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0例

合集下载

山茛菪碱足三里封闭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

山茛菪碱足三里封闭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

山茛菪碱足三里封闭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黄秀珠【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异丙嗪足三里封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应用抗病毒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脱水程度、血常规及大便常规的检查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组一般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山莨菪碱及异丙嗪足三里穴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5 d内显效率达到95%,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显效率达到83%,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加异丙嗪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秋季腹泻患者,能缩短患者病程,减轻腹泻症状,临床疗效满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0(007)020【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山莨菪碱;足三里;封闭;秋季腹泻【作者】黄秀珠【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乳源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

其症状主要为:孩子感冒后,出现先吐后泻,伴发热,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改变,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此病主要的易感人群,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我院近年来利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秋季腹泻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应用山莨菪碱足三里封闭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患腹泻的住院患儿200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60例;轻型腹泻 160例,重型腹泻40例;伴有轻度脱水者80例,中度脱水100例,重度脱水20例;合并有酸中毒者115例,低钾血症85例。

山莨菪碱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山莨菪碱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山莨菪碱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流行于秋冬季节,其主要致病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呈水样,可伴有不消化的乳食和黏液为特征。

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秋季腹泻的特效药物,为了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我科用山莨菪碱(654-2)加蒙脱石散(肯特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39例均为我科2004年10月~2005年2月住院病例,分为654-2加肯特令保留灌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4个月~1岁36例,~2岁23例,~3岁8例,>3岁4例;对照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4个月~1岁37例,~2岁22例,~3岁6例,>3岁3例。

两组病例治疗前病程在6小时~3天,大便每日5~10余次不等,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139例中有45例发热,29例伴有呕吐,合并轻中度脱水26例;139例均作大便常规镜检,无白细胞86例,白细胞1~5个/HP 者37例,>5个/HP者16例,部分病例粪常规检查发现脂肪球+~+++/HP;139例均作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9/L者36例;因我院尚未开展粪便轮状病毒检查,故未作此项检查。

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必要的补液以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退热剂退热等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以温生理盐水10~20 ml 加山莨菪碱0.5 mg/kg及肯特令(3岁3.0 g)保留灌肠,1天2次。

1.3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制定的标准[1],显效:用药后72小时大便次数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用药后72小时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作者:庞福明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08期[摘要]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64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33例给予口服山莨菪碱,对照组31例给予口服维生素B1。

结果治疗6d后,治疗组治愈54.5%,改善36.4%,无效9.1%,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45.2%,改善35.5%,无效19.3%,总有效率80.6%。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山莨菪碱能改善婴幼儿秋季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关键词] 山莨菪碱;秋季腹泻;儿童[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08-87-01Therapeutic Effect of Anisodamine in Children Rotavirus EnteritisPANG FumingBob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Bobai 5376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isodamine in children rotavirus enteritis. Methods 64 cases of children rotavirus enteriti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33 patients with oral anisodamine,the control group 31 patients were given oral VitB1. Results After 6 days of treatment,54.5% patie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cured,improved 36.4% and ineffective 9.1%,the total efficiency is 90.9%.45.2%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ured,improved 35.5% and ineffective 19.3%,the total efficiency is 80.6%.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ient rate(P<0.01). Conclusion Anisodamine can improve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and shorten the course.[Key words] Anisodamine;Rotavirus enteritis;Children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0例

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0例

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山莨菪碱(654-2)针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病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80例急性腹泻病患儿分成2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口服或静脉补液。

治疗组在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辅以654-2针阴陵泉注射。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使用654-2针阴陵泉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缩短疗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腹泻;穴位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秋冬季儿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水样便,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我院儿科采用654-2阴陵泉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9~12月及2007年9~12月来我科治疗的2岁以下急性水样泻的病儿80例。

其中,0~6个月11例,6个月~1岁27例,1~2岁42例。

大便次数小于每日10次的35例,大于每日10次的45例,均有不同程度失水。

病程在3天以内,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无脓血,多伴呕吐,每日2~6次,体温37.5 ℃~38.9 ℃。

所有患儿均作血常规检查,WBC均在10×109/L以下。

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偶见,无脓球。

大便培养72 h均无致病菌生长。

由于条件限制,未作病毒分离及轮状病毒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检测。

诊断均符合1992年全国腹泻病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1.2 治疗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儿均不用抗生素,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禁食,静脉补液、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治疗组继续进食流质易消化饮食,有呕吐者给予少量多次喂服。

静脉补液、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山莨菪碱申脉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50例疗效分析

山莨菪碱申脉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50例疗效分析

山莨菪碱申脉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50例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分析治山莨菪碱申脉穴位注射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2004~2006年间的10~12月选择大便轮状病毒抗体阳性,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在对症和液体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0.03 mg/(kg·次)穴位注射,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3.7%,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良反应少。

结论:应用山莨菪碱申脉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具有止泻迅速,安全可靠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轮状病毒腹泻;山莨菪碱;穴位注射[文献标识码]A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轮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原因,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

我科采用山莨菪碱申脉穴位注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全部病例为2004~2006年间的10~1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年龄均小于3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

两组均在起病3 d内就诊。

两组在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全部病例入院时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少于3个,无脓细胞,血象正常,全部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体阳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在饮食调整、补液、禁用抗生素方面相同,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及口服思密达、金双歧治疗。

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注射液0.03 mg/(kg·次),申脉穴位注射,无效者第2天可重复使用1次。

操作:用1 ml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取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即申脉穴处,常规皮肤消毒后将抽好药液的注射器针头进针约 1 cm,回抽无血后,将药物注入。

注完后迅速拔针,无须留针。

1.3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显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1]。

山茛菪碱穴封与消炎痛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34例临床分析

山茛菪碱穴封与消炎痛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34例临床分析

山茛菪碱穴封与消炎痛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34例临床分析张秀华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情报》
【年(卷),期】1991(000)006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张秀华
【作者单位】白城铁路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25
【相关文献】
1.天枢穴注射山茛菪碱治疗婴幼儿腹泻 [J], 王存彪;
2.山茛菪碱穴封与消炎痛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34例临床分析 [J], 张秀华
3.山莨菪碱止泻穴注射和消炎痛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 [J], 喻国芝
4.山茛菪碱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J], 龚美琪
5.山莨菪碱穴封与思密达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136例分析 [J], 彭奇;王国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3-21T11:18:20.68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作者: 陈敏 [导读] 山莨菪碱系M受体阻断药,因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弱,不良反应少,目前临床上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较为普遍的 药物之一。 陈敏
武汉市武昌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63 【中图分类号】R723 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285 01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 原因之一。小儿急性腹泻病发作时小儿可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正常,无轮状病毒感染,仅有每日大便次数增加,可达 8 10次,我科采用盐酸山莨菪碱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将我科2007年10月~2012年10月腹泻患儿182例,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男孩57例,女孩36例,平均年 龄1 8岁,对照组89例,男孩5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2 1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申脉穴注射盐酸山莨菪碱0 1~0 2mg/kg,回抽无回血再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 眼。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口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口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口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口服。 取穴方法如下:申脉穴:患儿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1 3疗效标准[1] 显效:用药后24—48 h,腹泻次数减至2次1 d,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48—72 h腹泻次数减至2次/d,大便性 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72 h后,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山莨菪碱联合叶酸片佐治小儿秋季腹泻42例疗效分析

山莨菪碱联合叶酸片佐治小儿秋季腹泻42例疗效分析

后 逐 渐 降低 , 续 时 间 约 7周 。 故 要 确 诊 I 需 多 次 检 查 外 持 M
周 血异 常淋 巴细 胞 。本 组 资料 还 发 现 白细 胞 最 高 3 . ×1 41 0
L , 低 为 2 1 0 _ , 中 >2 ~ 最 . ×1 L ‘ 其 0×1 L 达 4 % , 明 0 4 说
维普资讯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 orao t rt rdtnl h e n s r d i 07D c 1 (5 dr unl f ne ae T aio aC i s adWet nMein 2 0 e, 6 3 ) J I g d i ne e ce 提 示 E V较 少 累 计 肺 部 组 织 ; 往 研 究 资 料 也 显 示 肺 炎 是 B 既 I 少见 并 发 症 。 这些 并 发 症 在 普 通 I 临 床 表 现 较 轻 , 实 M M 以
高治愈率。
在 基层 医 院患 儿 往 往 就 诊 时 间较 早 , 时症 状 并 不 典 型 , 此 外 周血 常 规 具 有 一 定 提 示 意 义 。 本 组 淋 巴 细 胞 ≥ 5 % 者 0
5 % , 核 细 胞 +淋 巴细 胞 ≥ 6 %者 6 % 。对 于早 期 疑 诊 病 3 单 0 8 例 , 周 血 常 规 淋 巴 细 胞 ≥ 5 % 或 单 核 细 胞 +淋 巴 细 胞 ≥ 外 0 6 % , 做 白细胞 一异 形 淋 巴细 胞 检测 , 0 可 因外 周 血 异 常 淋 巴细 胞 是 早 期诊 断 I 的 主 要指 标 之 一 。异 形 淋 巴 细 胞 一 般 在 病 M 后 3d出 现 , 周 内可 1 % 以 上 , ~3周 可 1 % ~ 3 % C a W , ha gA C a H,t l p ti B r v u —s c t 4 h nC C i n K, h nK e a E s n ar i s s i — e — r a o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40例
(作者: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山莨菪碱(654-2 )针穴位注射治
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病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80例急性腹泻病患儿分成2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口服或静脉补液。

治疗组在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辅以654-2针阴陵泉注射。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使用654-2针阴陵泉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缩短疗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腹泻;穴位治疗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秋冬季儿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水样便,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我院儿科采用654-2阴陵泉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9~12月及2007年9~12月来我科治疗的2岁以下急性水样泻的病儿80例。

其中,0~6个月11例,6个月~1 岁27
例,1~2岁42例。

大便次数小于每日10次的35例,大于每日10次的45例,均有不同程度失水。

病程在3天以内,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无脓血,多伴呕吐,每日2~ 6次,体温37.5 °C ~38.9 C。

所有患儿均作血常规检查,WBC匀在10X 109/L以下。

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偶见,无脓球。

大便培养72 h均无致病菌生长。

由于条件限制,未作病毒分离及轮状病毒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检测。

诊断均符合1992年全国腹泻病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1.2治疗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儿均不用抗生素,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禁食,静脉补液、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治疗组继续进食流
质易消化饮食,有呕吐者给予少量多次喂服。

静脉补液、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辅以654-2阴陵泉注射,每日2次,两侧交替注射,疗程
3~5天。

注射方法:取阴陵泉穴,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消毒后用4. 5号针头,进针约0.5~1.5 cm回抽无血后注入654-2,剂量为
0.1~0.2 mg/ (kg •次)。

1.3疗效标准按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1]。

显效:经治疗24~48 h后,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少于2次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经治疗48~72 h后,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少于2次,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经治疗72 h后,腹泻次数仍大于每日2次,或性状无明显好
转。

甚至病情加重。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经过比较,对照组显效率为32.5%, 有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显效率为77.5%,有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7.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3典型病例
患儿,男,10个月,2006年9月7日就诊,患儿腹泻水样便2 天, 每天腹泻10余次,呕吐每天5~6次,体温38.6 C ,皮肤弹性减退,前囟轻度凹陷,口干,小便少,舌质红,苔黄,指纹紫,大便镜检:白细胞偶见。

给予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继续饮食。

辅以654-2针 1 mg 阴陵泉注射24 h后体温逐渐降至37.5 C以下,呕吐停止,48 h 后腹泻次数减少,每日2次,72 h后大便成形,痊愈出院。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水样便腹泻,尤其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致病病原体[2],秋季腹泻即轮状病毒肠炎。

它引起腹泻的原因是: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使肠内渗透压增高[3];且乙酰胆碱功能亢进可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体液免疫亢进,T细胞被抑制而引起免
疫球蛋白E过剩聚集,继而出现超敏,乙酰胆碱释放还能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本组病例从大便性状,发病年龄及发病季节,结
合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结果分析,均符合1992年全国腹泻病诊断标准。

WHO复泻组提出,90%勺腹泻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但我国治疗腹泻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或加重。

腹泻病的最新治疗原则:(1)预防脱水;(2)纠正失水;(3)继续饮食;(4)合理用药。

轮状病毒肠炎不用抗生素,在继续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的基础上辅以654-2穴位注射。

中医学认为,患儿泻下清稀,量多,日行10余次,舌质红,苔黄,指纹紫多为湿热泻证]4]。

因感受湿热之邪,客于肠胃,邪滞交阻,气机不和,胃肠的运化与传导功能失常,以至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其针灸治疗原理主要是调整脾胃功能,故取足太阴脾经穴为主,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疏调脾经经气的作用,使脾气得运,水精四布,小便通利,则湿滞化而大便转实。

穴位注射654-2,药物对局部有一定刺激作用,相当于针刺留针的作用,强化了针刺效果。

654-2为胆碱能阻滞剂,可改善胃肠道微循环,减少免疫球蛋白E的产生积聚,治疗胃肠道超敏现象,并调节植物神经,扩张血管和改善肠道微循环,减少肠道黏膜的分泌,增加肠道吸收功能,故有明显的止泻效果。

婴幼儿腹泻的并发症主要是脱水和营养不良,故本文主张给予静脉补液预防脱水和纠正失水。

在以往婴幼儿腹泻患者为减少腹泻次数,减轻胃肠道负担而给予禁食。

但由于病儿腹泻丢失增加,且因禁食而营养得不到补充,结果造成营养不良。

5小结
采用654-2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且克服了滥用抗生素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本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詹清文•“吗米爱”与炎琥宁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重庆医药,2007, 36(14): 1459.
2 耿冬梅.654-2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 18(12):1417-1418.
3 罗海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新疆中医学,2007,25(3): 45.
4 邱茂良.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38-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