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孤子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及应用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及应用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及应用1.光孤子是一种在光纤中传播的稳定、单一的时空孤波,其存在和传输特性在光纤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光孤子的研究已经从基本的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

智能光孤子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纤通信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和调制技术,实现了对光孤子的有效控制和高速传输。

2.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孤子生成技术孤子生成技术是智能光孤子系统的基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特定的调制技术,在光纤中产生具有特定形状和稳定性的光孤子。

目前常用的孤子生成技术有:光纤激光器、光子晶体和光开关等。

2.2 孤子控制技术孤子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孤子传输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以保持孤子的稳定性和传输性能。

这些参数包括孤子的幅度、频率、相位和传播速度等。

常见的孤子控制技术有:光调制器、光衰减器和光开关等。

2.3 孤子信号处理技术孤子信号处理技术是指在孤子传输过程中,对孤子信号进行处理,以提高其传输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处理技术包括:孤子信号的编码、解码、放大和滤波等。

3. 智能光孤子系统应用智能光孤子系统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速光纤通信智能光孤子系统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光纤通信,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百Gbps,满足未来光纤通信的发展需求。

3.2 光分组交换通过采用智能光孤子系统,可以实现光分组交换,提高光纤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交换效率。

3.3 光存储和光信号处理智能光孤子系统在光存储和光信号处理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光存储和信号处理。

4. 结论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光孤子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速光纤通信、光分组交换、光存储和光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5. 智能光孤子系统的优势智能光孤子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光通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5.1 高传输速率智能光孤子系统可以实现极高的传输速率,远远超过传统的光通信系统。

非线性光纤光学 第五章-光孤子

非线性光纤光学 第五章-光孤子

2.光孤子


光孤子概述
孤子的历史 一个奇特的水波 约170年前,苏格兰海军工程师罗素 (J.Scott Russell)在一次偶然中观察 到一种奇特的水波。 1844 年,他的报告:“我看到两匹骏马拉着一条船沿运河迅速前进。 当船突然停止时,随船一起运动的船头处的水堆并没有停止下来。它激烈 地在船头翻动起来,随即突然离开船头,并以巨大的速度向前推进。 一个轮廓清晰又光滑的水堆,犹如一个大鼓包,沿着运河一直向前推进 在行进过程中其形状与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我骑马跟踪注视,发现它保持着起始时约 30 英尺长,1-1.5 英尺高的浪头 ,约以每小时8-9英里的速度前进后来,在运河的拐弯处消失了”。 罗素称之为 孤立波 - Solitary wave。



调制不稳定性用于超短脉冲产生
通过用时域方法求解NLS方程,发现当输入的连续波有周期调制时, 此连续波逐渐演化为以原有调制周期为间隔的短脉冲序列。从实用的 角度考虑,调制不稳定性可用于产生短光脉冲序列,其重复频率可由 外部控制。 早在1989年,利用调制不稳定性就产生了重复频率为2THz的的130fs 脉冲,从此,这项技术就用于产生周期性超短脉冲序列,其重复频率 比从锁模激光器所得脉冲的重复频率要高得多。
第五章 光孤子
1.调制不稳定性
2.光孤子
3.其他类型孤子
4.孤子微扰
5.高阶效应
1.调制不稳定性

许多非线性系统都表现出一种不稳定性,它是由非线性和色散效应之 间的互作用导致的对稳态的调制。这种现象被称为调制不稳定性,在 流体力学、非线性光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等领域已早有研究。 光纤中的调制不稳定性需要反常色散条件,这种不稳定性表现为将连 续或准连续的辐射分裂成一列超短脉冲。

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作者:————————————————————————————————日期:2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蒋玉兰(浙江华达集团富阳,31 1400)【摘要】本文叙述了光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色散,以及G65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各种补偿技术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

最后强调说明色散补偿就是用来补偿光纤线路色散和非线性失真的技术。

1概述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是高速率、大容量。

它从PDH 8 Mb/s, 34Mb/s,140Mb/s, 565Mb/s 发展到SDH 155Mb/s,622Mb/s,2.5Gb/s,10Gb/s。

现在又进展为波分复用WDM、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

同时,光纤的结构从G652、G653、G654,发展到G655,以及G652C 类。

光纤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色散是其主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色散就是指不同颜色(不同频率)的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相互分离。

单模光纤主要色散是群时延色散,即波导色散和材料色散。

这些色散都会导致光脉冲展宽,导致信号传输时的畸变和接收误码率的增大。

对于新建工程新敷设高速率或WDM光缆线路,可以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CF),ITU一T将这种光纤定名为G655。

G655光纤在1 550 nm处有非零色散,但数值很小(0.1~10.0pb/nm·km)。

其色散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若采用色散管理技术,可以在很长距离上消除色散的积累。

同时,对WDM系统的四波混频现象也可压得很低,有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自从光纤通信商用开始,至今20余年,国内外已大量敷设了常规单模光纤(G652)的光缆,这类光缆工作在1550nm波段时,有18ps/nm·km的色散,成为影响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

所以,对高速率长距离的系统必须要考虑色散补偿问题。

第08章光纤中的光孤子

第08章光纤中的光孤子

图 8.2.1 光纤中脉冲被展宽
196
对于光线 1,其单位长度上的延时为 1
n1 n1 ,对于光线 2,通过单位长度的延时为 2 ,c c sin c c
为全反射临介角,要根据全反射条件有 sin c n2 n1 。最高模式与最低模式间的群延时差为:
m 2 1
0.629
2 D L
c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改变控制光纤长度 L ,可以控制光学孤子
的脉宽。这是与通常的锁模激光器完全不同的。这个式是表示是二阶光学孤子,在上述孤子激光器中,在 实验上观察到的是二阶光学孤子,脉宽可达到皮秒,甚至飞秒。 实验发现孤子激光器的输出出现光学孤子与宽脉冲的无规交替,所以存在孤子激光器的稳定问题。这 种不稳定性来源于控制光纤腔,由于附腔反射镜的振动、漂移等,造成工作参数的随机变化,使从光纤反 馈回主腔的脉冲激光与主腔振荡的脉冲激光发生相位, 破坏了同步。 可通过外加伺服系统控制附腔的腔长, 使孤子激光器稳定地运转。 实验发现当孤子激光器的光纤中的光功率 p p 时,第光纤中传输的光学孤子的能量,从高频向低 频转移,在光孤子频谱的低端出现一个小峰,此称光学孤子的自频移现象。频移量 与光纤中的平均功 率的平方成正比,所以 1 c 。研究自频移现象,有利于得到频率稳定的孤子激光器。
而对于反常色散介质,则有:
dn 0 ,从而 Vg V d
而在无色散介质中,则:
Vg V
195
光脉冲能量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群速度,光脉冲行经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称为群延时,
g
1 dk V g d
(8.2.8)
上式与(8.2.5)相比,展开式(8.2.3)的系数 k1 就等于单位长度上的群延时。如果 dk d 为常数,则群延时将 不随频率而变,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形状保持不变,没有展宽。但是,一般来说, dk d 不为常数, 这就出现了群延时差,造成脉冲的展宽。总的延时差 由三部分组成

光孤子通信技术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光孤子通信技术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相对于集中式放大器,分布式SRS放大器: • 等效噪声指数低(<0) ; • 增益谱型与信号输入功率的大小不敏感; • 有非常宽的增益带宽; • 不需要额外的增益光纤作为增益介质。
四 结语
结语
Marconi 公司推出的基于孤子的SmartPhotoniX UPL160系统在澳洲的商用已 充分显示光纤孤子的大规模商用已为期不远。
现常见的光孤子功率放大器主要有集中式放大器和分布式放大器两类。
系统构成
集中式放大器的代表是EDFA( 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掺饵光纤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品质高、使用 方便等优点,EDFA的诞生是光纤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光纤通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分布式放大器的代表是SRS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受激喇曼散射)放大器,当入射光功率较低时,散射主要来 源于光自身的散射效应;当不断提高入射光功率时,受激散射成为主导,形成了受激喇曼散射,具有单色性、相干性 和很高的方向性。
1981年,Hasegawa和Kodama提出将光纤中的孤子作为信息载体用于通信,构建一种新的光纤通信方案,称为光孤 子通信,它正是利用光纤色散与非线性相互作用平衡时实现的一种光纤通信方式。
光孤子形成原理如图所示。它完全摆脱了光纤色散对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其传输容量比当今最好的通信 系统高出1~2个数量级,中继距离可达几百km。它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
光孤子通信技术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目录
1
技术背景
2
基本原理
3
系统构成
4
结语
一 技术背景
技术背景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从出现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五代。先后历经了 OM1、OM2、OM3、OM4、 到 OM5 光纤的优化升级,在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方面均取得了不断突破。由于特性和应用场景的需求,OM5 光纤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光孤子Soliton-西安邮电大学

光孤子Soliton-西安邮电大学

受激喇曼散射(SRS)(1)
SRS:入射光波的一个光子被一个分子散射成为 另一个低频光子,同时分子完成振动态之间的跃 迁。 SRS是非线性光纤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非线性过 程,它可使光纤成为宽带喇曼放大器和可调谐喇 曼激光器,也可使某信道中的能量转移到相邻信 道中,从而严重影响多信道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散色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色:被散射的光的频率保持不变; 非弹性散色:被散射的光频率会降低。拉曼
散射和布里渊散射
受激非弹性散射
1.概述 •受激非弹性散射:散射光频率下移,光场把部分 能量传递给介质。 •一个高能量光子(通常称为泵浦)被散射成一个 低能量的光子(斯托克斯光),同时产生能量为 两光子能量差的另一个能量子 •SBS参与的能量子为声学声子,只有后向散射 •SRS参与的能量子为光学声子,以前向散射为 主,但也有后向散射
SBS可描述为泵浦光、斯托克斯波和声波之间的参量互作 用。可看作是一个泵浦光子的湮灭,同时产生一个斯托克斯 光子和一个声学声子。
2、阈值功率
阈值功率Pth与光纤的衰减系数、光纤有效长度Leff、布里 渊增益系数gB和光纤的有效面积Aeff有关,可近似写为:
Pth 21Aeff / gB Leff
• 减小影响:增加信道间隔、适当加大色散、非等 间隔信道、减小光功率、 相邻信道正交偏振(破坏 相位匹配)
n
11.1.2 光的双折射和偏振
1. 光的双折射
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各向异性介质表面时,产生两束折射光,这 种现象称为光的双折射。双折射中的两束光,一束总是遵守折射定 律,称这束光为寻常光或光,另一束光则不然,一般情况下它是不 遵守折射定律的,称为非寻常光或e光。光和e光都是线偏振光,而 且光的振动画垂直于晶体的主截面,而e光的振动面在主截面内, 两者振动面相互垂直。若光折射率为,e光折射率为,则

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孤子理论在自由空间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孤子光波束的传输和扩散控制。在自由空间中,光波束的传输受到大气折射、散射、吸收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利用孤子光信号可以有效地抵抗这些干扰因素,进而提高光波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同时,为了控制光波束的扩散程度,还需要设计合适的光学系统和调制器件。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其基本概念、光纤通信和自由空间通信中的应用等方面。孤子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优化技术,在光学传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实现更快速、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通信。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孤子理论在光学通信领域将发挥更加广泛的应用和作用。
(2)孤子光波束的定位和跟踪。在自由空间通信中,需要对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跟踪。利用孤子光信号可以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快速的定位和跟踪,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孤子光波束的编码和解码。在自由空间通信中,需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利用孤子光信号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信号编码和解码,从而提高传输容量和数据安全性。
三、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
近年来,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孤子光通信系统模型和算法,获得了更好的传输性能由空间通信中的优越性能。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例如,可以将孤子理论与量子通信、光学计算等领域相结合,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在应用前景方面,孤子光通信系统和自由空间通信系统将成为未来光学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提供更加快速、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光学传输是一种常见的信息传输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将信息传输到远处的目标位置。在光学传输中,为了获得更好的传输效果,需要进行各种优化技术,其中孤子理论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本文将探讨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景。

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文献综述

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文献综述

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通信1202班摘要:光纤通信系统不断地发展,光孤子通信即将被使用在其中,这是新技术的一场革命。

论文即将涉及光纤通信的发展过程,并对光孤子关键技术的原理及其动态和发展进行论述。

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

关键词:光孤子;光纤通信1引言光纤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慢慢在有线网络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成为了通信网络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的光纤网络具有很多的优点,通信容量大,远距离传输损耗低,传输质量好,抗电磁干扰等等优点,我相信,全光网络很快即将到来。

信息传递会更方便。

在未来,我们的通信技术会更加完善。

我们所学习的光纤通信是经过漫长的发展才形成,从最初的烽火台传递信息,到近代19世纪Bell发明了最初的光电话,利用阳光和硒晶体,光电话通过200米的大气空间,最终传送了语音信号,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之后虽然光通信技术进展缓慢,但在1960年激光器的发明,由此产生的强相干光为光通信提供了可靠的光源,随后光纤的出现大大促进光纤通信的发展。

2光孤子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不同技术的应用:波分复用,光放大器技术,光接入网,推动了光通信技术技术不断的演进。

我相信,作为最前沿的研究,光纤孤子通信即将成为第5代光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光纤孤子即光孤子,在19世纪英国工程师S.Russell发现船在行驶过程中,它最前方水峰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提出了孤立波的概念,在1965年,美国科学家N.J.Zabusky在研究等离子体孤立波的碰撞过程中,发现孤立波相互碰撞后,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依然保持形状和速度不变,并保持能量和动量守恒。

1973年的时候,“光孤子”首先被A.Hasegawa 和F.Tappert提出,1980年,F.Mollenaure等人最先从实验室中观测到了光纤中的时间光孤子,从此开始了光孤子通信的研究。

光孤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超短脉冲,光孤子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形状,幅度和速度都维持不变的脉冲状行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通信 13-3
1306030302
崔红梅
非线性的影响抵消色散的影响、医用两种效应的相互制约,就可以使光脉冲经过长距离传 输而不发生畸变,这就是光孤子通信。
3.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及特点
3.1.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
光纤通信中,限制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损耗和色散。损耗使光信号在传 输时能量不断衰减;而色散则是使光脉冲在传输中逐渐展宽。所谓光脉冲,其实是一系列 不同频率的光波震荡组成的电磁波的集合。光纤的色散使得不同的频率的光波以不同的速 度传播,这样,同时出发的光脉冲,由于频率不同,传输速度就不同,到达终点的时间也 就不同,这便形成脉冲展宽,使得信号畸变失真。现在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发展,光纤的 损耗已经降低到接近理论极限值的程度,色散问题就成为实现超长距离和超大容量光纤通 信的主要问题。 光纤的色散是使光信号的脉冲展宽,而光纤中还有一种非线性的特性,这种特性会使 光信号的脉冲产生压缩效应。光纤的非线性特性在广德强度变化时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使 传播速度变化。在光纤中这种变化使光脉冲后沿的频率变高、传播速度变快;而前言的频 率变低、传播速度变慢。这就造成脉冲后沿比前沿运动快,从而使脉冲受到压缩变窄。 如果有办法使光脉冲变宽和变窄这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光脉冲就会像一个孤立的 粒子那样形成光孤子,能在光纤传输中保持不变,实现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的通信。 发现孤子现象源于 1834 年,英国海军工程师 Scott Russell 注意到,在一条窄河道中, 迅速拉一条船前进,当船突然停下来时,就会在船头形成一个孤立的水波迅速离开船头, 并以 14~15km/h 的速度前进,而波的形状、幅度维持不变,前进了 2~3km 才消失,这就是 著名的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波,仅有一个波峰,可以在很长的传输距离内保持波形不 变。但直到 1964 年,人们才从孤立波中得到启发,引入了“孤子”概念。所谓孤子,就 是指粒子那样的孤立的波包,能始终保持波形和速度不变,具有在互相碰撞后,仍能保持 各自的形状和速度的特性,当这种现象出现在光波中时就成为光孤子。
2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数量级,中继距离可达几百千米。它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光孤 子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容量大:传输码率一般可达 20Gb/s,最高可达 100Gb/s 以上; (2)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基阶光孤子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及光孤子的绝热 性决定了光孤子传输的误码率大大低于常规光纤通信,甚至可实现误码率低于 10 -12 的无差 错光纤通信; (3)可以不用中继站:只要对光纤损耗进行增益补偿,即可将光信号无畸变地传输 极远距离,从而免去了光电转换、重新整形放大、检查误码、电光转换、再重新发送等复 杂过程。
3.1.2 光孤子信号的特点
光孤子通信是一种全光非线性通信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光纤折射率的非线性效应导致 对光脉冲的压缩可以与群素色散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相平衡,在一定条件(光纤的反常色散 区及脉冲光功率密度足够大)下,光孤子能够长距离不变形地在光纤中传输、它完全摆脱 了光纤色散对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其传输容量比当今最好的通信系统高出 1~2 个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1 绪论
现在正处在信息时代,人类所产生的信息每几个月就要翻一番,大量的信息的传输正 在逐渐耗尽现有的带宽。光纤通信系统因其信道容量大、传输距离不受限制而备受青睐, 光孤子由于能保持性状无畸变地沿光纤传输,所以成为光纤通信的理想载波脉冲,利用光 孤子传输信息的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可以真正地做到全光通信,无需光、电转换,就可 以在超长距离、超大容量传输中大显身手。因此,光孤子通信系统被认为是第 5 代光纤通 信系统,是 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1 绪论.........................................................................................................................1 2 任务概述.................................................................................................................1 2.1 设计题目........................................................................................................1 2.2 设计目的........................................................................................................1 2.3 设计内容........................................................................................................1 3 光孤子.....................................................................................................................1 3.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及特点........................................................................... 2 3.1.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 2 3.1.2 光孤子信号的特点.............................................................................. 2 3.2 光孤子形成机理........................................................................................... 3 4 光孤子通信系统.....................................................................................................4 4.1 光孤子通信网络的构成及性能................................................................... 4 4.1.1 通信网络的构成.................................................................................. 4 4.1.2 通信网络的性能.................................................................................. 5 4.2 光孤子通信系统现状及应用前景............................................................... 5 4.2.1 光孤子通信系统现状.......................................................................... 5 4.2.2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 6 5 心得体会.................................................................................................................6 参考文献.....................................................................................................................7
3
通信 13-3 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克尔效应,不同强度的脉冲分量相速度是不同的, 这样,在光脉冲传输的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相移,结果会造成脉冲谱的变化。例如,通 过对于高斯脉冲的分析表明,自相位调制会导致脉冲前沿谱红移,后沿谱蓝移,对其它形 状脉冲的分析也有类似的结果。另外,相对在群速度色散(GVD)的反常色散区,脉冲的 高频( 蓝移)分量运动速度要高于低频(红移)分量,而自相位调制(SPM)效应所导致 的脉冲前沿谱红移又使脉冲前沿运动速度减慢和脉冲后沿由于谱蓝移而加快运动速度,进 而使得脉冲变窄,正好与群速度色散在反常色散区的脉冲展宽的趋势相对应。因此,当这 两种作用在数量上达到平衡时,光脉冲就会保持不变而成为光孤粒子,即光孤子。所以说, 光孤子的形成机理是光纤中群速度色散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在反常色散区的精确平衡。
3.2 光孤子形成机理
光孤子是由光纤中两种最基本的物理现象, 即群速度色散 (GVD) 和自相位调制 (SPM) 共同作用形成的。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传输特性,会使得光脉冲信号经过光线传输 后幅度减小,波形展宽,损耗限制了系统的传输距离,色散则限制了系统的传输容量。人 们可通过使用光纤放大器克服损耗的限制来增加传输距离,但是用光纤放大器产生的噪声 积累又会妨碍传输距离的增加。为了满足传输距离的要求,只有增大发送信号的光功率, 这样便产生了非线性效应,即当具有高强度的极窄单色光脉冲入射到光纤中时。光纤的折 射率 n 随入射光的光强而变化,由此导致在光脉冲中产生自相位调制,即脉冲前沿产生的 相位变化引起频率降低,脉冲后沿产生的相位变化引起频率升高,脉冲前沿比后沿传播得 慢,光纤的非线性使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变窄,并最终导致脉冲破裂。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存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在线性近拟中,常将光脉冲表示成一定 范围内一系列简谐波的叠加。由于各谐波分量相速度不同,因而光脉冲包络的传输通常以 群速度来表示 vg d d (β为光波波数, 为载波频率)。由该式可见,群速度是随着 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光脉冲中不同频率的分量则会以不同的速度进行传播,导致脉冲 的分散,这种现象称之为群速度色散(GVD)。研究的结果表明,=1310nm 处为零色散波 长,称之为反常色散区域,称之为正常色散区域。正常与反常色散区域光脉冲的传输特性 是不同的,在反常色散区域,光脉冲的高频分量(蓝移)较低频分量( 红移)传输得快, 而在正常色散区域,情况正好相反。由于传输情况不同,群速度色散效应不同,最终导致 了光脉冲的展宽。 自相位调制效应是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光波本身引起的相移。其起源于光纤的折射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