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概念

合集下载

通信网络基本概念

通信网络基本概念

当前通信网概貌
机构/ 机构/组织 校园 移动/ 移动/固定 无线 宾馆 住宅小区 用户驻地网
HFC
xDSL
无线接入
光纤
普通双绞线
接入网
IP/MPLS
ATM
TDM 固定/移动话音、数据) (固定/移动话音、数据)
电信核心网
SDH/SONET
OADM OXC
OADM DWDM
课程内容
通信基本概念 传送网 支撑网 业务网
PCM 基本原理
抽样频率为8000Hz(周期为 (周期为125us),对每一话路每抽样一次经过量化可以编 抽样频率为 ) 对每一话路每抽样一次经过量化可以编 位码组, 系统中, 路复用 路复用125us。这32路时 成8位码组,占用一个时隙。30/32路PCM系统中,32路复用 位码组 占用一个时隙。 路 系统中 这 路时 隙构成一个“ 帧又合成一个复帧。 隙构成一个“帧”。而16帧又合成一个复帧。 帧又合成一个复帧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 SINGLE MODE FIBRE/monomode fiber 单模光纤是在指定波长下只可能传播一种模式的光纤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 MULTIMODE FIBRE 在特定的波长上能传播两个以上束缚模式的光纤 •多模传输距离近,一般在200M-2KM 多模传输距离近,一般在 多模传输距离近 •单模的传输距离比较远,范围可以在 单模的传输距离比较远 单模的传输距离比较远,范围可以在10KM-70KM •多模光纤纤芯要比单模光纤纤芯粗 多模光纤纤芯要比单模光纤纤芯粗 多模光纤纤芯要比单模光纤纤 •单模光纤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 单模光纤可以传输的 单模光纤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 •多模光纤的光波长为 多模光纤的光波长为 多模光纤的光波长为850NM 两种:其中1310NM更适于远距离传输 •单模的有 1310NM 1550NM 两种:其中 单模的有 单模 更适于远距离传输 •多模光纤是可见光,光源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多模光纤是可见光, 多模光纤是可见光 •单模是激光 单模是激光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通信技术基础》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1)DCl的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去话话务,
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2)DC2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来去话务。 (3)本地网 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是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 由若干个端局,或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线、用
户线和话机终端等组成的电话网 。
《通信技术基础》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2)智能网的结构 (3)智能网与现有通信网的关系
7.2.2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网
1、数据通信网概念及分类 数据通信网传送和交流的主要是数据信息,其终端主要 是机器而不是人,当终端是服务器和计算机时,人们常称为 “计算机网” 。 (1)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在数据通信中,骨干网一般采用网状网或树型网,本地 网中可采用星型网。
用TCP/TP协议来进行互连的。我们这里谈到的IP网是使用了 TCP/IP协议的网络。统称为IP网。它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网
络 。典型的IP网络结构如下图7.19所示。它主要由路由器,
接入服务器和各种数据交换机组成。
《通信技术基础》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7.19 典型IP网络结构图
《通信技术基础》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扩大的本地网类型有两种: ①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 ②中等城市本地网
《通信技术基础》
第7章 通信网络及应用
2)本地网的交换中心及职能
3)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①网型网; ②二级网
二级本地电话网可分为去话汇接、来话汇接、来去话汇接等 4)本地网中远端模块 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DN是数字传输与数字交换的综合 ,IDN实现从本地交换
用网

通信网概论重点

通信网概论重点

1. 什么是通信网?具体功能是什么?概念:为了完成多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信源与信宿间的通信过程,需要建立一个网络,这个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

(课本)概念: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信息交换。

(老师总结的答案)功能:信息传输寻址和路由差错控制网络管理2. 通信的概念和功能。

通信就是将带有信息的信号通过某种方式由发送者向接收者的传递或相互之间的交换。

3. 画图说明通信系统的组成并说明其功能。

图(课本第一页,图1-1)(1)信源:是发出信息的基本设施。

(2)信宿:即受信者,是信息传输的终点设施。

(3)信道:即信息的传输介质。

(4)调制发射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将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调制成适合在给定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然后通过发射系统将信号发射出去。

(5)解调接收系统:将信道传输中带有噪声和干扰的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交给信宿。

4. 通信网的硬件组成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及链路交换设备5. 通信网的分类按功能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支撑网:1.信令网:实现网络节点间信令的传输和转接的网络2.同步网:实现数字设备之间的时钟信号同步的网络3.电信管理网:为提高全网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而设置,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实现。

按业务类型划分: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广播通信网电报网传真网按地理位置分:本地网长途网国际网按传输的信号形式分:数字网模拟网按传输介质分: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按网络功能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按运营方式分: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6. 通信网体系结构OSI/RM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课本第九页,图1-5TCP/IP参考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课本第10页,图1-77. 通信网的基本拓扑结构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环形树形课本13页,14页,图1-13 1-15 1-14 1-10 1-11 1-128. 电话通信网的组成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环路”设备,进行电路交换的节点设备,连接交换设备之间的中继链路。

通信原理第一章

通信原理第一章

•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连续取值
– 基带信号(一般指未调制过的信号)瞬时值状态数无限,如正弦信号、 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 – 已调信号(载波一般为正弦信号)的参数A.F.P状态数无限。
正弦:
AM:
FM:
PM:
• 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离散取值
– 基带信号的瞬时值状态数有限。 如计算机.电报机等输出的信号。 – 已调信号的参数A.F.P状态数有限。 • *注: 也可称ASK 、FSK 、PSK等数字已调信号为连续信号,因为 他们的瞬时值在某一范围内连续取值。
Æð
Ö¹ Ò»¸ ö×Ö· û Ò»¸ ö×Ö· û
Ö¹
(a)
Òì½´ ² «Êä
SYN×Ö · û
SYN×Ö · û
SOH×Ö · û
ÐÅÏ ¢×Ö· û
EOT×Ö · û
ʱÖÓÐź Å
(b)
Í ½´ ¬² «Êä

单工数据传输:两站之间只能沿指定方向传输数据,反向传联 络信号
正向数据信道
Dn2
对信号进行时域分割(TDM),也可进行频域分割(FDM)。
若无帧同步码,则无法对各路信号进行正确分接。
...
mn(t)

• 2、 需要研究的问题
– – – – – – – 数字基带信号的特性(A/D变换); 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已调信号的特性; 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信道编码、译码(差错控制); 加密; 同步。
最小频移键控MSK等 脉幅调制PAM 数字微波、空间通信 中间调制方式、遥测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光纤传输 市话中继线、卫星、空间通信 军用、民用数字电话 电视电话、图象编码 语音、图象压缩编码

通信网理论基础

通信网理论基础

上述通信系统只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模型,要实现多用户间
的通信,则需要一个合理的拓扑结构将多个用户有机地连接在一
起,并定义标准的通信协议,以使它们能协同工作,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通信网。
第六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通信网要解决的是任意两个用户间的通信问题,由于用户数目众 多、地理位置分散,并且需要将采用不同技术体制的各类网络互连 在一起,因此通信网必然涉及到寻址、选路、控制、管理、接口 标准、网络成本、可扩充性、服务质量保证等一系列在点到点模
换技术,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求,在资源利用率和控制复杂度之 间做了某种程度的折衷。
第十六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用户终端至交换节点接入方式: 用户终端至交换节点可以使用有线接入方式,也可以采用无线接
入方式;可以采用点到点的接入方式,也可以采用共享介质的接入方 式。 多址接入的问题:
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 (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在一起,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目前
Internet已成为电子商务和娱乐的一个基础支撑平台。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上述网络主要的网络功能:
(1) 信息传送。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主要分为三 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 和传输系统完成。
在网络中,交换节点负责用户的接入、业务量的集中、用户通信连接的
创建、信道资源的分配、用户信息的转发,以及必要的网络管理与控制
功能的实现。
第十一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图1.2 点到点的网络与交换式网络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连接着全球各地的人们,促进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络的概念、分类、发展和基础技术。

一、通信网络的概念和分类通信网络是指通过各种通信设备和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终端设备互相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的系统。

根据通信介质的不同,通信网络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大类。

有线网络是指利用物理线缆(如电缆、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

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常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

有线网络的代表是以太网和互联网。

无线网络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

它具有覆盖范围广、便于移动和安装等优点,常用于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无线网络的代表是Wi-Fi、蓝牙和4G/5G移动网络。

二、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通信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传统电话网,它利用电话线路连接用户,实现声音的传输。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通信成为迫切需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数据传输得以快速和广泛地实现。

在互联网基础上,出现了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

移动通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催生了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兴起,通信网络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高速化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通信网络的革新和升级。

三、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传输技术、接入技术和路由技术。

传输技术是指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技术。

常用的传输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波分复用等。

电路交换方式通过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来传输数据,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通信。

分组交换方式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包进行传输,适用于数据通信。

波分复用技术利用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光纤上传输多路信号,提高光纤的利用率。

接入技术是指用户接入通信网络的技术。

有线网络的接入技术包括数字用户线(DSL)、电缆网络和光纤到户等,无线网络的接入技术包括Wi-Fi、蓝牙和4G/5G移动网络等。

通信网理论与技术


远程教育
应用层 会议电视
文件传送
业务网
电话网
移动网
数据网
支 撑

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
提供手段与装备传送 ,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 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链 物报路 理层 层、传真、数
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
图1.3 垂直观点的网络结构
第25页/共103页
1.1.3 通信网的分层结构
❖ 图像业务
传真、CAD/CAM图像传送等。该类业务所需带宽差别较大,G4
类传真需要2.4-64kb/s带宽,而CAD/CAM则需要64kb/s-
34Mb/s的带宽。
第33页/共103页
❖承 载 业 务 按: 网照络网在 U络N提I 处供提 供业的务单 纯的的方信式息 传业送务业 务分。为网 络 用 电 路 或 分 组 交 换 方 式 将 信
第31页/共103页
1.1.4 通信网的业务及网络分类
1. 通信网的业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通信网建设与运行的真正目的是要为用户提 供他们所需的各类通信业务,满足他们对不同 业务服务质量的需求。因此通信业务是最直接 面向用户的。
➢业务的分类并无统一的方式 ➢好的业务分类有助于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
和运营管理
第32页/共103页
1.1.3 通信网的分层结构
把OSI七层模型进行简化,从垂直结构上,从功能上将通信网 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如图1.3所示
应用层
远程教育
会议电视
文件传送
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
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
效正常业 运务行网 的各种控制和管
电话网
移动网
数据网

网络的基本概念


1.1.2 通信网络模型
1.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研究如何把开放式系 统连接起来的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7 层,如图1-1所示。其中,最右侧一列是数 据单元名称,即各个层次的对等实体之间 交换的数据单元的名称。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就是对等实体之间通过协议传 送的数据。图1-1中的APDU表示应用层的 协议数据单元,PPDU是表示层的协议数 据单元,SPDU表示会话层的协议数据单 元,TPDU表示传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2)网络层 网络层有4个主要的协议:IP协议、Internet控 制报文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和逆地址解析协议。 3)传输层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提供了两个主要的协 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4)应用层 在TCP/IP参考模型中,应用层包含所有的高层 协议。
1.1.3 通信网络的主要功能
1.3 通信网数据交换技术
1.3.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技术是在通信设备间通过交换设备中的线路连接实 际建立了一条专用的物理线路,在连接被拆除前,其两端的设备单独占用此线路进 行数据传输。
1.电路交换的过程 (1)建立线路。 (2)数据传输。 (3)释放线路。 2.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 (1)连接建立后,数据以固定速率传输,传输延时短。 (2)由于物理线路被单独占用,所以不可能发生冲突。 (3)适用于实时大批量连续的数据传输。 3.电路交换方式的缺点 (1)建立连接可能需要涉及多个设备或线缆,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2)连接建立后,线路是专用的,即使空闲也不能被其他设备使用,这会造成 一定的浪费。 (3)对通信双方而言,必须做到双方的收发速度、编码方法、信息格式和传输 控制等一致才能完成通信。

通讯的名词解释

通讯的名词解释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通讯技术的进步。

从最早的烟信、书信到如今的移动通信、互联网,通讯的形式不断演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与通讯相关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通讯技术的背后。

1.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指的是将多个通信节点连接在一起的系统,以便传输信息和数据。

通信网络有很多种类型,例如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局域网(LAN)是指范围较小的网络,如家庭、办公室或学校内部的网络;广域网(WAN)则是指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网络,例如城市之间或国家之间的网络连接。

而互联网则是由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共同构成的全球性网络。

2.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和接收通信信号的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无需受到固定电话线或有限的通信设备限制。

最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是蜂窝通信,利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频率切换和信号传输,使得人们可以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数据传输。

3.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各种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庞大网络系统,它使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簇,使得各种设备和计算机能够互相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流。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在线服务和社交媒体平台。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4.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指使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媒介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相比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领域。

无线通信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通信体验,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5.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指将电子数据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媒介进行,如电信网络、互联网或局域网。

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对于通信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追求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信号。

6.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保护通信中的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或破坏的手段。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第1章通信网络概述1.1 通信网基本概念学习要点:1.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概念2.了解通信系统基本模型3.了解通信网模型一.基本概念1.通信: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2.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对接收者而言事先不知道的内容。

3.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

如语音、图像、文字等。

4.通信系统:完成信息传递所需的通信设备和线路的集合体。

二.通信系统基本模型包括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等六个部分。

123.信道:信号传输媒介。

一般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如短波、微波、卫星等通信方式);有线信道: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如电缆、光缆等)。

4.反变换器:把从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5.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

6.噪声源:不是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客观存在。

三.通信网基本概念网络:由一系列节点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组成的组织或系统。

通信网: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送和交换的网络。

节点:在通信网中指的是交换点,完成接续和信息交换任务。

传输链路:连接终端与交换点或交换节点之间的线路……信道。

用户终端……信源和信宿,对电话机而言还包括了变换器和反变换器;最简单的电话通信网如下:学习要点:1.熟悉通信网的基本结构2.掌握通信网的构成一.通信网的基本结构1.按用户间的互连方式分:①直接互连网(完全互连网)所有用户之间都有链路直接连接,任何两个用户都可以直接通信;②转接互连网(不完全互连网)设有一个转接中心,所有用户只与转接中心直接连通。

2.按照拓扑结构分有六种基本结构形式:①网型网——网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均有线路相连。

如果有N个节点,则需要N(N-1)/2条传输链路。

优点:冗余度较大,稳定性较好;缺点:传输链路多,线路利用率低,经济性较差。

②星型网——将一个节点作为辐射点,该点与其他节点均有线路相连。

具有N个节点的星型网至少需要N-1条传输链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通信网组网结构:星,网状,环,树,总线,复合型。

衡量通信网质量的三个目标: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Osi七层模型:应用表示会话传输网络链路物理。

第二章本地网又称市话网,设置有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分别为汇接局tm,端局c5。

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分别用c1234表示,国际局是对外的出入口,通过国际电路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局连通。

电话长途网正有四级向两级过度。

C1和C2间直达电路的增多,C2的转接功能随之减弱,C3形成扩大的本地网,C4失去原有作用几乎消失。

C1和C2之间的长途交换中心合并成DC1,构成长途网的高平面网,即省际平面,C3被称为DC2,构成长途网的地平面网,即省内平面。

然后主簿向无级网和动态网过渡。

话路子系统由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中继器、接口电路。

控制子系统功能:对呼叫进行处理,对整个交换机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维护。

硬件由存储器、处理机、输入输出设备。

处理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运行,管理,监测,维护都由他来完成,存储器负责存储交换机工作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打印机,显示器及远端接口等。

控制系统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两种方式。

多台处理器之间的分工方式有功能分担方式,负荷分担方式和容量分担方式。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服务功能:呼叫转移,呼出限制,呼叫等待,自动振铃回叫,缩位拨号,热线服务,三方通话,免打扰,闹钟叫醒。

PCM:R0=8*8000b/s=64kb/s R1=N*64kb/s 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的一侧,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内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移到交换网络的另一侧的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的位置。

通过这种时隙交换来的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时分交换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或控制存入,顺序读出话务理论源—请求服务的用户,服务器—被请求对象。

话务量A T=nh av(h)话务流量A1=A T=Nnh av/T=N λ1h av=λh av空间接线器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

第一级t型接线器采用顺序存入、控制读出,第三级t型采用控制存入、顺序读出。

帧同步就是从接受的数据流中搜索并识别这一同步码字,并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排头,使接收端的帧结构和发送端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两个交换机能够同步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数字信息的正确接收和交换。

复帧同步是使接收端的复帧结构和排列与发送端一致。

信令就是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

信令按工作区域可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送通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信令按功能分为线路路由管理信令。

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传达的。

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专用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且无关的信令传送方式端到端、逐段转发、混合。

信令控制方式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

信令消息中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填充信令单元,SIO指明MSU的类型。

七号信令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组成。

智能网部件独立于现有的固定电话网络,是一个附加的网络结构。

信令体系结构第四级用户部分,第一级数据链路,第二级链路控制,第三级网功能层信令单元结构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和填充信令单元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智能外设IP,业务生成环境SEC和业务管理系统SMS被叫集中计费业务(800)将含有该业务特服号码的呼叫,经智能网送到数据库里检索取得真正的被叫号码,然后建立呼叫连续,并允许呼叫的费用集中记录在预先登记的被叫号码上好处:免费快速易用,无需等待话务员接线,只记同一个号码即可任何地方使用,较高的可靠性;增加销售机会,减少花费,提高效率。

滑码:如果每个交换系统接收到的数字比特流与其内部时钟位置的偏移和错位,造成帧同步的丢失,这就会产生帧失步主从同步方式是指在通信网内某一个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并以其作为主基准时钟的频率。

连接方式可采用星型树形结构,我国主要采用主从同步第三章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第二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第三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70年代中期到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小区数目:N=a^2+ab+b^2 d g/r=根号下3N信道的自动选择:专用呼叫信道,循环定位方式,循环不定位方式,循环分散定位方式专用呼叫信道速度快适合信道较多的系统,当信道数较少的时候,呼叫信道不能充分利用,造成频率使用上的不经济。

循环定位方式同时起呼的概率较大,容易产生冲突,但用户较少时同抢频率很小,适用于信道数较少的小容量系统。

循环不定位方式不适用信道数多的系统,优点是各移动台所扫到的信道是随机的,所以可以视为均匀分配在各个信道上,故移动台的同抢率低,无论移动台处在哪个无线电区内部都可以实现选择性呼叫。

切换当物体在运动中从一个小区向另一个小区运动时,信道要发生转换。

漫游是指移动台在某地登记后可在异地进行呼叫处理的通信。

Gsm有移动终端,基站系统,移动交换中心,操作维护中心。

移动终端设备无线设备,基带信号处理和控制部分。

移动交换中心完成对移动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完成系统内用户信号发换,号码转换,漫游,信号强度检测,切换,鉴权和加密等功能移动用户号码国家码+国内目的码+识别号+用户号码PCU该单元与基站控制器BSC放在一起,使基站BTS送到BSC的分组数据业务经Gb接口送到业务支持节点SGSN;把电路域的业务,经A接口送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Gprs新增网元:分组控制单元,业务支持节点,网关支持节点,边界网关,域名服务器第四章数据通信:凡是在终端以编码方式表示的信息,且已在信道上传送这些数据为主的通信系统或网络。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与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路由选择就是选择正确的出链路的过程。

阻塞控制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匹配,涉及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降低网络传输性能的各因素。

许可证法,结构化缓冲法,抑制分组法,预留缓冲区法和重新启动法。

帧中继原理:【虚电路】在每一帧的帧头中都包含虚电路号--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 每一个节点机中都存在PVC路由表;当用户数据信息被封装在帧中进入节点机后,首先识别帧头中的DLCI,然后再PVC路由表中找出对应的下段PVC的号码DLCI,从而将帧准确地送往下一节点机。

以太网原理:【数据报】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建立MAC地址表;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不包括源端口);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不包括源端口)ATM交换技术ATM基本概念: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它是一种为了多种业务设计的通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式。

虚信道:描述信元单向传送的路径,它是用来在两个用户端点间建立一个单向的逻辑连接,以便单向传送用户单元。

虚通道:描述一组虚信道通过网络的单向路由。

由若干虚信道组成。

交换原理:ATM 交换是电交换,它以信元为单位,即53个字节(424bit)为一个整体进行交换,但它仅对信头进行处理。

每条入线和出线上传送的都是ATM信元流,而每个信元的信头值则表明该信元所在的逻辑信道(由VPI/VCI值确定)。

A TM交换的基本任务就是将任意入线上的任意逻辑信道中的信元交换到所需的任意出线上的任意逻辑信道上去。

A TM交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空间交换,即将信元从一条传输线(I1)传送到另一条传输线(Om)上去,这个功能又叫做路由选择;另一个功能是时隙交换,即将信元从一个逻辑信道(如I1的b)改换到另一个逻辑信道(如Om的s),这个功能又叫信头变换。

以上空间交换和时间交换的功能可以用一张翻译表来实现。

ATM协议栈【107了解】第五章微波通信的概念:指用微波频作载波携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通信的方式数字信道的性能指标:传输容量、传输质量、信道频带利用率。

越站干扰:在设计微波线路时,使相邻的第四个微波站址不要处于1、2两微波站的延长线上即可解决越站干扰。

卫星通信系统的种类:同步卫星、非同步卫星特点: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通信机动灵活、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具有多址连接能力。

通信系统的组成:测控系统、监控管理系统、通信卫星、地面站。

卫星的应用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孔径终端。

(P161)海事卫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P166)第七章光纤的优点: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无串话,保密性好、线径细,重量轻,柔软、节约有色金属,原材料资源丰富。

光纤与光缆光纤的结构:纤芯: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包层: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保护套:强度大,能承受较大冲击,保护光纤。

光纤的分类:玻璃光纤、胶套硅光纤、塑料光纤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端机(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监控系统SDH光同步系统:所谓SDH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结构等级。

SDH网络则是由一些基本网络单元(NE)组成的,在传输媒质上(如光纤、微波等)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传送网络。

自愈网:指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无需人为干预,网络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了故障第八章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CPE)之间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可使用各种传输媒体(如金属对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系统等),可支持不同的接入类型和业务。

接入网的种类: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HFC接入网、无线接入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概念:允许在一对双绞铜线上,在不影响电话业务的情况下,进行非对称高速数据传输使用一对电话线。

PPP协议(点对点通信协议):一种封装多种协议数据包的方法。

一个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建立,配置,测试数据链路的连接。

一系列的网络控制协议(NCP),用于配置和建立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