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险学案例与计算

合集下载

保险学重点案例及分析

保险学重点案例及分析

保险学重点案例及分析案例专栏例1:某外贸企业于1995年5月8日将一批出口货物向保险公司投保货物运输保险,起运港为上海,目的港为伦敦;保险金额为500万元。

6月23日货轮在新加坡沉没,如果:1、货物全部损失,即损失程度=100%,且货物在出险时的当地市价为42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保险金额×100%=420万元。

再如货物在出险时的当地市价为62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同样是500万元。

2、货物部分损失,损失程度=80%,且货物在出险时的当地市价为45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保险金额×80%=500万元×80%=400万元。

又如货物在出险时市价为60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的金额同样是400万元。

例2:某企业于1997年12月1日向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保险,保险期限自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保险金额为100万元.1998年4月23日企业遭受水灾。

经核查,该企业在出险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为120万元,实际遭受损失30万元,问保险人应当如何赔偿?分析:因为被保险人(企业)投保的是企业财产保险,是不定值保险;而且保险金额为100万元,少于金额为120万元的保险价值,所以保险人应当采用不足额保险的比例赔偿方式,即:赔偿额=30×100/120=25万元在上例中,如果该企业投保的保险金额为120万元,在出险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也为120万元,实际遭受损失30万元,则保险人应当赔偿:赔偿额=保险财产实际损失额=30万元在例2中,如果该企业投保的保险金额为100万元,在出险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也为80万元,则:1、当实际遭受部分损失30万元时,保险人赔偿的金额=保险财产实际损失额=30万元;2、当实际遭受全部损失80万元时,保险人赔偿的金额=保险财产实际损失额=80万元;例3:一游客到北京旅游,在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自愿交付保险费为故宫投保.分析:游客对故宫博物院没有保险利益。

保险学案例分析

保险学案例分析

2、田某为其妻子钱某投保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田某为受益人。

··因此保险金应该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

您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①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要求投保人必须具有投保利益,而发生保险事故时,或发生保险事故给付时,则不追究具有保险利益。

原因在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和身体,同时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

②保险金应为受益人田某。

26、于某投保了一份保额10万意外伤害保险。

于某被车撞死司机赔偿8万元,您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不正确。

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代位求偿原则。

因为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根据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的能力与保险人双方约定的,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根据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给付。

其保险价值无法衡量,只存在保险金的给付。

27、王某因父母病故,妻子带儿住别处。

后王某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其妹妹为受益人。

··保险公司应如何处理?答案:根据受益权的特点,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时,由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领取保险金,并作为遗产处理。

在本案例中,受益人王妹在被保险人王某中毒死亡前半月已经病故。

因此,保险金只能由王某的法定继承人即其妻儿作为遗产领取。

2、王某,男,24岁。

2000年12月1日他的姐姐王艳为其在县保险公司投保了5份简易人身保险,指定受益人是王艳。

投保时王艳在填写"健康"二字,投保后,王艳每月按时交费。

后发现,王某于上年10月医生诊断他患有癌症,病情得到缓解。

此案如何处理?答案: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6、王某陪其姐到医院检查身体,得知其姐已怀孕。

王某在未经其姐同意下花钱为其姐购买一份"母婴安康保险"以示庆祝。

问保险公司是否承保?为什么?答案:保险公司不能承保,因为在未经其姐同意的情况下,王某与其姐没有法律承认的保险利益。

在我国《保险法》规定: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保险学(第二版)案例分析

保险学(第二版)案例分析

例一、人身保险合同案例分析-明确说明来源:法律常识网日期:09-12-27[案情]周某于2004年2月2日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保险,某保险公司同意承保,由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代原告周某填写了《投保单》,并代周某在《投保单》的“投保人签名/签章"一栏签了周某的姓名,于同日向周某出具了机动车辆保险单及批单一份,载明投保险种为: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上货物责任险.被告某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的附加险车上货物责任险条款中规定了责任免除的情形,其中包括:“违法、违章载运或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

保险期限自2004年2月2日零时起至2005年2月1日二十四时止.2004年6月18日,保险车辆运输货物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交通事故形成的原因为:保险车辆驾驶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现场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和第四十八条:“机动车载货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货量,严禁超载;……”事发后,周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在办理理赔手续时发现事故车辆的发动机号和车架号与保险单上载明的保险车辆的发动机号和车架号不一致,遂拒赔。

双方发生纠纷,周某即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保险公司赔偿车辆损失保险赔款、第三者责任保险赔款、车上货物损失保险赔款等共计8万余元。

[说明]本案案情极为复杂,涉及法律关系众多,原、被告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先后历经一审和二审,耗时近一年.本文限于篇幅,仅就其中涉及的保险公司的“明确说明”义务,作一简单的探讨.[争议焦点]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就保险公司是否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发生争议,原因是被告保险公司是否应当赔偿原告周某“车上货物损失”保险赔款。

原告周某认为,被告虽然在车上货物损失保险条款中规定了“违法、违章载运或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属于责任免除的情形,但未向原告明确说明该条款的概念、内容及法律后果,所以对原告不产生法律效力。

保险学案例

保险学案例

案例
2008年7月9日,某化工厂与财产保险公司商谈签订财产保 险合同。化工厂于当日下午填写的投保申请书中的保险期 限为自2008年7月9日中午12点至2009年7月8日中午12点 止(按投保单格式填写)。化工厂在投保申请书上盖章。 9日下午5时,由于堤坝被洪水冲断,厂房受淹达三天之久, 损失达250多万元。7月10日,保险公司将其签发的财产综 合保险单送至化工厂, 保单约定保险期限自2008年7月10 日零时至2009年7月9日24时止,保单同时还对责任范围、 责任免除、被保险人等其他事项作出了规定。化工厂于8 月18日将保险费交至保险公司。事故发生后,化工厂要求 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并提出索赔,保险公司以承保财产被水 淹事故发生在保单约定期限之外,不属于承保责任范围为 由,拒绝查勘定损和赔偿。为此,化工厂以保险公司擅自 修改事先约定的保险期限及损失扩大为由向当地法院提出
本案分析
案例
• 2005年4月29日,某公司为全体职工投 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 收取了保险费并当即签发了保险单,但 在保险单上列明的保险期间为自2005 年5月1日起至次年4月30日。2005年4 月30日,该公司的职工王某在登山中 不慎坠崖身亡。事故发生后,王某的 亲属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保险 公司是否应当索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家看法
• 观点一: • 《保险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了保险合同 为非要式合同,只要投保人与保险人之 间就保险金额、费率条款等达成一致, 合同即告成立,保险人即应按照约定承 担保险责任。同时保险公司展业人员代 表保险人就合同条款协商一致并接受了 投保人的投保书,就是承诺的意思表示。 保险公司擅自修改保险期限,是一种无 效的民事行为和违约行为。
• 观点二: • 发放投保单统一格式为要约邀请,投 保人的填单才是要约。要约只有经过 保险人的同意合同才告成立。而投保 单只有经过保险人签章才视为保险合 同,否则只能认为是投保人的单方要 约。投保单与保单不一致时,应以保 单为准。

保险学案例集(更新)

保险学案例集(更新)

保险学案例集一、典型案例分析(一)风险管理与保险案例某工厂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遇到下面这些风险:(1)遭受火灾、洪水、爆炸或因操作失误而使企业厂房设备、原材料遭受损失,以及因此停工停产,造成预期利润的损失;(2)市场发生变化、国家价格政策调整、产品削价而导致的损失;(3)职工因工伤、灾害而导致的伤残或死亡;(4)运输货物的车辆发生碰撞而造成车辆的损失、运输货物的损失,以及引起的赔偿责任;(5)订货合同订立后,对方收货后可能会延迟付款或拒付货款而造成的损失或由于自己一方因种种原因不能交货而引起的违约赔偿责任;(6)采购其他企业的货物,因对方不能如期交货而导致厂内生产受到影响而产生的经济损失;(7)企业内的各种物品还可能会因盗窃而遭受损失;(8)产品销售后,因产品的内在缺陷,使消费者受到损害而发生的赔偿责任;(9)企业因污染被政府有关部门罚款和引起纠纷的赔偿责任;(10)企业因市政工程、军事工程等因素被列入拆迁范围,而政府等部门的补助费用尚不足弥补全部损失,从而引起本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是给企业的风险提供经济保障的企业,而能成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障的风险必须符合可保风险的条件。

针对可保风险的条件,请分析一下,以上所列的企业风险,哪些能向保险公司转移?哪些不能向保险公司转移?为什么?(二)受益权案例:1、王某因父母病故,妻子与其相处不和,带着儿子另住别处。

后王某投保管道煤气保险,并指定其妹妹为受益人。

不久王某不幸煤气中毒死亡,王妹也在其中毒死亡前半月病故。

现其妻与王妹的儿子都向保险公司请求保险金。

问保险公司应如何处理?2、一企业为职工投保团体人身保险,保险费由企业支付。

职工老张指定妻子为受益人,半年后老张与妻子离婚,谁知离婚次日老张意外死亡。

对保险公司给付的2万元保险金,企业以老张生前欠单位借款为由留下一半,另一半则以张妻已与老张离婚为由交给老张父母。

问企业如此处理是否正确?3、女儿遇难父亲能否分享保险金2000年8月12日,陈艳丽向某保险公司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10万元,保险期限一年,陈艳丽指定自己七岁的女儿王小婷为受益人。

保险学案例分析(最全)

保险学案例分析(最全)

可保风险条件对保险运行的意义:对于那些潜在损失程度较高的风险事件,如火灾、盗窃等,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困难。

对此类风险事件,保险便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可保风险还要求损失发生的概率较小。

这是因为损失发生概率很大意味着纯保费相应很高,加上附加保费,总保费与潜在损失将相差无几。

显然,这样高的保费使投保人无法承受,而保险也失去了转移风险的意义。

损失具有确定的概率分布是进行保费计算的首要前提。

计算保费时,保险人对客观存在的损失分布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像这种经验数据,保险人必须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

存在大量具有同质风险的保险标的,一方面可积累足够的保险基金,使受险单位能获得十足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使风险发生次数及损失值在预期值周围能有一个较小的波动范围。

这样,集中起来的巨额风险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得以分散,被保险人受到的保障度和保险人经营的安全性都得到提高。

损失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

如果由于投保人的故意行为而造成的损失也能获得赔偿,将会引起道德风险因素的大量增加,违背了保险的初衷。

此外,要求损失发生具有偶然性(或称为随机性)也是“大数法则”得以应用的前提。

损失是可以确定和测量的是指损失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都可被确定以及损失金额可以测定。

因为在保险合同中,对保险责任、保险期限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只有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才负责赔偿,且赔偿额以实际损失金额为限,所以,损失的确定性和可测性尢为重要。

重要性:保险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转嫁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经营承保的对象是风险,而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使加强保险经营风险防范和管理成为必要。

围绕保险经营的主要环节,如展业、承保、理赔、风险自留额的确定和再保险安排、积累保险资金的运用等等,相应伴随着危及保险经营稳定的各种风险,而承保风险是所有保险经营风险的起点。

按照近因原则,如果是单一原因导致保险损失的,则只需判断该原因是否为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保险事故,适用较为容易。

保险学案例分析

保险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Group 1(一)李某1999年6月10日购买一栋别墅,价值120万元,同月15日,李某向A保险公司购买了房屋保险,保险期限为1年,保险金额为120万元,并于当日缴清了保险费。

2000年2月10日,李某将该别墅以125万元的价格卖给周某,李某并没有经A保险公司办理批改手续,而把保险单转让给周某。

2000年3月10日,因意外发生火灾,房屋全部被烧毁。

问:(1)若李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是否赔偿?为什么?(2)若周某向A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是否赔偿?为什么?(二)何某(男)与林某(女)自小青梅竹马,成年后情深意笃,但由于两家有矛盾,双方家长均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1994年4月,何、林二人双双南下广东某市打工,为相互照应及生活方便,两人租用民房并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一年后生育一女孩。

1997年4月,一保险营销员到何某工作单位推销人寿保险,何某以自己为投保人给自己和林某各买了一份人寿保险,死亡保额均为十万元,受益人为双方所生女孩。

其时,林某因出差在外并不知情。

不久后,林某因车祸意外死亡。

何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调查后拒赔。

何某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1)本案中何某对林某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是否有效?(2)保险公司是否应该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Group 21997年10月,李某投保了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保险。

1999年6月,李某突发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半个月,花掉医疗费一万多元。

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后遭到拒绝。

原因是李某在投保书上“是否有过肝炎或其他肝功能病史”一栏中填写了“否”,而李某投保前曾患有乙型肝炎。

问保险公司拒赔是否合理?为什么?Group 31996年3月,某厂45岁的机关干部龚某因患胃癌(亲属因害怕其情绪波动,未将真实病情告诉本人)住院治疗,手术后出院,并正常参加工作。

8月24日,龚某经吴某推荐,与其一同到保险公司投保了简易人身险,办妥有关手续。

填写投保单时没有申报身患癌症的事实。

2024最新保险学案例分析(2024)

2024最新保险学案例分析(2024)
落实。
22
05
风险管理与精算技术应用
2024/1/29
23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论述
2024/1/29
风险识别
通过数据收集、专家咨询、历史经验 分析等手段,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等。
风险评估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如风险矩 阵、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 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2024/1/29
21
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保险领域实践
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险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 之一。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 交易权等基本权利,是维护保险市场健康发 展的重要保障。
2024/1/29
实践案例分析
近年来,中国保险行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 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保险公司通过设 置独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完善投诉处 理机制、开展消费者权益教育等措施,切实 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监 管部门也加强了对保险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 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了相关政策的贯彻
2024/1/29
20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探讨
治理结构现状
当前,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治理结构不完 善、内部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公司 经营风险加大,影响了保险市场的稳定 发展。
VS
改革方向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方 面入手,推动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同 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督 和指导,确保其稳健运营。
科技助力保险风险管理
借助智能风控、物联网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能力, 降低保险欺诈和赔付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计算与案例)案例分析题示例:1、有一租户向房东租借房屋,租期10个月。

租房合同中写明,租户在租借期内应对房屋损坏负责,租户为此而以所租借房屋投保火险一年。

租期满后,租户按时退房。

(1)退房后半个月,房屋毁于火灾。

于是租户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

问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如果租户在退房时,将保单转让给房东,房东是否能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保险利益原则的应用)答:(1)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因为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一般要求从保险合同订立时到保险事故发生始终要有可保利益。

本案例中,租户所租借房屋投保火灾一年,租期满后退房,发生保险事故时,因合同失效,保险人不履行赔偿责任。

(2)分情况而定。

若租户退租时,将保单私下转让给户东,并没有征得保险人同意,则保单转让无效。

若租房退租时,将保单转让房东,并征得保险人同意,即保险合同有效,若发生保险事故,房东可以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人索赔。

2、某企业为职工投保团体人身险,在提交的被保险人名单上,已注明张某因肝癌已病休2个月但因保险人未严格审查,办理了承保手续,签发了保单。

日后张某因肝癌死亡,请问保险公司能否拒赔?(最大诚信原则的应用)答:保险人不能因张某不符合投保条件而拒付保险金。

根据保险法,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这是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人的约束。

3、有一艘装载皮革和烟叶的船舶遭遇海难,大量海水浸入船舱,皮革腐烂。

海水虽未直接接触烟叶,但由于腐烂皮革的恶臭,使烟叶完全变质。

当时被保险人以海难为近因要求保险人全部赔付,但保险人却以烟叶包装没有水渍的痕迹为由而拒赔。

请问法院该如何判决此案?答:据上述情况可知,海难中海水侵入是损失的近因,海难与烟草的损失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因此,保险人理应也对烟草的损失给予赔偿。

前因是保险风险,后因是除外风险。

(近因原则的应用)4、某企业集体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王某骑车被卡车撞倒,造成伤残并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王某因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

请问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负责赔偿?(近因原则的应用)答:由于意外伤害与心肌梗塞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心肌梗塞并非意外伤害的结果,故属于新介入的独立原因。

心肌梗塞是被保险人死亡的近因,它属于疾病范围,不包括在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故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死亡不负责任,只对其意外伤残按规定支付了保险金。

5、案情一:A某房屋投保了火灾险只承担由火灾引起的损失。

在保险期间内, 一场大火使A某的一面房墙处于危险状态, 几天后, 狂风吹倒了这面墙, 整个房屋倒塌损毁。

案情二:B某房屋投保了火灾险只承担由火灾引起的损失。

在保险期间内, 一场大火使B某的一面房墙处于危险状态, 紧接着, 房主B某还来不及抢救, 狂风就吹倒了这面墙, 整个房屋倒塌损毁。

问: 作为保险人来处理这两起赔案, 这两例中致损近因是什么?是否应该赔付?(近因原则的应用)答:1案中,火灾之后房屋并未倒塌,房主完全来得及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是致损近因,保险人对房造成的损失不负责任。

2案中,由于火灾造成房墙受损,随即被狂风吹倒受损,为一连续过程,火灾为前因,近因属承保风险,故保险人应赔付。

6、某商贸公司从东北购得一批粮食,委托当地的粮食储运公司储存。

该粮食储运公司将粮食运入库后向B保险公司投保财产综合保险。

与此同时,商贸公司也以这批粮食为标的,向A保险公司投保财产综合保险。

一日粮库发生火灾,这批粮食全部被毁,储运公司和商贸公司都向各自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索赔。

问:是否是重复保险?应如何赔偿?(代位追偿原则的应用)答:本案不属于重复保险,因为本案中储运公司的保险标的为对商贸公司的民事赔偿责任,而商贸公司的保险标的为粮食本身,故不属重复保险。

关于该起事故的赔偿责任承担问题,有两种处理办法:其一,若商贸公司直接向A保险公司请求赔偿,A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后,可以取得向储运公司的代位求偿权,由于储运公司已向B保险公司投保,应由B保险公司向A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

其二,若商贸公司直接向储运公司请求损失赔偿,由于储运公司向B保险公司投了保,所以由B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责任;商贸公司获得赔偿后,不得再向A保险公司行使保险金的请求权。

7、1998年7月某日晚,李某在家就餐时被突然爆炸的啤酒瓶炸伤左眼,共花去各项费用63000余元。

李某向啤酒生产者甲厂索赔,因甲厂已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产品责任险,责任限额为50000元,所以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支付了赔偿金50000元。

后经调查,啤酒瓶爆炸是因专门为甲厂生产啤酒瓶的乙厂产品质量不合格所致,甲厂遂要求乙厂承担责任。

保险公司则认为应由自己向乙厂提出赔偿请求。

甲厂与保险公司为此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请问法院如何判决才比较合理?(代位追偿原则的应用)答:乙厂作为啤酒瓶的供应商,对李某人身伤害承担最终赔偿责任。

甲厂在向李某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乙厂追偿。

但因甲厂的赔偿责任已经部分转嫁给了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依法在赔偿金额内代替甲厂取得向乙厂追偿的权利。

甲厂仍可就未获保险公司赔偿的损失向乙厂追偿。

简言之,甲厂和保险公司可在各自的损失金额内向乙厂追偿。

1、企业财产保险赔款计算。

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金额80万元,保险有效期间从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若:(1)该企业于2月12日发生火灾,损失金额为4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2)5月18日因发生地震而造成财产损失6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3)12月18日因下暴雨,仓库进水而造成存货损失7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企业财产实际价值为7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答:(1)保险公司赔偿金额=损失金额×保险保障程度=40×80/100=32万元。

因为该保险为不足额保险,所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

(2)由于地震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责任免除,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3)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保险价值=损失金额=70万元。

因为该保险为超额保险,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无效,所以按保险价值赔偿。

2、家庭财产保险的赔款计算。

张某2000年12月18日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保险期间为1年的家庭财产保险,其保险金额为40万元,2001年2月28日张某家因意外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张某的家庭财产实际价值为50万元。

若按第一危险赔偿方式。

则:(1)如果财产损失为10万元,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2)如果家庭财产损失为45万元,保险公司又应赔偿多少?为什么?答:(1)因为第一危险赔偿方式是按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均予以赔偿的发生。

该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或第一危险)为10万元,所以保险公司应当赔偿10万元。

(2)保险公司应当赔偿40万元。

该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或第一危险)为40万元。

3、车险赔款计算。

2002年12月,在AB两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辆的甲乙两辆汽车相撞,甲车车辆损失5000元,车上货物损失10000元,乙车辆损失4000元,车上货物损失5000元。

交管部门判定,在事故中,甲车负主要责任,承担经济损失70%,乙车负次要责任,负担经济损失30%。

甲乙两车都投保了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分别为5万元和10万元。

对这个案件,A,B两保险公司各自如何理赔呢?赔款数额具体计算过程如下:第一,A公司的赔偿计算:甲车的车损部分=甲车车损X甲车应付的经济损失比例=5000元X 70%=3500元甲车的第三者责任部分=(乙车车损+乙车车上货物损)X甲车应付的经济损失比例=(4000元+5000元)X 70%=6300元A保险公司负责的赔款总额=(甲车自负车损+甲车应赔乙车损失)X(1-免赔率)=(3500元+6300元)X(1-15%)=8330元第二,B公司的赔偿计算:乙车的车损部分=乙车车损X乙车应付的经济损失比例=4000元X 30%=1200元乙车的第三者责任部分=(甲车车损+甲车车上货物损)X乙车应付的经济损失比例=(5000元+10000元)X 30%=4500元B保险公司负责的赔款总额=(乙车自负车损+乙车应赔甲车损失)X(1-免赔率)=(1200元+4500元)X(1-5%)=5415元第三,施救的财产中,含有本保险合同未保险的财产,应按本保险合同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占总施救财产的实际价值比例分摊施救费用。

PS免赔率:保险车辆发生损失或第三者责任时,按照基本险条款第20条规定,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车辆驾驶人员在事故中所负责任,在符合赔偿规定的金额内实行绝对免赔率:负全部责任的免赔20%,负主要责任的免赔15%,负同等责任的免赔10%,负次要责任的免赔5%。

单方肇事事故的绝对免赔率为20%。

4、重复保险中各保险公司赔偿金额的分摊计算。

1.比例责任制。

比例责任制又称保险金额比例分摊制。

我国保险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当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各保险人按各自保险单中承保的保险金额与总保险金额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比例责任制是分摊原则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摊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某保险人赔偿额=损失额X某保险人的保险金额/所有保险人的保险金额之和例如,王某为某食品厂的职工,有一处住房价值20万元。

1999年3月2日,食品厂为全体职业在甲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每人保险金额为150000元。

王某的妻子李某所在的纺织厂在1999年4月1日向乙保险公司为每一职工投保了保险金额为100000元的家庭财产保险。

1999年12月2日王某家着火,造成损失125000元。

按照比例责任制,各保险公司分摊赔款计算如下:甲公司:125000X (150000/ 150000+100000)=75000元乙公司:125000X (100000/ 150000+100000)=50000元2.责任限额制。

责任限额制又称独立责任制,是以各个保险人的独立责任为依据来分摊损失,即各保险人承担的赔偿额以在没有其他保险人的情况下单独应当承担的限额比例来进行分摊。

其计算公式为:某保险人赔偿额=损失金额X 某保险人独立责任限额/所有保险人独立责任限额之和甲公司:125000X(125000/ 125000+100000) =69444 元乙公司:125000X(100000/ 125000+100000) =55556 元3顺序责任制。

按照订立保险合同的先后顺序分摊赔偿责任,首先签订保险合同者先赔偿,在第一个保险人依照保险金额承担赔偿责任后,不足时由第二个保险人赔偿,以此类推,直至被保险人的损失得以足额补偿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