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docx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往往不同。
同一个物休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白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速度: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⑵时间相同,路程长,运动快⑶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快⑷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lm/s=3.6km/ho 人步行速度约l」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通过的路程为1.1m.(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平均速度:及对应的时间)常见速度:人步行速度1」m/s,自行车速度5m/s,人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乂10论人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中长跑测验中,小明跑1000m小红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解: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亦、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皿、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迪1、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卷数n,用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应注意六个字:选(量程、分度值)、放(刻度尺贴近被测长度)、看(视线与尺面垂直)、读(用分度值作单位估计到下一位)、记(数字、单位)、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求平均值时所保留的位数应与测量值的位数一致)。
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读数时,应先读分针的读数才读秒针的读数。
2、对于微小长度或极短而具有周期性的时间的测量常用“累积法”进行。
如测一本书的厚度,可以计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到,这种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原理是:让同一辆小车每次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别在不同阻力的物体(毛巾、木板、玻璃)表面上运动,比较小车在不同物体表面上滑动距离的长短。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控制变量法”。
要保证小车每次初速度相等,小车每次都必须自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从静止开始滑下。
实验的结论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典型例题点评】例一: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
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⑴、⑵、⑶、分析与解:从小车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可以知道:小车在0~7秒的时间内,经历了三段不同的运动状态,0~2秒为匀速运动(因为S与t是一次函数的关系,)2~5秒为静止状态,5~7秒也是匀速运动。
从这一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⑴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⑵2s、3s、4s、或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2m;⑶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⑷小车在0~7s做变速直线运动;⑸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 m;⑹小车在第2s到5s内处于静止状态。
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⑼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小车前2s内的速度是后2s内的速度的一半)。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1)概念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被称作机械运动(2)自然界中除了机械运动,还有热运动等。
(3)对物体做的运动是否为机械运动的判断标准被研究物体与周围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参照物引入:A同学坐在向前行进的车里,看见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而站在路边的B同学,认为树未动(1)概念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选取参照物的原则和标准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参照物)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比如树、河岸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的绝对性(这里的“运动”,不一定指机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里的“运动”特指机械运动)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①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发生的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②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第一个物体是静止的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状况,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
补充:①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②相对运动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或运动的方向不一致,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运动的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天空飘动的白云B.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流动的河水2.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A.静止的B.运动的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中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5.一辆车沿河岸行驶,车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向西运动,而河面上一艘船却在向东移动。
人教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ppt(1)

人教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ppt(l)九年级物理人教实验版复习课件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本章知识结构网络整体预览本章知识点详细梳理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一机械运动相对静止:两物体速度大小相同,运动方向相同。
概念速度3.匀速直线运动:时间路程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来粗略4.变速运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曲线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概念: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 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v=/t二.匀速直线运动:单位:m/米/秒km/h千米/时lm/=3. 6km/h单位:秒时间:计算:t=/v测量:停表、钟表单位:米m路程:计算:=vt测量:刻度尺单位及换算:时间:测量:日辱、沙漏、停表、钟表等三、时间与长度:长度的测量:测量:刻度尺、游标卡尺等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人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与错误的区别:不可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减小方法:平均值单位及换算:1.正确使用刻度尺:1.认:零刻线、测量范围、分度值2.选: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适当精确程度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贴、正、齐4.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5.读: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记:结果=数值+单位数值=准确值+估计值2.特殊测量: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组合(平移)法等四、力的概念和力的测量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和受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物体是相对(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特点的(3)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
有关力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的知识(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速度的力的单位:N(牛顿)大小和运动方向力的大小力的三要素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弹簧测力计)(1)根据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使用前:(2)轻拉弹簧的钩挂几次,使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3)观察指针上否指在“0”点,并看其分度值。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2章 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第12章运动和力》重点知识点复习一、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作为标准的,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 v 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1m/s= 3.6 km/h 。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m=10 dm =100 cm =1000mm=106μm=109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零刻线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2、时间的测量的工具:钟表,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 。
3、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
四、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对它施加这种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中考复习资料 第12课时 运动和力

第12课时运动和力一、考纲要求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3.建立惯性概念,会解释惯性现象;能区别力和惯性,能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4.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意义,知道并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5.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知识梳理1.当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作用在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实验的研究方法是:.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则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继续做.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时由于而表现出的.5.牛顿第一定律从另一侧面说明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的原因,而是改变的原因.三、巩固练习1.(2009.潍坊)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2.(2007广东省)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 .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3.(2010镇江)如图所示,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 .汽车速度太慢B .汽车转弯C .汽车突然启动D .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4.(2009福建)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 .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 .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5.(2008惠安)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 )A .汽车突然刹车B .汽车突然减速C .汽车突然起动D .汽车突然拐弯6. ( 2009丰泽区)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A .人坐沙发,沙发凹陷B .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C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D .正在进站的火车7.(2010徐州)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 .篮球从篮筐中落下 B .火箭发射升空C .月球绕地球转动D .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8. (2009德州)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它的速度将__________,动能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9.(2010宿迁)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 点滑至b 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 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10.(2010宿迁)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甲 乙 右挂钩码的个数.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四、达标测试1.(2008惠安)如下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2.(2009福建)如图是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踢足球时,球对脚没有作用力;B.足球在空中时受到脚的作用力;C.足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D.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3.(2009丰泽区)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A.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B.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C.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D.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4.(2007扬州市)公共汽车上的一些设施和做法与物理原理相对应,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公共汽车在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方向盘上裹着的皮套——————————用来减小摩擦C.转弯时播放“汽车转弯,请抓好扶手”——防止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伤害D.公交车上使用的IC收费卡一—————利用了超声波原理5.(10河北省)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②火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③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④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0襄樊)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7.(2010益阳)抛出去的篮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A.球的重力和地面对球的支持力B.球的重力和球受到的摩擦力C.球的重力和球对地面的压力D.球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球的支持力8.(2010益阳)下列现象由惯性引起的是( )A.热气球加速上升B.苹果落向地面C.水往低处流D.马失蹄时骑手向前摔倒9.(2010贵州)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0.(2010本溪)下列现象中,能利用惯性来解释的是( )A.汽车行驶时要保持车距,防止刹车时造成追尾事故B.水中的气泡上浮C.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移动D.重物从高处下落时,越落越快11.(2010六盘水)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12.(2010河南省)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的越.(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201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 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回顾一.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二.运动的快慢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所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3.公式:。
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换算:1m/s= Km/h.5.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快慢,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
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是否磨损;刻度尺的;刻度尺的。
2.测量时间所有的工具:、等。
3. 叫误差。
四.力1.力是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五.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六.二力平衡1.物体受两个力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或,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的两个力(或多个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在上,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重·难点分析一.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的选择: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选参照物,选参照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任意性原则,指除研究对象之外的任何其他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二方便性原则,应使我们容易描述或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当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因此说一个物体静止并不是说他绝对不动而是由于这个物体相当于所选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描述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推想。
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
初三物理第12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__________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但速度没甲快 ③__________。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__________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 定义: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__________.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______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类型三 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例3 [2010· 北京中考] (多选)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CD ) 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 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 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C.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 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 的作用
①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 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②在这一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 实验 ________,做法是分别将毛巾、棉布、木 过程 板铺上,分别进行实验; ③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 ________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__,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 得出 减小的______。进行推理:如果运 结论 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 ______________运动 牛顿 第 ______物体______, 一定 总保持________ 律
[点拨] 理解“平均速度”:平均速 度不等同于速度的平均值,它是用来 粗略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快 慢程度的物理量,但不能精确地知道 物体的运动情况,即不知物体何时加 速、何时减速、是否中途停留;且平 均速度是针对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 路程而言的。
误差与错误的比较
误差 错误 仪器精密度不够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 或实验方法不完善; 产生 器的使用规则,或者 观察者估读时的偏 原因 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 差及环境对仪器的 大意 影响 可否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避免 如何 有误差的实验数 错误的数据远远偏 判断 据比较接近真实值 离真实值
运动和力
·北京专用
考点1 长度的测量
长 主单位 度 常用 单 单位 位 测 量 工 具 常用 工具
________
1 km=____m 1 dm=mm=____m
1 μ m=____m 1 nm=____m ________
看 测 量 方 法 放
读 记
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边缘对 齐,不要使用有磨损的零刻 度, 紧贴待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________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要由____和____组 成
定义 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 ________,用符号____表示 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______的物理量 公式 v=________ _______; 单位 1 m/s=____km/h 1 km/h=____ m/s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 测量 用秒(钟)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 方法 利用公式求得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1.1 m/s 常见 自行车的速度:5 m/s 值 真空中的光速:3×108 m/s 匀速 直线 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_的运动 运动
[点拨]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实验事实,再
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来的,并不是实验定律;
(2)“一切”是说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普遍适用;
(3)“没有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
两层意思: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
力的作用;二是指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
(4)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或”字的含义,我们可以 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 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力 相同点 相互作用力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
线上
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不同点 ②受平衡力的物体失去
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
上;
一个力,物体将改变运
动状态
②同时存在,同时消
失
► 类型二
二力平衡
例2 (多选)如图4-1所示,一杯水静止在水平桌 面上,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1,杯子所受重力为G2, 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 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D ) A.N1与N2大小相等 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 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误差
定义 ______与_____之间的差异 减小方 多次测量求________、 法 采用______、改进______ 误差是______避免的; 区别 错误是______避免的
考点2
机械运动
1.参照物
机械 物体_______的变化。机械运动是宇宙中 运动 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______的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_________的物体 参 选择要求: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 照 假定该物体是________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______的,但不 物 能将研究的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③为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 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相对 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性 对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______,一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______力,力有三要素, 理解 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对惯 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物体 “具有”或“由于”惯性,而 不能说某物体“受到”或“产 生”了惯性
物体有惯性, 惯性物属性, 大小质量定, 无论动与静
·北京专用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有 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就____, 理解 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 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 重均无关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体育比赛中 利用 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 危害 如: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绊倒等
2.牛顿第一定律
名称 观点 亚里士 认为_______________ 多德 备注 通过想象 思考 通过实验 进一步推 理
古 人 认为物体的运动 观 伽利略 ________力来维持 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 实验 牛顿 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 —推理 状态或_____状态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 装置 探究 方法 ________________、转换法
·北京专用
1.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属性
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
或受平衡力时遵循的运 动规律 惯性定律的成立是有
区别
无论物体是否受力,
条件的,即:只有物体 无论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 物体都具有惯性 才成立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用一根________的________把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 力的示 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 意图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 越长
测量 工具
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考点3
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
定义 物体保持___状态或____状态不变的性质
► 类型一 长度的测量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 cm。
[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刻度尺的1个 小格为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即以厘米为单位记录结果时精确值要有一 位小数,且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 3.40左右即可。
例2 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 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 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 kg D.一直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 mm
·北京专用
考点1
定义 单位
力的概念
物体对物体的______ ______(N)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 接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 条件 三要 素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作 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________,方 力的 向________,作用在不同物体上);②两 特点 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 作用 效果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静止 说明 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 匀速直线运动 因 力是改变物 运动速度快慢改变 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
合力为0 受非平衡力合力 不为0
[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 力的作用;但是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不一定改变(如受到的力是平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