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合集下载

教师对学生的称谓艺术

教师对学生的称谓艺术
教师对学生称谓的艺术
丁 莉
一、现代教师对学生的称 呼 “宝贝儿” “乖乖们” “小美女”“小帅哥” “亲”
二、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孔子
《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 子路——由, 曾皙——点 冉有——求, 公西华——赤 他称呼学生时,一般总是叫学生的“名” 不叫“姓”和“字”。
三、特级教师 钱梦龙老师 “你真是见多识广啊!” “我们再请 这位见多识广的 同学来回答!”
单个学生
“名+同学”,即“XX同学” 王向东——向东同学 李飞——小飞同学
学生群体
小学低年级——“小朋友” 高年级——“同学们”
性别
“女孩子们” 和“男孩子们” “姑娘们”和“小伙子们”
六、注意:
一、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二、特定称谓不可滥用
三、 特定的称谓要适时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语气语调,应随着教育教学的 不同目的而变化, 或温和(例如上课 提问、生活交谈、讨论问题等);或 严肃(例如批评学生);或激昂(例 如赞赏学生) 2、采取恰当的称呼形式也能增强 “称呼语”的感情色彩
五、分类及使用场合 (一)叫姓名 多用于正式场合 (二)叫名字 多用于上课提问、 平时交往、个别谈心等场合 (三)叫雅称 用于娱乐、游戏、 郊游等非教学场合 (四)叫特称 可用学生的专长称 呼学生,如“我们班的书法家” “我们班的成语大王”

教师如何称呼学生

教师如何称呼学生
掏嚆
教 师 在 与 学 生 的 交 往 交 流 中 , 呼 学 生 似 乎 称
思 想 的 载 体 ,从 而 表 达 某
种 涵 义的 暗示方 法 。
只 是 细 枝 末 节 ;对 使 用 母 语 进 行 教 学 的 教 师 而
言 , 丰 富 的汉 语 词 汇 中 选 用 对 学 生 的 称 呼 语 似 从 乎 可 以 召 之 即来 , 如 反 掌 。因 此 , 们 往 往 不 屑 易 我 在此 深思熟 虑 。 实 , 言 是思想 的 直接现 实 。 其 语 那 些 并 不 引 人 注 目的 称 呼 语 , 往 折 射 着 教 师 的 角 往
立 地 分 成 三段 是 不 是 可 以 ?
陆 文 夫 没有 正 面 回答 西 方 记 者 的 问 题 ,而 是 借 中 西 方 人 接 受 礼 品 的 不 同 方 式 来 暗 示 自 己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立 场 , 委 婉 地 表 达 了 不 同 的 民 族 有 着 各 自 的 审 美 取 向 , 不 必 苛 求 一 致 的 观 点 。 这 种 暗 示 的 恰 当 运 用 . 自 己 不 为 难 , 不 致 使 又 于 使 他 人 陷 入 尴 尬 的 境
者 、 予 者 ; 生 完 全 是 听 众 , 被 告 知 、 授 予 授 学 是 被 的 对 象 。不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就 在 称 呼 语 中 昭 然 若 揭 。 称 呼 语 选 用 的 不 当 , 许 是 因 为 执 教 老 师 的 也
4 、比喻 示 意 比 喻 示 意 是 在 两 种 具 有 相 似 之 处 的 事 物 中 , 用 其 中 的 一 种 来 描 写 和 说 明 另 一 种 , 被 描 写 和 说 明 的 事 物 不 出 现 ,听 话 者 要 借 助 语 境 去 体 会 表 达 者 的 “ 指 ” 所 。

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性

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性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汪超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性摘要:口语艺术是老师在进行教育和教学艺术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口语的艺术技巧是建立在老师个人的修养内涵、思想智力与所掌握的知识范畴的基础上的,同时,老师还需要注意对自身的一些素质的培养,这种个人素质的培养所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关键词:教师;口语艺术;分析探讨老师口语教学的艺术技巧指的是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合理规范的话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灵魂。

教师的口语艺术,是老师在课堂教育的教学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1教师口语艺术的内涵1.1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口语艺术的科学性,指的是不管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教学,作为教育从业者,老师的口语既要符合老师的身份、学校的特点,语言表达准确得体,并符合公认的语言规范;口语技巧的艺术性指的是老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足够机智、灵活,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将两者进行融合,让老师的口语技巧更加准确、规范,并同时具备严谨性与幽默性。

1.2教育与审美的统一学校老师口语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内容包含乐观、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二是在语言本身所具备的艺术性的作用;而口语艺术的审美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环境进行优化,二是老师的口语技巧本身具备语言的美感,三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注意语言的整体美感。

1.3声音与情感的统一老师在运用口语艺术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将声音与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让自身的语言饱含着热情与真诚,言近意远并富有哲理,能起到鞭策、激励学生的作用。

能够做到声音与情感的合理融合,学校老师的口语技巧就会更加具备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说出的话语也更加具有穿透性,也会更加震撼[1]。

1.4口语与肢体语言的统一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中,除了对口语艺术的合理运用,还要兼顾肢体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教学。

这两种语言教学的作用是互相影响的。

肢体语言这种体态的语言虽然是无声的形式,但它却是内心情感自然表露的一种载体,肢体语言有着丰富的感染力。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第一篇:浅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浅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协调中起着主导和指导作用。

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与家长沟通的多了,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用孩子这个桥梁拉近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距离。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话讲得是一位教师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应该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从多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新时代的好老师。

1付出真爱,感受教育每个人,每个年龄段,都需要真诚的关心,真诚的爱。

天真可爱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爱。

老师的爱更是他们心中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他们的心。

老师只有从心底里去真诚的爱学生,才能让学生信任老师,喜欢老师。

学生的信任和喜欢,除了给老师带来了无比的幸福外,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自强和自信。

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对学习也更感兴趣了,变得爱学和乐意学。

爱会改变一切,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我们现在不少听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一类的话。

但在真正的教育教学中,似乎做得还不够。

传统的师道尊严常常让老师面对学生时显得高高在上,没有耐心的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看问题,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让我们找回儿时的童心与纯真,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读懂孩子。

保持好心态,拥有健康健康是人人都追求的。

真正的健康包括两种,一种是指身体的健康,一种是指心理的健康。

身体的健康是物质的概念,心理的健康则是精神的范畴。

我们都知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我们很重要。

但是,健康的心理同样不容忽视,它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保证。

作为老师,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需要面对许多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

我们就更需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健康的心理面对一切。

浅谈班主任说话的艺术

浅谈班主任说话的艺术

浅谈班主任说话的艺术作者:张燕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1期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初中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靠“言传”来教育、感化学生。

班主任是否具有良好的讲话艺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老师的看法,影响到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文从不同角度谈了班主任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生;说话艺术古人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这说明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具有非凡的魅力。

在如今社会中,说话的技巧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已经被人们所共识,它不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知识、魅力等,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时候一句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让朋友变成仇人,可以功败垂成,更可以改变人生。

可见,说话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班主任们,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充满憧憬,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初中学生。

我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靠“言传”来教育、感化学生。

我们是否具有良好的讲话艺术,这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老师的看法,影响到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怎样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去影响和教育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呢?就我十年班主任的人生经历,对它有点浅浅的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和学困生谈话,要多说称道话魏书生说:“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学会钻到他的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地爱他,尊重他,理解他。

其实那些后进生更在乎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态度,他们更渴望思想上的交流、感情的宣泄,心灵的慰藉。

”魏老先生总结得很到位。

班主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足以让学生在心中泛起涟漪,长久回味。

况且学困生除纪律和学习不好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有能让人称道的地方。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作者:曹小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6期摘要: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语言作为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任务。

教师睿智、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充满善意的、尊重人格的语言,能激励人、感染人,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田,助他们茁壮成长。

关键词:教师;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28-02语言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不少教师深谙语言艺术的魔力,运用起来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与学生沟通毫无阻滞,因而师生关系融洽,甚至感情笃深,课堂掌控更是驾轻就熟、运筹帷幄;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替个别教师着急:他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在课堂上,因为不善用语言、表达方式不当、沟通不畅而引起学生强烈反感,甚至站起来与教师对骂,导致师生交恶,关系紧张,影响课堂教学。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

对教师而言,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语言作为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任务。

俄罗斯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

”可见,教师一旦具备了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他的话将像“蜜”一样,打动人心,实现师生有效沟通,促进和谐关系的构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有“蜜”一样的魅力,进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呢?一、智慧的语言充满魅力智慧的语言,字字珠玑,直指人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颇具启发性。

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妨采用富有哲理的比喻、巧妙的暗示、一语双关等技巧性的旁敲侧击的表达方式与学生对话,这样做,既顾及了学生的面子,达到教育提醒学生的目的,同时又可避其锋芒,避免师生之间的针锋相对,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和劝导。

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

老师称呼自己学生雅称

老师称呼自己学生雅称

老师称呼自己学生雅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个为人解句读之惑的人,何以称作老师。

况且,你们之间的关系仅限于雇员和雇主,你花钱聘人帮自己补习,花了钱,接受了服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关系。

至于称呼,也不是老师称呼学生的关系。

试想员工称呼老板“宝贝儿”,恐怕早就被解雇。

当然,如果你把这人当朋友,亲密一些的称谓也无可厚非,但据我观察,这并非你的原意。

非师非友,却用亲密的称谓,就如同流氓向行人吹口哨,无礼至极。

称职的老师对称呼学生一事自有分寸。

当双方仅限于师生关系时,称呼学生以“x同学”为佳。

双方熟悉后,关系超越一般师生,发展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时,自然可以对学生使用更亲切的称呼。

例如,不带侮辱性质的花名。

基于题主的情况,可见所描述的人尚未有为人师表的觉悟,当向对方作出警示,然后考虑更换补习教师。

警示手段宜委婉,例如提醒对方“宝贝儿”只有男友和父母才会对自己使用,建议对方称呼自己为“x同学”。

见志不从,则尽早拜托与对方的关系,否则就是拿自己的尊严开玩笑。

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称呼也讲究

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称呼也讲究

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称呼也讲究作者:覃雪梅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9期称呼是人际交往的起点,表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激发和控制学生的情绪,沟通学生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爱是教育的主旋律,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要发挥称呼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注重称呼语的内容,若让称呼语带着爱的色彩,具体说是指老师称呼学生时的语气语调以及体现出来的感情色彩。

老师称呼学生的语气语调应随着教育教学的不同目的而定。

或温和(如上课提问学生、生活交谈、讨论问题等),或严肃(如批评学生),或激昂(如赞扬)等。

但不管用哪种语气,都应包含感情色彩,让学生清楚地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之情。

采取恰当的称呼形式能增强称呼内容的感情色彩。

大体来说,称呼在形式上有以下几种。

一、称呼学生的整体上课时老师喊一声“同学们好”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上,谈到劳动人民的艰辛时,我就跟学生互动: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父母般的关爱,使远离父母的学生倍感温暖。

当与学生讨论问题时,我会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吧。

”使学生愿意与老师融为一体。

二、称呼学生的个体1.趣称在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我首先让学生看看汉武帝的头像,再让学生看看班里的同学谁最像汉武帝。

全班异口同声地说:“覃文宣”。

我接着说:“同学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汉武帝说说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大一统的。

”顿时,掌声响起,覃文宣站了起来,滔滔不绝说出大一统的内容,使整个课堂和谐、活跃。

2.特称这种称呼方法,一般是以学生的特长来称呼。

在历史课堂上,我会说:“让我们班的歌唱家给同学们演唱歌曲”“让我们班的数学家帮我们算一算短暂的秦朝总共存在多少年”“让我们的画家介绍阎立本《历历代帝王像》”“让我们的舞蹈家学杨贵妃跳《霓裳羽衣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老师称呼学生,不是很简单吗?直呼其名即可,哪来得什么艺术?许多同仁看到这个题目,自然会这样发问。

这里,笔者先不回答各位的反问,先来说一个人。

这个人是全国特级教师,名叫于永正。

他曾经来到笔者所在的地区讲学。

当时,笔者很荣幸,得以听了他的精彩的讲学。

在讲学的过程中,于老师谈到了这个问题。

于老师称呼他班上的学生很少直呼其名,听起来有些让人难以明白。

为什么?原来,于老师根据他班上学生的不同特点,给每一位学生都起了一个外号。

什么“小胖”、“大胖”等,还有很多有趣的称呼,由于时间长了,笔者已经记不清了。

也许各位会问:这不是在侮辱学生的人格吗?笔者要说的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在学生群体中,彼此相互起外号和叫外号而不生气的学生,他们的关系怎样?一定是比较要好的朋友。

所以,在这里,于老师给学生起外号,并叫学生的外号,并不是在侮辱学生的人格,因为他所起的外号是善意的,并无恶意。

他其实是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位极为友善的人,是自己的朋友,这样一来,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就能更容易地让学生受到教育。

老师称呼学生有艺术吗?笔者想,大家应该清楚了。

其实,笔者当时也和大家一样,很惊讶。

但是经过于老师一说,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是一门大有学问的艺术。

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去仔细发现,不断总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一谈笔者
在这一方面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称呼学生的语气语调应该随教育教学的不同目的而定,温和、严肃或者语调激昂,但不管你运用哪种语调,都必须包含着自己的感情色彩,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

笔者从以下两种形式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称呼学生整体
在读师范时,一位老乡的班主任老师称呼他们全班同学为“你们班”或“你们”,让人听了一点亲切感也没有,一点儿也不舒服。

作为一名班主任,而且是一群年轻人的班主任,这样称呼自己的学生,也难怪他们班学生对她也没有感情,而笔者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班整体的称呼都是“我们班”或“同学们”,听起来十分亲切,所以毕业后,所有的人对她都记忆犹新。

两者相比,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与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应该有“你们”与“我们”之分,而是应该用一些让人听起来十分亲切的称呼去称呼学生整体,让老师与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不同之处,就像在家里与自己的孩子探讨某一个问题一样,从而能在学习中享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努力学习,将班级各方面的成绩有所提高。

二、称呼学生个体
可以从以下几种形式来看:
1.只称名。

这种称呼只适用于三字以上的学生,而且只能用于谈心、平时交往等场合。

这样称呼学生就像是在家里称呼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且这样的称呼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而提高你的教育教学的效率。

2.趣称。

在小学生集体中,难免彼此会给对方起一些外号,而且相互起外号的学生之间一定是关系不错的的,我们就可以同学生一起叫他们的外号,就可以大大地缩短老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距离,你的教育教学效果将会取得较高的效果。

比如:笔者刚教毕业的一个毕业班,刚接手时,这个班是学校全体老师都公认的最难管理的班。

班上有一种现象,学习不认真,但这群学生却特别聪明,他们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好。

笔者走进这个班的教室,也许是新老师的出现吧,教室里鸦雀无声。

笔者并没有对他们作什么纪律上的要求,而是拿起书就开始上课。

可一段时间后,他们之间的旧毛病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学习上,因为笔者的严格要求加上思想教育,没有原来的那种现象;只有在他们称呼同学的时,用的不是姓名,而是相互给对方起的外号。

笔者经过观察,他们相互起的外号大多是无恶意的。

于是,笔者就对他们的外号进行了对位。

然后在课堂提问的时候用上了这些有趣的外号。

刚开始时,他们感到奇怪,后来,就渐渐地习惯了。

而且与笔者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在这个班上,劳动委员是原来老师所确定的,姓熊,性格不算活泼,班上的同学给其外号“熊猫”,渐渐地,就变成了“小猫儿”。

这个称呼,笔者也跟着班上的学生一起叫到他们毕业,在毕业考试中,他的各科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班上的其他同学均比以前进步了不少,整体的成绩从原来的倒数第三一下子上升到了正数的第四名,而且,他们与笔者的关系到现在一直很好。

这应该是笔者这样称呼他们的结果吧。

3.特称。

这样的称呼,通常是以学生的专长来称呼学生。

比如:笔者在现任的这个班上,称呼体育好的学生为“运动健将”,喜欢唱歌的为“未来的音乐家”,喜欢画画的为
“未来的画家”,喜欢写作的为“未来的文学家”等。

这样的称呼,不仅对笔者的课堂氛围起到了活跃的作用,而且,在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不用明说的目标,让他们沿着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努力,使他们的专长得到比较好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笔者认为,这些体会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称呼学生是一门较大的艺术,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去不断发现,这门艺术就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