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病毒性肺炎(建议收藏)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概述】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免疫力正常或低下的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发生,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5%~15%。
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 50%。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多,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使得病毒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表现与病毒种类、机体免疫状况等有关。
常见的病毒性肺炎起始症状各异。
起病一般较缓慢,临床症状通常较轻,可有发热、乏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亦有少数病例起病较急,肺炎进展迅速。
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肺实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如并发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
小儿、老年人以及存在免疫缺损的患者,临床症状常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发绀、意识障碍,甚至可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
(二)体征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麻疹病毒性肺炎有特征性皮疹出现外,大多数病毒性肺炎常无明显的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细湿罗音。
病情严重者有呼吸频率加快、发绀、肺部干湿啰音,甚至可见三凹征及鼻翼扇动。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正常或稍高,也可偏低。
如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
痰液涂片所见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
一般分离不到呼吸道病毒.因此一旦培养分离出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培养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胸部X线征象常与症状不平行,且不同的致病原,其X线表现亦有不同的特征。
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网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模糊影,严重病毒感染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浸润,间质性水肿,肺气肿等,少见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2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成人感染: 常见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免疫抑制宿主感染: 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受者:
易患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肺炎
患者可同时受一个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宿主: 还常继发真菌和原虫感染。
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9页
临床表现
小儿或老年人: 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为: 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
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合并症,也可发生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 常无显著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 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哕音。
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 ③更昔洛韦: 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抑制DNA合成。 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17页
抗病毒治疗
④奥司他韦: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 毒都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⑤阿糖腺苷: 为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含有广泛抗病毒 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点患者疱疹病毒与水痘病 毒感染。
蛋白及纤维蛋白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4页
病理
⑵
肺炎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 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炎性介质释出: 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致使支气
管痉挛——临床上表现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5页
飞沫与直接接触传输,且传输快速、传输面广。
病毒性肺炎为吸人性感染,常有气管一支气管炎。
新型冠状病毒(2024)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副作 用的监测和处理。
21
氧疗和呼吸支持技术应用指南
氧疗指征
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 饱和度等指标,判断是否需要
进行氧疗。
2024/1/30
氧疗方式
根据患者病情和氧疗指征,选 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 吸氧、面罩吸氧等。
15
肛门拭子检查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2024/1/30
保持肛门清洁,避免污染 。
检查前需排空大便。
采集时动作轻柔,避免损 伤肠道粘膜。
16
不同检查方法优缺点比较
2024/1/30
优点
操作简便、快速出结果、适用于大规 模筛查。
缺点
受采样人员技术水平影响较大、可能 出现假阴性结果。
17
不同检查方法优缺点比较
疫苗接种进展及效果评估
我国疫苗接种工作取得显著进 展,接种率不断提高。
2024/1/30
疫苗在降低感染、重症和死 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疫 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28
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病毒变异可能对现有疫苗和药物产生逃逸。
01
04
国际合作与协调不足可能影响全球疫情防控 效果。
疫苗接种推进不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接种率较 低。
病毒变异持续发生,对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2024/1/30
26
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解读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 策略,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
。
加强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 人群的防控工作。
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 疫水平。
2024/1/30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病情 较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02
病毒性肺炎诊断
诊断依据
01
02
03
病史
患者常有与病毒性肺炎患 者接触史,或近期有上呼 吸道感染病史。
症状
病毒性肺炎患者常表现为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衰竭。
体征
医生查体可发现患者呼吸 急促、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等异常体征。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症状相似, 但细菌性肺炎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 等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可通过实 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素 或免疫抑制剂病史,症状不典型,可 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强化公共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机 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推动疫苗接种
积极推广病毒性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病毒特性
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变异规 律以及致病机制等,为制定更有效的 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病毒性肺炎等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分享防控经验和科研成果,促进全球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完善疫苗研发和应用
继续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和持久性。同时,关注疫苗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
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异
密切关注病毒可能出现的新变异和挑 战,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策略。加强 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孕妇易感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4.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 5. 总结与展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义与传 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 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重视
疫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需引起重视。
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可以缓解这些 问题。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
保持社交联系
尽管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但通过网络保持联 系同样重要。
与亲友的视频聊天、在线交流能够减轻孤独 感。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 虑。
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学习新技能等方式 来调节情绪。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共同抗击疫情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防控疫情,保护 自己和他人。
社区的互助、国家的措施以及全球的合作都是抗 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展望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情有望得到控制。
使用酒精消毒液清洁手部和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感染、减轻病症的重要手段 。
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保护自己和他 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和充足睡眠。
良好的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抵御病毒感染。
最新新冠肺炎ppt课件

VS
有效性评估
疫苗的有效性是衡量其防控疫情效果的关 键指标,包括保护率、保护持续时间和免 疫记忆等。
05
新冠病毒对社会和 经济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社交隔离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实施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对社交活动 、聚会、旅游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和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疫情期间,人们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
应对疫情的策略和措施
01
02
03
04
社交隔离措施
实施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限 制人员流动和聚集,以减缓疫
情传播。
心理健康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公 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信息传播管理
加强对有关疫情的信息传播的 管理和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
谣言。
经济刺激措施
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如财政刺 激、贷款、税收减免等,以支
危害
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感染 后可引起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肺炎、重症甚至死亡。此外,新型冠状病毒还可能引起其 他并发症,如心脏和肾脏损伤等。
病毒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 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此外,加强室内通风、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也有助于预 防病毒的传播。
支持治疗
如氧气疗法、机械通气等,可以支 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
康复患者的经验和建议
休息和营养
康复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 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
复。
定期检查
康复期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 测和血清抗体检测,以确保已经
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病毒性肺炎是一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肺炎相似,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嗓子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常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对于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常常是双肺散在斑片状浸润影,部分病例可伴有肺实变。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细菌性肺炎有所不同,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
三、病原学检测。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和病毒血清学检测等。
其中,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病毒性肺炎最为准确的方法,可以通过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等)进行检测。
此外,病毒抗原检测和病毒血清学检测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其他检查。
除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外,还可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综上所述,病毒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并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总之,病毒性肺炎的诊断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参与,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共同防控疾病的传播。
病毒性肺炎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
病毒性肺炎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症状
两肺毛玻璃样粟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干咳、乏力、肺纹理增粗、肺门增宽、高热
病毒性肺炎有什么症状
一、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
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粘痰。
体征往往缺如。
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
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减少或略增加。
病程一般为1~2周。
在免疫缺损的患者,病毒性肺炎往往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紫绀、极度衰竭,可伴休克、心力衰竭和氮质血症。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检可有湿罗音。
X线检查显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多见于两下2/3肺野。
二、诊断
1.病史、症状
起病缓慢,初期多有咽干、咽痛、喷嚏、流涕、发热、头痛、纳差以及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病变累及肺实质可有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胸痛、气短等症状,病史询问应特别注意有无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情况。
2.体检发现
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在肺下部闻及小水泡声。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bdxfy/zzt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肺炎
【概述】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免疫力正常或低下的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发生,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
......感谢聆听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5%~15%。
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50%。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多,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使得病毒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
......感谢聆听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与病毒种类、机体免疫状况等有关。
常见的病毒性肺炎起始症状各异。
起病一般较缓慢,临床症状通常较轻,可有发热、乏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亦有少数病例起病较急,肺炎进展迅速。
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肺实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如并发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
小儿、老年人以及存在免疫缺损的患者,临床症状常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发绀、意识障碍,甚至可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
......感谢聆听
(二)体征
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麻疹病毒性肺炎有特征性皮疹出现外,大多数病毒性肺炎常无明显的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细湿罗音。
病情严重者有呼吸频率加快、发绀、肺部干湿啰音,甚至可见三凹征及鼻翼扇动。
......感谢聆听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正常或稍高,也可偏低。
如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
痰液涂片所见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
一般分离不到呼吸道病毒.因此一旦培养分离出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培养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感谢聆听
胸部X线征象常与症状不平行,且不同的致病原,其X线表现亦有不同的特征。
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网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模糊影,严重病毒感染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浸润,间质性水肿,肺气肿等,少见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
X线表现一般在2周后逐渐消退,重症者需3~6周才能完全吸收。
有时可遗留散在的结节状钙化影。
......感谢聆听
三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衣原体肺炎、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真菌性肺炎等相鉴别。
一般根据发病季节、流行史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结合实验室检查和X线胸片所见,有助于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并可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鉴别。
......感谢聆听值得注意的是,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呼吸道自身防御能力及全身抵抗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故易继发肺部的细菌感染,病情重,病死率高。
临床上难以判断,以下几点可作参考:①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发热,咳嗽加重,咳黄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②有明显肺部体征,呼吸困难加重,发绀明显;③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④白细胞碱性磷酸酶(AKP)积分>200或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l5%;⑤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⑥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出现新阴影。
......感谢聆听
四诊断思路
在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根据患者有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胸部X线有斑片状阴影或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并排除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应考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
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分子病毒学检查等。
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可提示病毒感染,但并非一定来自肺部,需早期进一步收集肺活检标本或经纤支镜获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
血清学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可检测病毒特异性IgG、IgM,双份血清病毒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但早期诊断价值不大。
......感谢聆听【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多数呼吸道病毒都可引起病毒性肺炎,临床常见有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新近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汉塔病毒、尼派病毒以及SARS冠状病毒也可引起肺炎。
病毒性肺炎的发生除与病毒本身的毒力、感染途径及感染量有关外,宿主的年龄、呼吸道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婴幼儿高于年长儿。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成年和老年人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的病原,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则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
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患者易引起巨细胞病毒肺炎。
......感谢聆听
病毒性肺炎常为吸入性感染,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通过飞沫或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传染,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引起,也可继发于出疹性病毒感染,常伴气管-支气管炎。
亦有通过输血、器官移植途径、母婴间的垂直传播等感染。
患者可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并可继发细菌感染,免疫抑制宿主还常继发真菌感染。
......感谢聆听
【病理】
病毒可对机体造成直接损伤,另外自身免疫性损伤在病毒性肺炎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入侵细支气管上皮可引起细支气管炎,感染播及肺间质和肺泡而引起肺炎。
病变部位充血、出血,出现由单核细胞参与的强烈炎性反应。
肺泡内可有含纤维蛋白单核细胞,偶尔还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炎性渗液,严重病例可出现透明膜,导致肺泡弥散功能严重受损。
肺泡细胞和吞噬细胞内可以看到特征性的病毒包涵体。
肺炎病灶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也可呈实变。
病变吸收后,可遗有程度不等的肺纤维化或结节性钙化。
......感谢聆听
【治疗和预防】
目前对多数病毒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但病毒性肺炎首先仍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此外,还需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等,特别应预防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感谢聆听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安静整洁,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多饮水,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适当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
......感谢聆听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痰液,可给予雾化或湿化气道,祛痰药物治疗,并行体位引流。
对有喘息症状者适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并早期进行持续氧疗,如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应行面罩或机械通气。
......感谢聆听
(三)抗病毒治疗
1.抗RNA病毒药物①M2离子通道阻滞剂: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通过阻止病毒脱壳及其核酸释放,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
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所特有,因而此类药物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早期治疗和流行高峰期预防用药。
②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此类药物可通过黏附于新形成病毒微粒的神经氨酸酶表面的糖蛋白,阻止宿主细胞释放新的病毒,并促进已释放的病毒相互
凝聚、死亡。
③帕利珠单抗:是一种RS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目前应用于高危易感儿童。
......感谢聆听
2.抗DNA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在体内可干扰病毒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也可用于治疗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②更昔洛韦:其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谱与阿昔洛韦相似,对巨细胞病毒具有高度特异性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缺陷患者。
需静脉给药,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感谢聆听
抑制。
③西多福韦:具有较强的抗疱疹病毒活性,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尤为突出,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感谢聆听
3.广谱抗病毒药物①利巴韦林:可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 鸟苷转移酶,阻断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用于治疗呼吸道合......感谢聆听
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性肺炎。
②膦甲酸钠: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和RNA聚合酶发挥其生物效应。
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水痘-疱疹病毒,尤其对单纯疱疹病毒耐阿昔洛韦者常可作为首选。
......感谢聆听
4.辅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可调节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其抗病毒。
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及格列酮类药物,可减轻感染时过度的炎症免疫反应对机体的损伤。
......感谢聆听
(四)中医药治疗双黄连口服液,以及金银花、贯众,板蓝根、大青叶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方剂等对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
......感谢聆听
(五)抗生素的应用无细菌感染证据的患者,一般无需抗菌药物治疗。
一旦并发细菌感染或不能除外细菌感染者,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感谢聆听
【预后】
病毒性肺炎预后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正常人获得性感染有自限性,肺内病灶可自行吸收,婴幼儿以及免疫力低下特别是器官移植术后、AIDS患者以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预后差。
......感谢聆听
......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