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方炮制膏方

合集下载

膏方制作流程范文

膏方制作流程范文

膏方制作流程范文膏方,也称为药膏,是中药的一种常见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

膏方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根据方剂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及辅料。

中药材通常有草药、动物组织等,而辅料包括粉末剂、酒精、蜂蜡等。

2.材料处理:对于生草药,需要进行炮制,包括洗净、切碎、炒制等。

对于动物组织,通常需要进行提取、研磨等处理。

3.材料比例确定:根据方剂中各种药材的疗效和配伍规律,确定各种药材的比例。

在此之前,需要进行药材鉴定,确保药材的质量。

4.炼制主剂:根据方剂的要求,将药材加入药锅中,通常要选择剂型合适的容器,如铁锅、砂锅等,在火上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同药材加入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药材可能会要求先提取药液,再加入其他药材。

5.炼制辅剂:根据方剂需要,加入辅料。

常见的辅料有蜂蜡、酒精等。

这些辅料可以起到增加药膏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等作用。

6.搅拌炼制:在药叉等工具的帮助下,不断搅拌膏剂,以防止炼制过程中药材粘底糊烧。

搅拌的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直至膏剂达到炼制要求。

7.制膏:将膏剂炼制成固态,即制膏。

制膏分为直接制膏和间接制膏两种方法。

直接制膏是将膏剂直接倒入模具中,使其凉干。

间接制膏是将制好的膏剂放入无纺布袋中,待其自然凝固。

8.包装:将制好的固态药膏进行包装,以便于保存和使用。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铝塑包装、塑料瓶装等,需要根据药膏的性质和用途进行选择。

9.质控:定期对制作的膏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地、溶解度、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膏剂的质量符合标准。

10.存储和使用:将包装好的膏剂进行标识,并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证其质量和疗效。

在使用时,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使用,遵循剂量和使用方法。

总结起来,膏方的制作流程包括材料准备、材料处理、材料比例确定、炼制主剂、炼制辅剂、搅拌炼制、制膏、包装、质控、存储和使用等步骤。

每一步骤都需要严格遵循制作工艺和规范,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医院临方制剂的加工管理-王洪军

医院临方制剂的加工管理-王洪军

临方制剂的适应范围
1、预防疾病
每年季节交替变换时,是流感、感冒的高发季节,体质 较弱的幼儿及老人经常容易被感染。为了更好的防治这类 疾病,临床上通常会使用茶饮、外用贴剂(三九贴、三伏 贴等)、膏方等剂型进行预防与调理。
2、慢性病、治未病的调理
对于病情稳定需较长时间治疗的患者(比如慢性肝病、 慢性胃病等),其用药特点是服用时间长,服用量大,显 然汤剂并不是最佳的治疗剂型。可根据医生及患者的用药 需求,为患者配制相应的丸、散、膏、丹等剂型对其进行 调理。冬季是慢性病的高发季节,可选用膏方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对疾病进行调理和治疗。
对某些病人来说,临方制剂比中药汤剂更经济、更节约 药源,也剂是医疗机构中医药制剂水平和服务能力 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基层中医院发展的成长阶梯。 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专门适合个人定制使用 的临方制剂将展现巨大的上升空间。 临方制剂是医师临床诊疗经验的有效总结,也是 申报科研课题、院内制剂开发的前期探讨。 部分药物的炮制及制剂工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即整理、继承和发扬中药传统炮制和制 剂工艺,是充分展示中医药特色的具体举措。
加工要点
通常将处方的全部或大部分煎煮、浓缩,再与贵 细药混匀,干燥,粉碎。 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制粒,单味药如三七、冬虫夏 草等也应制粒,以使装量均匀。 颗粒应干燥。 通常使用半自动胶囊机或手工充填。
注意事项
通常为领导专门制备,应注意装量准确,标签规 范,用法用量清楚,包装整洁。 中药复方经煎煮、浓缩后的制成量与处方量比较 ,计算出每次服用量及服用次数。 冬虫夏草等贵细药加工全过程应在相关人员监督 下进行。
2014.3.28北京中医医院建成了国内首家规范的中医外 治临方调配室。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开发了由藿香、白茅根、菊花、 薄荷、枸杞等按比例熬制成的“防暑清热饮”,代茶饮, 适用于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训练或作业的人群。

河南省临方炮制开展及研究情况-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临方炮制开展及研究情况-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临方炮制开展情况
二、临方炮制的合法性
1、临方炮制业务的合法性 2、临方炮制收费的合法性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二、临方炮制的合法性
1、临方炮制业务的合法性

中药饮片被定义或划定为处方药,应用为合格品。
合格药品的定义或满足条件: 一是符合预定 的用途; 二是按法定或注册的处方、工艺生产; 三是在GMP的环境下生产; 四是经检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五、我院临方炮制开展情况
3、临方炮制规模
临方炮制工作量(10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名称 青果 红参 白矾 浙贝母 川贝母 炒牛蒡子 丁香 盐益智仁 砂仁 龟甲胶 鹿角胶 炒白果仁 炒白扁豆 炒决明子 盐胡芦巴 盐荔枝核 炒牵牛子 炒莱菔子 炒酸枣仁 盐橘核 草豆蔻 炒桃仁 炒苦杏仁 炒郁李仁 炒芥子 黑芝麻 海马 白豆蔻 醋五味子 使君子 月销量/kg 7.40 5.30 7.20 386.30 137.00 63.00 7.20 93.50 331.00 10.00 8.00 29.00 150.30 125.00 8.30 112.30 27.60 304.40 560.30 28.50 4.10 351.40 149.00 38.40 75.20 10.00 0.03 66.30 242.70 0.28 处方常用量/g 10 9 1.5 10 10 12 3 10 6 9 6 10 15 15 10 10 6 12 15 9 6 10 10 10 9 15 9 6 6 12

临方炮制制度

临方炮制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方炮制制度篇一:炮制中药临方炮制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中药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临方炮制”是指医师处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饮片质量的加工以求转化药物的性能降低毒副作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的炮制必须严谨、遵章炮制所用辅料及操作必须按“饮片炮制规范”进行。

第三条临方炮制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或分开不同的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

二、易于粉碎便于配方、制剂和发挥药材有效成分的作用。

三、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制草乌醋制芫花可使毒性降低。

四、转变药材性能。

如生地黄味甘性寒清热凉血。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滋阴补血。

五、增强药材的疗效或引药归经。

六、矫正臭味。

动物类和其它具有特殊臭味的药材通过炮制可以使气味有所改善。

七、便于贮藏,保存药效。

第四条炮炙应取净药材或切制品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炒制时应注意加热的温度(通常称“文火”、“文武火”和“武火”)、炒制时间和炒制程度的要求炒时应火力均匀并不断翻动勿使受热不均。

清炒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置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经炒制后,能缓和药性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分解、破坏或者挥发一部分能使药材松脆易于粉碎或煎煮并能矫臭矫味利于贮藏。

炒焦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色变探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一般用于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取麸皮置热锅内翻炒至微冒烟时加入净药材或切制品迅速翻动至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麸炒能减少药材中的油脂或烈性避免引起呕吐或其它副作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0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麸皮50—100克。

米炒:取大米同净药材或切制品共置锅内加热拌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米炒能增强药材健脾和胃作用降低药材毒性。

每1000克净药材或切制品用大米200克。

2、煮:取净药材或切制品照该品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水或规定辅料拌匀煮至吸干或药材透心时取出干燥。

临方制剂

临方制剂

细药混匀,干燥,粉碎。 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制粒,单味药如三七、冬虫夏 草等也应制粒,以使装量均匀。 颗粒应干燥。 通常使用半自动胶囊机或手工充填。
注意事项
通常为领导专门制备,应注意装量准确,标签规
范,用法用量清楚,包装整洁。 中药复方经煎煮、浓缩后的制成量与处方量比较 ,计算出每次服用量及服用次数。 冬虫夏草等贵细药加工全过程应在相关人员监督 下进行。
《个体化中药膏方中辅料的选择使用》
《个体化膏方的服用及贮藏方法》 《个体化膏方的服用禁忌及不良反应》 《个体化中药膏方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处方剂量以3~5kg为宜,服用时间控制在30天
患者有无糖尿病 患者每次制成量是否一致 沉淀与过滤 贵细药、胶类、辅料、糖类的加入 安全的使用与贮藏
临方制剂是医疗机构中医药制剂水平和服务能力
的良好展示,特别是基层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药发 展的成长阶梯。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适合个 人定制使用的临方制剂将展现巨大的上升空间。 临方制剂是医师临床诊疗经验的有效总结,也是 申报科研课题、院内制剂开发的前期探讨。 部分药物的炮制及制剂工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即整理、继承和发扬中药传统炮制和制 剂工艺,是充分展示中医药特色的具体举措。
4.丸剂
丸剂系指药材粉末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
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主要供内 服。 临方制剂中主要有: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 丸。 根据制备方法分为泛制法、塑制法。
加工要点
浓缩丸中煎煮药物的选择(草叶金介石)
药物的干燥与粉碎 炼蜜
济南市中医院王霞手工泛丸经验
2014.3.28北京中医医院建成了国内首家规范的中医外治
临方调配室。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开发了由藿香、白茅根、菊花、 薄荷、枸杞等按比例熬制成的“防暑清热饮”,代茶饮, 适用于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训练或作业的人群。 各级中医医院基本都能提供中药临方制剂加工服务。 所在地发改委或物价部门进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报

6-医院临方制剂的加工管理-王洪军

6-医院临方制剂的加工管理-王洪军
❖对某些病人来说,临方制剂比中药汤剂更经济、更节约 药源,也是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保护。
❖临方制剂是医疗机构中医药制剂水平和服务能力 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基层中医院发展的成长阶梯。 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专门适合个人定制使用 的临方制剂将展现巨大的上升空间。 ❖临方制剂是医师临床诊疗经验的有效总结,也是 申报科研课题、院内制剂开发的前期探讨。 ❖部分药物的炮制及制剂工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即整理、继承和发扬中药传统炮制和制 剂工艺,是充分展示中医药特色的具体举措。
加工要点
❖膏方一般由饮片、细料、胶类、糖类和辅料等5 部分组成 。 ❖膏方的制作过程包括审方、浸药、提取、浓缩、 收膏、分装、晾膏、包装等8个步骤。
发表论文
❖ 《个体化中药膏方中糖类的处理方法》 ❖ 《个体化中药膏方中辅料的选择使用》 ❖ 《个体化膏方的服用及贮藏方法》 ❖ 《个体化膏方的服用禁忌及不良反应》 ❖ 《个体化中药膏方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患者有无糖尿病 ❖患者每次制成量是否一致 ❖贵细药、胶类、辅料、糖类的加入 ❖浸泡、提取、浓缩、清膏、挂旗、晾膏 ❖安全的使用与贮藏
4.丸剂
❖丸剂系指药材粉末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 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主要供内 服。 ❖临方制剂中主要有: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 丸。 ❖根据制备方法分为泛制法、塑制法。
3.膏方
❖亦称膏滋、煎膏、蜜膏,系指药材加水煎煮,去 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多用于内服滋补,也可用于慢性病。对具有止咳、 滋润、润肠、补气血、调理等作用的可选用。煎膏 剂含有大量的蜜和糖,不但可以矫味可口,具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还有防腐的作用,在临床上尤其对 老年人咳嗽、便秘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多冬天使 用。

纯干货——膏方的制作

纯干货——膏方的制作

纯干货——膏方的制作一、膏方的制备千百年来,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

这些内容,一部分记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掘继承,整理应用。

(一)配料⒈配伍原则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

按照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就是配伍。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增进疗效,减轻和消除副作用。

在治疗方法上,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复方药宏效广,对较复杂的疾病证候全面照顾,应根据具体病情辨证处方。

⑴单用:单独使用一味药物制成膏方,如用白术治疗脾气虚证,用熟地黄治疗肾阴虚证,用桑枝祛除风湿,用地榆凉血止血等。

⑵复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则组成膏方,如天门冬与麦门冬同用,可增强养阴润燥作用;党参与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健脾作用;旱莲草与女贞子同用,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等。

同时,药物合用可以减轻副作用,如术附膏中用蜂蜜,既可解除附子的毒性,又可取其甘缓,以缓解疼痛。

补气养血膏中用了党参、熟地黄、枸杞子、黄精等众多滋补药,少佐陈皮理气和胃,司消除滋补呆胃的副作用。

⒉用药剂量临床多在一般汤剂处方诊治有效之后,在病情基本稳定或辨证清楚的基础上运用膏方。

各医家运用药味及剂量有不同习惯,但一般每剂汤方在100克左右,膏方在此有效处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成有效的膏方剂量。

由此形成一料膏方的重量当在1000克以上,过少不易制作。

另外加糖或蜂蜜1000克,共熬出膏滋约1400克左右,可服用一个半月。

若天暖,剂量应酌情减少。

药物用量有轻重之分,一般轻者用量宜少,重者用量宜多。

药用剂量问题,古今医家虽曾作了很多考证,但迄今仍难有定论。

因此,对于古代方书所载膏方中药物的用量,仅作为参考,可以根据方中各药用量的比例了解其配伍意义。

临床开列膏方所用剂量,按中药学和近代医案中所用剂量,结合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适当使用。

膏滋的类型

膏滋的类型

膏滋的类型根据动物胶类和糖蜜的配伍情况,有荤膏、素膏、蜜膏、糖膏不同类型。

“荤膏”是选用了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动物类胶收膏的,“素膏”是不用阿胶等动物类胶收膏的,“糖膏”是加糖收膏的,“蜜膏”是加入蜂蜜而不用糖收膏的膏滋。

根据加上途径的不同,膏滋分为成方膏滋和临方膏滋两类。

1.成方膏滋成方膏滋犹如成衣,是选用一些疗效确切的膏方,由药厂成批生产加工,作为中成药商品在药店进行销售的膏滋。

成方膏滋的膏方组成内容比较简单,如大家熟悉的枇杷叶膏仅由单味枇杷叶制成,治疗咳嗽有较好的疗效;妇科常用的益母草膏是由益母草加红糖制备的膏滋,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适用于闭经、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等证。

妇科常用的桑椹膏由单味桑椹制成,具有补肝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头晕便秘的病证。

这些膏方虽然药味单一,但疗效确切,针对性强,便于患者选用。

除单味膏滋外,还有一些配伍简单的成方膏滋,如人参、鹿茸制成的二仙膏,天门冬、麦门冬制成的二冬膏等,在民间广泛应用,都有比较久的历史。

当然,成方膏滋中也有8味、10味等配伍较为复杂的组方,如养阴清肺膏等。

2.临方膏滋又称定制膏方。

临方膏滋需要“量体裁衣”,是医生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辨证处方制定的。

患者先经医师望、闻、问、切详细辨证分析后给予处方,然后由药店或医院药房按方配药,遵照《中药炮制规范》,按照“一人一方”的加工原则,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独立加上,并且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分别给予先煎、后下、另炖、烊冲、兑入等不同处理,定制加工制成膏滋。

临方膏滋每一剂膏方只适合该方患者本人服用,具有因人而异、随证处方的特点。

在配伍中除了药物的配伍可以根据患者体征予以变化外,补益药中的人参,收膏用的糖、胶等物料,均可根据不同病情需要加以变化调整。

如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和体质,可以选用冰糖、饴糖或蜂蜜等不同类型或不同数量的糖;胶可以根据需要配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等不同的品种,用于浓缩收膏;对于人参类中药,可以按需要或用生晒参,或用西洋参,或用红参,或者将两种参以不同的比例并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方炮制与膏方制作工艺
一.
临方炮制 “临方炮制”,系指医师开据处 方时,根据中药饮片性质特点和药疗 需要,要求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按医嘱 临时将中药饮片进行加工、炮制、 制剂的操作过程,简称“临方炮 制”。
“临方炮制”的政策支持与临床需

临方炮制 有关文件: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院中 药饮片管理规范》,即国中医药发[2007]第 11号文文件. 第六章 调剂与临方炮制 第三十四条 医院进行临方炮制,应当具备 与之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严格遵照国家药 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并填写“饮片炮 制加工及验收记录”,经医院质量检验合格 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临方炮制的临床需要:Fra bibliotek临床医生药疗工作需求. 患者药疗需求. 临床科研需求. 药学人员的基本条件和技能的提高

国内临方炮制之膏剂运用情况 剂属于中药膏方范畴,分为内服与外用 两类。膏方在我国历史悠久。外用膏剂最早在《黄 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马膏。内服膏剂以滋补为 重。东汉时期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就有大乌 头膏、猪膏发煎等内服膏剂的记载。唐代孙思邈 《千金方》中记载的苏子煎,其形态与现代膏剂相 近似。后世膏剂不断发展,在南宋时期《洪氏集验 方》收载的琼玉膏,《圣济总录》收载的栝蒌根膏, 明代《摄生总要》的“龟鹿二仙膏”,《 寿世保 元》的“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这些著名膏方至今仍在临床中应用。

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
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即 冬病夏治。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 干”。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俗。 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中药膏方的制作
传统膏方制作工艺简单,但工序复杂,
最关键的工序是收膏。整个过程需要浸 泡、煎煮、沉淀、过筛、浓缩、另煎兑 入、过滤、收膏、凉膏等程序,最短的 制膏周期需3天。
2.特殊工具 ①用作锅铲的竹片,厚约1cm,长50cm,一 端宽4cm;另一端宽6cm,成锅铲状。 ②100目不锈钢网筛一个,直径20cm。 ③煎煮锅 ④浓缩锅(兼收膏用) ⑤成膏贮藏罐


制作方法 ①浸胶:将处方中胶类进入适量黄酒中,一般浸 溶24小时,待胶完全融化。 ②浸药:将膏方药物加8——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 时。膏方药物组成中根茎占大多数,为取得优质 的药液必须保证浸泡时间,否则将影响出膏量和 成品质量 ③煎煮:如用煎药机煎煮,第一煎达到煮沸后一 小时,第二煎,加水5——6倍,煮沸后约30—— 50分钟,如特殊要求还可以第三煎,加水3——5 倍,煮沸后约30分钟,合并药液沉淀。
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
意见>中明指出: (四) 下列情况不纳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 范围: 1.中药加工细粉,临时加水、酒、醋、蜜、 麻油等中药传统基质调配、外用,在医疗机 构内由医务人员调配使用。 2.鲜药榨汁。 3.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 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成的制品。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 通知,即国中医药发[2009]第3号文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
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国中医药发 [2009]第7号文件: 四、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当按照 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调剂 给付规定进行调剂,对未按规定书写中药饮 片处方的应由处方医师修正后再给予调剂。 对有特殊炮制要求的中药饮片,调剂时应临 方炮制。
到了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
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载有内 服膏剂方近30种之多。晚清时,膏方组成渐 为复杂,如张韦青《膏方》中,有的膏方用 药味数多达30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用 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施用,对后世 医家影响较大。
近代膏方在江浙、广东、北京、上海广泛使



1.材料: ①除中药饮片外,还需要准备收膏的辅料 药和一些特殊的工具。收膏的辅料包括: 胶类,如阿胶,一般不低于250g ②糖类:如冰糖、砂糖、蜂糖、饴糖等。 糖类一般掌握在500——1000g±。(糖尿 病患者不宜) ③酒类:一般为优质黄酒,用于泡溶胶类 (肝病患者不宜)。

膏方经过长时间的煎煮浓缩而成。近代名医
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 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 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 膏方服用 时间一般为2—3个月。人们在冬季以这种缓 补方式达到滋补强身的目的 膏剂通过“一人一方一炉膏”的形式,充分 体现了中医临床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辨证 施治的治疗与养生思想。在点滴之间潜移默 化地实现人体机能的恢复与协调,最终实现 防病治病的中医临床目的
中药膏方的起源与发展 膏方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外用膏剂 “马膏”的记载。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中就记载有大乌头膏、猪膏(《金匮要略方论》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3)的记载。这是内服 膏方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使用的很多膏方,如 “神明青膏”、“大傅白膏”、“苏子煎”等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影印,1982:151)已和现代膏方近似。《外台 秘要》所载“陈元膏”、“莲子膏”等(唐· 王 焘· 《外台秘要》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 850——851)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
膏方,在中医理论认为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
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中成药。它是 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 质,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药物的不同性质而 确立不同处方,经煎煮、过滤、浓缩后再掺 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串流质状剂 型。
传统膏方的制作须经过膏方药物浸
泡、煎煮、过滤沉淀、浓缩、过筛、 再浓缩、收膏、凉膏、灌装贮藏等 工序。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炮制制膏 等工序,最终才能成为合格膏方, 上乘之品。

宋代膏方的发展逐渐替代浓煎剂,基本沿袭
了唐代风格,其临床用途更加广泛。如南宋 《洪氏集駖方》收载的玉琼膏,沿用至今。 此时膏方兼有治疗和滋养的作用,如《圣济 总录》收载的“枯蒌根膏”。
明清时期,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
在膏方的命名、制作工艺规范。明确膏 方专指滋补类方剂。其数量大为增加, 临床运用更为广泛。流传至今的有《摄 生总要》(作者洪基)“龟鹿二仙膏”, 龚廷贤· 《寿世保元》“茯苓膏”,张景 岳的“琼玉膏”,“蜜酥煎”等(明· 张 介宾· 《景岳全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59:1065)。
⑥浓缩:将过滤液放入铜锅或其他大型陶器
罐、瓷制品、不锈钢锅等(忌用铁器锅), 先用大(武)火,后用小(文)火煎煮蒸发 浓缩。待药汁逐渐形成稠膏状。注意:在蒸 发浓缩过程中,不断用竹铲搅拌,防止焦锅。 并边用筛网捞去浮沫。 ⑦另煎、兑入。对于人参、鹿茸、川贝母等 贵细中药须另煎兑入,或另粉碎极细粉兑入, 避免贵细药物的损失。
用,尤以上海为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8月27日印发的 《国家中医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要求 (2013文)》的通知,促进了各地有条件的 中医医院对膏方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膏方的分类:
根据膏方中是否有动物类药物,如阿胶、鹿
角胶,胎盘、猪脂等,可将膏方分为素膏和 荤膏。素膏全部由中草药组成,四季均可服 用;荤膏中含有动物药(胶类),多属温补 剂,一般冬季服用。
④沉淀:沉淀对于膏体质量有很大影响,因
为中药饮片在经过长时间浸泡、煎煮后会产 生很多极细微的沉淀物,此类沉淀物单纯用 筛网很难清除。故将三煎所得药汁混合已处, 静置6小时后取上清液,过滤后再沉淀12—— 24小时。 ⑤过滤过筛:将沉淀液再过80——100目筛, 则可除去绝大部分沉淀物。或将静置沉淀液 用4——5层医用纱布过滤3——3次。
根据制作过程和所加辅料不同,可分为清膏
和蜜膏。中药煎煮、过滤、浓缩后直接收膏 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冰糖、黄酒等称 为蜜膏,又称作膏滋,有的可以直接用阿胶 (黄酒溶化)收膏。膏滋尤宜年老体弱、慢 性病者。
常用辅料: 主要是糖类和胶类。主要是收膏用料
糖类:蜂蜜、单糖浆、冰糖、木糖醇等,主
断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临床药 学服务质量和药疗护理质量,想法吸纳更多 患者。临方炮制属中药临床药学内容之一。 做好临方炮制工作,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 就诊。而这对于广大患者是有利的,也是符 合大政方针的,是符合医疗机构的社会职责 的.
二.膏方制作工艺:(实际上是临方
炮制工作内容之一) 概要:膏方,又名膏剂,是以其剂型 为名,属中医药之膏、丹、丸、散、 酒、露、锭、汤等剂型之一。 膏剂有外敷膏剂和内服膏剂两种。外 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 内服膏剂,又称之为膏方,因能起到 滋补作用,又称其滋补(膏)药,广 泛用于内、外、妇、儿、伤等科疾病 和大病后体虚患者。
如用人工煎煮,第一煎须煎煮1——3小时,
一开始用大(武)火煎煮,先煎到沸腾,再 改用小(文)火,边煎煮边搅拌,除去表面 泡沫。煎煮约3小时,过滤取出药液。药渣加 冷水再煎煮,反复煎煮三次,合并药液。注 意煎煮一定要保证煎满“三汁”。“三汁” 是非常重要:第一汁,是为了让中药饮片饮 片可以充分吸收;第二汁,是为了中药饮片 的成分煎出来;第三汁,是为了能让中药饮 片彻底溶出。三煎,缺一不可。
到了清代,膏剂逐步转变为根据临床诊断、
因人而异的方式应用。这种临床诊断辨证用 药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膏剂之雏 形。清代膏剂在民间及宫廷应用都十分广泛。 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内服膏方就有 近30例。到了晚清时期,张聿青《膏方》中 的膏方用药已达二三十味,在制剂时大多加 入了阿胶、鹿角胶等,同时强调辨证施药理 念。
近年来,
临方炮制之膏剂,在如北京中医药 大学东直门医院2010年正式开展临床药学个 体化给药服务,当年销量达到300多剂料,今 年则更呈现出了成倍增长的趋势。 “临方炮制”对医院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 要的现实意义。院长和决策者要重视这方面 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