计方法,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对轴流泵的扬程、轴功率及效率进行了试验设计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壁面粗糙对水力性能影响最大,对扬程的影响系数为-0.265,对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283,对轴功率的影响系数为0.099.文章的研究对指导轴流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对轴流泵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也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水利技术监督》【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5页(P146-148,190,200)【关键词】粗糙度;轴流泵;数值模拟;实验设计【作者】顾梅芳;杨晓红;孙锋明;陈新华【作者单位】江阴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江苏无锡214431;江阴市水利工程公司,江苏无锡214431;江阴市璜土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江苏无锡214431;江阴市南闸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江苏无锡2144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7.9;TV136在大型泵站设计中,按照第二相似律选择合适的水泵,水泵在设计工况下的效率、流量均在模型试验中得到保证。

在泵站建成之初,流道表面用模板保证尺寸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能保证壁面光滑,叶轮和导叶往往由车床加工,通过喷漆处理,防止叶片及导叶表面锈蚀。

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输运介质中杂质对壁面的磨损,喷漆脱落引起表面锈蚀,或者直接是杂质对壁面的撞击、沉淀在壁面上,或者气蚀作用对叶片的磨损,都会引起壁面粗糙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泵站水力性能的恶化,大幅削弱泵站在使用中应有的功能[1- 3]。

为了探讨粗糙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朱红耕[4]、李龙[5]等人研究了轴流泵的水力性能随着粗糙度的变化关系,高军甲[6]认为对输油离心泵叶轮进行电解抛光后,大幅降低粗糙度,效率提高了5%,冯建军[7]、王川[8]等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得到相应的结论。

叶片厚度对混流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叶片厚度对混流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叶片厚度对混流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采用高质量结构化网格离散混流泵计算域,基于雷诺时均(RANS)方程和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对混流泵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采用多种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不同叶轮叶片厚度时混流泵的扬程、功率和效率特性及叶轮进、出口的流场流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下,随叶轮叶片厚度减薄,泵的扬程和功率增加,且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工况偏移,最高效率略有升高;叶轮叶片厚度减薄提高了流场流动均匀度,改善了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情况,使空化性能得以改善。

研究叶轮的结构参数对泵类机械水力性能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工程指导意义。

戴辰辰和韩小林进行了叶顶间隙对轴流泵端壁间流动及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丁思云和邓德力进行了叶片数对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的研究;Bonaiuti 分析了叶片负载分布、叶片导边扭曲程度和叶片出口轮毂直径等因素对混流泵水力效率和空化性能的影响。

朱云耕和谈明高分别进行了壁面粗糙度对轴流泵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叶片厚度对泵的扬程、效率、汽蚀性能都有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非线性的。

从综合性能最优的角度来看,存在着既满足结构强度性能又满足水动力性能的最佳叶片厚度。

而目前在叶片厚度对混流泵性能影响上还缺乏必要的研究。

近年来,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融入到泵类机械的研发、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过程已成为一个活跃的领域。

本文建立了混流泵数值模型,采用分块结构化网格离散,基于RANS 方程和SST 湍流模型对混流泵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混流泵的扬程、功率、效率和汽蚀性能随叶片厚度的变化规律。

文中结论可为提高混流泵的水力设计水平和结构设计水平提供依。

轴流泵效率分析

轴流泵效率分析

叶轮参数对 020Q84喷水推进轴流泵性能的影响2010年05月31日 e-works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流体力学等新学科的飞速发展,CFD对轴流泵进行内部流场计算成为可能,并已成为重要的设计手段。

运用软件数值模拟流体机械的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可以方便地研究其内部规律,找到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运用流体软件FLUENT对020Q84喷水推进轴流泵模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全面地研究、分析了叶片数、转速、轮毂比、安装角等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这可为提高喷水推进轴流泵设计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数值模拟计算文中020Q84喷水推进轴流泵模型的计算区域包括进水段、动叶轮区域、导叶区域和出水段组成的整体。

其中,动叶和导叶的数目分别为:6个和7个,轮毂比为0.4,进口直径为200mm,设计转速为1450r/min。

本文对各部分计算区域分别生成网格,然后通过网格拼接技术耦合起来,网格总数为1,887,307。

该叶轮模型以X轴为旋转轴,图1给出了该泵的三维示意图及叶片表面的计算网格。

图1 泵的形状及叶片表面的计算网格本文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和SIMPLE算法,选择分离隐式求解器模拟计算轴流泵内部从进口到出口的360o全流场,求解三维时均雷诺N-S方程,各种变量和湍流粘性参数都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

采用MRF方法处理轴流泵动静界面数据的交换,收敛精度为10-7,收敛耗时约20小时。

2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比较分析2.1 性能预估模型数值计算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预测泵的外特性。

喷水推进轴流泵的流场计算结束后,可以分别获得泵进、出口的总能量。

叶轮扬程就是叶轮进、出口断面的质量平均总压之差,根据泵进、出口的总能量的差值可以预测泵的扬程H。

进口的总能量以进口处的总压Poin来表示;出口处的总能量以出口处的总压Poout 来表示。

预测的扬程按下式计算:式中:ρ—水的密度,为常数;g—重力加速度,也是常数;Δz—叶轮出口与叶轮进口在垂直方向的距离。

轴流泵叶片的数控加工技术分析

轴流泵叶片的数控加工技术分析

轴流泵叶片的数控加工技术分析作者:陈勇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34期摘要:轴流泵常用于城市给排水、农业排灌、电厂输送循环水等,具有扬程低、性能参数可调节、流量大、低水位等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叶片是轴流泵主要的部件之一,叶片的质量对轴流泵各项性能指标有直接影响。

文章对轴流泵叶片数控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等进行了分析,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轴流泵叶片;数控加工;技术要求;处理工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水平的进步,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在制造业中,轴流泵叶片采用数控加工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加工的效率,还有效保证了叶片的质量,为轴流泵各项性能指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轴流泵叶片数控加工技术概述立式轴流泵属于叶片式泵,具有高比转数、效率高、使用方便、扬程低、流量大、性能可调节、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并且能够适用于低水位。

因此,这种水泵广泛应用于城市给排水、农业排灌等工程中。

轴流泵叶片装在叶轮上,根据叶片可调性能将轴流泵分为固定式轴流泵以及可调节轴流泵。

固定式轴流泵性能参数在叶轮运行过程中不能够调节,只有在叶片停止运行后,才能进行叶片的调节,具体实施为将叶片拆下,并进行安放角度的调节。

可调节轴流泵通过机械或液压调节机制,能够在水泵运行中通过电动、手动等方式实现调节,无需停机拆除,方便快捷,适用性强。

叶片是轴流泵最重要的部件,对轴流泵整体的气浊性能、能量指标、水压、运行震动等性能指标具有直接的影响。

对叶片的数控加工,要确保叶片各方面性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2 轴流泵叶片数控加工技术要求及处理工艺2.1 叶片加工材料2.2 数控加工技术要求轴流泵制造项目招标文件中,对叶片数控加工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型线最大偏差应该控制在叶轮直径的0.15%以下。

(2)对叶片正面与背面的波浪度要求为,波浪度小于0.02,叶片进出水口容易出现气浊现象的部位,波浪度需要控制在0.01。

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及导叶结构优化分析

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及导叶结构优化分析

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及导叶结构优化分析身份证号:摘要:双向潜水贯流泵在工作中具有大流量和低扬程的特点,可通过叶轮的正反向配合实现双向工作。

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维修便捷。

常用于灌溉和排涝双向泵站,提供科学化分析满足工作要求。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正反向性能存在差异。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提出科学化与合理性建议。

双向潜水贯流泵系统的进水通道设计能够最小化流动阻力,同时具备出色的水力性能。

设计采用的流体导向和灯泡形等因素发挥支撑作用,并实现了回收再利用。

弯曲的导叶对于叶轮进口速度会产生影响,并影响回收环量,进而导致泵系统性能下降。

关键词: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导叶结构优化引言经研究发现,使用弯导叶可使反性能减小,而正性能则下降并且参数变化波动较大。

因此,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导叶的厚度与泵的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单一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泵装置正常运行时,导叶的厚度与泵的性能之间存在冲突。

导叶的厚度增加可能会改善流动分离。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目前,水泵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特别是在农业中的排水和灌溉方面。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在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当前国家发展快速,经济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机电排灌事业也应与时俱进。

如今,已有各类泵站投入使用,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稳定发展,在应对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方面,对于工业生产和城乡生活具有极其关键的影响,水泵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目前有600,000座固定泵站,其中有300多个大型泵站,还有21个低扬程泵站。

这些泵站的特点是流量大、扬程低,并且价格相对较为经济实惠,是经济型水泵。

江苏地区常常出现河水位的大幅变化,致使频繁的旱涝交替,所以需要建立具备双向抽水功能的泵站,不但可用于灌溉,同时也能够用于排水,也可用于应对旱涝灾害。

在建立泵站时,常常面临着多种困难,如低扬程、大流量等等。

这些特点对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却很难实现,尤其与传统的双向抽水泵相比,双向潜水贯流泵结构紧凑、安装简便、易于维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泵站。

不同叶片厚度对轴流风机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不同叶片厚度对轴流风机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不同叶片厚度对轴流风机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李俊;徐洪海;余培铨;徐金秋【摘要】为了获得不同叶片厚度对轴流风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对叶片相对厚度为6%、9%、12%以及15%的4种风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薄叶片风机在设计流量点附近有更好的气动性能,但流量变化对风机性能的影响明显大于厚叶片风机,厚叶片的风机有更大的稳定工作区间.叶片厚度的增加,改善了叶片前缘附近的流动情况,但使叶片尾缘附近的做功能力减弱,流动分离更加严重;减小了叶顶泄漏流对主流的影响和叶顶二次流动强度,但叶片中尾部二次流强度增加,使流动失稳,增加了能量损失,使得风机气动性能降低.【期刊名称】《风机技术》【年(卷),期】2017(059)005【总页数】7页(P20-25,31)【关键词】轴流风机;数值模拟;叶片厚度;流动特性【作者】李俊;徐洪海;余培铨;徐金秋【作者单位】浙江省风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风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风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432.1;TK05轴流式通风机通常应用于大流量低压力的场合。

其发展较离心式通风机晚些,但在19世纪末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场合。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机翼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轴流式通风机设计的发展[1]。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轴流式通风机的研究和设计主要集中在通风机叶片结构的优化方面,从而提高轴流式通风机的全压和效率。

在叶片优化设计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比转速、叶片安装角、叶片进出口气流角等参数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许名珞[2]通过改变叶片安装角,从而改变了叶片的后弯角,最终结果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符,满足了优化目标。

国内外学者针对厚度变化的叶片对通风机性能的影响也进行深入研究。

韩中合等人[3]针对3种不同的翼型厚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较大厚度的翼型适合于大攻角的情况,但是容易出现尾部涡流。

何元新[4]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对轴流风机叶片的造型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使建立的三维模型与实际铸造模型一致,为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帮助。

叶片型线及厚度变化规律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叶片型线及厚度变化规律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b sce t r rp r mee sa dr t t n l p e f e tiu a elrweef e .Th eo i n r su e a i x e i a a t r n o a i a e do n rf g l mp l r i d o o s c i e x ev lct a dp e s r y d srb t n o e tiu a mp l ri n rf w r b an d b sn u rc lsmu a in f r5 dfe e t itiu i fc n rf g l o i el n e l we eo t ie y u i g n meia i lt o ifrn e o o
生撞击和水流的紊乱 , 采用尾部修圆的方法改变 了
叶轮出水边形状后 , 叶轮 出流均匀. 上述研究只是在
局部上简单地分析了叶轮叶片出口部分厚度对离心 泵性能的影响 , 而在 叶轮叶片厚度变化规律对离心
泵性能影响上国内外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






出 口边
t- "


入 口边

. ’
3 一 6 5 2



() c 叶轮 a l
l ^
. n
一 0
1-
0 0


N 0
皇 -一 - : — 一

- I n
出 口边
l 3

入口边
25
_ ●

4 5
a c tt ei elro te. n ea h mp l u lt e
Ke r s cn r u a u ; l e hc n s i r u in C D; — k t cu e h d a l efr ywo d : e ti g l mp ba i es s i t ; F jt f p dt k d tb o e wa e r tr ; y r ui p ro m— su c

叶片修圆对蜗壳式轴流泵反转作透平的性能影响

叶片修圆对蜗壳式轴流泵反转作透平的性能影响

液压#动与&封/2021年第04期doi:103969/j.issn0008-08133021.04304叶片修圆对蜗壳式轴流泵反转作透平的性能影响程培斋,李怀瑞(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为了利用轻化工行业中低扬程、大流量的液体余压能,以国内某企业生产的一台比转速为900的PLKXII型蜗壳式轴流泵为研究对象%对模型泵叶片的进口边和出口边分别进行了修圆处理(即在叶片的背面、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线处倒圆角),建立叶片无修圆、进口修圆、出口修圆和进出口同时修圆4种叶轮的三维模型,然后使用ANSYS IDEM对模型进行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划分,并基于ANSYS Fluent对不同方案进行CFD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泵工况和透平工况下的外特性以及内部流动信息。

研究表明:叶片进口处修圆会使模型泵的效率提升0.78%,但因为叶片有效面积的减少,扬程降低1.6%,轴功率降低1.5%。

叶片出口修圆会使液力透平的效率提升0.92%,水头降低1.25%,轴功率降低1.31%。

叶片进口修圆后进口附近的压力和速度分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减小了叶片工作面的低压区面积,降低了汽蚀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蜗壳式轴流泵;叶片修圆;性能;影响中图分类号:TH137;TH3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A813(2021)04-0010A8The Influence of Blade Roundnes s on Wc Performance of Volute AxialFlow Pump Reversing TurbineCHENG Pei-zhai,LI Huai-rui(Colleaa of Enegy and Power Engineering,Lanzhou Unia.of Tech.,Lanzhou730050,China)Abstract:In order te utilize the low-pressure,larae-Aow liquid residual pressure energy in the light chemical industry,a PLK XII volute axial low pump with a specific speed of900produced by a domestic enterpris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nlet and outlet sides of the model pump blades were rounded(ie,round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back of the blade,the working surface and the tip of the blade),and the blades without rounding,inlet rounding,and exit rounding were established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four impeSers was rounded at the same Wmc as the and export,and then ANSYS IDEM was used te perform unstructured tetrahedral meshing,and based on ANSYS Fluent,the CFD constant valu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schemes was performed te obtain the pump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enetration Eieeenaochaeaceeeieic*and ineeenaotoowintoemaeion undeenoemaowoekinycondieion*.Seudie*haee*hown ehaeeoundinyeheinoeeoteheboade will increase the eSiciency of the model pump by0.78%,but 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in the eSective area of the blade,the head is reduced by1.6%and the shaft power is reduced by1.5%.The rounding of the blade outlet will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ydraulic turbine by 0.92%,reduce the head by1.25%,and reduce the shatt power by1.31%.After the blade inlet is rounded,the pressure and velocity diswibution near the inlet have been irnproved te a certain extent,and the area of the low pressure area of the blade working surface has been reduced,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cavitation.Key wordt:volute type axial tow pump;blade roundness;performance;influence蜗壳式轴流泵是一种高比转速的叶片泵,其叶轮为轴流式叶轮,但是压水室为类似于离心泵的蜗壳,采用了悬架后开门式结构,可以在不影响管路系统的情况下而拆装泵的叶轮转动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为不同叶片厚度情况下的效率 - 流 量曲线,从图中变化可以看出,叶片厚度减 薄,对提高最高效率是有利的。叶片厚度变化 还引起高效区分布的变化,叶片厚度减薄,高 效区往大流量偏移,对提高大流量工况的效 率非常明显。
(注:图中的 h17t7 表示叶根最大厚度为 17mm,叶尖最大厚度为 7mm,其余意义相 同。)
对轴流泵水力性能影响的研究。灌溉排水学 报,2006,25(1):85-88.
[3]鄢碧鹏,汤方平。叶片数变化对轴流泵 性能影响的研究。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8,1(3):53-55.
[4]朱俊华。轴流泵叶片外缘液流角 对轴 流泵性能的影响。水泵技术,1995,6:3-6.
[5]张华娟,李春。叶轮进口参数对泵性能 影响的研究。水泵技术,2006,3:11-13.
作者简介:朱亮(1984-),男,南通航运职 业技术学院,教。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上接第 148 页) 所添加的每一个特征位置为零件的特征节点,
零件特征,另一方面根据工序尺寸修改某些 特征的参数,生成某工序的三维工件模型,再 生成二维工序图。通过程序控制,工序图自动 插入工艺卡片中,图 4 为轴类零件某工序机 械及工工艺卡片。
1.3 计算结果 共计算了 5 组采用不同叶片厚度的轴流 泵装置如表 1 所示,装置中除叶轮的叶片厚 度不同外,其泵段模型(进水、出水、导叶)均 完全相同。
表 1 不同叶片厚度计算方案
计算时固壁采用速度无滑移条件,进口 指定总压和轴向进流,出口指定流量,每组方 案从大流量到小流量计算了多个工况点。
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厚度变薄,引起扬程 流量曲线和轴功率流量曲线的向上偏移。叶 片厚度减小,相同流量下的扬程增加,轴功率 也增加。
式中 p*-- 折算压力 vj-- 速度分量 ρ-- 流体密度 μeff -- 流体有效粘性系数,μeff =μ+μt μ-- 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
紊动能 k 和紊动能耗散率 ε由下列半经 验方程(3)和方程(4)确定
式中
1.2 网格划分 本文采用商用 CFD 软件 CFX 对装置进 行数值分析,用 CFX 的几何造型模块 ICEM CFD 对装置的进出水管进行了建模和网格剖 分,用 Turbo-grid 几何造型模块分别对叶轮和 导叶进行建模和网格划分。剖分叶轮网格时, 考虑了叶顶间隙和进口导水锥。叶轮单边间 隙 为 0.2mm, 与 实 际 模 型 泵 中 的 间 隙 0.15~0.2mm 相当。进出、水管和弯管之间,出 水弯管与导叶之间采用 None 界面模型。叶轮 和导叶之间,叶轮和进水弯管之间的滑动界 面采用 Stage 界面模型。一种设计方案的网格 调整好以后,网格的划分格式即以配置文件 的方式保存。由于其它方案的叶片数不变,直 接调用配置文件即可快速生成计算网格。
T ECHNOLOGY 科技纵横
叶片厚度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
文/朱 亮
【摘 要】采用 R NGk- ε 紊流模型计 算了轴流泵装置内部的三维紊流流场。通过 计算表明,装置在相同的流量下,随着轴流泵 叶片厚度减薄,水泵的扬程和轴功率增加,最 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且最高效率有所提 高;叶片压力面的压力增加,使叶轮扬程的增 加,而叶片吸力面的压力变化较小,略有增 加,使得叶轮空化性能有所改善,最后通过模 型试验验证了计算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范孝良等. CAPP 系统中工序图的自动 绘制 [J]. 成组技术与生产自动化,1991,1: 35-38. [2]陈阳,刘海江.面向制造的特征建模[J]. 机械制造,2003,41(466):15-17. [3]王恒,宁汝新.面向制造的特征设计和 工序图形的自动生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4(5):395-398. [4]史建军,方秀清.CAD/CAPP 集成环境 下叶片泵类零件工序图的自动生成 [J]. 机械 制造与自动化. 2009, 38 ( 1) : 102~105. 作者简介:景海平,男,1963 年生,副教 授,硕士,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1985 年参加 工作,现任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 学院院长,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要研究方 向:机械设计及理论。 (作者单位: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成的特征,一方面通过删除尚未加工的某些 问题。采用基于三维特征模型的工序图反向
重构法,解决了工序图动态绘制过程中信息 共享问题。利用 Solid works 配置管理技术,自 动生成相关联的工序模型与工序图,通过程序 控制,工序图自动插入工艺卡片中。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识 别制造特征和几何拓扑的命名和辨识方法以 使工序图的生成模块与商业 CAD 系统更好 的结合。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计算还发现叶片变薄后,叶片压力 面的压力增加,使叶轮的扬程增加,而叶片吸 力面的压力变化较小,略有增加,使得空化性 能有所改善。
2.试验对比 采用叶尖、叶根厚度分别为 5mm、12mm 的 zm50 叶轮,及叶尖、叶根厚度分别为 7mm、 17mm 的 zm50 叶轮做泵段试验。泵段试验在 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高精度水 力机械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台效率测试的综 合误差为 。由试验得出随着叶片变薄,叶轮扬 程、轴功率增加,叶轮高效点向大流量偏移,且 有所增加,和数值模拟的结果相符。 结论 紊流计算和模型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流 量下,随着轴流泵叶片厚度的变薄,轴流泵的
形式上表现为模型特征树上的每一个特征,
对应一个工序模型。利用工序模型与特征节
点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可在特征节点中确
定一些加工过程中的工序模型, 但并不是所
有的模型特征树上的特征节点都能找到相应
的工序模型,其原因是实际加工中的一个工
序, 在特征设计过程中往往是由几个特征组
结束语
合而成的[3]。因此,可以将当前的设计指针方便
【关键词】轴流泵 紊流 数值分析 叶片 厚度
前言 轴流泵是一种量大面广的水泵产品,在 大型调水工程、灌溉工程及城镇给排水工程 中应用广泛,也常被用作船舶和两栖车辆的 推进器。我国泵站总装机容量为 7000 多万千 瓦,其中轴流泵及导叶式混流泵占一半以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大型泵站绝大部分采 用轴流泵。因此,对其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深 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际应用 价值。 轴流泵的结构参数对泵的能量和汽蚀性 能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 的经验,对轴流水轮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技 术支持。如汤方平[1]研究了轴流泵转轮径向间 隙增大后,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朱红耕[2]采用 全三维雷诺时 均 Navier-Stokes 方程和标准 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包括叶轮、导叶、泵 壳和轮毂等过流部件壁面粗糙度对轴流泵水 力性能的影响。鄢碧鹏[3]研究叶片数对轴流泵 性能的影响。朱俊华[4]从理论上分析了轴流泵 叶轮叶片外缘液流角 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 但是,在叶片厚度对轴流泵的性能影响 上缺乏必要地研究,所以有必要开展这方面 的工作,来完善上述工作,进一步完善轴流泵 的优化设计水平。 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轴流泵叶片厚 度和轴流泵性能的关系,研究水泵性能随轴 流叶片厚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提高轴 流泵的能量和汽蚀性能,从而节约电能和改 善泵的可靠性。 1.紊流数值分析 1.1 计算模型 采用 RNG 两方程紊流模型求解不可压 缩液体 RANS 方程。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为:
156 2009.12CHINA EQUIP MENT
2009.12CHINA EQUIP MENT 155
T ECHNOLOGY 科技纵横
扬程增大,轴功率也有所增大,装置的高效点 向大流量偏移,且有所增大。叶片厚度的变薄 后,叶片压力面的压力增加,使得叶轮扬程的 增加,而叶片吸力面的压力变化较小,略有增 加,改善了空化性能。
参考文献 [1]汤方平,周济人,鄢碧鹏。叶轮径向间 隙型式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水泵技术, 1997,1:31-33. [2]朱红耕,鄢碧鹏,周济人。壁面粗糙度
[6]V. Michelassi, J.G. Wisssink, W. Rodi.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large eddy simulation and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simulations of periodic unsteady flow in a low-pressure turbine cascade:A comparison.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200, 217(4):403-412.
2.4 工序模型与工序图自动生成技术
本文针对轴套类零件工序模型与工序图
CAPP 工序图自动生成的一个重要机理是自 的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做了进一步研究,着重
后往前的反推法,即逆向重构法[4]。即:以三维 探讨了零件模型的建立和动态修改、面向加
零件模型为基础,根据工序在状态中已经形 工制造特征的二维工序图的自动生成等关键
零件加工工序图的自动生成是
地回退到任何一个特征节点位置, 即可以把 CAD/CAM/CAPP 集成中的关键技术,它的有
任何一个特征节点后面的所有特征暂时抑制 效实现需要建立在制造特征识别技术、特征
或者隐藏。此时,利用工程图的关联自动生成 参数化技术、信息共享技术、几何拓扑的命名
功能,便可生成该工序模型对应的工序图。 和辨识技术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