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课件---硫化氢中毒案例

课件---硫化氢中毒案例

事故分析
垢样分析
厂名 井号 垢 厚 度 mm 垢成分及所占比例 结垢 速率 mm/a 密度 g/cm3 碳酸 钙 碳酸 镁 碳酸 亚铁 硫化 亚铁 % 酸不 溶物 石 油 四氧 化三 铁 /
三厂
M216 (内壁) M216 (外壁)
8
8.24
2.8326.4Fra bibliotek7.3
/
61.3
2.5
2.5
三厂
2
2.31
事故启示
2、物理方法——高压水射流技术 应用条件:
适用于直径在15-1000毫米之间的各类管孔堵 死或半堵死及管孔周边或底部结垢情况。
清洗形式:
清洗形式,以高压软管带喷头向周边结垢喷射,靠喷射反力自动前进,清洗除垢。
清洗效果:
除垢效果极佳, 清洗速度较快, 除垢率达到98%以上。
清洗前后对比图
事故启示
2、物理方法——高压水射流技术 技术优点:
操作简单; 除垢干净; 比化学清洗降低清洗费用50%以上。
技术缺点: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一次清洗管线长度有限,一般小于150米; 清洗长距离管线时需将管线多处切割开窗,不便在长距离的注水管 线清洗方面推广应用。
分叉、起拱、变径多的注水管网。
事故启示
1、化学方法
腐蚀管线、成本高;
对结垢严重的高压注水管线, 化学清洗只能清除注水 管线下部的垢物, 对中上部的除垢率很低,在管线末端 由于清洗液除垢效力已减弱, 除垢率也较低; 污染环境, 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残酸溶液对水 土污染严重, 并污染大气; 反应生成的硫化氢为剧毒物质, 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 的生命安全。
二、重庆12· 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硫化氢安全培训

硫化氢安全培训

H2S→ 富含硫元
素的食物
石蕊→ 紫色石 蕊变红
二、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3、极易溶于水、乙醇、 丙三醇中。
4、液态的硫化氢沸点60.3度,熔点-82.9度。

三、硫化氢的化学特点
1、可燃性气体,燃烧时 火焰呈兰色,并生成 危害人眼睛和肺部的 二氧化硫。
H2S+O==S+H2O+SO2
2、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与空气混合时,体积 分数达到 4.3%~46%时遇到 明火极易燃烧,并发 生爆炸。 3、自燃温度为260度。
内 容 提 要
1、硫化氢的分子式 2、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3、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4、硫化氢的侵入途径 5、硫化氢的中毒症状 6、作业场所的防范措施及警示标志
一、硫化氢的分子式
分子式为H2S,硫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 一个硫原子组成,分子量为34.08,比空 气略重。
二、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1、硫化氢是无色、酸性 气体。 2、浓度0.13ppm~4.6ppm 之间时,能闻到刺鼻的 臭鸡蛋气味。

六、进入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场所的防范措施
六、进入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场所的防范措施
硫化氢检测仪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
一年一检
六、进入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场所的防范措施
进入作业场所防范措施--安全警示标志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
通行标志
课堂小结
1、硫化氢的分子式 2、硫化氢的物理性质(色、臭、重、溶) 3、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腐蚀、剧毒、可燃) 4、硫化氢的侵入途径(眼睛、口鼻腔、皮 肤) 5、硫化氢的中毒症状(急、慢) 6、作业场所的防范措施及警示标志 (个人防护、有害物超标、管理缺陷)
2、口腔、鼻腔 通过口腔、鼻腔黏膜 侵 入,硫化氢刺激腐 蚀的作用 3、皮肤 皮肤缓慢吸收

石油行业9月份典型事故案例分享

石油行业9月份典型事故案例分享

助生产和零星作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2.对新的作业项目没有建立风险评价制度,导致作业的随意性, 给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9.7”物体打击事故现场模拟视频
“9.7”物体打击事故
(四)事故的启示 1. 小事不等于风险就小,小事不重视也会引发大事故,要辩证看待
大和小的关系,不因事小而忽为之,新工艺、琐碎、辅助工作作业之前
安全提示
3. 换季安全教育和冬防措施要尽快落实。 9月份,天气逐渐转冷,“秋乏”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 精神面貌,要结合季节特点,以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作业前思 考三分钟等多种方式,加强员工的换季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员 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冬防 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提前制定好冬防保温措施,积极开展冬防保 温工作的自查自改,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 各项工作正常平稳入冬。
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吊装安装过程中,吊车拔杆突然摆动,导致截 流管汇向前窜出,将顾某右手小拇指挤伤。
(二)间接原因
1.吊车司机杨某在吊起管汇对接法兰过程中位置出现偏差,拔杆 误移动,致使管汇以较快速度向井口方向摆动。
2.吊装指挥徐某在指挥吊装作业时,安排进行交叉作业,既在指
挥吊车进行吊装操作,又在安排岗位人员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吊车 误操作。
“9.2”硫化氢中毒事故
(二)间接原因
1.姚某和唐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处理脱硫单元异常情况时,未
按规定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在姚某中毒后,施救方法不当,造成事故后 果扩大。
2.脱硫单元处理能力不足,超负荷运行,造成液化气产品和干气中
硫化氢含量超标,且硫化氢随着夏季环境温度升高,缓慢解析至罐顶部, 造成聚积。 3.V-1106罐在设计中未考虑到硫化氢腐蚀,在材料上选择没有选 择耐腐蚀材料,未考虑防腐措施,造成罐顶壁薄,强度下降。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设备完好无损 定期检查硫化氢相关设 备
无泄漏现象 确保设备安全稳定
员工培训
对硫化氢的认识 学习硫化氢的危害
应急措施 培训员工处理突发情况
硫化氢检测仪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浓度
01 保障工作环境安全
定期校准
02 确保检测准确性
03
总结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员工培训和配置硫化氢 检测仪,有效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发生,保障 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加强预防措施,是企业 安全生产的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2
数十名工人受伤
维修措施
03 未及时更换维修
危害对比
急性中毒
头痛 头晕 呕吐 呼吸困难 昏事迷故原因 死亡 设备泄漏 设备老化
慢性中毒
呼吸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损伤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设备 提供防护设备
●02
第2章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措施
硫化氢中毒预防 措施
硫化氢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危险,但可 以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来有效避免。在工作中, 定期检查硫化氢相关设备并进行员工培训至关 重要。在接下来的页面中,将详细介绍预防措 施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
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概述
定期检查设备 保障设备完好无损
硫化氢检测仪 保障员工安全
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意识
定期检查设备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第2章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措施
●01
第1章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简介
硫化氢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危害,主要发 生在化工、煤矿、污水处理等行业。它是一 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常由硫磺、 原油等含硫物质释放而来。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或接触到硫化物类物质,导致中毒反应的状况。

以下是一个关于硫化物中毒的案例:案例描述:在一家化工厂中,发生了一起硫化氢中毒的案例。

该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硫化氢(H2S)作为原料之一。

在一次事故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定量的硫化氢泄漏到工厂的某个区域。

工厂中的几名工人在没有正确的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接触到了泄漏的硫化氢气体。

这导致他们吸入了高浓度的硫化氢,引发了硫化氢中毒。

反应和后果: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后,工人们很快出现了中毒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等。

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情况。

应急处理和救治: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将中毒工人转移到安全区域。

他们通过呼吸器提供新鲜空气,帮助工人们恢复正常呼吸。

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氧气、使用解毒剂等。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立即停止泄漏,并进行了安全排气和清理工作,以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这起案例表明,对于涉及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工作场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硫化物中毒的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

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泄漏应急处理和防范措施。

进行员工培训,包括对于硫化物中毒的风险和应急处理的认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泄漏的及时检测。

配备适当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硫化物中毒的发生,并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及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硫化氢中毒案例

硫化氢中毒案例

五、事故预防和整改措施
㈠ 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 产制度,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㈡ 实行密闭化生产,定期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 ㈢ 加强通风排毒加净化措施, H2S及含硫废气排放前均净化。 ㈣ 认真执行职业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规定。 ㈤ 做好生产环境监测,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㈥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应用,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和监护 措施。
⑵ 废芳烃罐内有H2S;操 作工在检查泄漏时,没有
意识到有硫化氢泄漏,在
无防护意识、无防护措施
情况下发生中毒。
四、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⑴ V-1303废芳烃罐周围检测报警 装置不全。 ⑵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⑶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不善。 ⑷ 废芳烃泵选用不合理。 ⑸ 盲目施救使得事故后果进 一步扩大。
四、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 加氢预反应器硫化过程中 产生高浓度硫化物,夹带着高 浓度的硫化氢(3000ppm)气 体排入V废芳烃罐。废芳烃罐 放空阀开度不够,导致高浓度 硫化氢气体从废芳烃罐液下泵 的防尘盘处泄漏,致使在 3.54m处进行作业的员工急性 中毒,跌入6.3×4.4×2.6 (深)的地下池中。
❖ 青铜峡市“2011.8.25”急性H2S中毒事故 5人死亡,2人中毒
❖ 宝丰集团“2011.12.17”急性H2S中毒事故 3人死亡,9人中毒
死亡率 32.7%
一、宝丰集团“12.17”急性H2S中毒事故经过
下午5时,宝丰能源苯加氢装置区,员工丁虎在巡检时发现非 芳烃地下废液槽抽出泵的轴封有渗漏,在通知现场主操柳波后,对 渗漏部位进行检查,他不小心掉入槽外的地坑中昏迷。现场主操柳 波在接到丁虎报告后,通知宝丰能源苯加氢项目经理石月东。随后 石月东带领柳波、郭永斌、郭东方等人,前往现场查看,发现丁虎 倒在非芳烃地下废液槽外的地坑中。石月东与柳波立即跳进坑中进 行救援,因硫化氢中毒相继晕倒。郭永斌、郭东方发现情况不对, 在戴好防毒面具后下坑营救,将丁虎、石月东、柳波救出送往灵武 市中心医院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抢救。经医院抢救,确定丁虎、 石月东、柳波3人死亡,郭永斌、郭东方等9人不同程度中毒。

事故案例2

事故案例2

事故案例一硫化氢中毒事故(2013.8.13)事故经过2013年7月11日昌凌路雨水泵站竣工验收后投入试运行,巡检人员在巡检中发现5号轴流潜水泵运转异常,通知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进行维修。

7月17日上午11时许,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派人在泵站对潜水泵进行维修作业时,一名工人下到潜水泵筒井内晕倒,两名在场人员在不明情况、没有相应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先后下井施救,也晕倒在井下,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取样分析,发生事故的井内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三人死亡是因吸入井内硫化氢气体所致。

事故原因: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没有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分析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加之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安监部门表示,这起重大安全事故也暴露出井下施工作业的薄弱环节。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对下井作业危险性的认识,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实施下井作业;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配备作业现场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装备,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落实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监部门提醒通讯、排水、电力等管网施工井下作业相关单位注意,加强受限空间安全管理,特别是加强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预防及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并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深入开展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检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要检查安全防护装备配备情况。

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配备气体检测仪以及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

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具有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经常集聚在比较低洼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硫化氢事故案例

硫化氢事故案例

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3)监理单位未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在现场巡查的 监理人员没有制止工人的违章作业行为,在现场不 具备作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工人施工。 4)排水车间对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排水车 间在作业期间没有派人到施工现场,未对受限空间 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现场监督,未能及时制止作业人 员的违章作业行为。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作业人员在未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的情况下,不 佩戴防护用品进入油泥井底进行疏通作业,因污水流入 井底,释放出大量硫化氢,导致硫化氢中毒死亡。 2)现场救援人员缺乏应急救援常识,在未佩戴防护 器具的情况下,相继下井救人,导致1人死亡,1人中毒 。
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1)对外来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 形式单一,没有针对特定群体(农民工)采取针对性的 教育形式,培训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外来施 工人员缺乏硫化氢防护和应急救援常识。 2)作业单位负责人未到车间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 业许可证”,未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的 交底,未指派作业监护人,未制定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 预案,对工人的违章作业行为未加制止,导致工人中毒 死亡。
图文无关
7月12日8时零分左右,作业工人王国×、丁××到达排水车间CPI装置东侧排油泥井处(井深3 m,井口直径 0.7 m),在未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未配备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开始作业。王国×沿着井壁上的固定扶梯下到井 底,用铁桶清理油泥,丁××负责在井上用绳索往上提,大约提了十几桶。这时王国×发现油泥下面有水泥块并 有冒水现象,便停止作业,从井下上来。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班组安全 2016/8/19
目录
1 2 3
事故案例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3人死亡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

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

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

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

(记者胡增春)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做一点宣传之四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

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

长期接触会引起嗅觉减退,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各个车间里,各个车间里就会充斥这种气体。

尤其是在难以通风的管道、井底、池底,更是硫化氢肆虐的地方。

在污泥消化池里,还会产生沼气,学名甲烷。

它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但是易燃易爆,危害同样巨大。

污水里还生存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一旦不慎接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大意相关。

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得不仅仅是荆州,还有性命。

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污水处理厂的事故大多与硫化氢有关。

山西省运城污水处理厂,2007年5月20日上午9点20分许,一名工人在污水提升泵房污水池里清理垃圾,因缺氧窒息,他的两个同事下去救人,也发生危险。

三人被抢救出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太原市殷家堡污水处理厂,2006年8月8日13点,一名工人对进水井闸门进行检修。

他首先打开井盖通风,然后下去,一会儿感到不适又上来,休息30分钟后,再次下去,就没有上来。

接着下去3人营救,结果4人都死在了井下。

事故的元凶正是硫化氢气体。

北京通州新华联家园北区物业人员在污水井内维修作业时发生中毒事故。

先是3人下井,在3人出现中毒情况后,又有7人下去救援,最终10人都中毒。

后6名物业工作人员死亡,4人经抢救脱离危险。

其中有一名消防队员。

其和战友先后救出4人,但其佩戴的空气呼吸器被受困者拽掉而造成中毒,不幸牺牲。

1986年4月7日,某污水处理厂,同济毕业的年仅26岁的张厂长,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到下属某污水泵站测量泵站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并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

当日上午9点,张厂长和5位同志关闭水泵,进入室内污水池,突然大量硫化氢气体涌入,似闪电一击,几人悉数倒下。

泵站其他人员见状,急忙呼救。

临近一个工程队闻声赶来,组织十多人抢救,从室内污水池救出4人,其中3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后发现少了两人,当即又组织人员佩戴防毒面具下池搜索,在污水里发现一具尸体,消防人员赶来,下池后又搜出一具。

至此,6人已有5人死亡,包括那位年轻的厂长。

事故的元凶是硫化氢。

现场检测显示,事故三个半小时后,硫化氢浓度仍高达600mg/m3,超出国家卫生标准近60倍。

当浓度达1000mg/m3时,接触者如同闪电一击,瞬间死亡。

他们的死亡与自己的大意是分不开的。

首先这个场所是产生硫化氢的地方,而他们却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

而且事故发生后,没有有效地应急救援方法,瞎忙一阵,5人丧命。

这样的事故很多,大多是硫化氢中毒。

从事污水处理厂行业的工人应该熟悉硫化氢的危害,但是他们很少重视防护。

而且往往在发生事故后手忙脚乱地救援,结果只是多搭上几条命。

救援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而且防护在前,意义才更大,效果才更好。

看似简简单单的事情,却是危机四伏。

安全是个大事,在乎的人往往不多。

即使是在操作一线的工人,他们也是不把安全当回事。

他们认为不大可能的事,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

到那时,神仙也回天无力。

现在政府问责,安全事故和领导的乌纱帽紧密相连。

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重视了。

但是,在这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上,我们偏偏要拿鲜血来尝试。

安全事故,国之大事,却悲剧连连,怎不叫人心痛。

安全的问题,是个大事,轻视不得,轻视就会出人命的。

人命关天,岂容忽视!事故案例1: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9万余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这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

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东面lkm处的晓阳村,井场位于小山坳里,井场周围300m范围内散布有60多户农户,最近的距井场不到50m。

当地属于盆周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很差。

罗家16H井是一口布置在丛式井井场上的水平开发井,拟钻采罗家寨飞仙关鲕滩气藏的高含硫天然气(硫化氢含量7~10.44%)。

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68m处,因更换钻具,开始正常起钻,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钻井液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钻井液总体积上涨。

泥浆员随即经钻井液导管出口处跑上平台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

司钻停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但在下放钻具十余米时,发生井喷,顶驱下部起火。

通过远程控制台关全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火势减小,没有被完全挤扁的钻杆内喷出的钻井液将顶驱的火熄灭。

拟上提顶驱,拉断全封闭以上的钻杆,未成功。

启动钻井泵向井筒内环空泵注加重钻井液,因与井筒环空连接的井场放喷管线阀门未关闭,加重钻井液由防喷管线喷出,内喷仍在继续,22时0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

至24日15时55分左右点火成功。

高含硫天然气未点火释放持续了18小时左右。

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现场抢险人员于12月27日成功实施压井,结束了这次特大井喷事故。

经过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应急预案欠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事故伤亡损失扩大、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事故案例2:华北油田石家庄市赵县48井硫化氢中毒事故1993年9月28日15时,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赵县的华北油田一口预探井(编号为赵48井),在试油射孔作业中发生井喷,地层中大量硫化氢气体随着喷出井口,毒气扩散面积达10个乡镇80余个村庄。

造成7人死亡,24人中等中毒,440余人轻度中毒,附近村民22.6万人被紧急疏散。

赵48井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各子乡宋城村北约700m处,是一口预探井,在钻探中见到了良好的含油显示,为搞清地下情况,决定对该井进行逐层试油。

1993年9月28日下午,华北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物理站射孔一队对该油井进行射孔,10分钟后引爆射孔弹。

在开始上提电缆时,井口发生外溢,外溢量逐渐增大,溢出的水中有气泡。

当电缆全部从井提出后,作业队副队长李某立即带领当班的5名工人抢装事先备好的总闸门。

在准备关闭套管闸门时,因有硫化氢气体随同压井液、轻质油及天然气一同喷出,使现场一名工人中毒昏迷。

其他人员迅速将这名工人抬离现场,当其他人再想返回时,终因喷出的硫化气浓度加大,工人们不得不从井口撤离。

撤出井场后,李某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通知村民转移。

从28日夜至29日上午,抢险指挥部组织专家深入空地考察,制定抢险方案,筹备抢险设备、机具。

29日上午,由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钻并局16人抢险小分队配带防毒面具接近井口,在当地驻军防化兵和井烃煤矿抢险队的支援下,华北油田5名抢险队员关闭了井口左右两翼套管闸门。

9点20分,抢险队完全控制了井喷,从井喷到控制井喷历时18个小时。

据调查,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试油作业时对该井含有硫化氢没有预见;作业队执行制度不严;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事故案例3:四川石油管理局温泉4井硫化氢串层中毒事故1998年3月22日17时,四川石油管理局温泉4井(气井)钻井至1869米左右时,发生溢流显示,关井后在准备压井泥浆及堵漏过程中,3月23日凌晨5时40分左右,天然气通过煤矿采动裂隙自然窜入井场附近的四川省开江翰田坝煤矿和乡镇小煤矿,导致在乡镇小煤矿内作业的矿工死亡11人,中毒13人,烧伤1人的特大事故。

该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6020队在温泉井构造西段下盘石炭系构造高点上钻的一口探井,设计井深4650米,钻探目的层是石炭系。

在香溪~嘉三(609.5~1747m)段用ρml.07~1.14g /cm3的钻进过程中,发生多次井漏,漏速范围在2.5~30m3/h,累计漏失钻井液473.6m3、桥塞钻井液105.8m3。

3月18日,用密度l.09g/cm3的泥浆钻至井深1835.9m时,井口微涌,录井参数无明显变化,集气点火不燃,钻时略有波动,将密度由1.09提到1.14g/cm3井漏,漏速2~8m3/h,钻进中见微弱后效显示,岩性为云岩。

3月22日17时35分,钻至井深1869.60m时发生井涌,液面上涨5m3,钻井液密度由1.13降到1.11g/cm3,涌势猛烈,17时40分关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