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研讨会课件:对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第12题的分析与思考
全国各地高中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蔗糖溶液B.食盐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碘的酒精溶液2.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的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的腐败D.明矾净水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金只含金属元素B.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C.铝制饮料罐应回收利用D.青铜是铜合金中的一种4.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AB.BC.CD.D5.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2B.NaOHC.HNO3D.Na2CO36.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A.烧瓶B.烧杯C.蒸发皿D.容量瓶7.7.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操作中,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的是A.蒸发B.蒸馏C.分液D.过滤8.下列气体中,有颜色的是A.N2B.Cl2C.HClD.SO29.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不对应的是A.NaOH——腐蚀品B.浓硫酸——易爆品C.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氧化剂10.依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A.H2SB.SO2C.SD.H2SO411.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B.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C.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酒精失火用水浇灭12.下列事实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的是A.使用铝制水壶烧水B.用铁丝而不用铜丝做焰色反应的实验C.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铁,用电解法冶炼钠D.铝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数多于等物质的量的钠失电子数13.下列各组反应,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A.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D.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的水分子数为N AB.1 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为3N AC.25℃、1.01×105Pa下,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 AD.1 mol Na2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a+的数目为N A15.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A.Cl2(HCl)用NaOH溶液B.Na2CO3(NaHCO3)用HCl溶液C.NaCl溶液(I2)用CCl4D.FeCl2(FeCl3)通入Cl216.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B.Na+、Cu2+、SO42-、NO3-C.Mg2+、Na+、SO42-、Cl-D.Ba2+、HCO3-、NO3-、K+17.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④Al ⑤Na2CO3.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④⑤D.全部18.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B.NaOHC.FeSO4D.氯水19.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可与碱发生反应B.有漂白性C.次氯酸钠与碳酸反应有次氯酸生成D.见光能分解20.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碳与氧气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C.钠与氧气D.氢气与氯气21.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A.AB.BC.CD.D22.22.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2016北京高考题化学清晰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 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 B.b处:2Cl-—2e-+ 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 =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25.(17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悬浊液 【答案】 B 【解析】 A.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 NaCl 溶液, A 正确; B. 胶
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 1 nm ,小于 100nm , B 错误; C.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丁 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C 正确; D. 胶体能透过滤纸,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悬浊液, D 正确,答案选 B。
试题分析: 2KMnO 4+16HCl(浓)= 2KCl+2MnCl2 +5Cl2↑ +8H2O 该反应中 KMnO 4 显氧化性是氧 化剂, HCl16mol 参加反应的时候,其中 比为 1:5 ,故选项 C 正确。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4. 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无水乙醇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10mol 显还原性,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
B 选项错;分液时,放出分液漏 FeCl3 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再加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故 斗下层液体后,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以免受下层液体的污染,故 C 选项错误;蒸馏时, 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可以防止液体暴沸,故 D 项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实验室中可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 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 2O, 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 8 【答案】 C 【解析】 B. 5 ︰ 2 C . 1︰ 5 D. 5︰ 1
A. A
பைடு நூலகம்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乙醇是可燃性液体,答案选 A。
5.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则 没有电子的转移,故 A 错误; B、分解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碳酸氢铵分解, 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 B 错误; C、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反应,有单质生成,则一定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故 C 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是物质相互交换成分, 如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则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即一定没有电子转移,故 D 错误; 故选 C。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6.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正确,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网校高考化学复习

学校:班级: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D.D2.一种以磷酸工业副产物磷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杂质含H3PO4,SiO2,Al2O3等)制取高纯硫酸钙的流程如图所示。
(1)磷石膏废弃会造成的环境问题为___________;(2)“碱溶”中Al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含硅与含铝组分分布系数与pH关系如下图:①“调pH”时,溶液的pH应调节为__________;②K sp[Al(OH)3]=__________;③Al(OH)3(aq)+H2O[Al(OH)4]-(aq)+H+(aq),则Ka[Al(OH)3]=__________;(4)“电解”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法,装置如下图。
①“某极电解液”为________(填“X”、“Y”或“Z”)极。
②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5)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入某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K a(HA)的数量级为10-5B. 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C. m点所示溶液中:c(H+)+c(Na+)=c(HA)+c(OH-)D. n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A)4.已知(X)、(Y)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Y的一氯代物只有三种B. X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 X、Y与足量氢气完全加成时所需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X、Y均可使溴的水溶液褪色,且褪色的原理相同5.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B. 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 NH4++OH−C. 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6.罂粟碱是一种异喹啉型生物碱,其盐酸盐可用于治疗脑血栓、肢端动脉痉挛等。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文档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DD.CA.AB.BC.3.(3分)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4.(3分)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2﹣2﹣+.用+2H?OOCr溶液中存在平衡:OCr分)(5.3K(橙色)+H2CrO(黄色)4227227文档KCrO溶液进行下列实验:722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2﹣被COHOH还原B.②中Cr5722C.对比②和④可知KCrO酸性溶液氧化性强722D.若向④中加入70%HSO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426.(3分)在两份相同的Ba(OH)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SO、422NaHSO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4的是()A.①代表滴加HSO溶液的变化曲线42+﹣OH、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B.﹣OH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C.c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现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文档)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2OH2H═O+2eH↑A.a、d处:22﹣﹣↑Cl﹣2e═B.b处:2Cl22+﹣Fe═C.c处发生了反应:Fe﹣2e处能析出铜.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D分)小题,满分58二、解答题(共4的合成路线如下:P8.(17分)功能高分子. H,其结构简式是(1)A的分子式是C87.是)试剂(2a.)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3..E中含有的官能团:H(4)E的分子式是CO2610.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6CHO)已知:2CH(73,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E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示有机物)﹣)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分)用零价铁((9.133热点之一.文档﹣所示.NO1的反应原理如图(1)Fe还原水体中3.①作负极的物质是.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O 3﹣. NO 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pH=4.5时,3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32+﹣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的去除率.对FeFe可以明显提高NO3﹣2+;直接还原NOⅠ.Fe32+)氧化层.OHFeO Ⅱ.Fe(破坏.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2+.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FeO(OH)反应生成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FeO能与43﹣2+.去除率的原因:式,解释加入Fe 提高NO3﹣,结果如表:的3初始pH pH=2.5pH=4.5文档﹣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pH不同时,NO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3.形态不同的原因:及炭黑等)PbSOPbO、分)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12Pb、PbO、10.(42,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PbOSO为原料,制备高纯和H422+. PbO 和反应生成PbSO (1)过程Ⅰ中,在Fe 的化学方程式是催化下,Pb 42 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Fe (2)过程Ⅰ中, 3+2﹣2++O+2H+PbO+4H ═+SO2Fe+PbSOi :2Fe 2244:…ii . ii 的离子方程式: ①写出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溶PbO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a .向酸化的FeSO 溶液中加入24液变红. . b . ,)NaHPbO (aq )s+NaOH (aq )?溶液中,存在平衡:)(3PbO 溶解在NaOHPbO (2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 1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选填序号)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Pb .减小A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NaOHB .重复利用浓度,提高脱硫效率NaSOC .增加 42 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文档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NaSO .(16分)以11321﹣Ⅱ.溶液变绿,继续滴L 0.2 mol?加产生棕黄色沉淀CuSO41﹣Ⅲ.开始无明显变化,Al 0.1 mol?L2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溶液SO)(3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SO.(1)经检验,32﹣22+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含有Cu、Cu和SO(2342++2+.↓(白色),CuCu已知:+ICu+CuCuI2+.的实验现象是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22+.和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SO3.是是BaSO,试剂1Aa.白色沉淀4﹣2+2.的理由是b.证实沉淀中含有CuSO和32SOSO)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3)已知:Al(4233﹣溶液褪色.,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所吸附;.存OH被Al()ii.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3成立.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ii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文档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按图形式呈现)步骤二: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b.假设ii(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有关.文档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6年10月高三化学 对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第12题的点评 课件(20张)

氨气喷泉实验后,酚酞变红。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疑问与困惑
疑问1:有人说此题B、m处表述有歧义,您怎么看?
疑问2:将铁丝换成2个铜球,想考察什么?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跨度了吗? 疑问3:此题的功能是什么? 疑问4:我们在教学中欠缺什么?具体可以怎么做 培养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第11题
11. (6 分)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 方程式中 ,不合理 的是(已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 制备: Cl2+2OH =Cl +ClO +H2O - - 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 :ClO +H2O 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 (主要成分为 HCl )混用,产生有毒 Cl2: + - - 2H +Cl +ClO =Cl 2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 : - - CH3COOH +ClO =HClO+CH 3COO
铁丝变铜珠 铁丝变铜珠(球有两极吗?) 一根铁丝变两个铜珠
变化4
位置改变:
铜珠之间不相连
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 3. 重视模型,突破模型 4. 教学不能绝对化,学生思维不能固化
本质:溶液不能传递电子导电,金 属传递电子
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3.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4.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熔点/℃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5.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6.在两份相同的Ba (OH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 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C .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7.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 实验二装置现象 a 、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a 、d 处:2H 2O +2e ﹣═H 2↑+2OH ﹣ B .b 处:2Cl ﹣﹣2e ﹣═Cl 2↑C .c 处发生了反应:Fe ﹣2e ﹣═Fe 2+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7分)功能高分子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研讨会对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第12题分析与思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年 高考化学试题研讨会对2016年北京市高
考化学第12题分析与思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启示
1.加强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溶液不能传递电子导电
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
教学漏洞:间接实验现象解释思维跳跃,缺乏严密性
“打教学一个很深的漏, 氨气喷泉实验后,酚酞变红。 想到,但没想到那么狠”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考点解析
实验一
铁丝
铁丝
阴
a c
d b
c a 阳
d b 阴
阳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2H O + 2e = H ↑ + 2OH a、d处: 2 2 2Cl 2e = Cl2↑ b处: 2 Fe 2e = Fe c处发生了反应:
a、d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 c处无明显变化
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阳
2
H+
SO4
2-
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不过关 2.思维链条长,跨度大
3.题干表述的干扰
北京,2016,12
疑问与困惑
疑问1:有人说此题B、m处表述有歧义,您怎么看?
疑问2:将铁丝换成2个铜球,想考察什么?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跨度了吗? 疑问3:此题的功能是什么? 疑问4:我们在教学中欠缺什么?具体可以怎么做 培养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考点解析
实验一
铁丝
铁丝
阴
d b c 宏观装置 a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c a 阳
微观反应
d b 阴
阳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2H O + 2e = H ↑ + 2OH a、d处: 2 2 2Cl 2e = Cl2↑ b处: 2 Fe 2e = Fe c处发生了反应:
a、d处试纸变蓝; 宏观现象 b 处变红,局部褪色; c处无明显变化
现象
原理
学生思维
思维过程1
排除法, ABC 均正确,所以 选D(D分析困难)
学生思维
思维过程2
简单、机械类比 将m、n等同于c、d进行分析
学生思维
思维过程2
简单、机械类比 将m、n等同于c、d进行分析
将题中m和n理解成m球和n 球,且二者均为质点,完 全没有考虑m代表球的一侧。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2H O + 2e = H ↑ + 2OH A.a、d处: 2 2 2Cl 2e = Cl2↑ B.b处: C.c处发生了反应:Fe 2e = 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考点解析 立意
——能力立意
思维能力
逻辑性
谢谢您的聆听 恳请批评指正!
2016年9月27日
严谨性
深刻性
教学启示 情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铁丝
选修4 第四章
化学反应原理 电化学基础 P88
a c
d b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考点解析 设问
实验一
铁丝
a c
d b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2H O + 2e = H ↑ + 2OH A.a、d处: 2 2 2Cl 2e = Cl2↑ B.b处: C.c处发生了反应:Fe 2e = 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
研讨会
北京四中化学教研组
对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第12题的
分析与思考
西城区 北京四中
高考原题——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第12题
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
铁丝
实验二
装置
a c
d b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现象
a 、 d 处试纸变蓝; b 处变红,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 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 n处有气泡产生;……
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
教学启示
北京,2011,28
D (C11H12O2) 浓硫酸, CHO 稀NaOH, A (C2H4O) 1 E 2 F 3 N H+ CH2 HC O CH CH2 CH2 CH3 CH O CH2 n/2 (PVB) PVA B C M (1)NaOH溶液, (2) H+ PVAc
上海
试样 适量水 操作 I 操作 II KNO3 操作 III
教学启示
铁丝
a c
d b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 3. 重视模型,突破模型
教学启示
1.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 3. 重视模型,突破模型 4. 教学不能绝对化,学生思维不能固化
学生思维
思维过程3
从实验一电解池形成闭合回路出发,分 析电子的移动,分析m、n得失电子
外电路电子导电,溶液中 阴阳离子导电,两个铜球 没有直接相连,如何传递 电子?
得分情况
选项人数分布
2% 5%
9% A:1 B:3
84% C:5 D:46
3人对,1人做过,1人猜,1人清楚解释B错
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不过关 2.思维链条长,跨度大
对比异同
装置1
铁丝
装置2
变化
a c
d b
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
变化1 变化2 变化3
材料改变: 形状改变: 数量改变:
铁丝变铜珠 铁丝变铜珠(球有两极吗?) 一根铁丝变两个铜珠
变化4
位置改变:
铜珠之间不相连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1
2
H+
SO4
2-
阴
Cu2+ Cu2+ Cu2+ Cu2+
阳
阴
阳
1
Cu2+ Cu2+ Cu2+ C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