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排烟温度降低对烟气扩散的影响分析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是锅炉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合理的排烟温度不仅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我们需要了解锅炉排烟温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燃料的热值、供给给水温度、燃烧风量、燃烧温度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实现锅炉排烟温度的控制。

首先要保证燃料的热值稳定。

通过燃料的选择和燃烧设备的调整,可以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燃料的热值高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排烟温度相对较高。

其次是供给给水温度的控制。

供给给水温度高会增加将热量传递给锅炉的水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给水温度来控制排烟温度。

第三是燃烧风量的调整。

燃烧风量是控制燃烧的重要参数,通过调整燃烧风量可以改变燃烧的强度。

当燃烧风量适当增加时,燃料燃烧充分,热量传递到水的程度增加,从而提高锅炉的效率。

如果燃烧风量过大,会导致燃烧速度过快,排烟温度过高。

在锅炉排烟温度调整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调整锅炉排烟温度:1. 通过调整燃烧设备的参数,如燃烧风量、燃烧温度等,来改变燃料燃烧的强度和速度,从而调整排烟温度。

2. 结合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燃烧状态和锅炉的效率,及时调整相应的参数,以达到合理的排烟温度。

3. 优化燃料和给水的配比,通过合理的供给水温度和燃料的选择,来调整热量的传递,从而控制排烟温度。

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对于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降低能源浪费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调整燃料热值、给水温度、燃烧风量和燃烧温度等参数,可以实现锅炉排烟温度的控制,达到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目标。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是锅炉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效率和排放物的控制。

正确调整锅炉排烟温度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排放物的生成。

本文将从锅炉排烟温度的影响因素、调整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锅炉排烟温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锅炉燃料的品质:锅炉燃料的品质直接影响燃烧的效果和热效率。

如果燃料品质较差,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烟气和灰分,导致排烟温度升高。

2. 炉膛结构和燃烧系统设计:炉膛结构和燃烧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燃烧的完全程度和热传递效率。

合理的炉膛结构和燃烧系统设计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气的含量,降低排烟温度。

3. 锅炉负荷的变化:锅炉负荷的变化会引起锅炉运行状态的调整,进而影响排烟温度。

负荷增加时,燃料燃烧速率增加,热效率较低,排烟温度会升高;负荷减小时,燃料燃烧速率减小,热效率较高,排烟温度会降低。

4. 风量、燃料供给量和燃烧舱氧含量:风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燃烧氧气的供应和热传递效果。

风量过大会导致燃料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和冷凝现象,排烟温度会升高;风量过小则会导致燃烧不充分,排烟温度会降低。

燃料供给量和燃烧舱氧含量的调整也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排烟温度。

在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方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优化燃烧环境:通过调整炉膛结构、燃烧系统和燃料的使用方式等,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和稳定,减少烟气的含量,降低排烟温度。

可以采用分级燃烧、双层燃烧、旋流喷燃、预混燃烧等技术手段来优化燃烧环境。

2. 控制风量与燃料供给量:在保证燃料供给和热传递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风量和燃料供给量的大小,控制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供应量和燃料的燃烧速率,以达到调整排烟温度的目的。

3. 合理调整锅炉负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调整锅炉负荷,使负荷变化时,燃烧过程可以迅速适应,避免因负荷变化引起排烟温度的异常变化。

锅炉排烟温度控制分析

锅炉排烟温度控制分析

锅炉排烟温度控制分析锅炉排烟温度控制是锅炉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合理的排烟温度控制能够保证锅炉的高效运行和燃烧效果,同时还能降低燃料的消耗、减少排放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锅炉排烟温度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锅炉排烟温度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锅炉排烟温度指的是燃烧产生的烟气在锅炉后部通过烟囱排出时的温度。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锅炉燃烧效率:燃料燃烧效率越高,产生的烟气温度越低。

这是因为燃烧效率高意味着更多的热能被利用,少量的热能被浪费在烟气中,所以烟气温度相对较低。

2. 燃烧方式:不同的燃烧方式对排烟温度会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锅炉采用分级燃烧的方式可以降低烟气温度,因为分级燃烧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同时减少燃烧产生的烟气中蓄热量。

3. 锅炉结构:不同结构的锅炉对排烟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集聚式锅炉由于管道多、烟道长,可以使烟气充分与水壁接触,烟气中的热量被吸收得更彻底,因此排烟温度相对较低。

4. 烟囱高度和烟道阻力:烟囱的高度和烟道的阻力对排烟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烟囱过低或烟道阻力过大会导致烟气排除不畅,烟气温度上升。

5. 锅炉负荷:锅炉负荷的大小也会对排烟温度产生影响。

锅炉负荷越高,燃烧热量就越多,烟气温度相对较高。

二、锅炉排烟温度控制的方法为了保证锅炉排烟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控制燃烧过程:通过调整供氧量、燃料投入量、燃烧室的进风量等控制燃烧过程,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烟气中的未燃烧物和浪费热量,从而降低排烟温度。

2. 采用余热回收装置:将锅炉烟气中的热量回收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烟气温度。

常见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风炉、热水锅炉、冷凝热回收系统等。

3. 调节燃料供给:根据锅炉负荷变化,及时调整燃料的供给量,使燃料与空气的比例保持合适,从而控制燃烧过程和烟气温度。

4. 控制烟囱高度和烟道阻力:合理选择烟囱高度和设计烟道阻力,可以确保烟气排除畅通,避免烟气温度升高。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在锅炉运行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锅炉的热效率和环保性能。

本文将从调整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降低排放的污染物。

通过调整排
烟温度,可以保证锅炉燃烧充分,烟气流失减少,热量更好地传递给工作介质,从而提高
锅炉的热效率。

合理调整排烟温度可以控制锅炉排放的污染物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调整锅炉排烟温度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改变空燃比和改变燃料供给量。

改变空燃比是
通过调节燃烧器的空气供给量来实现的,大部分情况下,增加空气供给量可以提高排烟温度,降低空气供给量可以降低排烟温度。

改变燃料供给量是通过调节燃料阀门的开度来实
现的,增加燃料供给量可以提高排烟温度,减少燃料供给量可以降低排烟温度。

需要注意
的是,调整排烟温度时应控制燃烧器的输出功率,以避免超负荷运行或低负荷运行。

调整锅炉排烟温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根据锅炉的设计要求和运行负荷确定合
理的排烟温度范围,以充分考虑热效率和烟气对环境的影响。

在调整过程中要注意燃烧过
程的稳定性,避免因调整排烟温度而引起的燃烧不完全或过热等问题。

还要注意燃料的选
择和供应的稳定性,以确保锅炉能够正常运行。

调整锅炉排烟温度是锅炉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都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调整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使锅炉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时也符
合环保要求。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锅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常用于生产供热、发电等多种用途。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排烟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关系到锅炉的热效率、环保性能及安全性等方面。

本文将对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锅炉排烟温度是什么。

锅炉在燃烧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通过锅炉内的水管壁传导给水,使水蒸发成为蒸汽,而废气则通过烟囱排放出去。

锅炉排烟温度就是指废气通过烟囱排放出去时的温度,它是反映锅炉热效率、调整燃烧状态和判断烟气污染情况的重要参数。

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调整燃烧状态。

燃烧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和排烟温度。

如果燃烧不完全,锅炉排烟温度就会偏高,因为烟气中的一些未燃烧物质会占用燃烧反应中的热量。

在此情况下,需要调整供氧量或调整风量,提高燃烧效率,以降低排烟温度。

2. 调整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系统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水循环不畅,烟气在锅炉内停留的时间就会变长,导致排烟温度升高。

此时应检查水管是否清洁以及水流是否通畅,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清理。

3. 调整锅炉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锅炉表面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影响锅炉排烟温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锅炉表面沉积厚的灰尘或黑烟,则会影响锅炉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导致排烟温度升高。

因此,必须及时清理锅炉的外表面和烟道。

4. 调整排烟系统。

锅炉排烟系统也是影响锅炉排烟温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排烟系统存在漏风或堵塞,则会影响烟气流动,导致排烟温度升高。

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排烟系统进行检查,及时维护和清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锅炉排烟温度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

调整前需要进行检查和测量,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调整,掌握好煤气排放量、热负荷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燃烧状态和热效率。

综上所述,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对于锅炉的正常运行和燃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主要是针对燃料的燃烧状况和锅炉的热负荷进行操作。

下面将从锅炉排烟温度的意义、调整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锅炉排烟温度是衡量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调整锅炉排烟温度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

当锅炉排烟温度过高时,意味着燃料的热能未能充分转化为蒸汽或热水,而是以燃烧产物的形式排放出去,造成热能的浪费。

相反,当锅炉排烟温度过低时,意味着烟气中含有过多的未燃烧物质,导致燃烧效率下降。

通过调整锅炉排烟温度,可以优化燃烧过程,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方法有多种,具体操作需要综合考虑燃料的特性、锅炉的设计和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在运行过程中适时调整燃料进料量。

通过增加或减少燃料进料量,可以改变燃烧的强度,从而影响锅炉排烟温度。

在燃料质量和炉膛结构保持一定条件下,合理调整燃料进料量可以控制锅炉排烟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调整空气配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的比例是影响燃烧效率和排烟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多的空气会导致燃料的未完全燃烧,从而增加排烟温度;过少的空气则会降低燃烧效率,导致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未燃烧物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燃料的特性和锅炉的运行情况,通过调整空气配比来控制锅炉排烟温度。

改善燃烧环境也是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一种方法。

燃料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氧气浓度等条件,通过改善锅炉炉膛的温度分布、气流分布和燃烧区域的形状等因素,可以提高燃烧的效果,降低排烟温度。

在进行锅炉排烟温度调整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锅炉是一种高温高压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锅炉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要确保锅炉的稳定运行。

在调整锅炉排烟温度时,要权衡燃料的充分燃烧和锅炉的稳定运行,避免因燃烧过强或过弱而导致锅炉的不稳定。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在锅炉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排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调节好锅炉排烟温度是锅炉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锅炉排烟温度的重要性、影响排烟温度的因素、调整排烟温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锅炉排烟温度的重要性1.影响锅炉热效率锅炉排烟温度直接影响燃料的燃烧效率和热传递效率,显著的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过高的排烟温度不仅不能很好地利用热量,同时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要正确调整排烟温度,提高热效率。

2.保证锅炉运行安全排烟温度过高会造成锅炉管道和烟囱的过热,引起事故。

而排烟温度太低则会导致过多的烟气在锅炉内部滞留,增加对锅炉设备的腐蚀。

合理调整排烟温度对保证锅炉运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3.保护环境排烟温度过高不仅影响了锅炉的热效率,同时也会导致烟气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更高。

合理调整排烟温度也是对环境的保护。

二、影响排烟温度的因素1.燃料的性质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也不同,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也会不同,因此对排烟温度的影响也不同。

2.燃烧过程中的空气量过多或者过少的空气量都会直接影响燃料的燃烧完全程度,从而影响排烟温度。

3.燃烧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燃烧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不同,会影响燃料燃烧的完全程度和排烟温度。

4.燃烧设备的运行负荷燃烧设备的运行负荷是指燃烧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处理燃料的量,运行负荷越大,排烟温度越高。

5.烟气流速和局部热阻烟气流速和烟气管道局部热阻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排烟温度。

三、调整排烟温度的方法1.合理控制燃烧空气量调整燃烧时的空气量,保证燃烧的充分,是控制排烟温度的重要手段。

可以根据锅炉燃烧设备和燃料的特性来合理调整燃烧时的空气量。

2.合理选择燃料燃料的选择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

选择合适的燃料不仅能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改进燃烧设备优化燃烧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更新老化设备,是改进排烟温度的重要方法。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

谈谈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是锅炉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锅炉的热效率、运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合理调整锅炉排烟温度可以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围绕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调整排烟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锅炉排烟温度的调整意义锅炉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热能设备,它主要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热能,用于加热水或产生蒸汽。

锅炉排烟温度是指燃烧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烟气余热锅炉和通风设备后的温度。

合理调整锅炉排烟温度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锅炉热效率。

合理调整排烟温度可以使锅炉烟气中的热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降低排放污染物。

控制排烟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减排的目的。

3. 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稳定。

合理控制排烟温度可以减少锅炉的结焦和结垢,减轻设备的维护负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合理调整锅炉排烟温度对于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减少排放和保证运行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合理选取燃烧器。

锅炉的燃烧器是控制锅炉燃烧热效率的关键设备,合理选取燃烧器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烟温度。

2. 调整燃烧参数。

燃烧参数的调整是影响排烟温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燃料的供给量、空气的供给量、风压等参数,可以有效控制锅炉排烟温度。

3. 加装余热回收设备。

余热回收设备可以在排烟中回收部分热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降低排烟温度。

4. 定期清理排烟管道。

清理排烟管道和烟气余热锅炉是确保排烟温度稳定的重要措施,定期清理可以减少管道的阻力,确保排烟温度的准确测量。

1. 确保锅炉排烟温度的准确测量。

排烟温度的准确测量是调整的前提,只有准确测量了排烟温度,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

2.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在调整排烟温度时,要遵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降低排放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锅炉排烟温度降低对烟气扩散的影响分析锅炉烟气中蕴含着大量的显热和潜热,充分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实现污染物减排。

天然气锅炉烟气含湿量较高,水蒸气冷凝过程会放出大量的气化潜热,同时产生大量的水,且天然气杂质较少,凝结水相对清洁,因此天然气的烟气余热回收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供热系统中,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

最常见的是在常规燃气锅炉尾部增设冷凝式换热器,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传热理论与实验研究[1-4]、强化传热与防腐研究[5-7]、冷凝换热装置的设备开发及示范工程的应用等[8-9]。

燃气锅炉烟气的露点在55℃左右(过剩空气系数在1.15时),只有被加热介质温度低于55℃才能回收烟气中的冷凝热,在30℃甚至以下才能取得更好的热回收效果。

在我国的集中供热领域,热网回水温度一般在50℃以上,因此不能充分回收烟气冷凝热。

这种直接在燃气锅炉尾部增设冷凝式换热器的方法往往只能回收烟气的部分潜热,不能实现冷凝热的深度回收。

近年来随着吸收式换热技术[10-11]的日趋成熟,利用吸收式换热技术可以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利用,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产生一种低温冷介质,使得烟气的排烟温度更低,余热回收更彻底,水蒸气被大量冷凝下来,节能和环保效果均更为显著,这种技术路线逐步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并备受关注。

文献[12]介绍了这种技术,并就该系统及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了传热理论与实验研究、冷凝换热装置的设计和设备开发,并陆续在几个锅炉房中成功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水蒸气被冷凝的量越来越大,烟气中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会溶于冷凝液中,从而减少了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的量,其减排总量多大?该技术使系统的排烟温度越来越低,可以做到低于30℃排放,排烟温度的降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本文针对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的环境排放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将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2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将吸收式换热的理念应用到燃气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中,其流程见图1。

在燃气锅炉房增设吸收式热泵与烟气冷凝换热器,吸收式热泵以天然气为驱动能源,产生冷介质,该冷介质与烟气在烟气冷凝换热器中换热,换热过程可以采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或者间接换热器,使系统排烟温度降至露点以下,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放热,达到回收烟气余热及水分的目的。

热网回水首先进入吸收式热泵中被加热,然后进入燃气锅炉加热至设计温度后供出,完成热网水的加热过程。

燃气锅炉的排烟进入烟囱底部,被置于烟气冷凝换热器顶部的引风机抽出,与吸收式热泵的排烟混合后进入烟气冷凝换热器中,系统排烟温度降低到30℃以下后送入烟囱中排放至大气。

在烟囱抽出烟气与送回烟气口之间增设隔板。

我们的实验系统采用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

利用该技术可使系统供热效率(系统供热量与输入系统中的燃气的低位热量之比)提高l0%以上。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北京总后锅炉房余热回收工程、北京竹木厂锅炉房余热回收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这种技术的增量投资(包括吸收式热泵、烟气冷凝换热器及配套水泵、阀门等设备的投资)一般在3a 以内可以回收。

3 烟气冷凝对排烟组分的净化机理烟气冷凝对排烟组分的净化是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

烟气冷凝是烟气中水蒸气在换热壁面上冷凝成液膜或细小的水滴,继而汇聚成大水滴或细小液流。

在这过程中,烟气中的不同组分将会溶入冷凝水溶液中,或者与冷凝水溶液发生反应,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去除,使得排烟中有害气体含量降低。

烟气冷凝过程中NO x。

的净化:氮的氧化物有NO,NO2,N2O,N2O5等,统称NO x。

构成大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主要是NO、NO2,其他忽略不计。

锅炉烟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是NO,而NO2含量较少。

NO稍溶于水,溶解量忽略不计。

NO2易溶于水,形成亚硝酸和硝酸水溶液。

NO2溶于水的反应式为:2NO2+H2O9HNO3+HNO2。

4 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净化效果测试烟气冷凝可减少排烟中的有害物质,但其净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有冷凝液量、燃料种类、热交换介质的温度等。

有研究发现[13]:烟气冷凝对NO x的净化效果与烟气中SO2的存在与否有关。

在烟气中无SO2存在时,烟气冷凝对NO x的净化效果较好,一般对NO x的吸收率能达到10%~20%;烟气中有SO2存在时,烟气冷凝对NO x的净化效果明显降低,一般对NO x的吸收率在10%以下。

由于SO2的亲水性强于NO x,烟气中有SO2存在时,SO2与水的作用抑制了NO x与水的作用,使得烟气冷凝对NO x的净化效果降低。

针对本文所示系统,系统比传统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更低,冷凝液量更大,其净化效果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系统中采用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极大地增加了烟气一水两相流体的接触面积,瞬间完成传热和传质,达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4.1 测试方案对系统的两种工况进行了测试,工况1是不开启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工况2是开启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基于两组测试结果定量分析余热回收装置效果。

在余热回收烟气系统中设采样孔,采样孔有效内直径为100mm,开孔位置如图1中的A、B、C三点所示,A点位于锅炉的排烟口处,B点位于吸收式热泵的排烟口处,C点位于烟囱总出口处。

A、B点的数据用于日常分析和校核,本文主要分析C点的数据4.2 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工况1:余热回收系统关闭,仅燃气锅炉运行。

该工况下,燃料消耗量为1572m3/h,总供热量为14.0MW。

系统工况2:余热回收系统开启,燃气锅炉与吸收式热泵同时运行。

该工况下,燃气锅炉燃料消耗量为1572m3/h,吸收式热泵燃料消耗量为358.5m3/h,系统总供热量为19.01MW,其中锅炉供热量为14MW,余热回收系统供热量为5.01MW(其中含1.9MW烟气余热)。

工况2与工况1相比,系统供单位热量(1MW·h)的燃料消耗量由112.3m3天然气降低到101.6m3,供热节能率,为9.5%。

供热节能率等于工况2燃气耗量与工况1燃气耗量之差与工况1燃气耗量之比。

表1中,两个工况下的烟气采样分析结果是以烟囱总出口处(C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表1中*为折算值,是将工况1的NO x排放速率折算到与工况2供应相同的供热量条件下的NO x排放速率。

表1中排放因子定义为每1m3天然气燃烧后排放的NO x的质量。

可以看出,同样消耗1m3天然气,工况2比工况1排放因子减少了5.73%。

5 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排放分析与评价5.1 系统排放总量分析设两种工况供应相同的热量(1MW·h),工况1的排放总量=112.3m3×0.75g /m3=84.225g;工况2的排放总量=101.6m3×0.707g/m3=71.831g,总排放量比工况1减少了14.7%。

分析其贡献率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因为燃料的节省降低了排放总量,这部分贡献即节能贡献率,约9.5%,另一部分是采用了吸收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对总排放量的贡献约5.2%。

5.2 排烟温度降低对烟气扩散的影响分析该项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随着排烟温度的降低,一方面,烟气余热回收量逐渐增大,供相同的热量节省了燃料,燃料的节省会使NO x排放速率减小,NO x的最大落地浓度减小;另一方面,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污染物不易扩散,烟气本体的NO x的最大落地浓度增加。

两种因素的作用一正一负,因此需要对两方面分别分析,从而得出其综合效果。

5.2.1排烟温度和燃料节省对烟气扩散的影响为了清楚地分析两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假设排烟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仅分析节省燃料对排放的影响;然后假设燃料消耗量不变,仅分析排烟温度降低对排放的影响。

采用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推荐的模式进行计算,利用Screen3软件进行模拟,该软件采用高斯模型进行计算。

综合分析正负两方面因素,排烟温度降低对NO x最大落地浓度的影响要比燃料的节省对NO x最大落地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排烟温度降低是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起来NO x最大落地浓度是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的。

5.2.2实际两种工况污染物扩散情况分析表2中木表示折算值,是将工况1排放量折算到与工况2相同供热量条件下的数据。

标准状态是指101325Pa、0℃,工况1烟气排放量对应状态为101360Pa、54.1℃,工况2烟气排放量对应状态为101310Pa、22.3℃。

NO x 最大落地浓度和最大落地距离见表2。

落地浓度随落地距离(落地处与烟囱的距离)的变化根据模型测算结果,余热回收工况(工况2)NO x最大落地浓度略有增加,增加了2.88m p。

g/m3。

从图4中可见,余热回收工况NO x落地浓度达到峰值后,随落地距离衰减速率大于燃气锅炉供热工况(工况1),即余热回收工况虽然NO x 最大落地浓度略有增加,但是迅速衰减,在距离烟囱300m以后,两种工况的NO x落地浓度就基本相当了。

无论是哪一种工况,其NO x落地浓度均远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NO2的1h平均值(200m g/m3)。

余热回收工况最大落地距离减小了17.6%,减小了污染范围。

6 结论①系统减排总量:通过对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进行实测得出,测试工况下,系统排放总量减少了14.7%。

分析其贡献率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燃料的节省降低了排放总量,这部分贡献即节能贡献率,约为9.5%,另一部分是采用了吸收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对总排放量的贡献约为5.2%。

②NO x最大落地浓度的影响因素:燃料节省和排烟温度降低均对NO x最大落地浓度产生影响。

随着燃料的节省,NO x最大落地浓度减小;随着排烟温度的降低,NO x最大落地浓度增加。

排烟温度降低对NO x最大落地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使得总的趋势是随着排烟温度的降低,NO x最大落地浓度增大。

③余热回收工况NO x最大落地浓度略有增加,但是迅速衰减。

无论是哪一种工况,其排放均远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NO2的1h平均值(200m g/m3);且余热回收工况最大落地距离减小了17.6%,减小了污染范围。

④随着排烟温度的降低,对烟气扩散的总体影响较小,在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利用该项技术的燃气锅炉房均不必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