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方炮制对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通过对中药材的炮制、配伍等手段,提高中药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更好地治疗各种疾病。
在中药临床应用中,炮制工艺的好坏、精准的药材选择和药物的适当配伍,都是影响中药临方疗效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讨论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1. 炮制技术对中药疗效的影响炮制可使中药材得到“化学升华”和“病原体毒性消解”等效果,从而提高其药效。
对于有毒的药材,经过炮制后可以大部分解毒;对于不易于破壁、难以溶解的药材,炮制可以促进其有效成分的释放,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另外,炮制还可以去除中药材的不良臭味和杂质,提高其药用价值。
例如,何首乌炮制可以去除药味和提高其滋补作用;黄芪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免疫活性。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学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正确的配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而药物之间的不适当配伍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逆转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配伍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功能、归经和相克相宜关系来进行,其中就包括炮制的选择和用量。
例如,人参和黄芪同用,可以补气和升阳;吴茱萸与大枣同用,则可以解郁宣肝。
但当决明子与芡实同用时,会产生虚实不相容的作用,导致出现腹泻和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因此,中药配伍必须谨慎,需要在经验、理论和临床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发展。
3. 中药临方炮制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中药临方炮制逐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中药疗效的提高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举个例子,现代药理学和生物技术可以对中药临方炮制和配伍进行科学研究和验证,从而发现更合理的临床应用方法和剂型。
同时,现代制剂技术可以制备出更科学、规范、易于服用的中药制剂,如中成药和胶囊剂等,便于临床应用和病人接受。
另外,现代医学技术也可以为中药临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精准、快速的评估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临方炮制的选择和配伍对中药的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中药炮制方法(也称为药物制备或熟化)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它不仅影响着中药的药效,还关系着中药的使用安全和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方法可分为炮炙、制曲、浸泡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进而对临床应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并增加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附子可以提高其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作用,提高疗效;炮制后的枸杞子则可以提高其养肝益肾、明目润燥的功效。
这是因为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改变其中的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其次,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物性质。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炮炙后的麻黄可以减轻其容易上火的性质,增加其对肾脏和心脏的作用;炮制后的生姜可以减弱其辣味和刺激性,增加其调理脾胃、帮助消化的功效。
这种改变中药性质的作用使得中药适应范围更广,更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
另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增加中药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对湿气、阳光和氧气的敏感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比如,炮炙后的何首乌可以减少其含水量,减轻其变质的风险,延长其保存时间;炮制后的干姜也可以减少其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和虫食。
这有助于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疗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改善中药的口感和易用性。
一些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弱其苦味、涩味和不良气味,增加其口感和易入口的性质。
比如,炮制后的黄连可以减轻其苦味和涩味,增加其抗菌、抗炎的功效,同时使其更易于服用;炮制后的茯苓可以减轻其泽味和甜味,增加其利尿、消肿的作用,同时使其更易于口服。
这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也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炮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炮制,以提高药效、改善药味、减少毒性或副作用的过程。
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环节,对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在临床医学中,中医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而中药的炮制过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药效,增强疗效中药炮制是通过加工处理中药材,对其进行破壁、炙烤、炮制等方法,使得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释放、溶解,并且部分毒性成分得到破坏,使药效得到提高,疗效得到增强。
这种加工处理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味归经,提高其药效,增强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二、改善药物安全性中药炮制的过程中,会去除一些有毒物质,减少毒性或副作用,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通过炮制,可使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减少、分解或变性,从而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降低用药风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三、改善药物稳定性中药炮制能够改善中药材的储存稳定性,延长保质期,减少变质和氧化,使中药材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质量变化。
这对于中药的生产和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四、保证药物质量通过中药炮制,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并且提高其稳定性。
中药炮制能够使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充分释放有效成分,改善中药材的性味归经,保证药物质量,并且提高其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增强疗效,改善药物安全性,改善药物稳定性并保证药物质量。
这些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也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患者体质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的合理用药。
在使用中药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中药,并确定合理的炮制方法,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分析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分析中药调配临方炮制是为适应中医的临床辩证和施治用药等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中药临床疗效与质量的重要保证。
中药临方炮制发展,对于提高中医学真挚水平以及提升中药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现对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中药调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策略提出相关见解。
标签:中药调配;炮制;治疗;效果中药临方炮制是指依据中医处方所记载,根据各中药本身药性将其调配并炮制成适用于临床患者服用饮品的过程。
其炮制方法,在中医临床诊治中具有临时调配特点,可随患者病情变化对症下药后临时改变性能,使之适用于对应病情治疗,尤其在炮制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清洁药物内杂质,同时又可以改变中药形状和提高功效,提供有效保存中药的有利条件[1]。
因此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中药调配影响疗效中医对症下药中最讲究的就是“中药剂量”与临床疗效的重要联系。
中药处方可根据各中药药性不同以及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配剂量,随时改变其处方功能以及主治病情,因此其随时变换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中药剂量调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其临床治疗效果,因而需严格执行中药调配规范。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药调配中处方剂量的改变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一)同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不同中药调配中,同一味药,其剂量不同,发挥的功能也相应有一定区别。
例如肉桂,使用少量时容易引起上火,因此不宜多用,但是若采用大剂量的炮制烹煮,却能发挥其祛寒、止痛以及补肾等功效。
而红花,古时常作为女子美容养颜的最佳用药,但是只能少量服用,加大剂量则很容易导致破血[2]。
由此可知,同味药不同量,应须合理使用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单味药剂量不同,影响整体药效中医处方中,各项中药剂量均须明确标注,随之依据处方炮制,因此各单味药量合理,才能确保其整体疗效。
通常,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变化,各中药处方中单味药剂量都会随之改变,从而改变整体中药调配属性,以适用于主治病情治疗。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对于同一原料中药,在不同操作过程和炮制条件下,制成具有不同药性、功效、用法和用量的中药饮片。
中药炮制方法是中药制剂学中的重要内容,其炮制技术的好坏是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质量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变化
中药炮制方法可能影响药材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研究表明,在加热处理、炒制、制成炭等加工过程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2)纯度和含量变化
中药炮制方法可能影响中药饮片的纯度和含量,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功效、药效和临床疗效。
如果在制片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例如在药材干燥过程中受到污染,其纯度和含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3)微生物质量
(1)药理作用不同
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中药饮片,其药理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温阳、平肝、平补等药性可能随着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临床疗效。
(2)疗效不同
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中药饮片,其疗效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中药炮制方法可能增强其化学成分的活性,从而增强其疗效。
同时,如果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例如药材受到污染,那么疗效就会受到影响。
3.结论。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饮片是中药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的一种剂型,其使用广泛,功效显著。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对其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从而影响其药效。
本文将就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1. 炮制时间:炮制时间是指制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热时间,不同时间的炮制会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减弱,而炮制时间过短则会导致中药饮片的药效不够充分。
2. 温度:炮制温度是指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同的温度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但同时也会导致部分活性成分的损失。
3.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烤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药效。
1. 炒制: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炒制后的中药饮片具有较强的温补作用,适用于寒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腹泻等。
三、不同炮制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1. 经典炮制:在传统中药炮制过程中,一般会按照古方进行炮制,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药效。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详细的炮制方法,临床中应用广泛。
2. 新型炮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炮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微波炮制、超声炮制等新型炮制技术,可以加快炮制过程,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
3. 个性化炮制:随着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发展,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对中药饮片进行个性化炮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特点进行炮制,以提高疗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药效。
这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药材,而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会导致活性成分的转化和释放。
较高的炮制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从而增强药效;而炮制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损失,从而降低药效。
研究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0 引言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当前人们对中医中药高度重视,并认识到其功能和价值所在,而在中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中药调配临方炮制,根据药物的性能、医嘱以及患者的需要而加减药物成分,并将生品中药通过调配、炮制获得临床药品以供患者使用。
中药调配的工作量大,流程较为复杂,并且会涉及到专业炮制技术和水平的影响,导致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故要想保证药物炮制质量,就需要高度重视临方炮制和调配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抽取的800例临方炮制案例进行分析,并重点观察了研究对象通过炮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问题,就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对象是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抽取的800例临方炮制案例,观察并分析抽取的研究对象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以及原因分析。
包括治疗传染性疾病20.50%、呼吸道疾病8.53%、心脑血管疾病13.73%、感冒发烧8.47%、内脏综合性疾病10.70%以及其他疾病38.07%。
其中男性患者有406例,女性患者有394例,年龄区间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41.4±6.9)岁;并且在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研究对象通过2012年中华医学会提出的《中药临方炮制与治疗标准》进行判定,均符合实验研究标准,且研究对象在本次实验中其病情分级、身高、病程长短、性别、体重、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较大差异,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患、严重感染、高血压等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通过对抽取的800例临方炮制案例进行研究,探究其临方炮制对药物性能、药物形体改变、药物性质以及药物添加辅料的影响等。
对于伤寒、伤胃等药物长期服用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必须要通过对药物进行处理来消除药物的臭气,增强药物气性,改善其原有性能,发挥更强的效果。
临床药物炮制讲究“逢子必炒”的原则,对于种子类的药物必须要通过炒黄、炒爆或者炒香等方法进行锤炼,或者应用炒炭法和炒焦法来减少对脾胃的损伤,提高药物性能。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中医药研究】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张好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本文分析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必要性,总结需要临方炮制的中药品种及医疗机构实施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对实施临方炮制后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见,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满足医师用药需求,扩展了中药的治疗疾病范围,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内部需要制定适宜的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办法。
【关键词】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临床疗效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07. 058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07-0128-02中药炮制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需求对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及处理,采取传统的炮制技术对中药饮片实施制作和调配,并依据相关规范将处理后中药饮片制成不同剂型的方药,调整中药的药性保证充分发挥其药效,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是指中药房中药师遵医嘱,依据中药的性能与临床需要,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2]。
基于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医院应坚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行临方炮制,促进传统制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保证中药的疗效。
1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必要性中药饮片临方炮制有利于发挥中药特色治疗作用[3]。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工作的必要性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点:(1)中医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辩证施治,随方加减,重视个体化用药,中医开具处方时对中药的炮制方法具有特殊要求,常规炮制的中药饮片品种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中医临床调配的需求,对中药饮片进行临方炮制,能够弥补常规中药饮片炮制品种不齐全的问题[4]。
(2)中药药效的多重性。
在中医师开具的处方中,同一种中药可能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中药进行临方炮制能够改变中药的药性,中药的药性发生变化后,其功效以及临床应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对处方中的中药进行临方炮制来改变中药的药性,改变其药 效[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临方炮制对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08T10:07:39.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6期作者:何建萍
[导读] 中医运用中药又常常是组成复方应用,药物的炮制方法通常又是根据组方的需求而定。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临方炮制对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100例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不临方炮制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定为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进行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定为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中药临方炮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中药方剂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临方炮制;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346-02
中医运用中药又常常是组成复方应用,药物的炮制方法通常又是根据组方的需求而定,中药炮制方法对方剂的临床疗效有直接的影响。
不同治疗法配付不同临方炮制品,不同人体质选择不同临方炮制方法。
为达到理法方药统一,病证-处方-临制-疗效对应,使临方炮制能最大发挥药效药性。
如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需炒爆。
六味地黄丸中宜选用熟地黄、酒萸肉、盐泽泻、桃红四物汤宜选用酒当归、酒川芎、酒白芍、熟地;独活寄生汤宜选用酒牛膝、盐杜仲、酒当归、炒白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和分析中药临方炮制对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选取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100例患者,并对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原因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择的100例案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其中采用不临方炮制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定为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进行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定为观察组,50例,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的精神性障碍、恶性肿瘤类的疾病以及肝肾脏等器官出现严重性的功能障碍,病程9d~60d。
对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和影响进行系统性全面的分析。
1.2 炮制方法
对照组采用不临方炮制的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临方炮制的方法进行中药饮片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临用捣碎:保存药性、保证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2)特殊调配:一药数法、一药多效,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药作用。
如:黄连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中焦之火,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吴茱英汤浸炒;治血分中伏水,则以干漆水炒;治疗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
(3)临用新拌:即拌即用、以求速效。
如临时拌制:朱砂拌灯芯草、茯神、远志,青黛拌灯芯草等。
(4)临用鲜制:诸多鲜品、生用尤良。
如鲜品加工:鲜葱白、鲜生姜、鲜白茅根、鲜藕节、鲜梨汁、鲜荸荠汁、鲜麦冬汁、鲜藕汁、鲜地黄、鲜竹沥、鲜芦根、鲜石菖蒲等。
如香附子治崩漏:炒熟能益气而止血也;止血:炒黑则止血;药入血分:童便浸炒;入血分而润燥:盐水浸炒;消积聚:醋浸炒;化痰欲:姜汁炒;妇女经候不调诸病:四制香附丸;偏正头痛、头眩:去皮水煮焙研。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和无效。
经过治疗,患者很顺利的实现痊愈,无并发症等不良情况出现,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症状完全没有改善判定为无效。
总有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3.讨论
中药临方炮制是通过改变药物的性能、形体、性质、药味等方面来提高方剂的使用效果。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和随方组药,个性化比较强,因此对不同品种的中药炮制方法具有不同的要求。
中药炮制的品种包括很多类型,如“逢子必炒”情况,这主要是指将种子类的药材应用到方剂当中,需要先进行炒香、爆炒、炒焦等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将原来药物的臭气去除,并增加药气。
另外,这可以改变药物原本性能。
例如,某药物药性寒凉,处理之后会去除寒性,减少对患者的脾胃造成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在改变药物的形体方面,中医当中有“逢石皆碎”的说法,主要只是应用某些矿物药材时,需要将其打碎或者粉碎,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出药物的功效。
在众多的中药材当中,有部分药物具有毒性和药性双重性质,为了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就需要采用一定的炮制手法将毒性去除,如在使用川乌、草乌等药物时,需要使用生姜、灸甘草等药物进行煮制,以消除毒性。
中药炮制改变药味对提高治疗效果也具有积极地影响。
例如,黄连、黄芪等药物药味苦寒,但是均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需要用酒来炮制,这样可以降低药物的寒性,改变药味,提高药效。
另外,中药临方炮制是个动态变化:主要体现在:(1)因人而异:不同人体质选择不同临方炮制方法;(2)因时而变:随时节而临方制宜;(3)因地而变:随地域而变;(4)因证而变:不同治疗法配付不同临方炮制品;如黄连《本草纲目》: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
汁浸炒;治中焦之火,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吴茱英汤浸炒;治血分中伏水,则以干漆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采用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提示,中药临方炮制的开展可以提高方剂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临方炮制有利于提高中药方剂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更新现代理念技术方法,创新发展临方炮制品种,有利于综合临方服务各方需求,完善临方炮制技术体系,满足病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苟志林,曹大春,刘玉芬,等.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中药临方炮制的思路与方法[J].光明中医,2016,31(3):431-432. 林雪芳.医院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