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党中央推行的一项大型精准扶贫措施,它旨在通过迁移居住地,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振兴和减轻生态压力。

为了确保该工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个完备的实施方案。

本文将就该方案进行探讨。

一、工程实施目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目标是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内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合理的安置,其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有明显提高;要确保转移地的生态环境实现明显改善,其生态系统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要推进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同胞们提供更优聚居生活空间,促进乡村振兴。

二、工程实施范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范围主要是困难地区,覆盖贫困县、贫困村和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

在这些区域内,实施取代一些生产力相对较差的旧产业或突出生态效益的新产业,从土地利用、地理空间布置等方面调整生态产业链、优化农村功能布局和农村治理体系,基于生态保护和改善开展特色生产和服务业的方式,促进土地持续利用价值尤其是多功能的整合利用和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生态资源的有效分配。

三、工程实施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置方案实施之前必须要有详细安置方案。

根据各地决策情况,先制订出安置计划结算管理制度,把有安置意愿、有发展潜力的农民组织合理安置到城市聚居点或者有条件的新农业产业园区中。

此外,按实际安置的人口数量和居住面积,分别制订相关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确保安置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 环保规划环境规划是描绘出迁移地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该规划应考虑诸如受害动植物、生态保护区域及自然资源权益等问题,确定科学可行的策略、掉期架构和生态治理效益,并制订可行的环保措施,确保引进农民、稳定市场及生态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电子商务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环保规划参见《美丽中国长期生态环境规划》)3. 经济扶持扶贫移民常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援助,主要有资金和技术援助,这些援助通常与其生产方式和市场适应性有关。

生态移民方案

生态移民方案

生态移民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生态移民方案是一种解决现有环境问题的策略,其目的在于将人类从重度污染的地区迁移到环境相对良好的地区,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移民的必要性2.1 环境恶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大气和水资源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愈发严重。

这些环境问题导致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生物物种消失,并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2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人类的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态移民,可以将人们从污染严重和资源匮乏的地区迁移到更加清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地方,从而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3. 生态移民的实施步骤3.1 环境评估在实施生态移民方案之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工作。

该评估包括对目标地区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要素进行调查和监测,以评估该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环境容量。

3.2 目标地区选择根据环境评估结果,选择适合作为生态移民目标地区的区域。

这些区域应具备较好的环境质量、资源充足以及对外来人口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3.3 人口迁移规划制定合理的人口迁移规划,包括确定迁移人数、迁移时间表以及相关迁移政策和措施。

同时,也需要考虑目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确保顺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4 资源整合与保护为保证生态移民顺利进行,需要整合和配置资源。

这涉及到开展环境保护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管理与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以保护迁移目标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4. 生态移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4.1 社会适应问题生态移民涉及到人们的迁移和适应过程,可能会面临社会冲突、文化冲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提供文化交流机会、推行教育培训等。

4.2 资金和技术支持生态移民方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政府和国际组织可以提供资金援助、技术转移和培训支持,以促进生态移民的顺利实施。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指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

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二、项目目标1. 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提升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3. 推动环境保护,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1. 生态移民安置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愿望,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置方案,进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

对于生态移民安置区,需要进行充分规划和设计,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住条件舒适,交通便利,生产生活便捷。

2. 农业生产发展对于生态移民地区的农业生产,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移民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就业扶持针对生态移民地区的贫困人口,需要加强就业扶持工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就业培训、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等途径,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5. 项目资金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等模式,共同推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发展。

四、项目进展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估,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和效益。

五、项目效果评估项目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全面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生态移民工作方案

生态移民工作方案

生态移民工作方案生态移民工作方案【1】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____-__年)》和贵州省委省级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加快促进我镇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土资源缺乏地区、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地区、地灾隐患地区和中小型水库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推进我镇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省委、省级政府关于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镇委第十二次的决策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扶贫生态移民为抓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的原则。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小城镇有序发展,形成以镇城为中心,客田村、黄家村为极点,隘头、四坪、冯家等小集镇为纽带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我镇生态环境恶劣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的要求,坚持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作为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到__年,全镇争取实施各类生态移民搬迁安置7000人以上,实现扶贫生态移民基本全部脱贫,一半以上生态移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带动提高城镇化率30个百分点以上,客田村建城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万人,黄家村建城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00人,冯家村建城区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00人,隘头村建城区面积达到0.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0人;城镇供水、供电,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光纤宽带“三融合”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电信通讯、养老等主要社会设施建立健全。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3号)和铜仁市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会议等精神,为实施好我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效改善我县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生存发展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偏远落后地区人口战略转移,改善其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整合资源为保障,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为目标,采取整合资金、统筹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结合起来,与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学、和谐、有序搬迁。

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业有岗位、迁出能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调配整合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全县优势政策,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石漠化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从而破解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尊重群众意愿,认真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搞强迫命令、强搬强拆,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2.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搬迁的原则。

把生态移民与水利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工业园区移民、县城新城区规划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结合起来,采取政府帮扶、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的方式,以自然村寨、村民组为单位整村整组整寨搬迁。

最新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准扶贫易地搬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准扶贫易地搬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冴一、项目名称:某某精准扶贫易地搬辿项目事、项目主管部门: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项目实施单位:某某市某某乡人民政府四、项目性质:新建五、项目辿出区:某某市某某乡某某村六、项目辿入区:某某市某某乡某某村大光山(羊失山)安置点、大黑箐自然村本村、某某自然村本村七、搬辿原因:由于居住地处哀牢山系麓,山高、坡陡、箐深,地质结极疏松,加之受某某1102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山体滑坡,房屋淹没、倒塌、损毁,已丧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八、搬辿方式:整体搬辿108户、461人,部分搬辿47户、191人,累计155户、652人。

九、安置方式:集中安置108户、461人,分散(本自然村)安置47户、191人,累计155户、652人。

十、项目建设目标:通过村委会内集中安置和本自然村村就近分散安置,实施易地扶贫搬辿,解决因1102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已丧夰最基本生存条件的155户、652人的安居问题。

搬辿群众辿入新的安置点后,通过搞好农业产业结极的调整,发展以黑山羊精准扶贫易地搬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等产业,可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3-5年后人均产粮将达到450千兊以上,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为基本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打下基础。

十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迚度计划:根据某某市某某乡某某村安置点的实际情冴,为彻底解决某某大光山羊失山、大黑箐自然村本村及某某自然村本村安置点155户、652人的脱贫致富问题,本项目计划实施安居工程、人畜饮水、通路工程、通电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科技文化室及公厕建设等七项内容。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6年1月一一2016年12月。

十事、投资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736.24万元,其中:(一)直接工程费689.34万元1、安居工程投资483.4万元2、人畜饮水工程投资30.1万元3、乡村通路工程投资98.75万元4、通电工程投资32.73万元5、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投资38.75万元6、公厕3.6万元7、村级活动场所(科技文化室)2.04万元(事)项目建设其它费26.9万元精准扶贫易地搬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前期工作费4万元2、建设单位管理费10.5万元3、施工图勘测设计费5.5万元4、工程监理费6.9万元(三)预备费20万元十三、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概算投资736.24万元,由于某某市地方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特申请中央及省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287.8万元,州、市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料折资)398.4万元(人均自筹6110.4元)。

移民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移民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移民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移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然而,移民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一部分移民可能会陷入贫困的困境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移民扶贫项目,旨在帮助移民融入社会、享受公共资源,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移民扶贫项目,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帮助移民改善生活状况,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1.社会服务支持:为移民提供包括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支持,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待遇,改善生活质量。

2.就业培训:为移民提供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劳动报酬水平。

3.创业支持: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移民开展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经济收入。

5.法律援助:为移民提供法律援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成为社会不正义的受害者。

四、项目可行性1.政策支持:本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解决移民困境,提高社会平等。

政府愿意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2.市场需求:移民群体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他们需要各种社会服务和资源支持,对本项目有较大的需求。

3.可持续性:项目设置多个项目内容,涵盖了移民在不同方面的需求,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4.社会影响:移民扶贫项目能够有效解决移民困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对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困现象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五、项目实施计划1.确定项目组成员和责任分工,明确项目目标和内容。

2.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尽早与相关部门取得合作,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3.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移民的需求和市场潜力,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4.建立项目推广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移民群体参加项目。

5.开展培训、支持和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6.定期评估项目效果和可持续性,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生态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和威胁。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生态搬迁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生态搬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生态搬迁,将城市内生态脆弱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从人类活动干扰较严重的区域迁至更为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三、项目内容1.选择合适的搬迁地点:通过调查研究,确定适宜搬迁目标物种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搬迁地点。

2.制定搬迁计划: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包括搬迁时间、搬迁方式、搬迁路径等。

3.实施搬迁:根据搬迁计划,组织实施生态搬迁工作,确保目标物种在新生态环境中的顺利生存。

4.监测和评估:对生态搬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搬迁策略。

四、项目实施方案1.生态搬迁的物种选择:选择生态脆弱的物种作为搬迁目标,如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等。

2.搬迁地点的选择:根据目标物种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的搬迁地点,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3.搬迁方式的选择:根据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移能力,选择合适的搬迁方式,如人工放养、人工引导等。

4.搬迁过程的管理:在搬迁过程中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搬迁的顺利进行。

五、项目风险分析1.人为干扰:生态搬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为干扰,如盗猎、采伐等,可能导致搬迁失败。

2.自然灾害:生态搬迁地点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涝、干旱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生态适应性:目标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生态环境,导致搬迁失败,需要进行前期调查研究。

六、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生态搬迁项目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2.生态搬迁项目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3.生态搬迁项目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发展,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3)1 项目提要 (3)2 编制范围和依据 (4)3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5)4 研究结论 (6)5 问题与建议 (6)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8)1 项目区基本情况 (8)2 项目建设背景 (11)3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 (1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5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 (19)6 搬迁农户的确定 (20)7迁出地基本情况 (21)8 搬迁人员经济发展思路 (23)第三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24)1项目场址现状 (24)2场址建设条件 (24)3项目建设规模 (30)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 (32)1 设计概述 (32)2 设计依据 (33)3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33)4 建筑方案 (37)5 道路设计 (40)7 给排水设计 (55)8 燃气设计 (63)9 电气设计 (63)10 暖通及空调 (71)11 消防设计 (72)12 环保设计说明 (77)13 节能设计说明 (78)14 无障碍设计说明 (80)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82)1 编制依据 (82)2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82)3 污染因素 (83)4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83)5 环境保护措施 (84)6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86)7 环境影响评价 (86)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87)1 安全依据 (87)2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 (87)3 安全设施 (87)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9)1 组织机构 (89)2 人力资源 (90)3 项目实施进度 (91)第八章工程招投标 (96)1招标范围 (96)2 投标程序 (96)3 招标基本情况表 (97)4 招标方式和投标划分 (97)第九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贷款偿还 (98)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98)2 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98)3 估算依据及说明 (98)4 本项目投资概算 (99)5 资金筹措 (101)第十章社会评价 (10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102)2 生态评价结论 (102)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103)1 实施方案总体描述 (103)2 结论和建议 (103)附件:1.《##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息府办通[2012]91号);2.##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意见;3.##县人民政府关于对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及资金的承诺;4.关于解决##县2013年生态移民人口就业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5.迁入点土地情况说明;6.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8.地质灾害情况说明;9.项目环评保护申请书;10.迁入点污水处理情况说明;11.迁入点建设情况说明;12.迁入点供电情况说明;13.迁入点供水情况说明;14.迁入点通讯、闭路电视接入情况说明;14搬迁贫困户情况说明;15.移民工程迁出点情况统计表;16.搬迁入户调查统计表;15.迁出点位置图;16.迁入点现状图。

第一章总论1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1.2 建设性质:新建1.3 项目地址:该项目位于##县小寨坝镇。

1.4 主管单位1.5 项目主管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主管单位定代表人:。

1.6 项目规模贵阳市##县2013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6271.95m2,建筑占地面积为5080.2m2,总建筑面积为29030.7m2。

其中:居住面积为20999.0㎡,商铺建筑面积为8031.7㎡。

总安置户数为228户718人。

1.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基础设施、生活设施三个部份。

(1)生产资料部分:调整建设用地54亩,新建移民商铺8031.7m2。

(2)基础设施部分:供水工程拟建输水管道2km,其中主输水管道0.45km、配水管道1.55km;供电工程拟建10KV供电线路0.5km、220V配电线路5.5km;拟建道路0.45km,行车道路宽7m,路面为砼、沥青结构;平整建设场地36271.95m2;配电房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

(3)生活设施部分:新建移民住宅718套共19390.1km2。

1.8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贵阳市##县2013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4546.90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投资4035.35万元;建设工程其他费295.03万元;预备费216.52万元。

(2)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546.90万元。

①住宅部分:中央及省12000元/人;合计861.6万元;。

②基础设施部分:5000元/人(贵阳市、##县按照1:1匹配),共计359万元;○3征地及前期工作经费:1000/人,共计71.8万元(由市、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资金3254.5万元,由其他部门整合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解决。

1.9 项目工期: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

2 编制范围和依据2.1 实施方案编制范围本实施方案主要研究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工程方案、项目与管理和项目效益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内容,并最终得出实施方案及建议。

2.2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应能满足##县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要求。

(2)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当地民风民习,建筑除满足使用功能外,体现区域民族风格和特点。

(3)功能设施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

2.3编制依据(1)《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2〕14号;(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贵州省关于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意见(讨论稿)》;(4)《贵阳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5)《贵阳市##县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6)《小寨坝镇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7)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实施方案的委托书;(8)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文件、意见及规定,以及与本项目“可研”有关的其他相关文件;(9)有关行业规范、规定、标准;(10)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3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为36271.95m2;建筑占地面积为5080.2m2;总建筑面积为29030.7m2;A户型6013.5 m2(60户,住房73.72㎡/套,门面24.0㎡/个,12 户/栋,1202.7㎡/栋(含门面),共计5栋,总建筑面积为6013.5㎡);B户型19584.0 m2(144户,96.3㎡/套,门面29.0㎡/个,12 户/栋,1632.0㎡/栋(含门面),共12栋,总建筑面积为19584.0㎡);C户型3433.2m2(24户,112.42㎡/套,门面26.0㎡/个, 8 户/栋,1144.4㎡/栋(含门面),共3栋,总建筑面积为3433.2㎡)。

容积率:0.8;建筑密度:14.0%;绿地率;40%;户数:228;商铺:228个。

4 研究结论##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符合《贵阳市##县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和《小寨坝镇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

该项目抗风险能力强,实施周期短,配套条件好,工程设计方案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方案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5 问题与建议优化设计,降低投资;加强地勘,严防地质灾害发生;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使项目能按期完工。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1 项目区基本情况(1)##地处贵州省中部,省城贵阳市北郊,贵州第一大河——乌江南岸。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29″至06°53′43″,北纬26°57′42″至27°19′45″。

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

县城南距省会贵阳66km,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7km,是黔北及重庆、四川两省市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212879人,人口密度为205人/km2。

下辖4镇6乡,161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

(2)历史沿革##县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秦朝时属新象郡且兰县,隋时属牂牁郡牂牁县。

因地处黔中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断。

公元1682年,明朝廷派兵平息战火,驻兵县境,筑坚城一座,崇祯皇帝取“平##火”之意,赐名“##”。

明建##于襄千户所,隶属贵州都指挥司。

清撤卫所并入修文县。

公元1914年,##正式建县。

(3)自然资源##县总面积1036kn2,境内峰丛山地与丘陵、小盆地相间,海拔最高1749.6m,最低609.2m,相对高差1140.4m,南望山、西望山两大山脉东西排列,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

全县土地面积10万公顷,其中有耕地3.3万公顷、林地4万公顷、园地0.03万公顷、草地1万公顷,水域0.17万公顷。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铝、硫铁、褐铁、硅、水晶、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储藏最丰、品位最高。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已查明的树木有104科263种,野草61科227种,药用植物110科227种,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数百种。

县境北濒贵州省储水量第一的乌江库区,境内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7.8km,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有12条,多年平均流量5.85亿立方米,平水年常年保有储水量4.65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

主产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籽、烤烟、花生、茶叶。

有机械、化工、食品、建材、采矿等工业。

##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并已建成了青山湖、下洪马、板厂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现县城已建成日供水总量达3万吨的3个水厂,小寨坝、温泉、西山等工业区供水设施配套,为引进企业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建设的日供水2万吨的一期供水工程已投入使用,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供应充足。

(5)旅游资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丹霞地貌特征明显,山、水、林、泉、洞等各种景观齐备,具备“江南园林”应有的精华。

有可饮可浴、被誉为“天下第一神汤”的##温泉;有山奇石异、林茂竹丰、庙宇林立,被称为“南来佛教第一山”的西望山;有风光旖旎、深蕴长征文化的乌江峡;有以多缤洞、龙滩洞为代表的瑰丽多姿的溶洞群,还有深山湖泊青山湖、温泉天台原始丛林、团圆山“陨石坑”……(6)交通条件##县地处黔中要塞,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连接四川、重庆南下出海通道的贵遵高等级公路南北纵贯全境,乌江库区峡谷有62km的过境航道。

川黔铁路过境段总长50km,纵跨东部两镇一乡,县境内还有3条铁路支线深入工矿区,有客货站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