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4单元 19 元曲三首

合集下载

19 元曲三首

19 元曲三首
19 元曲三首
元曲的基本知识
人们常说的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 它是戏剧这一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 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 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小令,又称“叶儿”, 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套曲”、 “散套”、 “大 令”等。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 它们一为短小精 炼, 二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 的印记。它是金元之际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乐曲的变化;传统思想、 观念的相对松弛;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的下降更加接近民间, 以及 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的欣赏趣味反馈于文学创作等一系列因素合 力的产物。散曲以其散发着土气息、泥滋味的清新形象,迅速风靡 了元代文坛,也使得中国文学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朵艳丽的奇葩。
连用三次“那大汉”,表现出他对对方的憎恶和鄙 视。
抖出刘邦曾是一个小亭长、酒色之徒、庄稼汉的根底。
〔一煞〕春采了 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 明 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
进一步揭露这位皇帝的无赖行径 。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 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撮住? 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写高祖未到时一群趋炎附势之徒准备“迎驾”的丑态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 diu人马到庄门,正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 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 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把象征庄严神圣的“仙禽神兽”说成为鸡狗雀蛇,讽刺极为辛辣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 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 整个仪仗队在他的眼里成了穿着“大作 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怪的衣服” 的“乔人物”,显得滑稽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件:第4单元 19 元曲三首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件:第4单元 19 元曲三首

《 【双调】 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生活在吏治腐败、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他早年热衷于功名,但 他的仕途却并不得意,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江浙行省务官。因此他产 生了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的保身哲学,将与世 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 平衡,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叹世之作,包括这篇著名的《 【双调】 蟾宫曲·叹 世》 。
① ② 社长 排门告示 .. .. 相当于村长。社是元代地方基层组织,元代以二十五户 (一说五十 ①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为一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的领导者。
《 【南吕】
四块玉· 别情》
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浅语深衷。弥漫于散曲中的还有一种由于世 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封建政治与道德力量的虚弱、外族入主带 来的黑暗与凌辱使元代作家感到历史和现实都是“空”的。
《 【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公元前 195 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 途中转道故乡沛县。他摆设宴席,邀请故人父老饮酒。席间,刘邦击筑,唱 出了激昂慷慨的《大风歌》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 士兮守四方! ”他召集百余名青年,教他们唱这首歌,自己随歌起舞,不禁 “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帝本纪》)。刘邦在家乡逗留了十余日,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同上)。临行时,刘邦颁 诏永远免除故乡人民的徭役赋税, 人们感激不尽, 去为刘邦送行。 这年四月,
杂剧,最基本的一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所以它有宾白(说白)对白说话、 科介动作和唱曲,每折戏的唱曲是一个套数。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 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韵到底,这是与小令、套数的相似之处。 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 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杂剧代 表有《窦娥冤》 、 《陈州粜米》等。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元曲三首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9课 元曲三首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3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一、字音认读
[背语基·厚积薄发]
1.南柯.一梦( kē ) 3.凭阑.( lán ) 5.银铮.( zhēng) 7.抬头觑.( qù ) 9.几斛.( hú ) 11.睢.景臣( suī )
2.蒯.通( kuǎi ) 4.糨.来( jiàng ) 6.銮.舆.( luán yú ) 8.耽.酒( dān ) 10.揪捽.( zuó ) 12.一 ( diū )
二、词语解释
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_凡__,__只__要____
2.你须.身姓刘
须:__本__来___
3.拽坝.扶锄 4.见.放着文书
坝:_通__“__耙__”__,__一__种__平___地__碎__土__的__农__具__ 见:_同__“__现__”__,__现__成__的___
5.差发内旋.拨还

看刘邦奢华的仪仗队 —— 嘲笑讽刺

刘邦 ↓丑态见驾 ——蔑视嘲讽
揭其老底骂驾
一、阅读《【双调】 蟾宫曲·叹世》,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对应考点二]《【双调】 蟾宫曲·叹世》中为何说“项废东吴,
刘兴西蜀”是“梦说南柯”? 提示:不论是项羽在乌江失败,还是刘邦在西蜀兴起强大, 他们的兴废成败,都不过像南柯一梦,不值一提。“南柯一 梦”喻人生虚幻,此处有不值一谈的含义,表现了诗人蔑视 封建统治者争夺功名之意。
二、背景链接 1.《【双调】 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时,却豪情满 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20年宦海浮沉,历尽漂泊之 苦,不禁发出“困煞中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历,使他 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这种种感受与 体验,也正是他的散曲《【双调】 蟾宫曲·叹世》所表达的 内容。

4.19 元曲三首

4.19 元曲三首

②古义:_通__知__,_通__知__人__们__要__做__什__么__事__。__动__词__。__ 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文件”。名词。
(五)特殊句式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项废 于东吴”“刘兴于西蜀”) 译文:_项__羽__兵__败__乌__江__,_自__刎__身__亡__。__刘__邦__利__用__汉__中__及__蜀__中__的__ _人__力__、__物__力__战__胜__项__羽__,_建__立__汉__朝__。__
4.《【双调】 蟾宫曲·叹世》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通俗平白、简洁明快。曲子采用的文字,接 近当时的口语,没有难懂的地方,使人一看就懂,如“两 字功名,几阵干戈”等。在历数历史事实的时候,没有大 量的铺排,利用了“南柯一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等成语,自然就达到了叹世的目的。②短小精悍,概括性
二、背景回放 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双调】 蟾宫 曲·叹世》
元朝的统治是建立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基 础上的。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将国民分为蒙国人、色目 人、汉人、南人四种,在法律、政治、经济上规定了不
同的待遇,以达到分化各民族团结的目的。大量的汉人 知识分子没有用武之地,没有了希望,只好悲观厌世,放 纵自己,寄情于山水。马致远的《蟾宫曲·叹世》就是 其中典型的代表作。
【初读思考】 阅读《【双调】 蟾宫曲·叹世》,思考曲中用了哪些 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秦,“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终还是亡国;楚汉 战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韩信,开国功臣,也遭受杀身之祸; 蒯通为保自身,只好假装风魔;一切政绩功名,皆为南柯一 梦。最后作者发出“醉了由他”的感慨,突出了“叹世” 主题,表现了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 第19课 元曲三首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 第19课 元曲三首

2.这首曲子写到了哪些历史事件?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历史事件:强秦灭亡、项羽自刎、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蒯通装疯。②作用: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 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表现了自己超然 物外的态度。
《【南吕】四块玉•别情》
3.“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有两重意味:一是点明季节为暮春, 此时节最容易动人离愁,或许还有暗示别时情景的作用;二 是点明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且怅惘许 久,以至于杨花飞满衣襟,拂袖如雪。
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忙乱情景


看刘邦奢华的仪仗队 —— 嘲笑讽刺


刘邦丑态(见驾)

——蔑视嘲讽
揭其老底(骂驾)
《【双调】蟾宫曲•叹世》
1.此元曲题为“叹世”,为什么终其篇却无一字针砭当世, 而是回忆一个个历史故事?
参考答案:这种写法实际上是借“咏史”来“叹世”曲通过对一个个历史故事的罗列,否定对功名的追求, 抒发对社会的不满。 《【南吕】四块玉·别情》 此曲是描写离愁别绪的作品,以女子的口吻写别后无休无止的 相思,感情缠绵悱恻。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这支元曲从《史记·高祖本纪》中所记载的刘邦少年时的 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 接触的乡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俚语揭露他发迹以前 的流氓行径,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 作者对皇帝的蔑视,这也正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曲元 曲.曲 直.((
qǔ qū
) )
(2)旋旋 旋. .风 转((
xuàn xuán
) )
2.语境辨析法 (3)这轴画卷.( juàn )太长,需要卷.( juǎn )起来收藏。

《元曲三首》ppt课件

《元曲三首》ppt课件
元曲三首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桂山中学 蔡婷婷 3、2
天净沙·秋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裁知识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 元曲形式同宋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
多用口语,直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元散曲有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多以
和“醉了由他”等诗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 观,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愤世嫉俗的心声.
[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约1234- 1300),号已斋叟(或 作已斋、一斋),著名 元曲作家,元杂剧的奠 基人之一.其中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 是他的代表作.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拂袖 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鉴赏·理解
1.对这首元曲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两字功名,几阵干戈”是对当年楚汉相争的 历史大搏斗的评点. B.“项废废东吴,兴西蜀”是指当年项羽于会稽起 兵抗秦,和邦建立西蜀和汉中统兵抗秦的事. C.“梦说南柯”是对项、二人争霸的总观:瞬 息之间,俨然是一场“南柯之梦”. D.“韩信功兀的般证果”意思是:当年曾与萧 何、张良齐名,为邦屡建奇功的大将韩信竟然也 只落得一个被杀头的结果.
知识积累
1.字音 蟾宫(chán)
南柯(kē)
蒯通(kuǎi)
2.字义
南柯一梦: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荣 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 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见于唐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来用 于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推荐,做了大将军,建立 功勋,后被萧何诱骗,死在吕后手里,所以引申为对翻手为 云、覆手为雨的人情反复的讽刺.今谓事情的成败或好 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19 元曲三首

19 元曲三首

曲子的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曲子的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分析: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 分析: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 视皇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 视皇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曲子中的乡民 不仅不尊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 不仅不尊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使 皇帝“原形”毕露, 皇帝“原形”毕露,否定了皇帝不是什么奉天承 运、高贵得不可侵犯的圣人。曲子中的被嘲弄的 高贵得不可侵犯的圣人。 皇帝刘邦, 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 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 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 皇权的思想。 皇权的思想。 的思想
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 号,作者却为什么把这尊号 放在刘邦生前呢? 放在刘邦生前呢?
作者是故意把这尊号放在刘邦 生前的。 生前的。一则是因为这个尊号已为 大家所熟悉,这里借用一下; 大家所熟悉,这里借用一下;二则 活人为了赖债,竟然要用死人的尊 活人为了赖债, 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号,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也 增加了喜剧的效果。 增加了喜剧的效果。
作者简介
睢景臣,元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 睢景臣,元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 又作嘉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 又作嘉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元成宗 大德七年移居杭州,与《录鬼簿》作者钟 大德七年移居杭州, 录鬼簿》 嗣成相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 嗣成相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而仕途 不得志。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 不得志。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 今不传。散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 今不传。散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 制作新奇,被人推为绝唱。 制作新奇,被人推为绝唱。
请与《史记》相关记 请与《史记》 载比较, 载比较,谈谈本文在创作 上有哪些过人之处。 上有哪些过人之处。

19,元曲三首

19,元曲三首

刘兴西蜀: 刘邦,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 推翻秦的统治。 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在关中立足,乃立 他为汉王。刘邦利用汉中(今陕西南部)及蜀中的人力、 物力,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战胜项羽,一统天 下,建立汉朝。故云“刘兴西蜀”。 梦说南柯:(南柯一梦) 李公佐《南柯记》叙述淳于棼梦至大槐安国,任命他 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 这是感叹刘、项的兴废也不过一场幻梦罢了。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概括每支曲子大意。
【哨遍】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 【耍孩儿】写乡民眼中高祖的乐队和旗队 【五煞】写乡民眼中高祖的仪仗 【四煞】写乡民眼中高祖的随从 【三煞】众人见驾 【二煞】道出刘邦身世 【一煞】细数刘邦曾经丑事 【尾声】讽刺刘邦为掩盖丑行 更名改姓
自学指导一
3、这篇套曲由八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成 几部分?说出每一层的大意。
——总结
这首小令可分为两个层次,两层的写 法完全不同,前三句为第一层,写离别相 思之苦,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第二层是以 景托情,言尽而意不尽。本曲语言浅近如 话,通俗浅白,自然朴实,但又婉曲柔媚, 充满诗情画意,读来韵味悠长。
当堂检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 作的,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典故? 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 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 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 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一.学习目标:
1 结合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体会本篇 的特色。 2 理解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进步意 义及其局限性。 3 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和 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元曲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蒯.通(kuǎi) 銮.舆(luán) 一(diū) 糨.(jiàn ɡ) 斛.(hú) 揪捽.(zuó) 擂.鼓(léi) 觑.(q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2)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现成的)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旋⎩⎨⎧差发内旋.拨还(副词,马上,立刻)及凯旋.而纳之(动词,归来,回来)旋.见鸡伸颈摆扑(副词,不久) (2)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名词,盾牌)好干.预人事(动词,干预,涉及)置之河之干.兮(名词,水边,河边) (3)绝⎩⎨⎧一点相思几时绝.(动词,断,断绝)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副词,很,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渡过) (4)去⎩⎨⎧山又遮,人去.也(动词,离开)除残去.秽(动词,除掉,去掉)去.门十里以为界(动词,距离)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春.采了桑(名词作状语)在春天 (2)冬.借了俺粟(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3)红.漆了叉(名词作状语)用红色 (4)银.铮了斧(名词作状语)用白色 (5)梦.说南柯(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社长..②..①排门告示①古义:相当于村长。

社是元代地方基层组织,元代以二十五户(一说五十户)为一社。

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的领导者。

②古义:通知,通知人们要做什么事。

动词。

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文件”。

名词。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项废于东吴”、“刘兴于西蜀”)译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

刘邦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常识·速览]秋思之祖——马致远马致远,字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曲四大家之一,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

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部。

他的作品豪放中显飘逸,沉郁中见通脱,语言清丽。

他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元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长期从事戏剧活动,书会才人的生活使他沾染了一些封建落魄文人的浪荡作风。

编有杂剧60多部,现存13部。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最著名的《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属江苏)人,元曲作家。

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

著有《屈原投江》、《牡丹记》等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三首。

《录鬼簿》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

”《【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生活在吏治腐败、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他早年热衷于功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得意,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江浙行省务官。

因此他产生了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的保身哲学,将与世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叹世之作,包括这篇著名的《【双调】蟾宫曲·叹世》。

《【南吕】四块玉·别情》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浅语深衷。

弥漫于散曲中的还有一种由于世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

封建政治与道德力量的虚弱、外族入主带来的黑暗与凌辱使元代作家感到历史和现实都是“空”的。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

他摆设宴席,邀请故人父老饮酒。

席间,刘邦击筑,唱出了激昂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召集百余名青年,教他们唱这首歌,自己随歌起舞,不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帝本纪》)。

刘邦在家乡逗留了十余日,“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同上)。

临行时,刘邦颁诏永远免除故乡人民的徭役赋税,人们感激不尽,去为刘邦送行。

这年四月,刘邦即病故于长安。

但睢景臣却没有歌功颂德,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瓜葛的农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了他发迹之前的行径,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在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意义。

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三颗明珠。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

当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

杂剧,最基本的一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所以它有宾白(说白)对白说话、科介动作和唱曲,每折戏的唱曲是一个套数。

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内一韵到底,这是与小令、套数的相似之处。

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

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

杂剧代表有《窦娥冤》、《陈州粜米》等。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

小令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但都能独立成篇,可以歌唱,如马致远的《【双调】 蟾宫曲·叹世》。

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相连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如睢景臣的《【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双调】 蟾宫曲·叹世》借项羽、韩信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叹世”的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南吕】 四块玉·别情》表现了送别时的痛苦心情。

《【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候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

[文脉·梳理]【双调】 蟾宫曲·叹世⎩⎪⎨⎪⎧⎭⎪⎬⎪⎫(1)为功名战乱不断(2)项羽灭亡 刘邦兴起 都是一场梦(3)韩信的死更令人伤心 悲观失望“醉了由他”超然物外 ① 【南吕】 四块玉·别情⎩⎨⎧⎭⎬⎫先情:送别→相思后景:杨花→溪山② 【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迎驾→骚乱驾到⎩⎨⎧旗队仪仗随从见驾→鄙视骂驾→无赖③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答案】①借古讽今②情景交融③滑稽可笑[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双调】蟾宫曲·叹世》,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2.《【双调】蟾宫曲·叹世》语言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俗平白、简洁明快。

曲子采用的文字,接近当时的口语,没有难懂的地方,使人一看就懂,如“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等。

在历数历史事实的时候,没有大量的铺排,利用了“南柯一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成语,自然就达到了叹世的目的。

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许多说不清是非功过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语言明快,如飞流入涧,一泻千里,表现了豪放派元曲作家的风格。

二、阅读《【南吕】四块玉·别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3.试赏析“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倚着阑干伫立凝望着情人的远去,因伫立已久,如雪的杨花纷纷飘落在身上,但伤心人全然不觉。

情人走远了,她还在凭栏远眺,频频招手,在招手拂袖间杨花才被拂去。

这一句把送别写得非常逼真,“拂袖”看似一个随便的动作,细细咀嚼,却包含着送别之人的无限惆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