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学生的艺术
语文《敬谦词》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A 、几位着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 、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 、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 、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2.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D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B )A .九年同窗,朝夕相处,以后你生活上若有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B .兹介绍我校何吴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C .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在下茅塞顿开,获益匪浅!D .虽数次莅临朋友的酒席,恰时令不对,未能品尝此佳肴,实为遗憾! 4. 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D )A.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母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集团公司老总,得知当地一工厂决定转产,生产本公司急需的零配件,但缺乏技术,打电话说:希望本公司与贵厂紧密合作,贵厂遇到的技术问题,本公司将鼎力相助。
C.某当代着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D.一位文学爱好者写了一个剧本,寄给一位剧作家,请求帮助,附短信一封:冒昧打搅,恭请海涵,谨寄拙作一篇,请百忙中斧正。
(A: “令尊”应为“令堂”。
B:“鼎力相助”错。
幼儿园奖状称呼

幼儿园奖状称呼
1. 智慧之星:这个称呼用于表彰那些在学习和认知方面表现出色的孩子,他们展现出了优秀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2. 艺术小天才:这个称呼用于那些在艺术领域,如绘画、手工、音乐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才能的孩子。
3. 小小探险家:这个称呼表彰那些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方面表现出好奇心和勇气的孩子,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4. 友爱小天使:这个称呼用于那些在与他人相处中展现出友爱、关心和善良的孩子,他们能够与同伴和谐相处,关心他人的感受。
5. 进步之星:这个称呼用于表彰那些在学习、行为等方面有显著进步的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步和成长。
6. 运动小健将:这个称呼用于那些在体育运动方面表现出色的孩子,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7. 勇敢小勇士:这个称呼表彰那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勇敢和坚韧的孩子,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不畏惧困难。
8. 礼貌小标兵:这个称呼用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礼貌和行为规范的孩子,他们尊重他人,懂得礼貌用语。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园奖状称呼,每个幼儿园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和奖项设置。
这些称呼旨在鼓励孩子们的积极发展和全面成长。
《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探究

《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探究作者:卢楠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摘要:为了探究《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的人物特征,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语域理论出发,借助语料库分析了主人公王利发台词中的称谓语,旨在从语言学角度解读王利发的人物特征,希望对文学文本分析具有启示作用。
研究表明,老舍先生在称谓语选择上十分考究,在细微之处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王利发作为茶馆掌柜,精明圆滑,八面玲珑,最具艺术典型性。
关键词:称谓语;人物特征;语料库;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真实展现了旧北京从清末到抗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生活,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茶馆主人王利发的形象塑造最为成功,成为了最具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对于《茶馆》人物形象的解读并无太多争议。
王利发精明圆滑,通晓事故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然而这些解读多从文学或艺术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尝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称谓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借助人物角色名称和不同的称谓来定位人物形象,组织角色之间的关系,表达态度立场。
《茶馆》主人公王利发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点是因为老舍先生在处理王利发使用的称谓语上十分考究,能在细微之处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本研究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语料库研究客观真实的特点,探讨称谓在文学文本中对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有学者在讨论称谓问题时并不涉及人称代词[1]。
本研究对称谓的定义采用一个相对通行的概念,既人与人之间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直接称呼,包括用于指称、显示人物身份和角色定位的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代词。
一、语域理论简介语域概念最初由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2]。
之后,有不同学者对语域都进行过研究,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功能变体”[3],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形式的变化。
例如法庭用语和上课用语属于不同的语域。
关于艺术家的称呼

关于艺术家的称呼
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家(英⽂叫artist)是指具有较⾼的审美能⼒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有⼀定成就的艺术⼯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影视领域⾥以艺术创作作为⾃⼰专门职业的⼈,也包括在⾃⼰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
是⼀个原于⾃然,发于⼼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
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很多⼈在琢磨这个事⼉,但是⽆法说得更清楚。
是看你的作品有多少⼈接受吗?不是!
是看你的名⽓有多⼤吗?未必全是!
是看你的头衔有多少吗?也不尽然!
真正的艺术家,是衡量其对艺术的执着和坚持,是看你是否为了⾃⼰喜欢的全⾝⼼付出,即使没有⼈知道你!
你喜欢绘画,你⼀直在画,陶醉其中,节⾐缩⾷为其付出,虽然没有卖出去过⼀件作品,但你⾃⼰喜欢,你就是绘画艺术家!!
你喜欢摄影,你依然在摄影,风餐露宿,陶醉其中,节⾐缩⾷为其付出,虽然没有卖出去过⼀件作品,但你⾃⼰喜欢,你就是摄影艺术家!
你喜欢写作,你持续在写,废寝忘⾷,陶醉其中,节⾐缩⾷为其付出,虽然没有出版去过⼀本,但你⾃⼰喜欢,你就是作家!
你喜欢做投资,你在做在投,愿赌服输,⽆怨⽆悔,陶醉其中,节⾐缩⾷为其付出,虽然没有赚到⼀分钱,但你⾃⼰喜欢这个过程,你就是投资家!
这是⼀部分⼈理解的艺术家的标准,我在说,我在思考,我就是评论家和思想家,对吗?。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一)落款写法1、落款可写成单行或数行。
2、落款书体一般不能与正文雷同。
字体须明显小于正文。
3、落款题字不能与正文上下两边对齐(右边为上款,应略高于左边下款)。
4、落款称谓必须准确无误,词语宜尊重、谦逊。
(二)落款分类单款:一般只写作者姓名、书作时间、地点以及谦词,亦有附写年龄、籍贯等。
双款:(上、下款)●上款-----题写对方姓名、字号、称谓以及有关说明(是指应对方之嘱而作或请对方指导之词语),写在正文右上方。
●下款-----题写内容与“单款”基本一致,写在正文左下方。
(三)落款称谓雅属(雅玩)-----“属”与古用“嘱”相同,意即应对方高雅之嘱咐清属(清玩、清赏)-----(同上)只供对方赏玩而已大雅之属 ----- (同上)乃谦逊之词斧正----- 意即请对方象呈地匠人用斧头削正,乃尊重、客气之词斧政----- (同上)削正----- (同上)呈政----- (同上)哂正(音“审”)------“哂”含有笑的意思,让对方见笑而修正粲正(音“灿”)-----“粲”含有笑的意思法正 ----- 意为请用法则来纠正(多用于对方是内行人,行家)长”,同学可称“学长”、“学兄”等,不一而足。
称谓可根据年纪而定,也可根据与作者的关系来定。
但有一点要注意,即称谓要实事求是,才能使受书者乐于接受。
书画作品的上下款式、客套语及敬词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差异的探讨研究领域:语文学校:贵州省绥阳中学班级:高一(28)班组长:黄欣怡组员:余琼车世婕王洁刘安琪指导教师:秦建华摘要:在当今社会中,网络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交际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每种方式都离不开语言。
面对不同的对象,怎样开始交谈?怎样结束?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示拒绝?我们经过一番考察,对“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全组成员决定选择了这个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为此,我们小组成员一致决定确立此课题。
关键词:交往、语言、艺术、运用、必要性、意义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内容:1.了解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必要性2.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意义3.语言交际艺术要素正文:语言是一种纽带。
任何一种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还能起到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大的方面,得体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在政治、外交上有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体现了发言人的自身素质,还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对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信任度、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的方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必须的,沟通又要用到语言,说的话恰当才能交到更多好朋友,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把学习搞好。
将来走上社会,找工作、应聘时也需要推销自己,这时候的语言尤为重要,讲的好,你就能从几十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找个好工作,讲的不好就只能被淘汰,想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表达能力不过关,如何能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交流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来对我们的未来、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后果,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因此,对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且必要。
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的律动就好了,但要把话说好,就大有学问。
要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聪明,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有效的口头表达

Business communication
二、有效口头表达的效果特征
(一)要充分利用说服力的作用(教材P32)
(二)说服力来源于什么
1、诱之以利,让对方可以获得利益
现实利益点的满足 潜在利益点的挖掘(商场的服务员夸顾客穿衣服好看)
Business communication
2、投其所好,让对方感到亲切 亲和效应: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交往 对象之间的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越多,双方便 更加易于感觉亲近,并互相认同。
Business communication
二是他人介绍(转介绍)。在商务合作中,对 于你需要认识的人,当不便作自我介绍时,可以借助
和你比较熟悉对方的人介绍你们认识。在他人为自己
作介绍时,应礼貌地向对方问候或点头致意。如果你 打算与某个公司合作,可能的话,找一位认识他们的你
的朋友或熟人充当介绍人,比你径直向他们介绍自己
第二章 有效的口头表达
Business communication
第一节
有效口头表达的特征
一、有效口头表达的要素特征 (一)准确(教材P29,“燃料不足”、“燃料危机”) (二)清晰 1、逻辑清晰 你对教书育人怎么看?
2、表达清晰
3 、简洁:良好的商务沟通追求简洁,追求以少量的话传 递大量的信息。 4、活力
Business communication
(2)姓名称
初次见面,只知对方的姓而不知其名,通常以姓加一般称来称谓, 如“李同志”、“张先生”、“陈小姐”等。这样称呼虽然有点生疏感, 但很有礼貌。
在了解对方姓名的情况下,可用姓名加一般称称呼,如“李建华同 志”、“张林先生”,但也不要随处使用,应视场合及对方的身份而定。 直呼人名,古今中外都是比较亲切和随便的一种称呼,但只限于关 系密切的人之间,或者是长者对后辈、老师对学生、同学或同事之间的 称呼。没有这类关系而贸然直呼他人的名字,会显得不够礼貌,有失分 寸,尤其在正式场合更需注意。即便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在正式场合也 要注意称呼得体。
汉语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汉语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王志强 称谓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名字或身份的呼叫,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一个普通称谓语一旦用到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就会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男”、“女”两个词本身是既相对立,又相平等的一对矛盾体,在性别的区分上也是平等的。
但汉语称谓语在使用过程却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性别歧视现象。
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一简要概括:一、缺位现象有这样一组对比:男老师在讲台上可以大大咧咧的称其妻子为“你们师娘”,而女老师则只能不太大方地对学生称其丈夫为“我先生”,这里就明显地存在着一种称谓中的缺位现象。
男老师当然也可以说“我妻子”,而女老师则不可能用“你们师爹”或“你们师爸”之类的称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老师是女的,那学生就没有相应的称谓称呼老师的丈夫。
在川沙话中,中年妇女甚至年轻的妈妈,都喊小男孩为“阿妹”,这比“阿弟”更显得疼爱,但对女孩却不用这种性别错位的方式来喊“阿弟”,表示疼爱,这和上例同样显示语言并不对称,有许多空格,缺环。
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伦理的社会,汉民族的伦理文化除了长幼尊卑观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有关男女伦理关系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许多文字材料暗示,是男人创造了世界和语言,男孩是传宗接代的命根子,而女孩子则是人家的人,是赔钱货,这种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称谓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缺位现象的产生便是一个例证。
“烈士”也“烈女”本来是相对的,一指男,一指女。
但在具体应用中,同一赞美之辞,对女子的赞美一般是他的性道德和殉夫精神。
特别应注意的是“烈士”可以指男的,有时也可以指女的,而“烈女”则绝对不能指男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差异。
女子有“贞节”,“贞操”问题,而男子则根本没有相应概念,女子可能“失节”或“失身”,而男子却不以“失去童贞”为耻,所谓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
在知识界中,对于德高望重的女教授学者为什么要用“先生”称呼而不用“女士”之类呢?而且女学者、女教授们也是乐意被称为“先生”不喜欢人们称呼她为“女士”,她们为什么不乐意在学术同行的面前特别标明自己的性别特征呢?但同样资格的男学者则毫不感觉“先生”有何不妥,也根本不会想,用“女士”称呼他的效果是如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呼学生的艺术
日期:2005-11-29作者:hlzls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最多,如何称呼学生也是一门艺术,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称呼学生整体。
许多老师除了上课时喊一声"同学们好"后,课堂中间就再也听不到对学生整体的称呼了。
即使用,不少老师也是顺口地称呼"大家……""你们……"之类,而这些称呼是明显不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香妒和烛台呀"这一句话,你就可体会出其中的不同。
二、称呼学生个体。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姓名连称。
这种方式除在一些正式场合使用外,一般场合较少使用。
(二)只称名(双字姓名除外)。
这种方式多用于上课提问、个别谈心、平时交往等场合,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三)趣称。
有些同学有好听文雅的绰号,若在一些娱乐、游戏、郊游等场合以绰号相称,会让学生觉得平等亲切。
(四)特称。
可以学生的专长称呼,如"我们班的歌唱家"、"我们班的画家"、我们班的数学家、"我们班的演讲家"等。
这些称呼,既能活跃气氛,又可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