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故事

合集下载

东方神话孟婆汤与轮回的神秘故事

东方神话孟婆汤与轮回的神秘故事

东方神话孟婆汤与轮回的神秘故事东方神话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其中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就是关于孟婆汤与轮回的神秘故事。

这个故事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展现了生命的奇妙之旅和命运的循环往复。

让我们深入研究这个故事,探索其中的奥秘。

孟婆汤,又称“忘川汤”,是东方神话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相传,人们在来世轮回时必须经过孟婆的考验。

孟婆是一个年迈的老婆婆,她拥有制作孟婆汤的秘方。

这种汤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功效,可以让人们在来世的旅程中忘记前世的记忆,开始新的生命。

据传说,孟婆汤是由许多草药和神秘的成分制成的。

这种汤不仅可以洗净人们前世所积累的种种记忆,还能让他们在来生获得新的机会。

人们喝下孟婆汤后,会失去对前世的记忆,好像重新回到了一片空白的状态。

这个过程象征着生命的轮回,灵魂在死亡后重新投胎,开始新的旅程。

孟婆汤背后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倡导了一种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轮回被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生命都要经历多次轮回,直到达到解脱的境地。

孟婆汤作为轮回的关键媒介,承载着一个人灵魂的归宿,带领着他们进入新的生命。

这个故事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获得重生的机会。

无论是在前世犯下的错误,还是在今生所面对的困境,孟婆汤都能给予人们一个新的开始。

它传达了一种希望和永恒的信念,认为人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断改变自己。

虽然孟婆汤被描述为一个奇幻的元素,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们常常在祭祀和纪念祖先时提到孟婆汤,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祝福。

这种记忆的重塑和重生的概念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道纽带,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通过研究孟婆汤与轮回的神秘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

人们视孟婆汤为命运的主宰,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超越自己的过去,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它提醒我们,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元节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中元节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中元节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亡灵,并举行各种仪式来祈求平安和福祉。

中元节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中元节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传说一:孟婆汤的故事相传,地府有一位名叫孟婆的老婆婆,她是地府的鬼差,负责给亡灵们送去孟婆汤。

孟婆汤是一种特殊的汤水,喝过后可以让亡灵忘记前世的痛苦和牵挂,重新投胎转世。

每年的中元节,孟婆会将孟婆汤倒在一条长长的桥上,亡灵们必须要喝过这碗孟婆汤,才能继续前往来世。

传说二:银河的故事相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会相会在银河上。

牵牛星代表着牛郎,织女星则代表着织女。

据说,牛郎和织女本是天上的仙人,因为违反了天规,被罚到人间度过一生。

他们相爱并结为夫妻,但由于天河的阻隔,只有在每年的中元节,他们才能相会一次。

人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会在庭院中摆放水果、花朵和糕点,以祈求天上的牛郎织女能够幸福相守。

传说三:放河灯的故事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放河灯来祭奠亡灵。

相传,放河灯的习俗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她的丈夫在战争中牺牲了。

曹娥为了寻找丈夫的魂魄,每年的中元节都会放一盏灯在河中,希望能够引导丈夫的灵魂回到家乡。

这个习俗逐渐传承下来,成为了中元节的一部分。

传说四:避邪的故事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还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避邪驱灾。

相传,中元节是阴气最重的时候,鬼魂们会四处游荡,容易给人们带来厄运和不祥。

为了避邪,人们会在家门口燃烧符纸、敲锣打鼓,以驱赶恶灵。

同时,还会在家中摆放某些物品,如镜子、柚子、辣椒等,以驱散邪气,保护家人平安。

总结:中元节是一个充满传说和故事的节日。

无论是孟婆汤的故事、银河的故事、放河灯的故事还是避邪的故事,都反映了人们对亡灵的思念和对平安幸福的祈愿。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元节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家人的团聚和生活的美好。

神话故事孟婆汤

神话故事孟婆汤

神话故事孟婆汤孟婆汤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被广泛传颂。

据古代传说,孟婆是地狱中的一位老婆婆,她负责煮取一种特殊的汤,让魂魄在经历了地狱的折磨后忘记前世的记忆,再投胎转世。

本文将带您进入神话故事中孟婆汤的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孟婆是一名神奇的存在。

她身着朴素的衣衫,头戴一顶铁制的冠冕,手持一柄长勺,负责在奈何桥畔为亡魂煮汤。

孟婆汤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汤水,其独特的功效能够使魂魄忘记前世的记忆。

当亡魂经过奈何桥,准备离开地狱,孟婆会将一碗热气腾腾的孟婆汤递给他们。

亡魂必须喝完这碗孟婆汤,否则将无法转世。

而喝下孟婆汤后,前世的记忆将被完全抹去,魂魄将重新投胎。

孟婆汤的味道据说是苦涩而浓郁的,有些人甚至将其形容为“苦于孟婆汤”。

这是因为孟婆汤代表了一个过程,亡魂经历了地狱的折磨,才能够重新投胎。

汤中的苦涩味道也象征着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种种考验。

孟婆汤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并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代杂剧《孟婆汤》。

这部戏剧以孟婆汤的神话为题材,生动地将孟婆的形象和她煮汤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舞台上的表演,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孟婆汤的含义和神秘力量。

孟婆汤的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

它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诸多的考验和磨炼,才能够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孟婆汤代表了人们在前世的记忆,在投胎转世后,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身份和思维去重新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孟婆汤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

在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神话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例如,印度神话中的“阿摩瑞塔”和日本神话中的“忘川之水”都与孟婆汤有着相似的概念和作用。

总之,孟婆汤是中国神话故事中一个令人神往的元素。

它象征着生死与转世的循环,以及人们在前世的记忆。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孟婆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关系,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中元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中元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中元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以纪念和祭拜祖先和亡灵。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与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紧密相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中元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展现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一、孟婆汤的故事孟婆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与中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传说,当一个人死后,他的灵魂需要经过一条名为“忘川”的河流,来到阴间接受审判。

在阴间,有一个负责给亡灵喝孟婆汤的女子,她就是孟婆。

喝了孟婆汤的亡灵将会忘记前世的一切,重新投胎转世。

据说,在中元节这一天,孟婆会把她的汤带到阳间,供奉给那些亡灵,帮助他们消弭不快,忘却痛苦,继续前行。

因此,中元节是亡灵们得到救赎和安慰的时刻,也是活人们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的机会。

二、白蛇传的传说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也与中元节有一定的关联。

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白蛇化为人形的故事,她和人类的相爱与日月魔障的纠缠。

相传,在中元节这一天,亡灵们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到阳间,其中也包括妖怪和魑魅魍魉。

白蛇合九月九这个日子进行了了搏斗,以保护居民安全。

因此,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常常会为白蛇这个善良勇敢的角色祈福,希望能得到她的保佑,驱散恶灵,招财进宝,使生活幸福安康。

三、“孟婆桥”的传说孟婆桥是阴间的一座桥梁,相传每个人死后都要通过这座桥梁,才能进入来世。

据说,在中元节这一天,桥下会聚集大量的亡灵,他们在不同的命运孤魂,需要徘徊在孟婆桥附近寻找自己前世的亲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为亡灵们烧香、献花、祭拜,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亲人并安度中元节。

故事中的孟婆桥也寓意着人们生命中的过去和未来,桥上桥下的亡灵象征着人生的转折点和彼岸的奇妙之旅。

中元节带给我们一个机会,来思考生死和轮回的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四、张道陵的传奇张道陵是道教玉真教的创始人,也是中元节的重要象征之一。

亲情故事:孟婆汤

亲情故事:孟婆汤

亲情故事:孟婆汤(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幽默故事、儿童故事、爱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人生故事、寓言故事、其他故事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umorous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love stories, workplace stories, inspirational stories, philosophical stories, campus stories, life stories, fable stories, other storie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亲情故事:孟婆汤孟婆汤题记:幸运是什么颜色的,假如命运是顽固的。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孟婆汤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孟婆汤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孟婆汤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中,有着许多传说和故事,其中孟婆汤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孟婆汤的传说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观息息相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孟婆汤传说,带领读者一窥其中的奥秘。

孟婆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源于古代民间信仰。

据传说,在人们死后,灵魂会来到深渊之地,进入冥府。

走在通往冥府的桥梁上,鬼卒会给每个灵魂一碗孟婆汤。

喝过孟婆汤的灵魂将会失去前世的记忆,重新投胎转世。

这个传说象征着生与死的轮回,成为了中国古代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方式之一。

孟婆汤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上,同时也映射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伦理观。

孔子曾经说过:“孟母三迁。

”这句话源于《论语》,意思是孟子的母亲将他迁移居住,目的是为了给孩子重新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这个故事里,孟母的“三迁”并不只是寻找更好的住处,更是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关爱。

“孟母三迁”的故事与孟婆汤的传说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对孟子的理解。

孟婆汤传说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明代作家冯梦龙在他的《喻世明言》中的故事《孟婆汤》,通过讲述孟婆汤的故事,探讨了忘记过去的痛苦和重新开始的希望。

这个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使得孟婆汤的传说不再局限于民间口述,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表达。

除此之外,孟婆汤的传说也在戏曲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中国知名戏曲《红楼梦》就有一幕名为“孟母三移”的场景。

在这一场景中,女主角贾迎春的宝钗姐姐借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寄寓了对贾迎春命运的思考和对她前途的劝勉。

通过戏曲的形式,孟婆汤的传说再次得以传扬,并为观众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孟婆汤传说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它不仅与生死、轮回等问题有关,更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伦理观和教育观。

孟婆汤的传说通过民间信仰、文学作品和戏剧演出的形式得以传扬,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宵节的传说孟婆汤与鬼魂故事

元宵节的传说孟婆汤与鬼魂故事

元宵节的传说孟婆汤与鬼魂故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也是春节之后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除了欢庆灯节、品尝元宵和观赏花灯外,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与鬼魂故事,那就是与孟婆汤相关的故事。

关于孟婆汤的传说,起源于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关于阴间的故事。

据传说,孟婆是掌管人间和阴间之间的桥梁的神仙,她负责给刚刚进入阴间的幽魂喂饮一碗名为孟婆汤的汤水。

而这碗孟婆汤与鬼魂之间的故事,成为后来与元宵节紧密相连的一部分。

传说孟婆汤中所含的魂水,会使幽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消除他们对人间的眷恋。

这样,幽魂们才能轻松地投胎转世。

因此,按照传统,每个人在进入阴间之前,都要喝下这碗孟婆汤,以便能够顺利投胎。

而在元宵节这一天,根据传统习俗,人们为了纪念孟婆的功德,也会准备一碗热腾腾的汤水,代表孟婆汤,供奉在家中或庙宇中。

他们相信,在元宵节当晚,孟婆会降临人间,巡视各家各户,让人们热情欢迎并向她祈福。

而供奉的孟婆汤,则被看作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代表了人类对来世的期盼和对过去亲人的怀念。

除了孟婆汤的传说,元宵节还有一些与鬼魂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丰富了元宵节的民间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元宵节是鬼魂最活跃的一天。

因为在古代的传统观念中,正月十五这一天,通道门户向阳的一侧,也就是南门就会打开,供居于阴间的鬼魂们返回人间世界与亲人团聚。

因此,人们在元宵节的晚上都会提前关好前门,并开放后门,给鬼魂们让行,希望他们能够顺利返回。

民间还有一种习俗,叫作“烧符”。

据传说,在元宵节晚上之际,人们会在家门前和街道上焚烧一些纸符,这些符纸代表了人们对鬼魂的尊重和祈福,希望鬼魂们能得到善待,也为自己祈求平安和祥和。

同时,这也被视为一种祭奠逝去亲人的方式,人们在这天会祭拜祖先和先贤,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总结来说,元宵节是一个与孟婆汤和鬼魂相关的节日。

孟婆汤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阴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与人们对生死和转世的思考紧密相连。

而与鬼魂有关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中元节的民间故事与民俗传说

中元节的民间故事与民俗传说

中元节的民间故事与民俗传说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和亡灵,同时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中元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与民俗传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与中元节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1. 孟婆汤的故事孟婆汤是中元节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

相传在阴间,每个人死后都要喝一碗孟婆汤,以忘记前世的记忆,重新投胎转世。

而中元节这一天,孟婆会将孟婆汤带到人间,供亡灵们品尝。

人们会在家中摆放一碗孟婆汤,以供祖先和亡灵们前来品尝,以示对他们的怀念和尊敬。

2. 幽灵门的传说中元节有一个传说,称为“幽灵门”。

相传在这一天,地府的幽魂们可以离开阴间,到人间游荡。

为了避免这些幽魂进入人间带来不祥,人们会在家门口焚烧纸钱和香火,以驱散邪气和恶灵。

同时,人们还会在家中摆放水果、糕点和酒等供品,以示对亡灵的敬意。

3. 阎王爷的考验相传在中元节这一天,阎王爷会派遣鬼差到人间考验人们的善恶。

如果一个人在这一天表现出善良和慈悲的品质,阎王爷会给予他们好运和福报;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出邪恶和冷漠的行为,阎王爷会给予他们惩罚和厄运。

因此,人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会尽量做好事、行善举,以期获得阎王爷的眷顾和保佑。

4. 渡灵船的仪式中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就是渡灵船仪式。

人们会在河边或湖边放置一艘装饰华丽的渡灵船,船上摆放着各种供品和纸钱。

然后,人们会点燃船上的纸钱,以示将这些钱财送给亡灵们,帮助他们在阴间度过艰难的日子。

这个仪式象征着人们对亡灵的关怀和祝福,也是对中元节的一种重要纪念。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民间故事和民俗传说丰富多样,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和亡灵的尊重和怀念,也展示了人们对善恶、因果报应的思考和敬畏。

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元节这一独特节日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一起祭祀祖先,缅怀逝去的亲人,并且心存善念,帮助那些正在阴间度日的亡灵们,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和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来到奈何桥边时,婆婆问我为什么不去头胎。

我说我在等一个人,我在下面等了她很多年,遥远得我已忘记她的相貌。

婆婆笑起来,她说我一个小孩懂什么,等人的是她才对,婆婆说的时候一脸满不在乎的笑,于是我始终认为她在调侃我。

后来我问她真的在等人吗?她敲了我的头,她说她是孟婆,孟婆怎么可能等人。

其实我知道婆婆是真的在等人,不过我不想多问。

我不是个好奇的人。

时光拉到那个早晨,我说婆婆我在你这帮忙吧。

她说,为什么?我说你天天熬汤很累对吧,我可以帮熬汤。

而且这里可以看见很多去投胎的人,或许我能找到她。

婆婆问我真的在等人吗?是谁?我说我忘记了,我只记得我要等她。

后来婆婆问我真的不记得吗?我说真的忘了,她敲了我的头,说小鬼你真奸诈。

其实婆婆是知道我记得那个人的名字的,不过她不想多问。

婆婆也不是一个好奇的人。

婆婆的小屋建在奈何桥边,每天清晨把大包的药材扔进锅里,让我扇着炉火。

等到汤渐渐变得黑而浓稠,她就舀出汤,分给那些赶着去投胎的人们。

天凉的日子,婆婆喜欢烹上一壶茶,从来不喝,只闻香,茶冷了,倒掉,继续烹,继续倒。

而我喜欢看奈何桥边的人来人往。

如果我所看到的大多是老人,那就是和平的年代,如果是青壮年,就是战乱的年代了。

这样的生活并不枯燥,每天看着来去的人们,——或许应该叫做鬼,有漂亮的,有不漂亮的,有老的,有不老的。

直到那一天,婆婆问我等了多少年了,我说忘了。

她说等了五百年了,她又问我看到她了吗。

没有,我说没有,我没看到她,不知道她已经轮回了几世,我想我再也看不到她了。

婆婆说你还是喝碗汤走吧,忘了就好了。

我说我不走,我还是要等。

她耸耸肩,随便你。

可以不喝吗?我不想忘记她,我还是要找她。

那人说。

他抬起一碗汤,又缓缓放回去。

我和婆婆同时耸耸肩,随便你。

于是他走了,奈何桥头,他回头,说,谢谢。

婆婆笑了,有点残忍。

婆婆说我见过他七次了,每次都是这句话。

我问为什么他每次都记得要找那个人?前世的事了,何必。

婆婆冷笑,他以为不喝孟婆汤就能保留前世的记忆,其实一旦投生,前世的记忆全部沦丧,喝不喝都是一样。

我疑惑了:那为什么还要喝孟婆汤?有什么分别?喝与不喝都会忘记,但是不喝得话结局更惨。

这是阴界对违背天命者的惩罚。

婆婆继续笑,他们注定在阳世寻找一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直到死后才能想起自己该寻找的人,于是决断的继续不喝,一直在生于死中轮回,在寻找与等待中灰心,这就是不喝孟婆汤的惩罚,直到他们放弃而喝下孟婆汤,忘记所有。

可怜。

希望他们最终能在一起。

是吗?你以为她会原谅他吗?她绝对不回原谅他!于是,我不语。

婆婆沉默。

婆婆,茶滚了,滚了很久了。

婆婆,是他吧?婆婆,你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婆婆,你怎么老不说话?很多年以后,婆婆忽然对我说:是他。

婆婆,你说什么?婆婆说是他,我等的就是他。

我们原本是恩爱夫妻,他抛下我去北方经商,再也没回来,和他同去的人告诉我他在那儿有了新欢。

我恨他,我要一直看着他在我面前一次次赎罪。

我笑了,婆婆你这算什么?你至少享受过爱,我小时候和一个女孩私定终身,谁知道还没再遇见她我就死了,所以我才在这等她。

或许她早忘记我了。

婆婆点点头,你比我还惨,算了,喝口汤,忘了就好。

这是我最后一次劝你,以后我不会在管了。

我看着婆婆递来的汤,摇摇头,不喝。

值得吗?那女孩叫什么名字?我忘了。

我不能说。

有时候我会对婆婆说其实我来阴界的时间比你长,不要小鬼小鬼的叫我。

婆婆说是吗?我来了七百三十多年了,接着职位也有六百多年了,不叫你小鬼叫什么?我想了半天,你还是叫我小鬼吧。

又看见他了,远远走来,踉踉跄跄。

婆婆,几世了?七世了吧。

婆婆不说话,婆婆沉默。

我想说,婆婆,你的惩罚该够了。

他静静看着,桌上的汤,看了很久。

她怔怔看着他,看了很久。

可以喝着碗汤吗?我想忘记她,我永远找不到她了。

他终于坚持不下去了。

......你.....喝吧。

婆婆艰难地说。

于是他抬起了汤,说,谢谢。

他的手在发抖。

不用谢。

婆婆抬起头,她的手也在发抖。

你喝吧,喝下去,就忘了。

他的手指轻轻摩擦着碗缘,一顿一顿地移到嘴唇边,张开口,碗身渐渐倾斜。

我猛的站起,打掉了他手中的碗。

够了!你看看她!看看孟婆!他惊怒的看着我,然后转向婆婆。

妙琳!他叫起来。

道平。

她说。

他抱住婆婆痛哭,你为何要如此?为何?因为我恨你!在阳世我等了你四十年,你却抛弃我,一去不回!他慢慢开口,因为那时我已经病死了,我托我的朋友告诉你我以变心,是怕你殉情。

我一直想在看到你,我一直在寻找你。

婆婆流着泪终于笑,我知道,我不会再错过了。

妙琳,我们回阳世。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他欣喜地说。

我缓缓摇头,不可能的,不管你们喝不喝,都不能在一起。

婆婆笑了,喝下这碗茶,我们会记得对方,我们能在一起,这是阴界对孟婆的报酬,只有着碗茶才能真正的保留记忆。

这碗茶等了七百多年了。

小鬼,我们要走了,以后你就是孟婆了。

我叫起来,怎么可能?孟婆可是你啊!婆婆摇摇头,孟婆只是这个职业的名字,我是第五任孟婆,你就是第六任。

奈何桥头,他们牵手,回头,说,谢谢你。

我高喊,婆婆,你不叫孟婆?她笑了,年轻了很多岁。

我姓陈,叫陈妙琳,小笨蛋,这么几百年,也不知道问问我的名字,现在才问。

我忽然明白了。

婆婆就是我要等的人。

七百八十七年前的七夕,我和妙琳两只幼嫩的小指牢牢的钩在了一起。

“我要和爹去南方了,长大了,我要回来,和你在一起!”“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

如果我死了,我就在阴界等你,我会一直等你。

这个约定我们不要告诉任何人,谁问起我们也不能说出去。

谁也不许说哦,妙琳,记得我等着你,可不许忘记了。

““好,我们拉钩!”“拉钩上吊,八百年,不反悔!”婆婆,我反悔了。

孟婆我不要再做了。

奈何桥头,我抬起孟婆汤,一饮而尽。

妙琳,我选择了放弃。

也选择了忘记。

你和你爱的道平走好吧!一对很好很好的朋友兼同事结婚了,婚礼上看着他(她)们幸福的笑脸和羞涩,即神往又嫉妒;听着他们宣读爱的誓言时,我居然走神了。

神游中作思考状,构思着未来那一天自已的潜台词又该是什么?在觥筹交错中下意识地想到以下一段文字。

如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有许多人爱着你,其中一定有我一个;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只有一个人爱你了,那个人一定是我;但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爱你了,那一定是我已不在人世!假如你要求我为你而放弃生命,我可能不会同意;我不是怕生命的早逝,我是怕我走之后,没有人再象我这么地爱你。

可是这属于我的表白那一天才能到来?佛曰:愿我来生在得菩提时,心似琉璃。

凡人:我是谁?我从什么地方来,我要去那?我要去干什么?我等的人是谁?有人等我吗?我应该去等吗?我应该知道吗?我不知道。

蹒跚学步时,我希望早早离开扶持的墙学会奔跑;小时候,我希望有好多的钱买到五花八门的零食;上学后我希望能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终于长大了,我希望独自策马走天下,游历大好祖国河山。

现在随着年龄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我的思想也一直在变。

书中常说一生不同阶段就有不同的事情要去做。

弱冠以前就该享受天真和幼稚;成人礼后就该拥有青春和活力;而立之年了就该成家立业趋向稳定;四十不惑时就该成熟而富有;半百则应知天命矣......。

那么现在的我,就该好好地找一个她-----不求倾国倾城,但求心底善良,温柔贤慧;不求富可敌国,但求工作稳定,老有所养。

对人对已对我对她都很好,能给彼此一个温馨的家。

我就一直在梦想着这么一个人,有一天在这样的舞台上谢幕,只不过谢幕的是我们而不是他和她!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是啊,怜取眼前的人才是硬道理!花到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攀醒时分,听到婚礼主持人说道: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

我知道主持人刻意地省去了“而过”二字。

其实这句话的典故是: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

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

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

你不后悔么?”女孩:“我不后悔!”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

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女孩:“不!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正中,我就能碰到他,我就能摸他一下!”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女孩:“我愿意!”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女孩:“不后悔!”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

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炼,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

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

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的走过,因为,天太热了。

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

他走到大树脚下,靠着树根,微微的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摸到他了!他就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

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

千年的柔情啊!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