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常见有毒气体与中毒案例

常见有毒气体与中毒案例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 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 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 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一种 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 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 倍。
第二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 体的特性和防护救护
2、二氧化硫的物理特性 二氧化硫的化学分子式为SO2,在化学分类上
这是钻井液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
第二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
体的特性和防护救护
2、硫化氢的物理特性 硫 化物化,氢常的用化的学名分称子有式:为硫H化2S氢,、在氢化硫学酸分、类二上氢属硫于。无机硫 通常物理状态为:无色气体,比空气略重,容易聚集在
低洼处。分子量:34.08,自燃温度:260℃。沸点:62.0℃。熔点:-82.9℃。 可爆范围:空气中蒸气体积分数4.3%~46%。 溶解度: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亦溶于乙醇、汽油、煤 油和原油,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硫。 气味和警示特性:硫化氢有极其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 度时容易辨别出。但由于容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 气味不能作警示措施。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与职业中毒案例
吉林油田职业病防治所 梁德君
二00九年四月
经验分享1 经验分享2
汇报提纲
第一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特
性和防护救护 第三部分 职业中毒案例
第一部分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之一,同 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常情况下,空气的 主要成分按体积可以分为: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 它气体和杂质0.03%。然而,空气中气体所占 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外,任何事物都有它 的两面性,空气中的各类气体也都表现出了它 的两面性:有些气体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主要 化工原料,但是对人体却是有害的,特别是通 过呼吸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 使用燃气设备设施时,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燃烧不
充分、废气排放不畅等
• 在使用燃气设备设施后,不注意关闭阀门,导致煤气泄
漏,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03
用户缺乏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理知识
• 不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无法在发生中毒事件
时进行紧急处置
• 不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无法有效预防一氧化
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03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预防措施
加强用气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

定期对用气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
• 检查设备设施是否老化、损坏,及时更换、维修
• 检查设备设施安装、使用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改进
定期对用气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保养,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DOCS
01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概述及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及来源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吸入过量一氧化碳
气体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事

一氧化碳中毒的源头包
括家庭、学校、企事业
单位等场所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可能
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
• 家庭: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燃料
• 人身伤亡: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
刺激性的气体
的设备如热水器、炉具等
致昏迷、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 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
• 学校: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燃料
• 财产损失: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可

上海船厂某轮二氧化碳中毒调查报告.docx

上海船厂某轮二氧化碳中毒调查报告.docx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0年11月22日13时15分,上海船厂某号机舱发生二氧化碳外泄中毒事故,导致7人死亡,11人受伤。

当天13时许,该厂浦西分厂船体车间装配工滕某与同组装配工带班刘某登上停泊在部码头即将完工离厂的某轮,准备继续进行尚未完成的厨房油罩移位工作。

当行至甲板第五货舱附近时,滕某看到同组外包工吴某坐在桅屋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内,就跟着刘某自行进入二氧化碳灭火站室。

当刘在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向吴布置任务时,发现滕某正在推动二氧化碳控制瓶瓶头阀操纵杆,立刻叫滕某“不要乱动”。

但为时己晚,气控瓶头阀已被滕某启开,随着“砰”的一声,机舱灭火系统的128只钢瓶中93只钢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通过管系和布置在舱内的33只喷嘴施放到机舱各个部位。

当时,机舱内工作的共有39人。

当二氧化碳气体喷入机舱发出阵阵声响时,正在机舱作业的人员纷纷向舱内扶梯等出入口奔跑。

但由于强烈的气体在瞬时形成一片白雾,给人员的疏散带来了很大困难,有18人未能及时跑出,昏倒在机舱里,酿成了人员重大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根据总厂新建船只的安全贯例,二氧化碳灭火站室的门锁钥匙有专人保管。

而该厂对钥匙管理不严,随意转交,使本来不准随便进入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变成了存放工具和生活用具的休息室,是诱发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一。

2.装配工滕某安全意识差,自行进入二氧化碳灭火站室,并随意推动二氧化碳控制瓶瓶头阀操纵杆,将瓶头阀启开,是造成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对事故责任的处理l.对“1.22”重大事故肇事者滕某,由司法部门逮捕,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甲板主管盛某、带班刘某,因对二氧化碳灭火站室钥匙管理不严,使闲杂人员自行进入,客观上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浦西分厂副厂长阎某、工长张某,因对二氧化碳站室处于可工作状态下进行的瓶帽定位作业,在安全措施上布置、检查、督促不严,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2003年12月17号凌晨1点30分,位于飞云镇南港村工业点的浙江华康纸业有限公司造纸车间内,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广东省职业病鉴定专家库成员宝安区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林炳杰联系电话(办)Emaillinbingjcncom年宝安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全区确诊例,其中三氯乙烯职业病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宗例苯中毒宗例矽肺例其他职业病例。

案例:连续加班导致中毒猝死案年月我区西乡某电镀厂名员工因三氯乙烯中毒死亡这名工人入厂不足个月从事三氯乙烯清洗作业在连续加班一周后(每天工作小时)突然死亡。

后经解剖和诊断被确诊为三氯乙烯化学源性猝死。

死者有个小孩和位多岁的父亲需要抚养社保部门首期支付其家属抚恤金万元另外每月再支付元本次事件历时个多月给厂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教训:、长时间加班加点会使职业中毒风险加大应尽量减少接触毒物的时间、购买工伤保险可减少事故损失。

案例:侥幸付出代价年~月我区观澜某五金制品厂为赶进度将三氯乙烯清洗工序从清洗房移到冲压车间从原来只有人接触增加到人接触导致该车间名女工中毒。

其中名女工在治疗过程中坠楼身亡厂方支付医药费多万元赔偿死者家属万多元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万元教训:预防职业病事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该厂年以前已派人参加过培训基本能按照“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指南”的要求落实隔离等措施多年来一直未发生中毒事故管理人员以为卫生监督部门在小题大作“非典”过后为赶进度不再严格遵守终于付出代价。

案例:入厂不足个月中毒死亡年月我区石岩某光学公司名女工因三氯乙烯职业损害死亡事件这名女工入厂不足个月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因延误治疗发展到肝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厂方为其支付医药费万元(无买工伤保险)赔偿万元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万元事后用于改善劳动条件万元。

工厂停用三氯乙烯改用其它代用品。

教训:试用期未买工伤保险小钱不出出大钱。

职业中毒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要警惕三氯乙烯这个隐形杀手!三氯乙烯职业中毒常识特性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英文缩写TCE又称“三氯水”“洗板水”法国“傲天D”主要成分也是三氯乙烯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有优良的溶脂性能清洗方便效果好用途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艺如清洗线路版、不锈钢等。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2020年山东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山东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山东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1.29•【分类】其他正文2020年山东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担着执法办案、明断是非、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神圣职责,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山东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指引、评价、教育功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院工作全领域全过程。

期间,涌现出许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案例。

山东高院研究室前期征集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经公开遴选、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2020年发生法律效力、广受社会关注和群众赞誉的10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10件案例涵盖了英烈保护、见义勇为、公序良俗、诚信友善、惩恶扬善等不同层面,以小案例诠释大道理,用司法力量守护中华传统美德,用公正裁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侮辱消防英烈公益诉讼案一、基本案情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抢险救灾过程中,27名消防人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献出生命。

4月2日,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这30名英勇牺牲的同志为烈士。

4月9日,被告人傅某某为发泄不满,在QQ群内,对上述烈士进行侮辱、诽谤,侵害了英雄烈士们的名誉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裁判结果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认为,被告人傅某某在互联网上对救火牺牲的烈士发表带有侮辱性质的不当言论,破坏了社会秩序,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犯罪。

同时,被告人傅某某的犯罪行为侵害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亵渎了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其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判处被告人傅某某管制八个月并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在省级媒体上公开道歉。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案例2
1996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 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 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 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 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 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 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 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
事故原因
1.装配工滕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作业中 窜岗,擅自进入二氧化碳灭火室并推动二氧化碳 控制瓶头阀操纵杆,致使二氧化碳气体大量充入 机舱,是造成此次重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在船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控制室这么重要 的部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随便出入, 操纵杆没有保险装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容易被忽视专业资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体积人体主要症状1351010202025呼吸加深急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很快疲劳呼吸困难头痛恶心耳鸣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昏迷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短时间中毒死亡专业资料案例12008年1月9日重庆市巴南区重庆特斯拉化学原料有限公司铁氧体颗粒生产车间反应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从反应罐进料口和搅拌器连接口逸出下沉聚集到反应罐下部循环水池周围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2010.2.25
二氧化碳中毒原因
1.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后设备管道泄漏 2.使用二氧化碳钢瓶时设备管道泄漏 3.在通风不良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实验室使用大量干冰 5.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污水池、地沟、冷库等场 所内部
注:二氧化碳中毒事故容易被忽视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 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 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 宽3m、长6m ,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 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 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 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中毒窒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以下为大家列举几个典型的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案例一:工厂废气泄漏导致中毒窒息在某化工园区内,一家化工厂的废气处理设备出现故障。

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大量有毒废气泄漏到了工作区域。

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日常生产作业,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泄漏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起初,只有少数工人感到头晕、恶心,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中毒的症状,仍继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毒症状逐渐加重,更多的工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当厂方发现异常并组织疏散时,已经有多名工人中毒倒地。

救援人员赶到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中毒时间较长,仍有几名工人不幸身亡,还有多人受伤住院治疗。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护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废气处理设备的故障。

同时,工人们缺乏对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没有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撤离。

案例二:地下污水管道作业中毒窒息在一个城市的老旧城区,市政部门安排工人对地下污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在作业前,虽然进行了通风处理,但由于管道年代久远,通风效果不佳。

几名工人在没有佩戴齐全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管道内作业。

不久后,他们就因吸入管道内积聚的硫化氢和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窒息。

地面上的工友发现异常后,立即呼救并试图救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和装备,救援行动并不顺利。

最终,在消防和专业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被困工人被救出,但仍有一人不幸身亡。

这起事故暴露出市政部门在作业安排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评估作业风险,也没有为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

案例三:沼气池清理中毒窒息在某农村地区,一位农户为了清理自家的沼气池,独自进入沼气池内作业。

沼气池内长期积聚了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氧气含量极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2010.2.25
二氧化碳中毒原因
1.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后设备管道泄漏 2.使用二氧化碳钢瓶时设备管道泄漏 3.在通风不良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实验室使用大量干冰 5.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污水池、地沟、冷库等场 所内部
注:二氧化碳中毒事故容易被忽视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 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 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 宽3m、长6m ,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 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 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 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事故原因
该厂硝酸铅车间生产中的反应釜产生大量二 氧化碳,沉积到新安装转化池内,由于一名安装 人员不慎跌落到池底,其它人员相继下池抢救时 中毒,这是造成这次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直 接原因。
案例9
2007年07月2日11时,云南省图书馆三楼 电子阅览室旁的一间屋子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 突然发出一声巨大爆响,随后,一股浓烈的白色 烟雾从该房间窗户冒出,向图书馆四周扩散,消 防警铃随即急促响起,正在图书馆阅览室里埋头 读书的数百位读者,顿时从座位上跳起,许多人 以为发生火灾,慌忙下楼,整个图书馆里陷入混 乱。“毒烟”迅速弥漫,没来得及跑出去的数十 名读者出现昏迷、呕吐等不良反应。
事故原因
储罐内的通风阀因被物料部分堵塞,导致大 量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在储罐内。维修工人进入含 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储罐内,未使用任何防护器具, 直接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使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引进机体缺氧窒息而死亡。
案例6
2003年7月26日下午6点左右,四川某县某油脂有限 公司搬运工骆某按惯例下到储存油菜籽的仓库下的4m2的 坑内(离地面约2m),打扫散落在传送带四周的油菜籽, 仓库保管员王某发现其下去后呻吟两声,站立不稳,即叫 其弟骆某去看其兄发生了什么事。骆某下去后,照样出现 了上述症状并倒地,王某即马上通知厂里,陈某和徐某先 后下去救人,但2人进去后亦同时倒地昏迷。该厂人员发 现问题严重,立即通知120和110。110到达现场后,马 上通知119和县疾控中心,119在向坑内输入2钢瓶氧气 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戴上防毒面具后,将中毒者全部救 出,坑内2人(骆兄、骆弟)已死亡,陈某和徐某因离地面 较近,已脱离危险。
事故原因
1.装配工滕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作业中 窜岗,擅自进入二氧化碳灭火室并推动二氧化碳 控制瓶头阀操纵杆,致使二氧化碳气体大量充入 机舱,是造成此次重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在船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控制室这么重要 的部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随便出入, 操纵杆没有保险装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浓 度(体积) /% 1 3 5 10 10~20 20~25
人体主要症状
呼吸加深,急促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很快疲劳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耳鸣 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昏迷 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 短时间中毒死亡
案例1
2008年1月9日,重庆市巴南区重庆特斯拉 化学原料有限公司铁氧体颗粒生产车间反应中产 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从反应罐进料口和搅拌器连 接口逸出,下沉聚集到反应罐下部循环水池周围。 当反应罐水系统发生故障时,1名工人前去检查故 障窒息晕倒,车间其他工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 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5人死亡、13人受伤。
案例4
1990年1月22日下午上班后,上海船厂浦西分厂船 体车间装配工滕某与高某登上停泊在码头、即将离厂的 “青云岭”号轮,准备继续进行上午尚未完成的厨房油罩 移位工作。当经过该轮甲板右舷第五货舱附近时,滕某看 到同组外来劳务工吴某坐在后桅屋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内, 就擅自进入灭火站,并随便走动。当在该站工作的刘某发 现滕某正在板动二氧化碳气瓶控制阀操纵杆时,刘某当即 叫滕某“不要乱动”。可是为时已晚,随着“砰”的一声, 连接机舱灭火系统的128只钢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 管道迅速从33只灭火喷嘴中喷出,并释放到机舱各个部 位。强烈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与舱内空气混合,瞬时间形 成一片白雾,舱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后造成严重缺氧,使 在场的外来劳务工窒息倒下。虽经公安消防战士和各方奋 力抢救,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毒、窒息,造成了9人死亡、 18人中毒的重大伤亡事故。
事故原因
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乙炔起火燃 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车间面 积狭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氧 气含量降低,职工在抢救灭火过程中,缺乏对应 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安全知识。
案例3
1988年6月21日下午1时35分左右,上海某酿酒厂4 名农民工根据厂方布置清洗二车间成品仓库酒池。金某先 进入池内,下到一半时,因感到气味呛人,就从梯子爬出 酒池,去更衣室拿口罩。范某、叶某则戴了口罩下到酒池 工作,另1名农民工沈某在池口打电筒照明。范某刚用畚 箕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某也紧接着昏倒,沈某见 状呼救,此时厂方仓库保管员徐某等人闻讯赶到现场救人, 徐某下池后也昏倒,10余分钟后,徐、叶和范依次被救 出,急送至有关医院抢救,叶、范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徐 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因充装量过多而引起的事故。由于 爆破片爆破,才免于更大事故的发生。购买带有 安全爆破片的瓶阀,必须有合格证,否则不宜购 买。
案例8
丹阳市珥陵镇某集团公司化工助剂厂硝酸铅 车间于l999年8月1日试产:在整个试产过程中, 厂方发现该生产工艺设备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即 转化池与反应釜不配套,盐析池与离心机不配套, 严重影响到生产工艺的优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工 艺配套设施,决定在转化车间增设一座转化池。 该工程于10月22日动工,1月30日结束。转化池 的作用是:将原料烟道灰 (主要成份为废铅粉 末)、自来水和碳酸氢铵搅拌成混合物。
池上面的人此时已感到问题的严重即大喊“救 人”,很快有几人赶到现场,见池内三人的情况, 又误认为是触电所致,急叫人拉下总电闸,随后单 位领导及其他员工均赶到现场。庄某某在关总电闸 后从梯子上第一个又下池底,紧跟随的沈某也下到 池底,可当他俩下到池底后,摇晃两下又跌倒昏迷 在池内。这时候池上的救援人员意识到根本不是触 电所致,可能是由其它原因危及着池内五人。此时 在场的领导和职工都坚决阻止其他人再下池救人, 立即用钉钯将五人全部救出池外。不幸的是庄某、 陆某、庄某某三人死亡。褚某、沈某二人治愈。
案例2
1996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 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 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 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 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 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 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 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
事故原因
7月24、25、26日该县天气闷热,湿度较 大。氧分压较低,加之散落油菜籽处于不通风的 坑内,可产生高浓度的C02,植物在无阳光条件 下呼吸也消耗氧气,放出C02。
案例7
2001年2月份天津某医院向天津某气体公司购买了两 瓶液体二氧化碳。有一天接近中午,该院将两瓶液体二氧 化碳从院内搬入五楼手术室进行手术前的仪器调试,习惯 的进行气瓶测压(按规定应磅称法),一瓶压力为 4.0MPa,而另一瓶为15.0MPa,但没有引起该院的注意 和产生疑问(当时手术室温度为28℃)。两瓶液体二氧化 碳在手术室大约放置半小时后,其中压力高的一瓶二氧化 碳瓶阀上的爆破片突然发生爆破,且发生巨大的响声,瓶 内的二氧化碳随之喷出,使在场的手术人员惊慌失措,手 术室雾气腾腾,并使在场人员感到头晕。此时院长下令, 将爆破片爆破了的那只液体二氧化碳钢瓶搬到楼下,并通 知生产气体公司进行事故分析。大约4小时后,该瓶尚存 有1/2以上的瓶身有挂霜现象。
案例5
2000年7月.某啤酒厂糖化车间的7号密闭发酵储罐 内,罐长10m,直径2m,容积30m3,储罐横卧于车间地 面上,并位于其他储罐之间,一端侧有1个直径0.5m的人 孔,正常时储罐内盛满啤酒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事故发生于当日上午,维修工人定期对储罐进行维修, 按维修工艺操作规程:储罐内啤酒液被排空后,要打开通 风阀,压力排空隔4 h后,待储罐内的二氧化碳被排空后, 方可进入储罐内检修。当时因通风阀失灵,1名维修工人进 入储罐内维修时当场昏迷,其陪同工人发现后,立即进入 储罐内将其迅速推出储罐外,当现场的其他工种的工人赶 到时,发现施救者昏倒在储罐内,立即将其救出,送往医 院急救,医院急救无效,鉴定为当场死亡。被救中毒者经 给氧后,治愈。
该池基建工程完工后。承租方分管技术和经 营的负责人戴某于11月1日曾下到池底(池深 2.6m、直径2.4m)检查工程质量情况,未发现任 何异常情况,并于11月11日开始安装转化池PVC 内衬(防漏及光滑)。施工三天,前后有四人下池。 11月13日助剂厂对转化池进行了充注水试漏,经 检查未发现任何漏水及其它问题后,于11月14日 将池内试漏的清水抽掉,池底仅剩下部分余水, 约0.3米深,拟作使用前清洗用水。这以后一直未 有人下过池,也未经任何施工。
直至11月17日由车间主任褚某带领三名工 人,对该转化池安装搅拌机减速器(减速器安装 在转化池池口平面的搅拌机上,作池内搅拌减速 用)。在安装过程当中,无任何人发观有异常情 况和不良反应。13时45分时,正在安装的褚某不 慎跌落到池底,且马上出现昏迷发抖等现象。一 起工作的三人均认为他是摔伤所致,庄某、陆某 两人立即下池抢救褚某,当他俩下到池底准备扶 起褚某的同时也昏到并拌有发抖现象,当时三人 都未能说上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