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

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

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ing hear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5月11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受伤。

2007年5月11日,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航煤脱臭装置正常生产,柴油加氢装置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进入停工处理阶段:11日柴油加氢装置热氢带油结束,反应系统处于降温降压过程中。

车间技术干部朱某15时30分安排白班人员对V-101罐进行泄压(通过航煤脱臭装置在用的V-206罐泄往低压瓦斯系统管网),操作工按操作卡要求进行泄压操作。

此后3个小时V-101压力逐渐上升至1.0MPa。

在白班与中班的交接班会上,车间技术干部朱某再次口头安排接班班组接班后,对V-101罐进装置新氢阀门进行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阀门内漏或关闭不严的现象;检查完毕后,对V-101罐进行泄压操作,准备对进装置新氢阀门的后法兰处打盲板。

18时30分,车间技术人员周某开具了检维修工作票,通知设备安装公司检修人员准备对该阀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高度4.3米,管径150mm)。

18时43分DCS显示V-101罐压力上升至1.02MPa,当班班长进行泄压作业,当压力卸至0.2MPa时,为了验证进装置新氢阀是否存在关不严或存在内漏现象,他打开进V-101新氢阀门后,又迅速关闭该阀门,随后关闭了V-101罐底的压液阀。

回到操作室后,安排当班操作人员玉某进行V-101罐的泄压操作。

玉某打开V-101罐底压液阀后用对讲机询问内操:目前泄压后压力是否可以?主操答复:可以。

随即返回操作室待命。

检修施工作业班长郭某接到工作票后,办理了高处作业票,于18时50分带领施工人员王某、孟某、吴某、周某等四人来到现场。

储存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储存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5)污染的来源。 联碳总公司和印度公司用核磁共振光谱 分析表明,泄漏贮罐中至少有5种杂质,其中有水、铁金属离子 和碱液。事故发生前两小时,一工人冲洗过一根和贮罐相连, 但未和罐内完全密封的管道,水可能在此时流入罐中;为防止 失水,用氮气代替罐中空气,也有可能氮气中含有水分。同一 时间,工人加碱液到洗涤塔中,洗涤塔和贮罐是由一根复杂的 管道和阀门相连的,正常状态下阀门是封闭的,但有时会打开 或造成泄漏。金属离子是MIC贮罐的腐蚀产物。 6)忽视工人培训。由于工厂资金缺乏,管理人员认为赚钱 比安全重要,对工人培训逐渐减少。1982年发生销售赤字以来, 失去了许多熟练工人。事故发生时,仅有20名操作工熟悉整个 MIC工厂。另外,工人素质太低,MIC操作工应具有大学文凭, 而这里则都是高中毕业生。
(2)该井下炸药库不符合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 第五节第471条(一) 项,关于贮存爆炸材料的‚库房必须采用不 燃性材料建筑或支护,……”的规定,是将通向4号井的回流风道用 木板、油毛毡等隔成的一个长7.3 m,宽2 m,高1.8 m的库房。 (3)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第 五节第473条,关于库内爆炸材料堆放要求的规定,在第1、2间库 房的木架上堆放着743 kg硝铵炸药,地面上倒放着20余包3 kg的硝 铵炸药。 (4)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第 五节第471条(三)项和第四节465条(四)项,关于硝铵炸药的贮 放要求的规定,在第3库房内堆放有1 000余m导火索和1032只雷管。 (5)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公安部颁布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第三章第二十六条,关于‚库区和库房内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 的易燃、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应当及时清除。‛的规定,在第1、 2间库存放炸药的木架上,堆放着包装纸、棉纱、麻纱、零散导火 索及黑色炸药。

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

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

第四篇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第一例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 年3 月21 日8 时30 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项目部闻某带领2 名民工到京唐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除盐水池(长20 米、宽4.6 米、高3.65 米,容积约320 立方米)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

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约0.5 米左右)。

13 时45 左右,闻某等2人先后下到池底(池内余水已在当天中午前排除),相继晕倒。

电工张某等2 人闻迅下池救人,也晕倒在除盐水池内。

电工安某顺爬梯下到水池一半高度时,发现池内已有4 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顺爬梯回到池上。

管道安装工段长郭某带人赶至事故现场,误以为是触电导致下池人员晕倒,在断电后让管道工杨某下池救人,导致杨某缺氧窒息倒在池内。

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 人窒息晕倒,送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有关人员在除盐水池内作业过程中,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在未经检测、不明池内环境和缺乏有效通风换气措施保障(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在实际工作时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贸然在缺氧危险场所作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专家组认为,事故是由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地上有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对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匮乏,安全意识低;现场施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盲目施救,致使施救人员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作业人员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复作业施工过程时,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

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对外埠施工单位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则存在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一、事故经过1999年9月6日10时左右,某造纸印刷包装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分厂职工刘××发现污水处理中转贮存池第1号抽水泵堵塞,向分厂副厂长刘××、技术员张××做了汇报。

刘厂长让职工刘××找维修工检修,技术员张××随同检查了工艺流程。

职工刘××在维修车间找到班长曹××。

10时20分,曹××搬来梯子下到池底清理1号泵,职工刘××和陈××在池上边观看。

当时,池中污水约20厘米深,曹××清理杂物约2分钟,突然昏倒在池里。

职工陈××见状大声呼喊:“快救人”。

听到呼救声,职工朱××等5个先后跑来,朱××先下到污水池底,抱起曹××对池上边人说了一句“快拿绳子”就昏倒在池里,接着副厂长刘××就往池里下,下到梯子最后的两、三节阶梯时也倒在污水池中。

随后职工刘××往池里下,下到梯子第三个台阶时掉了下去,厂长谢××腰里拴着绳子往池里下,快到池底时昏倒了,被上面的人拉了上来。

10时30分,污水处理分厂维修班班长李××和张××拉着氧气瓶赶到,向着池底部吹氧气,同时,动力分厂书记赵××拴上绳子下到池内,还没来得及给被救的人拴上绳子就感到不行了,被上面的人拉了上来。

李××扯到池边有一个防毒面具,就急忙戴上,推开池边的人群下到池底,用绳子先后将曹××等4人拉了上来。

为了救曹××,先后有5人下到池内。

约11时,李董事长等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带领全体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等赶到现场,并拨打110和创伤医院的急救电话,约11时10分,110警务车和医院急救车先后赶到,并进行了抢救。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中毒窒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以下为大家列举几个典型的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案例一:工厂废气泄漏导致中毒窒息在某化工园区内,一家化工厂的废气处理设备出现故障。

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大量有毒废气泄漏到了工作区域。

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日常生产作业,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泄漏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起初,只有少数工人感到头晕、恶心,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中毒的症状,仍继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毒症状逐渐加重,更多的工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当厂方发现异常并组织疏散时,已经有多名工人中毒倒地。

救援人员赶到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中毒时间较长,仍有几名工人不幸身亡,还有多人受伤住院治疗。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护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废气处理设备的故障。

同时,工人们缺乏对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没有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撤离。

案例二:地下污水管道作业中毒窒息在一个城市的老旧城区,市政部门安排工人对地下污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在作业前,虽然进行了通风处理,但由于管道年代久远,通风效果不佳。

几名工人在没有佩戴齐全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管道内作业。

不久后,他们就因吸入管道内积聚的硫化氢和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窒息。

地面上的工友发现异常后,立即呼救并试图救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和装备,救援行动并不顺利。

最终,在消防和专业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被困工人被救出,但仍有一人不幸身亡。

这起事故暴露出市政部门在作业安排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评估作业风险,也没有为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

案例三:沼气池清理中毒窒息在某农村地区,一位农户为了清理自家的沼气池,独自进入沼气池内作业。

沼气池内长期积聚了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氧气含量极低。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26页文档资料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26页文档资料

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 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 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 宽3m、长6m ,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 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 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 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2019.2.25
二氧化碳中毒原因
1.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后设备管道泄漏 2.使用二氧化碳钢瓶时设备管道泄漏 3.在通风不良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实验室使用大量干冰 5.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污水池、地沟、冷库等场 所内部
注:二氧化碳中毒事故容易被忽视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事故原因
1.装配工滕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作业中 窜岗,擅自进入二氧化碳灭火室并推动二氧化碳 控制瓶头阀操纵杆,致使二氧化碳气体大量充入 机舱,是造成此次重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在船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控制室这么重要 的部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随便出入, 操纵杆没有保险装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案例4
1990年1月22日下午上班后,上海船厂浦西分厂船 体车间装配工滕某与高某登上停泊在码头、即将离厂的 “青云岭”号轮,准备继续进行上午尚未完成的厨房油罩 移位工作。当经过该轮甲板右舷第五货舱附近时,滕某看 到同组外来劳务工吴某坐在后桅屋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内, 就擅自进入灭火站,并随便走动。当在该站工作的刘某发 现滕某正在板动二氧化碳气瓶控制阀操纵杆时,刘某当即 叫滕某“不要乱动”。可是为时已晚,随着“砰”的一声, 连接机舱灭火系统的128只钢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 管道迅速从33只灭火喷嘴中喷出,并释放到机舱各个部 位。强烈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与舱内空气混合,瞬时间形 成一片白雾,舱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后造成严重缺氧,使 在场的外来劳务工窒息倒下。虽经公安消防战士和各方奋 力抢救,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毒、窒息,造成了9人死亡、 18人中毒的重大伤亡事故。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共26页文档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共26页文档

案例2
2019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 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 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 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 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 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 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 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事故原因
7月24、25、26日该县天气闷热,湿度较 大。氧分压较低,加之散落油菜籽处于不通风的 坑内,可产生高浓度的C02,植物在无阳光条件 下呼吸也消耗氧气,放出C02。
案例4
1990年1月22日下午上班后,上海船厂浦西分厂船 体车间装配工滕某与高某登上停泊在码头、即将离厂的 “青云岭”号轮,准备继续进行上午尚未完成的厨房油罩 移位工作。当经过该轮甲板右舷第五货舱附近时,滕某看 到同组外来劳务工吴某坐在后桅屋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内, 就擅自进入灭火站,并随便走动。当在该站工作的刘某发 现滕某正在板动二氧化碳气瓶控制阀操纵杆时,刘某当即 叫滕某“不要乱动”。可是为时已晚,随着“砰”的一声, 连接机舱灭火系统的128只钢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 管道迅速从33只灭火喷嘴中喷出,并释放到机舱各个部 位。强烈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与舱内空气混合,瞬时间形 成一片白雾,舱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后造成严重缺氧,使 在场的外来劳务工窒息倒下。虽经公安消防战士和各方奋 力抢救,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毒、窒息,造成了9人死亡、 18人中毒的重大伤亡事故。
案例5
2000年7月.某啤酒厂糖化车间的7号密闭发酵储罐 内,罐长10m,直径2m,容积30m3,储罐横卧于车间地 面上,并位于其他储罐之间,一端侧有1个直径0.5m的人 孔,正常时储罐内盛满啤酒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武城康达化工公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武城康达化工公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武城康达化工有限公司“8·4”中毒和窒息事故2006年8月4日下午15时左右,武城康达化工有限公司甲氧基乙酸车间发生一起二氧化氮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四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20万元。

一、事故经过2006年8月4日下午15时左右,武城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一分厂甲氧基乙酸车间职工闫某,在车间二楼脱水工序操作时,发现职工李某正在由人孔进入2#反应釜,车间主任赵某正沿钢斜梯上到二楼操作平台,忽然听到李某“哎呀”喊了一声,赵某在反应釜人孔处喊了三四声李某的名字,没有反应,立即让闫某等喊人。

副总经理戈某等人陆续赶到事故现场,戈某指挥工人将2#釜的釜盖移开,赵某随后跳入釜内,肖某站在釜内盘管上,将李某先救了出来,这时釜内的赵某晕倒,肖某伸手拉赵某没拉动,他自己也栽到了釜里,在场的职工赶紧将肖某从釜内救出,然后又相继救出赵某、孙某。

在抢救过程中,4名职工受伤,企业迅速将8名职工送往武城县人民医院抢救。

孙某、李某、赵某、肖某4名职工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4名受伤职工在医院接受了短期治疗后,康复出院。

二、事故原因及性质(一)直接原因武城县人民医院对受伤者的初步诊断为“头晕、憋气、乏力、心悸、恶心、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有毒气体中毒(具体不祥)”。

该公司发生事故的车间是甲氧基乙酸车间,甲氧基乙酸的生产工艺是乙二醇单甲醚在硝酸的氧化作用下生成甲氧基乙酸、水、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混合气体,通过一玻璃换热器和一装有瓷环的玻璃分离塔,然后通过一室外引风机先后抽入4个尾气吸收塔,在尾气吸收塔内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氨水、碱液充分吸收后放空。

该车间共有4台生产甲氧基乙酸的反应釜,正常生产使用3台,备用一台。

2006年7月11日该公司更换2#反应釜釜体,副厂长闫振辉安排维修班班长王哲祥安装新购进的反应釜。

王哲祥带领维修工将新釜釜体位置固定,顺便将原2#釜的釜盖、搅拌器、盘管等设施安装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