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事故案例较大中毒窒息事故分析
十一起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

十一起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一、湖北正大有限公司“4•2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4月23日15时许,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正大有限公司羽毛粉车间在清理污水沟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发生原因:进入污水沟作业的两人和参与施救的一人,吸入污水沟内硫化氢、氰化氢等高浓度混合型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湖北正大有限公司违反有关安全规定,将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
进入污水沟开展清理作业的人员未履行作业审批手续,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浓度、未佩戴有毒气体防护用品、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违规进入污水沟内作业。
二、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7•1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7月18日18时许,河南省焦作市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6人死亡。
发生原因: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1名员工作业时不慎坠入物料罐,吸入二氧化硫或硫化氢中毒死亡,其他5名员工救援处置不当,也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焦作悯农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制度缺失;未组织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差。
三、西江吉利石灰厂“8•31”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8月31日凌晨3时许,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江吉利石灰厂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发生原因:石灰窑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作业人员在无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氧化碳超限的窑顶区域作业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该公司生产工艺存在缺陷,安全管理混乱,未对石灰窑进行风险分析辨识,加料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含有一氧化碳的窑烟自然扩散区域,在从业人员屡屡发生窑烟中毒的情况下,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进行防范,继续违规作业。
四、立丰再生纸厂“3•2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1年3月28日17时许,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立丰再生纸厂在进行白水收集沉淀池清洗作业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违章作业——中毒窒息案例分析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
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
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
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
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
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
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事故调查认为,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是验收工作量的人员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现场前未按照通风、检测、监护的规定,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
间接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救援措施不当等。
四、事故评析一是验收人员违章作业。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第5条规定: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记录下列各项:a. 测定日期;b. 测定时间;c. 测定地点;d. 测定方法和仪器;e. 测定时的现场条件;f. 测定次数;g. 测定结果。
h.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在准确测定含氧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但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通风、检测、监护,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运输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供销科副科长朱某没有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违反了国 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4条“生产、储存、 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化学危险 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汽车危险货物运 输规定》第9. 1条“运输、装卸危险货物的单位必须认真贯 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和消防管理 制度,对管理、行车人员应进行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和业务技术 培训。”以及第10. 1条“运输、装卸危险货物的单位,必须配 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现场急救用品。特殊的防护用品的急救 用具应由托运人提供。”的规定。在该起事故处理中,朱某受到 开除厂籍处分。
贵溪农药厂厂长徐某主持全面工作,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未严肃认真地督促厂有关部门制订危险物品运输安全措施,对运输 危险物品经常雇用个体户司机的安全教育督促检查不力,负有领导 责任。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39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有关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 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和参照江西 省人民政府赣府发(1989)49号文发布的《江西省职工伤亡事故调 查处理办法》第1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有关领导或人员从 重处理”第六款“发生特大伤亡事故的”规定。在该起事故处理中, 徐某受到撤职处分。 厂长助理陈某协助厂长负责全面工作,按照上述有关规定,给 予降职、降级处分。 以上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致使罐体上部液相管阀门与左边伸进马路1.2m,粗85mm,离地面 高2.3m的桑树杈相撞,导致阀门下部接管部位折断。顿时,大量 剧毒的一甲胺液体迅速汽化,并由断口处喷出。车内4人闻到异 味后,立即离开汽车,边跑边喊,但因居民熟睡,只有部分群众 惊醒后跑离危险区域。槽罐内2. 4t一甲胺迅速外喷,致使周围 23万m2范围内的居民和行人中毒。中毒人数总数达595人,其中: 当场死亡6人,到医院接受治疗的589人。在接受治疗的伤员中, 有156人因重度中毒住院。截止9月29日24时止,累计有37人因中 毒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中男性17人,女性20人。此外,现场 附近牛猪鸡鸭等畜禽和鱼类大批死亡,树木和农作物枯萎,环境 被严重污染,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任。
中毒性窒息及意外案例心得

中毒性窒息及意外案例心得概述中毒性窒息是指由于意外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受阻,进而引发窒息的情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总结中毒性窒息及意外事件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为人们提供参考和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一:煤气中毒窒息一对年轻夫妇在睡觉时因煤气泄漏而中毒窒息。
后经调查发现,他们未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且没有安装煤气报警器。
导致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煤气泄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缺乏有效的安全设备。
案例二:食品中毒窒息一群学生在校内食堂就餐后,多人中毒并出现窒息症状。
经调查发现,食堂食品存在卫生问题,导致食物中毒。
事件暴露了校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疏忽和监管不力。
预防措施1. 安装相关安全设备:家庭必须安装煤气报警器,以及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中毒性窒息的应急装备;2.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公众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关注,选择合格的食材和餐馆;3.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构和企业应该定期检查煤气设施和食品卫生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消毒;4. 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渠道、学校教育等途径,加强公众对中毒性窒息的认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
应急处理方法1. 发现中毒症状及时报警,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2. 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解开衣领、腹带,保证通畅呼吸;3. 切勿强行灌食或使用其他方法引导呼吸,以免加重窒息症状;4. 若发现中毒源,迅速断绝与之接触的方式,如关闭煤气管道或及时停止食用有问题的食物。
结论中毒性窒息及相关意外案例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安全意识淡漠等因素有关。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安装安全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中毒性窒息及意外事件的发生频率,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对中毒性窒息及意外案例的心得总结与建议,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相关事故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 注意: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相关案例和措辞,以便更好地贴近实际应用场景。
中毒和窒息事故

中毒和窒息事故
案例一:
合肥市肥东县恒大路道排工程“2.09”较大事故2015年2月9日15时10分左右,某单位承建的肥东县横大路一期道路排水工程,在新建成的北污管道施工检查过程中,现场先进入井内的1名作业人员出现不明情况并呼救,另1人听见呼喊声后下井探看,第3人感觉情况异常后向项目总工电话报告,总工明确要求其本人及其他人不得随意下井,等待救援。
期间,由于现场第2个下井人的妻子情绪激动,促使第3人在救援人员未到达的情况下被感情驱使冒险下井,导致3全全部死亡,构成生产安全较大事故。
事故原因:
本起事故经分析是检查人员在凿通污水管道封堵挡墙过程中,突遇来源不明有毒有害气体溢出,致使作业人员昏厥,在场人员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储存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5)污染的来源。 联碳总公司和印度公司用核磁共振光谱 分析表明,泄漏贮罐中至少有5种杂质,其中有水、铁金属离子 和碱液。事故发生前两小时,一工人冲洗过一根和贮罐相连, 但未和罐内完全密封的管道,水可能在此时流入罐中;为防止 失水,用氮气代替罐中空气,也有可能氮气中含有水分。同一 时间,工人加碱液到洗涤塔中,洗涤塔和贮罐是由一根复杂的 管道和阀门相连的,正常状态下阀门是封闭的,但有时会打开 或造成泄漏。金属离子是MIC贮罐的腐蚀产物。 6)忽视工人培训。由于工厂资金缺乏,管理人员认为赚钱 比安全重要,对工人培训逐渐减少。1982年发生销售赤字以来, 失去了许多熟练工人。事故发生时,仅有20名操作工熟悉整个 MIC工厂。另外,工人素质太低,MIC操作工应具有大学文凭, 而这里则都是高中毕业生。
(2)该井下炸药库不符合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 第五节第471条(一) 项,关于贮存爆炸材料的‚库房必须采用不 燃性材料建筑或支护,……”的规定,是将通向4号井的回流风道用 木板、油毛毡等隔成的一个长7.3 m,宽2 m,高1.8 m的库房。 (3)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第 五节第473条,关于库内爆炸材料堆放要求的规定,在第1、2间库 房的木架上堆放着743 kg硝铵炸药,地面上倒放着20余包3 kg的硝 铵炸药。 (4)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第 五节第471条(三)项和第四节465条(四)项,关于硝铵炸药的贮 放要求的规定,在第3库房内堆放有1 000余m导火索和1032只雷管。 (5)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公安部颁布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第三章第二十六条,关于‚库区和库房内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 的易燃、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应当及时清除。‛的规定,在第1、 2间库存放炸药的木架上,堆放着包装纸、棉纱、麻纱、零散导火 索及黑色炸药。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1)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1)1.1.1 事故经过 (2)1.1.2 事故原因分析 (4)1.1.3 事故预防措施 (5)1.2 化学品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6)1.2.1 事故经过 (7)1.2.2 事故原因分析 (8)1.2.3 事故预防措施 (9)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0)2.1 煤气泄漏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1)2.1.1 事故经过 (13)2.1.2 事故原因分析 (14)2.1.3 事故预防措施 (15)2.2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6)2.2.1 事故经过 (18)2.2.2 事故原因分析 (18)2.2.3 事故预防措施 (20)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某化工厂发生一起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苯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处理,导致苯泄漏。
泄漏的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遇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炸。
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了大量的苯蒸气,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两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2019年某食品加工厂发生一起农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农药进行妥善储存和使用,导致农药泄漏。
泄漏的农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有毒气体,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一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年某制药厂发生一起药物误食中毒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导致一名工人将药品误认为是食品而食用。
该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经送医救治,生命得以挽回,但仍需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反应釜的老化及未及时维修,发生毒气泄漏事故。
由于该化工厂涉及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扩散至工作环境中。
几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几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事故过程2005年,济南市连续发生了几起地下管井作业场所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亡;2005年7月11日,济南市信泰德装饰有限公司的两名工人,在车站街为济南铁路会议中心清理下水道时,先后在3m深的污水沟里窒息死亡;2005年7月22日,济南市长清区某施工队职工在清理长城炼油厂的污水池时,两人在污水池内中毒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这几起事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第一名工人中毒晕倒后,其他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救援,前赴后继,造成群死群伤。
上述事故发生后,济南市有关职能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认定几起事故均属于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职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施工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并在全市进行了通报。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致使同类事故一再发生。
因此,有必要对事故中致人死亡的有害气体做进一步分析,让居民和职工了解其性质和危害,以便更好地加以防范。
2003年,长清化粪池伤亡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委托山东省科学院对事故现场的气体取样进行了化验。
化验分析报告显示,化粪池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沼气等。
这里仅以硫化氢为例,对其性质和危害加以分析。
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味,属二级毒物,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显。
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硫化氢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成的硫化钠引起的。
硫化氢的全身作用是通过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三价铁及二硫键起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组织缺氧。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害。
高浓度时,则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浓度时,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事故原因
►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煤灰过滤器(S1504)
下部与煤灰储罐(V1505)连接管线上有一膨胀 节,膨胀节设有 吹扫氮气管线。2月22日装 置外购液氮气化用于磨煤机单机试车。液氮 用完后,氮气储罐(V3052,容积为200m3)中 仍有0.9MPa的压力。
2.事故原因
► 2月
23日在调试氮气储罐(V3052)的控制 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打开, 使氮气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S1504) 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 线,由于该吹扫氮气 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没有关闭,另一个 因阀内存有施工遗留杂物而关闭不严,氮气 窜入煤灰过滤器中,导致煤灰过滤器内氧含 量迅速减少, 造成正在进行除锈作业的人员 窒息晕倒。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防范措施
► (2)深入开展作业过程的风险分析工作,加
强现场安全管理; ► (3)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救援防 护设备,对有危害的场所要检测,查明真相, 正确选择、带好个人防护用具并加强监护;
防范措施
► (4)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 (5)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培训和 演练。
中毒事故案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 1.事故经过
► 大化集团公司前身是河南省中原化肥厂
(建于1985年),1997年改制成立。主要 产品生产能力为:合成氨30万吨/年、尿素 52万吨/年、复合肥30万吨/年、三聚氰胺6 万吨/年等。
事故经过
► 大化集团公司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的施工建
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 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因试车
过程安全管理不严,严重违反安全作业规程 引发的较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危险化学品建 设项目施工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安全管理还存 在明显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 (1)施工单位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安
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弛,严重违章作业。 该公司对装置引入氮气后进入设备作业的风 险认识不 够,在安排煤灰过滤器(S1504) 内部除锈作业前,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 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 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没有制 定应急预案。在作业人员遇险后,盲目施救, 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 (2)大化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
责任不落实。大化集团公司在年产30万吨甲 醇建设项目试车引入氮气后,防止氮气窒息的 安 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没有严格界定引入氮 气的范围,采取可靠的措施与周围系统隔离; 装置引入氮气后对施工单位进入设备内部作 业要求和安全把关不严,试车调试 组织不严 密、不科学,仪表调试安全措施不落实。
设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中国石 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和河南省第二建设公司 共同承包。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又 将该工程气化装置15单元设备内件安装转包 给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事故经过
► 2008年2月23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
限公司安排对气化装置的煤灰过滤器(S1504)内 部进行除锈作业。在没有对作 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 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进入煤灰 过滤器进行作业,约l0点30分左右, 1名作业人员 窒息晕倒坠落作业容器底部,在施救过程中另外3 名作业人员相继窒息晕倒在作业容器内。随后赶来 的救援人员在向该煤灰过滤器中注入空气后,将4 名受伤人员救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经 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 (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仍然十分
严重。作业人员严重违章作业、施救人员在 没有佩戴防护用具情况下冒险施救,导致事 故发生及人员伤亡扩大。 ► 另外,事故还暴露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施 工层层转包的问题。
3.防范措施
► (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和执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