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2015年生态移民规划
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冯明放;彭洁【摘要】在分析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的思路,即提供搬迁资金援助、完善搬迁用地供求、多种模式的就业带动等.%Based on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 migration in southern of Shaanxi, such as large of scale, diversity oi migrants, long-cycle of migration and great investment of demands, the ma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from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namely providing fund aid, improving land supply and multi-pattern of employme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31【总页数】3页(P15482-15484)【关键词】移民搬迁;问题;经济学分析;陕南【作者】冯明放;彭洁【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陕南位于105°30'~110°1'E,31°42'~34°24'N,因地处陕西南部而称为陕南。
东西最长525 km,南北最宽约300 km,面积69 950 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4.01%。
区域内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31个区(县)约920万人,人口约占陕西省总人口的24%。
生态移民安置区聚落空心化研究——以宁夏同心县菊花台村为例

生态移民安置区聚落空心化研究——以宁夏同心县菊花台村为例郑殿元;王银;米欢【摘要】以宁夏同心县菊花台村安置区为例,对聚落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和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花台村安置区空心化程度为15.83%,属于中度空心化,其内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性,南部聚落空心化程度较高;影响向菊花台村安置区聚落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为外出务工、教育条件、环境因素、已建新房、主体老弱、思想观念;从安置区空心化类型看,主要有农业兼业型低度空心化聚落、非农业兼业型中度空心化聚落、资源环境约束型高度空心化聚落,而农业兼业型低度空心化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缓解当前生态移民安置区聚落空心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年(卷),期】2019(018)001【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生态移民安置区;菊花台村;聚落空心化【作者】郑殿元;王银;米欢【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聚落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在生产要素快速非农化下发生的剧烈演化[1-2],它导致乡村经济社会功能整体退化[3],引发以人口过疏化、土地空废化、房屋闲置化和产业空心化为主要特征的空心化现象[4]。
国内外学者围绕空心化的演化规律[5-6]、分异特征[7]、影响因素[8]、综合测度[9-10]、作用机理[11-12]、整治理论[13-14]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但这些研究多偏重于土地资源整治、空心化定量测度与空间地域分异等,且研究区域由宏观尺度[15-16]到中观县域尺度[17]或结合地域特色的微观尺度[11,18]层面逐渐转变,对于生态移民安置区聚落空心化问题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提升。
生态移民安置区作为乡村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受相关政策和人为干预的影响,是基于统一规划而建设的农户生活生产空间。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贵州省最新生态移民搬迁政策全文一、书记县长挂帅,解决部门合作发力问题为做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田阳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总指挥长,县政协主席担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县城建组及相关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高规格配置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搬迁户核准工作组、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工作组等五个专门工作组,明确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负总责,负责抓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
落实田阳县恒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田州镇老乡家园”项目业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良好工作格局,合力破解项目推进中问题节点:部门合力编制项目规划、方案。
依照上级要求,我县较早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2014—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并由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城移办)牵头组织发改、住建、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完成材料收集、修编、审核等工作,确保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规划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部门合力落实项目选址、征地补偿问题。
“老乡家园”项目启动以来,各部门各司其职,合力解决项目选址、征地问题,其中国土局具体负责项目用地报批、修规工作;住建局具体负责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财政局具体负责落实征地补偿款;田州镇政府及拆迁办具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项目经三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项目选址、征地补偿工作,于2015年12月31日顺利开工建设。
部门合力整合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除建设安置住宅楼外,我县通过整合交通、国土、住建、教体、人社、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卫生、文广、电力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和各项扶贫资金,依照现代化小区模式同步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省管县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为加强和规范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陕政办发〔2016〕66号)和《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10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9月5日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规范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资金管理,确保全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实施,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陕政发〔2013〕4号)、《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10号)和《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陕政办发〔2016〕66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是指中省财政用于地灾、洪灾、生态和责任主体灭失的采煤塌陷区移民搬迁安置建房、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红线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第三条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按照“分类筹集、按量拨付、规范使用、强化监管”的原则,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移民(脱贫)搬迁办公室按照年度搬迁任务统筹安排使用。
生态移民工作方案

生态移民工作方案生态移民工作方案【1】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____-__年)》和贵州省委省级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加快促进我镇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土资源缺乏地区、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地区、地灾隐患地区和中小型水库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推进我镇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省委、省级政府关于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镇委第十二次的决策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扶贫生态移民为抓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的原则。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小城镇有序发展,形成以镇城为中心,客田村、黄家村为极点,隘头、四坪、冯家等小集镇为纽带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我镇生态环境恶劣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的要求,坚持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作为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到__年,全镇争取实施各类生态移民搬迁安置7000人以上,实现扶贫生态移民基本全部脱贫,一半以上生态移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带动提高城镇化率30个百分点以上,客田村建城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万人,黄家村建城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00人,冯家村建城区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00人,隘头村建城区面积达到0.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0人;城镇供水、供电,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光纤宽带“三融合”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电信通讯、养老等主要社会设施建立健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31•【字号】宁政发[2013]110号•【施行日期】201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宁政发〔2013〕1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3年10月31日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目录前言一、基本情况(一)移民迁出区概况(二)移民迁出区土地利用现状(三)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状况(四)移民迁出区基础公用设施状况二、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迫切性(一)重大意义(二)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机遇和有利条件(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年限及主要目标四、区域布局和生态修复重点(一)六盘山水源涵养区(二)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三)干旱带防风固沙区五、移民迁出区土地调整利用方式(一)土地调整利用原则(二)土地调整利用测算六、重点工程(一)房屋拆迁及废弃物填埋工程(二)林业工程(三)草地恢复工程(四)水土保持工程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一)投资估算标准(二)估算总投资(三)资金筹措渠道八、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经济效益九、主要政策(一)严守两条“红线”(二)明确责任主体(三)探索管理模式(四)整合项目资金(五)衔接补助政策十、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二)加强协调配合(三)精心组织实施(四)试点示范引导(五)强化科技支撑附表1: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基本情况汇总表(略)附表2: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略)附表3: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基础公用设施调查汇总表(略)附表4: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任务汇总表(略)附表5: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投资测算表(略)附表6: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投资估算汇总表(略)前言宁夏中南部地区包括同心县、盐池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等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以及红寺堡区和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部分。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3号)和铜仁市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会议等精神,为实施好我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效改善我县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生存发展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偏远落后地区人口战略转移,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结合起来,与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学、和谐、有序搬迁。
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调配整合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全县优势政策,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从而破解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尊重群众意愿,认真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强搬强拆,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2.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搬迁的原则。
把生态移民与水利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业园区移民、县城新城区规划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结合起来,采取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的方式,以自然村寨、村民组为单位整村整组整寨搬迁。
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张华钢;孔小莉;陈霞【摘要】以汉江中下游为例,结合2009年以来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变化情况,预测和判断2015年、2020年及2030年汉江中下游流域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从流域生态修复、水污染控制、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Took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as example,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Basin, predicted and judged the population, economy,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olution trend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in 2015, 2020 and 2030. Then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quatic biologic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nature reserves construction,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health aquatic ecosystem building.【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35-37,59)【关键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修复对策【作者】张华钢;孔小莉;陈霞【作者单位】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十堰 442000;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十堰 442000;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1.1 汉江中下游水质现状总体评价监测结果表明,2009—2014年,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水质总体为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2015年生态移民规划
依据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移民规划》的有关精神XX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我乡党委、政府结合全乡实际,精心谋划,特定如下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从2008—2015年分两批,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集中投向、捆绑发展”的原则,实施两行政村所辖的两个自然村69户群众的生态移民工程。
逐步完成生态移民村的软硬件建设,充分保障所有移民争产的生产生活。
使其快速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
二、基本情况
(一)经济现状
移民共计69户,312人,其中:头号行政村金水沟自然村共计39户,93人。
200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083元;阿不太沟行政村四人沟自然村共计30户,119人。
200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206元。
以上两村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较为原始的小麦、莜麦等粮食型作物,养殖业主要是以养殖经济效益较差的骡、马等。
是全乡经济发展相对较差村。
(二)环境现状
现两村居住地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修路困难度高,造价高,无法实施村村通工程,是全乡仅有的两个未通公共汽车村,农民出行十分不便;移动、联通网络覆盖难,信息不灵,通讯不畅;地下水资源匮乏,
人畜饮水困难。
以至,几十年来,农副产品不能外卖;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落后;至今仍停留在温饱线上,是全乡发展的薄弱环节。
严重的影响了两村以及全乡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三、安置方案
(一)安置情况
将阿不太沟行政村四人沟自然村的30户,119人移民到阿不太沟大营子自然村村,将头号行政村金水沟自然村的39户,93人移民到头号行政村头号自然村。
村庄用地计划占用荒地建村,电力由村内引出,可以满足;新打机井,解决产生活用水问题。
搬迁后,村民耕地统一归村集体管理,通过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等项目建设为移民户筹集资金,进行搬迁后生产生活的再见工作,搬迁后和原村共同享有土地等公共财产。
(二)移民时间
头号行政村金水沟自然村2010年实施生态移民,当年内完成;阿不太沟行政村四人沟自然村2012年实施生态移民,当年内完成。
(三)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1、建设方案
规划总占地面积50亩。
(1)土建工程:每户按照0.5亩计算,总面积34.5亩;农户家庭住房207间,4500平方米;附属用房207间,4500平方米;水房6间,90平方米;厕所6间90平方米;每户围墙120米,共计8280米。
(2)给水供电:新打机井2眼,解决水的问题;用电由原村引出,可以满足。
(3)取暖:全部为平房,取暖用火炉。
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两个生态移民村共需投资367.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359.4万元;给水供电投资8万元。
按照国家每人5000元的标准以外,需群众自筹211.4万元。
(投资见附表)
3、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建成后每人可均得水浇地2亩,种植蔬菜,正常年景,每人每年可实现纯收入4000元左右,一户可实现纯收入15000元左右,再加上养殖业收入,每户可实现年收入2000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移民规划的实施,可真正使两村69户,312名群众快速走上致富的道路,有效的推动全乡群众的共同发展和富裕,进一步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成立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和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战海乡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生态移民工作。
(二)加大帮扶力度。
乡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并
帮助移民户搞好科技培训。
(三)做好移民村建设。
举全乡之力帮助移民重建家园,并努力做好移民村的重大项目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